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和腰高比与血压偏高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儿童青少年血压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3 15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计算BMI和腰高比,分析血压偏高与各项肥胖指标的关系.结果 苏州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为11.3%,超重肥胖率为28.5%,采用腰围、腰高比标准筛查的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0.6%和23.7%.不同BMI、腰围和腰高比分组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80,105.87,124.17,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较大(OR=3.89,95%CI=3.09~4.90);与正常腰围或正常腰高比组相比,中心性肥胖组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较大(腰围:OR=3.05,95%CI=2.41~3.86;腰高比:OR=3.35,95%CI=2.67~4.21).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同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者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最大(OR=4.28,95%CI=3.31~5.53).结论 BMI、腰围和腰高比均与血压偏高存在相关,BMI与腰围或腰高比存在联合作用,保持正常体重和正常腰围/腰高比可能利于控制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儿童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特点,为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身高、体重结果进行筛选,对自愿参加的1045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FPG,TG,HDL—C,LDL—C在不同体型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DL—C水平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FPG,TG,LDL—C水平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男童TC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G,TG,LDL—C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女童FPG,TC,L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G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糖和血脂异常。应加强超重和肥胖儿童血糖和血脂检测,并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不同营养状况儿童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儿童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和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进行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的筛选,对自愿参加的1042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除TC在不同体重组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MS各组分均数在不同体重组男、女儿童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BP,DBP,WC,LDL—C,TG及FPG水平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HDL—C水平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除高血糖检出率在不同体重组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MS及MS各组分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重组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等MS表现。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儿童MS各组分的检测,防治儿童肥胖,减少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探讨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MS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区抽取7所中小学共1 242名10~17岁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和血液中MS组分的检测,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组儿童青少年MS组分的水平及异常情况,计算MS患病率.结果 超重和肥胖组儿童青少年的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的WC,SBP,DBP,TG和HDL-C异常检出率均最高,而正常体重组最低(P值均<0.05).广州市10~17岁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为2.9%,其中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MS检出率分别为1.0%,13.7%和32.4%.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且随BMI增加而增加,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值Z分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探讨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收缩压(SBP)Z分、舒张压(DBP)Z分以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呈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OR=2.358,OR=5.466;95%CI:1.191~1.262,3.648—8.191)。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蒙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为卫生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4所学校中30个班级的中小学生开展研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7~17岁儿童青少年4 015人。超重、肥胖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2.53%、10.01%及12.38%。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9.96%、19.48%及25.62%。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2.190倍(95%CI:1.696~2.926,P<0.001)和3.243倍(95%CI:2.501~4.204,P<0.001)。对1 604名9~17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运动等行为进行分析,非寄宿生(15.09%)、食用新鲜水果≥1次/d(13.49%)学生的肥胖率更高(χ2=18.012、7.225,P<0.05);不饮用含糖饮料(16.88%)、每周进行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退休公务员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方法]2008年对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993人测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分析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结果]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的男女肥胖率分别为8.5%、8.0%,超重率分别为43.4%、28.6%,肥胖组及超重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与BMI、WC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防治高血压,控制肥胖及腹型肥胖甚为重要,体重指数、腰围的控制也为防治高血压的基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6~12岁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探讨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成都市2462名6~12岁小学生的血压、身高和体重,按BMI将受检对象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分析比较各组血压的差异及血压与BMI的关系。结果在校学生中高血压总检出率7.27%(179/2462),其中男生95名,检出率为7.84%,女生84名,检出率为6.70%;高血压检出率在肥胖、超重和正常组学分别为24.37%(40/165)、14.11%(42/298)和,4.85%(97/1999),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1,P<0.05);SBP和DBP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01);偏相关分析:BMI与SBP和D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45、0.2932,P<0.01)。结论儿童血压与年龄、BMI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危险性明显增加,提示防治儿童超重和肥胖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学龄前期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皮褶厚度、体围及血压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18所幼儿园共3 604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颁布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标准进行评价,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和与肥胖儿童按照1∶2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皮褶厚度、体围及血压的测量.[结果]①肥胖和超重儿童的检出率分别为3.9%和13.0%;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肥胖儿童的皮褶厚度、腰围、臀围、大腿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③肥胖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腰臀比偏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结论]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存在心血管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儿童期体重状态及其变化与血压偏高发病风险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在2012—2018年间,基于自贡市开展的“自贡基于学校的心血管代谢风险队列研究”。本研究纳入至少接受2次调查;在基线(第一次调查)和随访(最后一次调查)时血压,身高,体重等信息完整;且在基线时血压正常的儿童。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随访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在基线BMI与随访血压水平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运用logistic模型探索基线和随访时体重状态的变化与随访时血压偏高的关系。结果 基线时,5087名儿童平均年龄为8.9岁,男性占58.9%。在2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后,血压偏高的发病率(95%置信区间)为8.5%(7.8%~9.3%)。在控制其它混杂因素后,基线BMI与随访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01),但随访BMI的中介作用分别占73.6%和97.2%。相对于基线和随访时体重均正常的儿童,基线及随访持续超重肥胖(OR=2.592,P<0.001)及基线正常但随访超重肥胖的儿童(OR=1.649,P=0.013)更容易发生血压偏高;而基线超重肥胖但随访体重正常儿童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没有增加(P=0.195)。结论 高BMI与儿童血压水平升高有关。基线超重肥胖但随访体重正常儿童相对于基线和随访体重均正常的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风险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