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总结在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中实施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收集分析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48例,总结防止气栓、术野显露的经验。结果4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死亡1例(2.08%)。结论在部分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中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在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中实施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收集分析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48例,总结防止气栓、术野显露的经验。结果4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死亡1例(2.08%)。结论在部分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中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2004年我们采用此技术手术治疗心脏病28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二尖瓣置换等。结果全组28例无死亡,无脑气栓发生。一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治疗后消失,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发生。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下心肌保护方法,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31~35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临床应用的结果及经验教训.方法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31 ~35 ℃),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70 mmHg,术中鼻咽温度控制在(32±1) ℃.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阻断上、下腔静脉后,在空跳的心脏中置换二尖瓣.置左心腔无层级排气装置在二尖瓣位上,有效地挤排左心腔的气体到右心房,避免气栓发生.对111例患者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0.5~9.0年.结果 439例术后无气栓体征及症状,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2例(0.46%),术后30 d死于肺部感染、黄疸型肝炎、急性肾衰、凝血机能障碍、心脏骤停等13例,手术死亡率2.96%(13/439), 111例巨大心脏(心胸比例>0.70)患者的3、6、9年累计生存率为92.3%、84.1%、79.5%,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心功能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由于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肌无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具有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对重症、大心脏手术病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和经验。方法:1998.7~2002.10中共159例病人用该灌注方法,即在常温或浅低温下、上下腔静脉阻断、心脏在有持续血供、主动脉阻断或不阻断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结果:所有病人全部安全脱机,一例因术后出血、一例因低心排而死亡,死亡率1.26%,余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气栓并发症。鼻温≤30℃与鼻温>30℃两组病人室颤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转机时间≤60分钟与转机时间>60分钟患者血尿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由于心肌有持续的氧合血供应,不存在心肌缺氧过程及再灌注损伤,且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各器官的保护。但浅低温、主动脉不阻断、视野回血较多吸引破坏增加,又使该方法表现出潜在的危险性,故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范围,特别在术中回心血多的病人要注意,且应用范围与手术医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非停跳组在浅低温(31℃~33℃)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跳动行瓣膜置换术,两组术后进入ICU监护。结果非停跳组术后病情平稳,多巴胺用量2~5μg/(ks·min),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停跳组多巴胺用量3~10μg/(kg·min),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例,频发性窒性期前收缩3例。结论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护理较停跳术后护理容易、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先天性心脏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愈后出院。结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保护效果,适用于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手术。采取综合性措施彻底排气,避免气栓是该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初期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两年来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经验体会,以提高体外循环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组26例心脏患者,常规晶体预充排气,中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采用改良圣托马氏心脏停搏液。结果心脏自动复跳18例,自动复跳率80%。全部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灌注师在术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术中与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密切配合,合适的血液稀释以及积极的心肌保护均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术中加强对血气、电解质、尿量的监测和术后加强随访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心脏复苏及药物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心脏复苏水平.方法 120例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后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应用药物辅助心脏复苏(恢复心脏跳动、调整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结果 心脏自动复跳52例(43.3%),电击除颤复跳68例(56.7%),复跳困难(除颤3次以上)3例(2.5%).全组病例心脏复苏后0.5~2.0h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送ICU继续观察治疗.共死亡3例(2.5%),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合理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有效应用心脏复苏药物有助于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小切口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52例复杂先心病手术,其中6例不阻断主动脉,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其余46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术野显露良好,手术顺利,主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56.7±12.3)m in,体外循环平均时间(62.0±12.4)m in,手术平均时间(192±23.1)m in。术后并发急性喉水肿1例,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其余恢复顺利。随访1~9年,无残余分流,心功能I级,切口隐于腋下美容效果满意。认为小切口进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创伤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 ,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3 5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2 1例 ,室间隔缺损 12例 ,法洛三联征 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 ,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 ,暴露好 ,手术失血少 ,时间短 ,损伤轻 ,术后病人痛苦小 ,恢复快 ,切口隐蔽 ,美观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氨基酸浓度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意义。方法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72例先心病患儿术前和术后的16种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并以51例健康儿童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作对照。结果先心病患儿血清必需氨基酸总量降低,其中以支链氨基酸下降为主,对低年龄患儿的影响显著。经手术矫正先心病后1个月,血清氨基酸浓度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先心病患儿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低年龄儿患儿更严重,适时手术对改善先心病患儿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小儿先心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9月—2017年10月在郑州儿童医院外科监护室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中随机抽取130例,根据术后氧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患儿术后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2组患儿均给予优质术后护理,对比2组的血气指标、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氧疗后24h、48h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后24h的Pa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氧疗后24h和48h的氧合指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应用提高先心病患儿术后的舒适度,改善呼吸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was evaluated in the period 1994-1998. The number of those who went through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and those infants dying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also assessed.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26,932 live-births occurred in Hajdú-Bihar county and 421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diagnosed, 81% of whom were diagnosed under the age of one year. The most frequent diseases were secundum type atrial septal defec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121 therapeutic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109 operations and 12 interventional heart catheterizations). 41 interventions occurred under the age of one and 13 before the age of 28 days. The mean age of children older than 1 year was 6 years at the time of the operation or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The overall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within 30 days was 8.3%.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28 infants with significant heart disease died, 20 of whom also had an associated disease (most frequently prematurit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4.5 operations or interventional heart catheterizations were required/1000 live births. The higher rate of diagnose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in diagnostic techniques, especially to Doppler-echocardiography. Owing to the operational waiting list the children's age at the time of operation is higher than optimal. The mortality among infants with heart disease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at is why stepping forward is a complex task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直视术后外周血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分为晶体停搏液灌注组(Ⅰ组)和含血停搏液灌注组(Ⅱ组),每组20例.测定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同时间点血浆H-FABP水平.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结束即刻,1、4、12、24 hH-FAB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于体外循环结束后1 h达峰值(P<0.01),Ⅰ组升高比Ⅱ组更明显[(50.13±3.98)μg/L比(39.27±4.22)μg/L,P<0.01].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H-FABP显著升高,峰值浓度出现早,可作为一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与灌注晶体停搏液相比,含血停搏液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行CHD筛查的儿童13805例。所有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所有患儿最终临床诊断和(或)手术结果作为对比金标准。观察所有患儿的最终诊断结果;观察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HD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其中,有3138例(22.7%)被最终确诊为CHD。3138例CHD患儿当中,占比最高的畸形为:房间隔缺损2517例(80.2%)和室间隔缺损485例(15.5%)。3138例CHD患儿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查出3046例,总符合率为97.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HD患儿的准确率为99.3%,特异度为100.0%,灵敏度为97.1%。结论给予CHD患儿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当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将患儿体内的房间隔、室间隔的生理结构进行更为清晰的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从而提高临床对CHD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唐书花  杨杰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60-1662
目的总结5 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护理的特点,从而掌握正确科学的监护方法,使患儿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清华大学第一附医院心脏中心80例5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监护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该组患儿有4例死亡,其余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后严密监测循环系统,维护心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尽早营养支持,做好胃肠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83例,对其中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8例患儿及1例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归纳。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83%,1例患儿在介入治疗6个月后死亡,死亡原因为合并限制型的心肌病,死亡率为0.3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选择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较低,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救治,均可获得痊愈,规范手术操作与术前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心脏病2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陶  苏醒  李桂英  范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19-222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296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2.31%。孕前已行心脏手术纠正者心功能I~II级占95.50%。心脏病的种类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无显著影响。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孕前未行外科手术者,其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已行手术者,早产儿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良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孕前积极治疗或行心脏手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妊娠有良好结局。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