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肉瘤性筋膜炎又称结节性筋膜炎,是由筋膜成纤维细胞结节状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通常发生于年轻人上肢,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我院病理科遇到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0年我院病理科诊断假肉瘤性筋膜炎9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6岁,平均34岁。发生于上肢4例,躯干、下肢各2例,头颈部1例。肿物均位于浅筋膜部位,直径0.6~6.5cm。病程3个月以内3例,3个月至半年2例,半年以上4例。4例诊断为假肉瘤性筋膜炎;误诊为纤维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各2例,增生性筋膜炎1例。临床医生摘除肿物后均送病理科检查。2病理学检查肿物包膜不明显,切面…  相似文献   

2.
孔海滨 《河北医药》2004,26(5):386-386
患者,女性,2 7岁。发现左上臂肿物3d行手术切除。肿物约1.5cm×1.5cm大小,轻度压痛,边界不清,与皮肤无粘连。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组织及浅筋膜上。病理检查:送检软组织一块,约2cm×1.5cm×1cm ,周围为脂肪组织。切面见一直径1cm的类圆形实性肿物,灰白色间淡棕色,中等硬度,部分区  相似文献   

3.
束秋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14-2914
1病例介绍患者女,31岁,发现左下腹壁肿物2个月入院。体检:腹平软,左下腹壁触及1个约4cm×5cm×2cm大小肿物,质软,轻压痛。行左下腹壁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下腹壁肌层与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筋膜炎为假肉瘤性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最早由Konwaler等(1955)报道,此后,60年代初期涌现出大量病例报告。国内关于本病的报道甚少。本文在复习资料的基础上,对本院原诊断“结节性筋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5岁,住院号246092。因畏冷发烧1个月,右下腹剧痛1天为主诉,于1986年4月28日急诊入院。体检:神志清。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尤以右下腹为著。肠鸣音减弱,右下腹穿刺有脓液。WBC14,800/mm~3,中性80%。入院当晚即在硬膜外麻醉下,取右下腹探查切口,术中发现腹腔中有黄色脓液约200ml,混有粪渣。于回肠末端距回盲部约25cm处穿孔约0.7cm。切取穿孔边缘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筋膜炎(Eosinphilic Fasciitis,简称EF)系1974年才认识,同年由Shulman 首先报告2例。国内自1984年以来先后报告5例。由于本病十分少见,临床上不易诊断,兹将本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因四肢肿胀变硬5个月就诊。患者于1988年1月出现两下肢弥漫性肿胀,尤以小腿及足背处明显,局部皮肤不红,亦无痛感。2个月后两前臂及手背亦出现肿胀,双手指关节伸屈欠灵活,肢体乏力。无吞咽困难、发热等。既往身体健康。体检: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手足背、前臂及小腿明显肿胀,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明显变硬,无触  相似文献   

7.
彭海鹰  张金铭 《天津医药》2001,29(4):249-250,I001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40岁。主因发热1个月,伴咳嗽、胸闷1周于1999年6月11日入院。一个月前因“惊吓”出现发热,多于傍晚时寒战、高热、大汗,体温39~40℃,夜半热自退。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2周前查肥达氏反应(-)。因贫血做骨穿,报告为:“红系统增生活跃”,继续抗炎治疗仍无效。近1周出现咳嗽、痰量少、偶有黄痰、胸闷憋气、不能平卧,来我院就诊。胸片示“左肺下大片模糊影”,以“左下肺炎,贫血原因待查”收入我科。既往史及个人史:贫血及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8.
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左前胸壁肿物1月余入院,查体:左前胸壁近剑突约5~7cm位置处可见皮肤隆起,局部皮肤红肿,皮温略高,触诊约4cm4cm区域,质硬,轻触痛,边界不清,不活动。CT检查:左前胸壁约9~10肋软骨周围可见一不规则组织密度区,界清密度较均匀。提示:左前胸壁约9~10肋软骨头膨大,占位,考虑来源于软骨。超声检查:左前胸皮肤隆起处皮下探及一混合回声区,  相似文献   

9.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软组织感染。临床发病少、病情凶险、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处理,病人致死率高。其发病多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肝功能不全致坏死性筋膜炎临床报道较少,我院成功抢救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结节性筋膜炎(NDF)又称假肉瘤样筋膜炎,既不是炎症性疾病,也不是真性肿瘤,而是一种肌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性瘤样病变。由于结节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增生细胞丰富且核分裂象多见,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2.
李峰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546-547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本病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J].1955年Knowalar首先描述命名确定为良性病变.病变发生于浅筋膜结缔组织,常突然出现,且生长迅速,肿块边界不清;由于增生性纤维母细胞较幼稚,常见较多的核分裂相,在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2].经典的结节性筋膜炎具体形态可分为皮下型、肌肉内型和筋膜型3种,以皮下型最多见[3].现将本院20例病例结节性筋膜炎病理形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6岁。于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躯干、四肢皮下出现花生米大小结节。逐渐增大至2~3cm,部分结节瞬间出现透明的疱疹,无疼痛及瘙痒,同时伴恶心、腹胀、乏力。在当地县人民医院查肝功能异常,按风湿热治疗19d,效果不好。曾多次在北京就诊,按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2个月余,效果欠佳,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9例NF病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NF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生长迅速,肿块小,质硬或韧,边界不清。组织学特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车辐状、"C"形或"S"形;核分裂象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 NF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诊断时应注意其临床、组织学特征,并掌握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9岁。入院前6个月曾患上呼吸道感染,3天后治愈。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下出现硬性结节,开始黄豆大,逐渐增大可达核桃大,散在分布,胫前较多,有压疼,结节表面皮肤红肿。予青霉素80万 U/d 治疗18天结节缩小,皮肤表面有色素沉着,但其它部位仍有新结节出现。既往体健,月经量多,每次用3~4包纸。于1987年3月17日入院。体检:贫血貌,无黄染。心肺正常,腹软,肝、脾  相似文献   

16.
许玉蓉 《天津医药》2005,33(3):144-144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主因左阴囊疼痛7d,局部破溃流脓水1d,于2004年7月5日入院。7d前,因蚊虫叮咬左阴囊,曾用手抓挠痒痛处。查体:体温38℃,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有力。会阴、左阴囊、腹股沟红肿,红肿边缘无明显界限,有触痛,指压患处有捻发音。左阴囊有2处破溃,均有奇臭脓水流  相似文献   

17.
18.
<正> 患者,女,31岁,住院号581。患者于1977年因发热,胸痛诊为“渗出性胸膜炎”,抗痨治疗2个月症状缓解停药。3个月后出现发热伴右上腹痛,于1978年12月在省内某院诊为“胆囊炎”,行胆囊摘除术。5年来症状持续存在,周期性加重,多次在省内各大医院诊为“胆囊木后综合症”,行抗炎治疗无效。1983年11月1日因症状加重入外科。既往有左侧化脓性中耳炎、扁桃体摘除术及阑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又称回归发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relapsingnosular non-suppurative)或Weber—Christian病。以反复发作皮下脂肪层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临床少见且表现特异性差,发病者以青年女性为主,极易误诊,幼儿病例预后差,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内脏可分为皮肤型(病变局限于皮肤、关节)和全身型或系统型,除皮肤关节病变外尚有全身不适和多器官损害。我院曾收治1例结节性脂膜炎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8岁。双上、下肢发胀、僵硬、下蹲困难半年于1999年9月12日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两手指、足趾关节肿胀、僵硬、屈曲、不能伸直,逐渐向上发展至双上肢,无关节肿痛、发热,无指趾苍白、变紫现象,饮食、大小便正常。体检: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两上、下肢皮肤紧、硬、发亮,与皮下组织粘连呈板状。双手指、掌、腕、肘关节屈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