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U WH  CAO HY  XU Z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3):197-198
患者女,3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钝痛,无放射性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无烧心、恶心、呕血,有黑便1次,于2009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足月顺产一男婴.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肿物在黏膜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半球形隆起,表面见霜斑样糜烂).入院7 d前出现头晕、乏力、心悸.遂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窦部,侵破浆膜层,侵及胰头、胆囊,其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且有淋巴结包绕肝总动脉及门静脉,十二指肠尚可,胆总管无增宽.切除远端胃、胆囊、胃网膜右及肝左动脉旁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80岁.因右耳道流水1个月余,保守治疗无效,后来本院就诊.当地医院CT检查示:右侧外耳道软组织影.本院门诊拟"右侧外耳道肿物"收入院.体检:右侧外耳道肿胀、充血,黏脓性分泌物,鼓膜窥不见.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病程中患者无发热,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遂行右侧乳突根治术+外耳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外耳道全部被新生物占据,新生物穿破外耳道后壁骨膜侵犯骨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0岁.发现左胸壁包块3个月入院.体检:左胸壁可见一1.5 cm×1.2 cm×1.0 cm包块,无触痛,活动欠佳.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增大,心、肺、肝、脾无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腹部B超和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术中见:左胸壁皮下有一1.5 cm×1.0 cm×1.0 cm灰白包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术中完整切除包块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42岁。右侧睾丸肿大 6个月伴坠胀痛 2个月 ,于 2 0 0 1年 11月 12日入院行睾丸切除术。术前检查 :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触及 ,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无异常 ,右侧睾丸 9 0cm× 5 5cm× 4 5cm大小 ,透光试验 ( - ) ,血象正常。病理检查 :睾丸连同附睾精索 8cm× 5cm× 4cm大小 ,切面睾丸组织被肿瘤组织代替 ,灰白灰红 ,质软细嫩 ,鱼肉状 ,伴点状坏死 ,累及附睾组织。镜下观察 :瘤细胞弥漫分布 ,睾丸结构被破坏 ,累及白膜并浸润至附睾组织内 ,伴多灶性坏死 ,仅见个别萎缩退变的曲细精管。瘤细胞多形性明显 ,大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因发热、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1个月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蚕豆样大至鸽蛋样大,其他脏器未发现明显病变。入院前曾在外院做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临床诊断:发热、淋巴结肿大待查。病理检查 镜下观察:外院颈部淋巴结活检HE切片,淋巴结被膜增厚,淋巴结结构大部分已消失,代之以巢状分布的瘤细胞(图1)。瘤细胞大,异型性明显,胞浆量中等,嗜碱性。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凝聚于核膜,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图2)。免疫组化:瘤细胞CD30呈强阳…  相似文献   

6.
左下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唐艳郑敏患者男,60岁。因发现左下颌包块一个月,左颏下包块迅速长大一个月于1996年2月28日入院。患者无其他任何不适。查体:左下颌角扪及一3.0cm×2.5cm包块,有压痛,与颌下腺粘连紧密;左颏下一包块直径约2.5cm...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12岁。因反复咳嗽 1个月 ,加重伴左胸及肩胛区疼痛 ,呼吸困难 4d于 2 0 0 0年 5月 7日入院。胸部平片示左肺不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主支气管距隆突 1cm处有新生物阻塞。术中见 :左肺不张 ,左侧胸腔内有少量淡黄色积液。切开左主支气管见一黄白色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 ,冷冻组织检查诊断为肉瘤。肺门处见一直径 1.2cm的淋巴结 ,行左侧全肺及肺门淋巴结切除。病理检查 :全切肺两叶 ,大小为 13cm× 9cm× 7cm ,距主支气管断端 2 .5cm ,下叶支气管开口处见一有宽而短的蒂与管壁相连的新生物 ,直径为 3cm ,似有部分包膜…  相似文献   

8.
1 病史摘要患者男,71岁。左颌下有核桃大包块伴发热1个月,抗炎治疗无效,体渐衰弱。查体:T 38C,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颌下处直经3cm,腹股沟处2.5cm。肝脾不大,纵隔不宽,B超盆腔及腹部无淋巴结肿大。取检颈部淋巴结。镜下相当副皮质区部位,有大小两种瘤细胞散于淋巴组织中,有的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31岁 ,因右大腿肿胀疼痛伴化脓感染 3个月 ,切开引流术后 1周持续高热入院。查体发现右大腿软组织内肿块约 11cm× 7cm ,局部皮肤红肿 ,引流口有黄色脓性液体。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 ,腹部B超及胸片未查见明显包块阴影 ,大腿局部X线片及SPECT示肿块阴影未侵及骨组织 ,股骨正常。临床拟诊肉瘤伴感染 ,行局部第一次活检 ,化疗后行大体肿块切除检查 ,随访。病理检查 活检肿瘤组织 3cm× 2cm及化疗后切除肿瘤组织 11cm× 8cm× 6cm ,切面灰白、淡黄色鱼肉样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镜检 :活检瘤组织弥漫分布 ,大…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性,59岁。2020年6月体检发现乳腺肿物,超声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见一大小1.2 cm×0.9 cm×0.8 cm的极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内见血流信号(BI-RADS 4A类),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患者未重视,2021年4月自觉乳腺肿物增大,鸡蛋大小,且腋下见一鹌鹑蛋大小结节,并出现腋下疼痛、憋胀,放射至右上肢,遂行乳腺及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右侧乳腺及腋下淋巴结穿刺组织)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2岁.因左颈部肿块伴低热2个月于2008年5月入院.体检:双侧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CT示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骨髓活检及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遂行左颈部淋巴结切取活检. 病理检查:淋巴结一枚,大小2.0 cm×1.5 cm×1.5 cm.镜下观察: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方式,由免疫母或浆母样细胞组成,具有圆形淡染的核,显著中位核仁,胞质丰富,嗜双色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对5例胃肠道原发ALCL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ALCL男女之比为1.5∶1,平均年龄40.6岁。发生部位包括胃2例,胰、十二指肠1例,回盲部1例,结肠1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2例术后进行化疗。5例中有4例随访3至12个月,其中1例死亡,3例健在。ALCL形态表现多样,细胞呈多形性,大小不等,胞质丰富,细胞核大而不规则,呈扭曲、肾形、马蹄形及花环状,甚至见多核及巨核瘤细胞。免疫表型:5例ALCL均阳性表达CD30,部分表达EMA、CD3和CD45RO,而不表达CKpan、CD20、HMB45、CD68、CD15和CD117。结论 AL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在胃肠道罕见,有必要与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低分化腺癌、胃肠道上皮样间质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 17例外检和尸检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占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12 8% ;临床表现主要是外周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损害 ,长期反复发热常见 ;病理特征为淋巴结部分受累 ,成片异形大细胞侵犯淋巴窦及副皮质区 ,免疫组化CD30强阳性 ;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并不少见 ,需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T区或多形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蕈样霉菌病和转移性癌等鉴别。CD30、CD15、LCA和EMA免疫酶标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14.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白细胞共同抗原、CD20、CD30、CD45RO、CD68、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和HMB45染色对9例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31-84岁(平均58.2岁),男女之比2:1,均以皮肤丘疹或皮下包块就诊。组织形态;瘤细胞体积大,呈多形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核大,核仁明显,核分型象多,常见R-S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CD30阳性,其中6例同时表达CD45RO,非T非B型3例表达,随访:2例因肿瘤转移而死亡,2例肿瘤复发,5例无复发,健在。结论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及预后较好的肿瘤,根组织病理特征及CD30阳性,可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 分析8例C-ALCL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HE切片,进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等16种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 8例中男3例,女5例,中位年龄49.5岁.临床上以皮肤无症状的单个红色结节、肿块为主要表现,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在真皮与皮下脂肪内大片状、弥漫性浸润.瘤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异形性明显.8例C-ALCL的瘤细胞CD30阳性细胞数均大于75%.瘤细胞均表达1~3个T细胞标记(CD3、CD5或CD45RO)及1~3个细胞毒性标记[T细胞内抗原(TIA)-1、颗粒酶B或穿孔素].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LCA)为8例、CIM为5例、CD8为1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为1例、上皮细胞膜抗原(EMA)为3例,均不表达CD15、CD20、CK和HMB45.EBER 1/2原位杂交均为阴性.获随访的6例中5例存活,1例死亡(死因不详).结论 C-ALCL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预后较好.EB病毒与C-ALCL可能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63岁,因发现右前臂、颈背部病灶,逐渐增大伴局部溃疡、渗液半年余。2020年7月20日患者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自诉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前臂、颈背部有“米粒”大小的结节性淡红色病灶,曾多次于我院皮肤科行“封闭注射”治疗,但病灶日渐隆起增大,范围明显增宽,并伴局部溃烂、渗液,自感疼痛、瘙痒,影响日常睡眠及生活。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变,缺乏特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患者男性 ,78岁。右下腹壁肿块 6个月 ,渐增大 ,近 1个月皮肤破溃不愈。体检 :右下腹壁 3cm× 2cm肿块 ,表面溃烂 ,周围皮肤红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行肿块局部切除。病理检查 :带皮肤肿块组织一块 ,4cm× 3cm× 2cm ,皮肤表面见 1cm× 0 8cm溃烂面 ,切面 2cm× 1 2cm ,灰红色 ,质嫩 ,呈“鱼肉样”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紧贴表皮。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 ,间质少 ,浸润真皮层及皮下组织 ,部分区域表皮脚增生 ,未见瘤细胞侵犯表皮 ,无Pautrier微脓肿。瘤细胞大 ,呈圆形、类圆形 ,胞质中等 ,淡伊红色 ,核…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3岁.因双侧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于2007年6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体检示双侧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活动度差,直径约2~3 cm.因患者伴发热,不能明确为感染性疾病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遂取颈部淋巴结1枚活检.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3岁.因双侧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于2007年6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体检示双侧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活动度差,直径约2~3 cm.因患者伴发热,不能明确为感染性疾病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遂取颈部淋巴结1枚活检.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24岁,出现盗汗,左髋骨部疼痛9个月,先为右侧继而左侧,并有双颈部、左腋下和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开始数量较少,后逐渐增多,抗生素治疗无效,时有发热,38℃左右.查体:面潮红,上述部位淋巴结肿大,成串融合,质中,无压痛;CT:双侧颈部三角、左侧锁骨上及左腋下多枚淋巴结肿大,前纵隔气管右前奇静脉区、隆突下方亦见数枚肿大的淋巴结,右第2前肋骨明显破坏.腹部CT:见左髂总及内外血管旁多枚肿大的淋巴结,左髂骨明显破坏,并累及左髂腰肌及后方的臀小肌等软组织.CT诊断:恶性淋巴瘤,累及双侧颈、左侧锁骨上、左侧腋下、左侧盆腔淋巴结及右前第2肋骨、左髂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