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来 ,我们在教学及临床工作中 ,对静脉输液时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和压力过低 2种常见故障造成的液体不滴现象进行尝试 ,找到了一种效果好、简便可行的处理方法 ,供同行们参考。1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调整针头位置 ,取一小块棉花垫起针梗根部 ,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这种方法处理后 ,首先出现的问题是固定不美观 ,不牢固 ,棉花容易移位或脱落 ,对于较长时间输液的患者来说 ,肢体稍有变动 ,就会使针头斜面恢复到原来位置紧贴血管壁 ,若不及时处理 ,还会造成针头堵塞。我们发现 ,处理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便捷、实用、耐用…  相似文献   

2.
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40-5640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时由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造成液体不滴的现象普遍存在,通常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调整针头位置:取一小块棉花垫起针梗部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这种方法处理后,首先固定不美观、不牢固,棉花容易移位或脱落,易使患者产生顾虑;其次,对于较长时间输液的患者来说,肢体位置稍有变动就会使针头斜面恢复到原来位置即紧贴血管壁,若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针头堵塞。二是拔出针头后重新穿刺,护士重复工作,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据已报道的改进方法,我科进行尝试,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1操…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小儿静脉细小,管壁薄.穿刺后,针尖斜面容易紧贴血管壁,而造成溶液不滴.排除此种输液故障,以往的方法为转动针柄(通常为180°),调节针头位置,从而使针尖斜面脱离血管壁.我院补液中心从2000年开始,采用抬高针柄5~10°,从而改变针尖斜面位置的方法处理此种故障,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静脉输液针头斜面向下固定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吕艳 《护理研究》2003,17(16):972-973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也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输液过程中 ,常出现各种输液故障 ,如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出现液体点滴不畅或不滴 ,常规排除故障的办法是调整针头的位置 ,但在文献中很难查到具体如何调整的方法。自 1999年始对 2 0 0例病人采用针尖斜面朝下 ,针柄反向固定的临床观察 ,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为 2 0 0例接受浅静脉输液因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而出现液体点滴不畅或不滴的住院病人。男 80例 ,女 12 0例 ,年龄 35岁~ 86岁。实验组 10 0例 ,输液次数共 6 0 0…  相似文献   

5.
张霞 《现代护理》2005,11(2):110-1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 小儿静脉细小,管壁薄。穿刺后,针尖斜面容易紧贴血管壁, 而造成溶液不滴。排除此种输液故障,以往的方法为转动针 柄(通常为180°),调节针头位置,从而使针尖斜面脱离血管 壁。我院补液中心从2000年开始,采用抬高针柄5~10  相似文献   

6.
<正> 在采血过程中,任何一个熟练的采血者,静脉穿刺时都可能遇到失败。静脉穿刺的失败,既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又给献血者增加痛苦。下面就常见的失败现象及补救方法,谈谈个人体会。 1.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影响流速。遇到这种现象,可适当地改变针头的角度和针头的方向,或改换穿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大都病程较长,长期输液和所用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患者血管破坏较严重,能供选择的血管或较细、或部位较深、或不易固定。因此,穿刺后针头角度调整不好,极易出现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致使溶液输入反复出现自行变慢或不滴现象。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在静脉输液中使用改良法,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活动等其他因素,出现输液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故障常见原因:①针头斜面没有全部进入血管,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临床判断:可有回血,但针头处局部隆起;②针头全部进入血管,但针头斜面贴到血管壁.临床判断:可有回血,滴速慢或不滴;③针头刺破静脉的对侧管壁,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临床判断:可有回血,无局部隆起;④针头穿破静脉壁进入深层组织.临床判断:无回血,溢入药物无隆起,主诉疼痛.以上四种失败原因中不论哪种情况,都应立即拔针,以无菌棉签或棉球压迫止血,再选择血管重新穿刺.为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现,出现上述①、②情况,可不拔针,把针柄翻转过来,针头斜面向下,药液可以顺利进入血管内,解除故障,减少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冯雅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553-1553
脑卒中患大都病程较长,长期输液和所用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患血管破坏较严重,能供选择的血管或较细、或部位较深、或不易固定。因此,穿刺后针头角度调整不好,极易出现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致使溶液输人反复出现自行变慢或不清现象。通过对脑卒中患在静脉输液中使用改良法,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新  陈萍 《护理研究》2008,22(20):1826-1826
临床上发现,静脉输液穿刺于关节处静脉或血管走向偏斜处静脉后,液体滴速太慢或不滴,多为针头斜面紧贴在血管壁的缘故.一般处理多在穿刺针的针柄下面垫上棉球,但往往由于肢体活动致使棉球脱落.现介绍一种液体滴注不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真空静脉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将1 254例采集静脉血标本的体检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7例.静脉穿刺成功后,观察组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针头与储血管橡皮塞表面呈45°斜方向插入,旋转针头,使针尖斜面紧贴储血管内壁;对照组连接采血针和储血管时,针头与储血管橡皮塞表面呈90°插入.观察两组标本溶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标本溶血19例(3.03%);观察组标本溶血5例(0.80%).观察组标本溶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血时针头与储血管橡皮塞表面呈45°斜方向插入,使针尖斜面紧贴储血管内壁,可明显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2号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配药对胶塞碎屑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12号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穿刺胶塞配药减少碎屑形成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用12号侧孔、斜面针头以垂直进针穿刺法,分别用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穿刺同一批号奥格门汀各100瓶,观察胶塞碎屑形成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使用12号侧孔针头和斜面针头穿刺胶塞加药碎屑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号侧孔针头加药形成胶塞碎屑组间比较情况,经统计学分析,χ2=0.3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号斜面针头加药形成胶塞碎屑组间比较情况,经统计学分析,χ2=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针头向左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最高。结论采用12号斜面针头加药,最好避免针头向左,它可以减少穿刺胶塞时碎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巧排静脉输液时头皮针紧贴血管壁的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后,头皮针的固定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然而在平常的静脉输液穿刺中,经常会碰到头皮针斜面紧贴血管壁的现象,导致输液不畅,所以头皮针的固定方法直接影响静脉补液的速度和补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立新  陈萍 《护理研究》2008,22(7):1826-1826
临床上发现,静脉输液穿刺于关节处静脉或血管走向偏斜处静脉后,液体滴速太慢或不滴,多为针头斜面紧贴在血管壁的缘故。一般处理多在穿刺针的针栖下面垫上棉球,但往往由于肢体活动致使棉球脱落。现介绍一种液体滴注不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液体外渗补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静脉输液时因操作不当,针尖斜面一小部分位于血管外,或针尖穿透对侧血管壁,或因患者肢体活动幅度过大致液体外渗。遇到此种情况时勿急于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下列3种补救方法。(1)估计针头斜面一小部分位于血管外时,关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扎紧止血带,将针头顺着静脉略向前进,观察片刻,若液体滴数正常且不再外渗,表明补救成功;(2 )估计针头穿刺对侧血管壁时,关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将针头稍向外退,右手固定针柄,用左手拇指按压穿刺部位约2min ,扎紧止血带,将针头沿血管方向略向前进,若液体滴数正常且不再外渗,表明补救成…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局部疼痛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时,往往引起穿刺部位疼痛,有的疼痛可放射到肩部。病人对此反应较大,甚至不同意继续输液,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尤其对心肌梗塞病人,可因疼痛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发作等,致使病情恶化,甚至摔死,引起疼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回穿刺时针头在血管壁夹层通过,而且针尖斜面一部分留在夹层,这时也有回血,但药液渗人血管壁内,使穿刺针头近端血管技未静点前变粗或浴血管走行皮肤发红。外观似静脉炎。此时病人静点局部疼痛更加剧烈。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即重新选择静脉进行穿刺。2药液温度低刺激血管壁也可弓l起疼痛…  相似文献   

17.
正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由于留置针操作简单,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且留置时间长、便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因此受到儿科护理人员的欢迎,在儿科应用广泛。但患儿外周细血管难寻,患儿哭闹、好动、胆怯的天性,护士见到回血后常因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将针芯后退。此时套管可能未完全进入血管,致使套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导致液体滴注不通畅,而降低了  相似文献   

18.
<正>Amicus血细胞分离机是最新一代血细胞分离机,可为临床提供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以满足日益提高的临床治疗需求。2005年3月~2010年4月,我们对本中心使用的Ami-cus机器采集血小板46 733例进行研究,对采集过程中常见报警故障[1]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及技巧,现报道如下。1报警故障一1.1报警名称"进血管路阻塞"原因分析:1)献血者精神紧张、晕针、血管过细、针头斜面位置不当或采血过程中针头  相似文献   

19.
2种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种真空静脉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 将采集静脉血标本的1254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7例.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针头与储血管橡皮塞表面呈90°插入.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针头与储血管橡皮塞表面呈45°斜方向插入,旋转针头,使针尖斜面紧贴储血管内壁.观察2组标本溶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标本溶血19例占3.03%;观察组标本溶血5例占的0.80%.观察组标本溶血比对照组标本溶血明显减少.结论 观察组可以显著减少标本溶血.  相似文献   

20.
冯雅男 《护理研究》2003,17(10):603-603
周围静脉输液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的操作技术 ,可给病人带来不适[1] 。慢性病人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较严重 ,表浅静脉呈“阶段性显露”、“豆状膨出”、“屈曲成角”[2 ] ,能供选择的血管或较细或部位较深或不易固定。因此 ,穿刺后针头角度调整不好 ,极易出现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致使溶液输入反复出现自行变慢或不滴现象。病人及家属往往产生恐慌、急躁情绪 ,护理人员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解决此问题上 ,费时费力 ,不仅影响溶液的输入 ,延误治疗 ,还使药物的疗效降低 ,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意。笔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