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晨月  张玲  韩枢 《中医药信息》2006,23(3):66-66,F0003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对水飞蓟素的增溶作用。方法:分别用聚乙二醇4000、6000、12000为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水飞蓟素的固体分散体,测定水飞蓟素原料药、固体分散体及机械混合物的体外溶出度,分析固体分散体、机械混合物及原料药的区别。结果: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中水飞蓟素的体外溶出度比水飞蓟素以相同质量比在机械混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有明显提高。结论:不同相对分子量聚乙二醇均可以不同程度增加水飞蓟素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制剂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硝苯地平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了药物与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物及机械混合物,并采用差示热分析(DTA)和X-射线衍射方法,比较了二者及药物的结晶形态,并进行体外药物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明显高于机械混合物及硝苯地平原料药的体外溶出速率,且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大。固体分散物的X-射线衍射及DTA图谱确定了硝苯地平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放置6个月后,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时图谱无明显变化。结论 药物与载体合适比例的固体分散物明显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并评价5种成分的溶出度。方法以F68与PVPk30为联合载体,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再考察联合载体比例、药物-载体比例对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亭、花旗松素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联合载体比例1∶3,药物-载体比例1∶5。固体分散体中5种成分的溶出度显著高于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水飞蓟素-载体)中。结论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水飞蓟素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TPGS为载体,研究其对蛇床子素固体分散体的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蛇床子素剂型的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蛇床子素固体分散体。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法(XRD)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定,HPLC法测定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固体分散体的DSC、XRD图谱与原料药及其物理混合物均不同;蛇床子素-TPGS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均高于原药,30min的累积溶出度:原料药为26%,固体分散体为94%,固体分散体的溶出率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以TPGS作为蛇床子素的载体,可加速其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5.
岩白菜素固体分散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水溶性载体PEG6000和PVP与难溶性药物岩白菜素制成固体分散物,经溶解度和溶出度试验,表明固体分散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参数Td值与岩白菜素水溶性载体的物理混合物有显著性差异。岩白菜素的PVP共沉淀物(1:8)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也显著高于PEG6000共熔物(1:8)。将岩白菜素的PVP共沉淀物(1:8)压制成片剂,能符合1985年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其溶出度比复方岩白菜素片大20%,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厚朴酚的溶出度,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厚朴酚固体分散体,并对其溶出行为、稳定性、物相特征进行研究。厚朴酚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1∶5制备的固体分散体,12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80.66%,是原料药厚朴酚的6.9倍。经差示扫描量热、红外色谱、扫描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态存在于载体中;经过6个月加速稳定性试验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含量和溶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有效提高厚朴酚的溶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5,(8)
目的对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进行测定,并探明莲心碱在固体分散体中存在的状态。方法以PVP-K30为载体材料,溶剂法制备莲心碱固体分散体,通过显微电镜扫描法、红外光谱法、差示量热扫描法及X-ray衍射法对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结构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莲心碱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PVP-K30载体材料中;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溶出速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将莲心碱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可显著提高莲心碱的溶出度及溶出速率,为莲心碱相关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选用PEG6000、Poloxamer188、HPC、PVPVA、PVPK30及PVPK12为载体,熔融挤出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比较不同载体及不同载药比的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制备固体分散体片剂,并比较其与物理混合物片及原药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以PVPK30、PVPK12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药物-载体比为1:5时,1h累积溶出分别为103.3%、100.2%,PVPK30载体的片剂90 min溶出91.9%,物理混合物片75.8%,原药片63.3%.结论:PVPK30、PVPK12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体外溶出度,且其片剂溶出度增加同样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柚皮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PVPK-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柚皮素固体分散体,进行饱和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实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药物的存在状态,红外光谱法(IR)分析药物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和程度均有明显提高,DSC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表明药物在载体中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显示柚皮素与PVPK-30可能以分子间氢键结合在一起。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柚皮素-PVPK-30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柚皮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又名S-40)的熔合物(1∶3)为载体,熔融法制备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采用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葛根素在PEG6000的固体分散体中以微细结晶存在。结论葛根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增加葛根素溶出度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并对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不同比例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显微镜观察和粒径分布的测定研究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性质以及溶出行为。结果 :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在脱气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的溶出有明显的聚集现象产生;而在0.5%吐温80溶液中的溶出没有明显的聚集,并且随着PVP载体在固体分散体中的比例的增大,溶出度也增大,60min的溶出度是原料药和PVP物理混合物的15倍。通过粒径分布的测定验证了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脱气蒸馏水中溶出存在聚集的现象,显微镜观察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验证了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形成,丹参酮以非晶型的形式存在于载体PVP…K30中而形成丹参酮-PVP固体发分散体。结论 :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的提高丹参酮的溶出度,PVP是解决丹参酮溶出度问题的理想载体,为丹参酮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7,(2)
目的制备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以PEG4000、PEG6000、F68、PVPK30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试验考察最佳载体及其用量,扫描电镜法观察固体分散体表面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药物存在状态,红外光谱法分析柿叶总黄酮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以PVPK30为载体,柿叶总黄酮-载体比例1∶3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增溶效果最佳。药物以分子或者无定形方式分布在载体中,两者可能以分子间氢键形式结合。结论以PVPK30为载体材料制备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时,能明显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二元载体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尼索地平溶出度。方法 采用聚维酮(PVP)和乙基纤维素(EC)为二元载体,溶剂法制备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对固体分散体的物相、处方因素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经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证实,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为物理混合物的11倍。PVP用量是影响药物溶出的主要因素,EC可以调节溶出速率,降低载体的吸湿性。结论 PVP和EC二元混合载体能显著提高尼索地平的溶出度,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为一具缓释特征的稳定体系,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文苹  孙磊  隋宏  刘红涛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55-3056
目的制备芦丁固体分散体,提高芦丁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考察载体种类和用量、pH调节剂对芦丁溶出度的影响,以差示热分析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芦丁以微晶无定形分散在载体中,药物溶出度随着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且PEG6000和Na2CO3能显著促进芦丁溶出。结论熔融法制得的三元固体分散体中芦丁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薯蓣皂苷元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物相特征、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以Soluplus为载体,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溶出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物相特征,拟合水接触角曲线。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物理混合物、3种制备工艺所得固体分散体的0.5%CMC-Na混悬液(100 mg/kg),于0、0.083、0.25、0.5、0.75、1、2、3、4、6、8、12、24、36、48、7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固体分散体溶解度、120 min内累积溶出度高于原料药,以共沉淀法所得更明显。薯蓣皂苷元以无定形态存在于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以晶体存在于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薯蓣皂苷元与Soluplu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固体分散体水接触角小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共沉淀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水接触角最小,润湿性最强。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溶解机制为载体控制,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比较3种不同载体对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k29/32(PVP)和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溶出度试验,并采用差热量热分析(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人参皂苷Rg3可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并形成低共熔物.结论 F68作为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对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效果优于PEG和PVP.  相似文献   

17.
李维峰  翟永松  杜守颖 《中成药》2010,32(12):2071-2075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芦丁在水中的溶出,增强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7种载体(β-环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6000、琥珀酸、乳糖、泊洛沙姆188),3种常用方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确定制备所选择的载体及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15 min时芦丁溶出度为指标成分,优化制备的具体工艺。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别。利用相似因子法对固体分散体与其它混合物进行统计学评价;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探讨固体分散体的形成机制。结果: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溶剂熔融法,熔融时间1min、药物与载体比例1∶9、加热温度70℃为最佳方案;差示扫描量热法显示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符合要求。相似因子法显示,固体分散体芦丁是分散在载体中。结论:聚乙二醇6000是提高芦丁溶出的理想载体,并表明固体分散体的形成为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秋红  匡海学  吴伦  王知斌 《中成药》2011,33(10):1692-1695
目的 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二氢槲皮素及其片剂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以PEG-4000、PEG-6000和PVP-K30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了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考察不同载体对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同时制得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片,并着重考察了片剂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以亲水性PVP-K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的提高二氢槲皮素的体外溶出度,制成固体分散片剂后,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片的溶出度可达86.8%.结论 以PVPK30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片可提高二氢槲皮素的溶解度,制备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片达到设计要求,且制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9.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形成和增溶机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向大雄  陶昱斐  王峰  李焕德 《中草药》2002,33(4):311-314
目的 研制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增加齐墩果酸溶出,并探讨其增溶机制。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体外溶出度测定等方法研究固体分散体中齐墩果酸的结晶性质及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差示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证明药物的晶型消失,溶出度增加8倍。结论 通过固体分散法,药物以无定型或者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因而显著改善溶出度。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9,(9)
目的:采用喷雾冷凝技术制备穿心莲内酯的固体分散体(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考察不同载体和比例对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处方。并通过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物相进行表征。结果:采用喷雾冷凝法法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最优制备工艺为:穿心莲内酯-PEG 6000(1∶9),体外溶出实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与原料药相比显著增加;SEM、DSC、FT-IR、XRD分析显示,穿心莲内酯大部分以无定形态存在于SD中。结论:通过喷雾冷凝法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