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吸取教训,回顾总结分析我院1997-2002年1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1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均手术治疗,其中回肠段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有少量渗液或脓液13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同时阑尾轻度充血2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位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慢性阑尾炎2例,其余为正常阑尾。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炎与急性阑尾炎症状相似,极易混淆,应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详细采集病史,认真仔细体检,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探讨其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0岁100例腹痛小儿行中上腹部、脐周、侧腹部及下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内部结构显示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doppler folow imaging,CDFI),显示血流信号增多。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病变累及回肠末端一组淋巴结,症状为发热、腹痛,诊断只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而无其他依据,我们选用高频探头对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增加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依据.现将近年我院经超声诊断并治疗后复查证实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宇  常玉英  杜平  张利英 《河北医药》2010,32(13):1731-173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经高频超声检查的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析淋巴结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6例,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下腹38例,位于脐周26例,混合出现或位于其他部位10例,均为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在2.6cm×1.8cm;12例在右下腹或脐周出现2—5个不明显增大的淋巴结,最大在1.2~1.6cm。48例有不同程度的肠间隙和盆腔积液。抗炎及抗病毒治疗1~2周后,病变处肠系膜淋巴结有明显缩小和消失,肠间隙及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也是儿童腹痛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系膜淋巴结炎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8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头孢曲松5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白紫双柏散外敷腹部,疗程1周。注意观察患儿临床症状、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肠系膜淋巴结的数目和大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高频彩超对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常规腹部各切面扫查,重点观察脐周、右下腹有无肿大淋巴结,其大小、形态、数量、回声及血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儿在腹腔内均可见淋巴结,以脐周及右中下腹多见.结论 高频彩超能清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临床治疗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高频超声诊断确诊,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肿大淋巴结位置:脐周26例显的淋巴结,最大面积为1.3cm×1.3cm,血流较丰富,其中2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盆腔与肠间隙积液,经治疗后肿大淋巴结回缩。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诊断,右下腹32例,混合部位5例,其他部位5例;所有患者均为淋巴结肿大,最大面积为1.7cm×2.7cm;其中10例患者脐周或右下腹出现3~5个增大不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影像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前后的超声表现和30例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组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其纵径及横径均显著大于正常的淋巴结,L/S>2,CDFI于淋巴结内可探及血流信号。肿大淋巴结分布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结论超声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确诊治疗及治疗后复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腹部高频彩超检查。结果患儿右侧中下腹或脐周均可探及肿大的淋巴结,且肿大淋巴结内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其他辅助检查相比,优势明显,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就本院5例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3d后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1周后,淋巴结及脾大消失,3周后,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1个月停用激素,有1例复发,再用激素仍然有效。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0%。结论: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三大主征。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疾病,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5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呈长椭圆形,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均匀低回声,皮髓质分界较清晰,未见液化及钙化,直径10~30mm不等,长径/短径≥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呈淋巴门型。且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且淋巴结的长径/短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检查方便、无创、诊断率高、定位准确,并具有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特点,可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及常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痛,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呈阵发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2],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往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来确诊,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正确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诊治的7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7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有腹痛症状,其中脐周压痛49例(68.06%),右下腹压痛19例(26.39%).高频超声显示腹腔淋巴结大小为12.5 mm×6.0 mm~32.0mm×15.0 mm,直径>12.0 mm,横径>6.0 mm,纵横径比值(L/S)>2;它能有效辅助诊断和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清热散结片联合思连康片治疗后显效40例(55.56%),有效32例(44.44%),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有腹痛症状,高频超声是诊断鉴别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手段,清热散结片和思连康片联合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为自限性疾病,年轻女性多见,主要累及颈部淋巴结,常伴有发热和其他上呼吸道症状。由于其病因的多样性及病变特征复杂性,极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猫抓病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痛,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呈阵发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2],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往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来确诊,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正确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6.
袁纯  严海斌 《江西医药》2007,42(11):1036-1037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5例,分析这些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25例病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疼痛部位为脐周痛(68.8%)和右下腹痛(26.4%),疼痛可表现为隐痛和痉挛性疼痛,多为阵发性.其中46.4%伴发热,35.2%伴呕吐,12.0%伴咳嗽,2.4%伴腹泻.腹部B超检查125例病例均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增厚,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抗感染,辅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解痉,补液等综合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诊断依据: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腹痛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它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方可诊断.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辅以解痉、补液等支持疗法,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7.
腹痛是小儿常见临床症状,而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原因,以往受检查仪器的条件所限,常被忽视。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彩超的广泛应用,使得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得以清晰显示,目前已成为一种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最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一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价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4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的102枚肠系膜肿大淋巴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儿共发现肠系膜淋巴结102枚,其中淋巴结肿大有36例,明显肿大的有2例,可疑肿大的有7例;单发的有5例,多发的有40例;淋巴结长径≥2.0 cm有3枚,1.0~1.9cm有85枚,0.5~0.9 cm有14枚。短径>1.0 cm有1枚,0.5~0.9 cm有35枚,<0.5 cm有5枚。淋巴结分布部位:右上腹5例,左上腹3例,右下腹21例,左下腹4例,脐周19例。经过1周正规治疗后,复查显示淋巴结明显缩小,部分消失观察不到,患儿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其中2例轻度阑尾炎误诊。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  相似文献   

19.
小儿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1996年—1999年我院收治的9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儿,观察临床表现,进行淋巴结穿刺和淋巴结活检。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外周白细胞减少;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及组织细胞增生。结论 激素等综合治疗是治愈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其高频超声表现特点。结果高频超声筛查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68例,单纯回盲部34例,单纯脐周11例,混合出现者6例,其他部位17例;肿大淋巴结长径1.0~2.5cm,长径与宽径之比≥2。彩色多普勒于淋巴结内探及点、条状的稀疏或较丰富的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6;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