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贺泽刚 《海南医学》2004,15(3):84-84
目的 对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检测方法的研讨。方法 采用归纳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快速检测法检出的抗 -HIV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 5 0 78份血标本 ,第一次初筛试验抗 -HIV阳性 10 4份 ;第二次双孔复检 ,同种试剂再次阳性的 81份 ,另一种试剂检出阳性 5 0份 ;确证实验室确证 2 8份阳性 (其中三份为可疑 )。结论 通过初筛、复检阳性后的抗 -HIV阳性总数与确证试验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一种有效实用的全自动多重检测试剂同时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系统MPLC-COBAS。方法笔者采用ACR OMETRIX公司的NAC^TM HBV DNA。HCV RNA及HIV-1 RNA核酸对照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HBV DNA,HCV RNA质控对照品,检测该系统的灵敏度;同时采用我中心酶免法(ELISA)初筛检结果阳性,经中和实验确认HBsAg阳性标本10份,经RIBA确认抗-HCV阳性标本3份。经Western Blot确认抗-HIV阳性标本3份,检测该系统的阳性符合率;检测大量临床ELISA筛检结果为阴性的标本来检测其特异性,并且每次实验设立内对照,阴阳性对照以进行临床标本检测。结果该系统的检测灵敏度(95%可信限)为HBV病毒为24-60IU/mL,HCV病毒为78-125IU/mL,HIV-1 RNA病毒为45-67IU/mL。阳性符合率为100%,假阳性率为0.13%。结论全自动多重检测试剂同时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系统MPLC-COBAS用于检测临床标本是有效实用的,可进一步加大临床标本检测数量,将该系统更好地用于酶联阴性结果的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3.
高波  夏红英  邱艳  王档  陈冬梅 《北京医学》2008,30(8):558-561
目的 建立血站抗-HIV试剂室内确认品(以下简称确认品),用于常规试剂质量控制,保证血液检测质量.方法 应用ELISA及Westblot方法对北京市血液中心1997-2004年检出的抗-HIV阳性样品进行HIV-Ab检测,双孑L复试.并用Westblot进行确认.根据检测结果,依据血清盘设置的基本要求,建立抗-HIV试剂确认品,并用于常规试剂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结果 得到40份确认品.其中阴性标本20份,阳性标本19份,弱阳性标本1份.结论 选择建立的抗-HIV试剂确认品用于常规HIV-Ab EIA试剂的质控抽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C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感染HC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CV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2种试剂均无反应判阴性,任1种试剂有反应标为结果待定。待定标本进行HCV确诊实验。阴性标本进行HCV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3 197人份,确认阳性151份,初次献血者阳性率高于再次献血者;酶免阴性标本中核酸检出2份阳性,经抗-HC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CV的总残余危险度为1/51 600。结论结合本地区献血者的特点和HCV流行情况,有必要增加NA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减少输血传播HCV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检测抗-HIV ELISA法中的直接法和间接法中找到一种可靠的检测献血者标本的方法。方法 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质控血清和抗-HIV确认的阳性标本,用不同厂家的试剂做抗-HIV直接ELISA法和间接ELIA法的比较。结果 23份阳性材料中,用间接法检测结果:新创22份,阴性1份,科华23份均为阳性,用直接法检测23份均为阳性,HIV确认阳性标本两种方法均为阳性。528份标本检测均为阴性,质控血清2NCU/ml间接法新创阴性1份,阳性0份,科华阳性0份,阴性1份,直接法新创和阿克苏为阳性1份,阴性1份,确认法均为阴性。血清4NCU/ml新创阳性1份,阴性0份,科华阳性1份,阴性0份,阿克苏阳性1份,阴性0份,确认法均为阴性。结论 检测抗-HIVELISA直接法的灵敏度比间接法高,特异性比间接法好,是一种可行的筛选献血者方法。  相似文献   

6.
秦伟斐  杨丹蓉  段恒英  黄霞 《重庆医学》2021,50(18):3163-3166
目的 探讨献血人群H CV筛检效果,为献血者血液筛查和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ELISA抗-HCV反应性但核酸检测阴性的122份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进行抗-HCV确证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2份标本中确证试验阳性38份、不确定42份、阴性42份,确证阳性率为31.15%.ELISA试剂1单反应性的确证阳性率为0,ELISA试剂2单反应性为25.93%,试剂1、2均反应性为47.06%.确证试验条带主要以核抗原蛋白为主,其次为NS4蛋白.随着S/Co增高,确证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也增高.结论 ELISA和核酸联合检测能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有必要对单试剂ELISA抗-HCV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归队.  相似文献   

7.
秦伟斐  杨丹蓉  段恒英  黄霞 《重庆医学》2021,50(18):3163-3166
目的 探讨献血人群H CV筛检效果,为献血者血液筛查和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ELISA抗-HCV反应性但核酸检测阴性的122份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进行抗-HCV确证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2份标本中确证试验阳性38份、不确定42份、阴性42份,确证阳性率为31.15%.ELISA试剂1单反应性的确证阳性率为0,ELISA试剂2单反应性为25.93%,试剂1、2均反应性为47.06%.确证试验条带主要以核抗原蛋白为主,其次为NS4蛋白.随着S/Co增高,确证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也增高.结论 ELISA和核酸联合检测能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有必要对单试剂ELISA抗-HCV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归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ELISA法检测抗HCV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抗HCV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 利用ELISA法,分别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复检两次检测;两次检测结果不符时,取相应标本,分别使用两家试剂进行双孔复试.结果 11293份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共有85份初复检结果不符,经双孔复试79份为阴性,6份为阳性.结论 加强对血液标本、仪器设备、检测试剂的质量管理,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实验操作,可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23-126+130
目的?了解扬州市2015年2月~2017年12月无偿献血者抗-HIV抗体及HIV-RNA检测情况。 方法 针对扬州市2015年2月~2017年12月121 61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先进行2遍ELISA法检测抗-HIV抗体,然后对ELISA法结果两侧阴性或单侧阴性的116 500例核酸标本再用PCR法检测HIV-RNA。抗-HIV抗体阳性送扬州CDC确证,HIV-RNA阳性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一步确证。 结果 2015年2月~2017年12月抗-HIV抗体检出阳性57例,占0.05%,确证阳性13例,占0.01%;确证阳性均为ELISA法双试剂阳性标本,ELISA法单试剂阳性经确证均为阴性;HIV-RNA阳性检出 4例,占0.003%,确证阳性2例,占0.002%。?结论?采、供血机构相关部门在献血前征询招募时,应充分考虑人群HIV感染分布特征,调整策略,相关部门应加强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确保血液安全。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两者互补,给予二者联合应用,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该中心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为科学合理制订血液筛查策略,评估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及检测试剂分布。结果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共检测标本120756例,筛查出不合格标本共2854例,其中 ELISA 阳性/病毒核酸检测阳性(ELISA +/NAT +)标本768例,ELISA +/NAT -标本1748例,ELISA -/NAT +标本338例(111例 NAT 鉴别结果为 HBV);抗-TP 、HBsAg 、抗-HIV 、抗-HCV 不合格标本分别为895、1012、276和444例,ELISA 双试剂不合格率依次为78.6%、77.3%、30.8%、26.1%。 NAT 检测不合格以 HBV 检出为主,仅 HBsAg 有 ELISA 单试剂阳性献血者,NAT 联检阳性且鉴别结果为HBV 的。结论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下,合理选择一遍 ELISA 加一遍 NAT 的检测策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输血是HIV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报道对四川省十市县10422名献血员的11251份血清标本和各种血液制品150批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各种血液制品进行了4种HIV抗体试验方法的优选,表明检测丙种球蛋白用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易出现假阳性,建议对丙种球蛋白选用明胶颗粒凝集等法作初筛。蛋白印迹法是公认检测HIV抗体的最灵敏与最特异的方法,但操作费时及试剂昂贵,宜选作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小鼠诺如病毒(MNV)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检测方法。方法将MNV-1接种RAW264.7细胞,培养36 h收集病毒培养物及未感染细胞培养物,点制抗原玻片;以107TCID50的MNV-1灌胃接种BALB/c小鼠,收集感染血清做阳性对照血清。收集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样品,以1:10的稀释度使用IFA法测定感染血清MNV抗体滴度。选取80份送检小鼠血清样品,以IFA和ELISA方法测定,差异样品使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MNV-1感染RAW264.7细胞(36~48)h,细胞感染率为60%,以36 h感染细胞状态为佳;IFA法测定感染小鼠血清,小鼠感染1周后抗体水平逐渐提高,在4周时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值,之后维持稳定,采集感染4周的动物血清做IFA方法的阳性质控品;80份血清中,IFA法测定阳性27份,阴性53份,ELISA法测定阳性32份,阴性48份;Western blot方法对差异样品验证,其中阳性3份,阴性2份,IFA法和ELISA法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6.0%和97.5%。结论 IFA方法检测小鼠诺如病毒基本可以反应小鼠的感染情况,偶有假阴性的出现,可以选择IFA方法和ELISA方法作为初筛,差异样品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15.
潘婉  陈晓丹  李霞  覃西 《海南医学》2012,23(11):99-101
目的建立CD3700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保证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利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CD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54份血常规标本,同时通过人工镜检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制定的"41条"规则并进行适当调整建立新的复检规则。结果根据国际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进行统计分析,CD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654份标本真阳性率为24.9%,假阳性率为27.7%,真阴性率为45.6%,假阴性率为1.8%,符合率为70.5%,复检率为52.6%,漏检率为1.8%,无血液恶性肿瘤漏诊。调整新的复检规则后,重新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15.3%,假阳性率为11.0%,真阴性率为69.4%,假阴性率为3.8%,符合率为84.7%,复检率为26.3%,漏检率为3.8%,无血液恶性肿瘤漏诊。结论为了既保证血细胞分析仪的分析质量,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各临床实验室有必要根据自己所用仪器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复检规则。  相似文献   

16.
核酸检测方法在献血员肝炎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核酸检测方法应用于献血员肝炎筛查,了解某地区血液安全水平和常规血液筛检中两次酶免检测方式的可靠性。方法44份Murex-abbott抗-HCV阳性标本经科华酶免试剂复检后,使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单独检测HCV RNA;486份来自某地区的合格献血标本采用24份标本混合检测的方法,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44份标本用科华酶免试剂复检,结果只有13份标本呈抗-HCV阳性;3份HCVRNA阳性标本中1份为科华试剂检测抗-HCV阴性。486份合格献血标本进行罗氏COBAS AmpliScreen 24份混合形式筛检后,发现3例HBV DNA阳性标本,阳性率为0.62%,未发现其他核酸标记物阳性的标本。结论我国血液筛查的HBsAg检测存在漏检的现象,在常规血液筛检中,NAT检测只能作为酶免抗体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如果NAT能取代我国血液二次酶免筛检中的一次,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胶体硒免疫层析法(IC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结果,了解这三种方法的优劣,探讨临床实验室初筛诊断HIV方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方法用卫生部HIV质控血清和免疫印迹法(WB)确认的HIV抗体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分别用ELISA法、PA法及ICA法检测;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的HIV阳性的标本作倍比稀释后,再分别用PA法、ELISA法及ICA法检测。结果80例经免疫印迹法确认的HIV阳性患者,ELISA法、PA法、ICA法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100%、98.8%、97.5%;经稀释法检测,ELISA法较PA法和ICA法敏感,其检测的准确性分别为97.5%、97.5%、92.5%。结论筛查HIV抗体方法最好选用ELISA法或PA法,以防漏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检测抗-HIV抗体的胶体硒免疫层析法进行评价。方法 用胶体硒免疫层析试剂检测HIV国家参考品、已经确证的临床阴、阳性标本,评价此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快速胶体硒法试剂特异性较好,灵敏度尚可,可以满足快速筛查抗-HIV的要求。结论 此法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抗-HIV的筛查,鉴于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尚不能替代酶标法的检测。同时,该法不适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