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内镜下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我院PGML患者17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行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14碳呼吸试验。结果:内镜检查17例患者,病变主要在胃体(41.9%)和胃窦(29.4%);形态表现多为溃疡型(61.8%)。病理结果多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11.8%)为大B细胞性淋巴瘤,3例(%)为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为高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占76%。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并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及活检的充分和准确,对于PGML具有重要的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道5例罕见的原发性肾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显示:5例均为B细胞标记阳性,表明:本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瘸属粘膜相关淋巴瘤(B细胞性淋巴瘸),手术切除后加用放疗或化疗,预后较好,本结合献复习对该瘤的临床病理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肠道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5例肠道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探讨其组织学和免疫学分类及临床病理联系。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IMALT-oma)21例中,14例为低度恶性,3例低度恶性伴高度恶性成分,4例高度恶性。三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51%、66.67%及100%。低度与高度恶性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5)。IMALT-oma的形态特征是淋巴上皮病变及滤泡克隆化。4例淋巴瘤性息肉病(LP)表现为异型增殖的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或套区生长构型。免疫组化显示LP为两种独立类型的淋巴瘤,形态学表现却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PGML)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患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9例病变患镜下分类均为B细胞起源的恶性淋巴瘤。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因起病隐蔽,易和胃肠其他恶性肿瘤混淆,诊断时需要从胃镜取材、X线诊断、病理分析等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根据WHO(2000)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回顾分析205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组织分类。结果 恶性淋巴瘤205例中。霍奇金病(HD)7例,占3.41%.均位于淋巴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8例,占96.59%。NHL按细胞起源分类:(1)B细胞淋巴瘤138例。占69.21%。其中以下几种类型多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8例,占56.9%;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7例。占19.7%;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淋巴瘤12例。占8.9%。(2)T细胞淋巴瘤58例,占29.70%。其中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3例.占38.9%;周围T细胞淋巴瘤15例,占25.9%;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9例.占15.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8例,占13.8%。(3)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各1例,占O.99%。NHL发病部位:位于结内73例,占35.9%;结外12S例,占64.1%。结论 应用WHO(2000)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对恶性淋巴瘤进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肤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类型,加深对皮肤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984-2000年间诊断的皮肤淋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按WHO新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结杲:共诊断皮肤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占结外淋巴瘤的6%。组织学类型中,蕈样肉芽肿3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1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皮肤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复杂多样,需与皮肤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非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鉴别。临床、组织学、免疫组化相结合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必要,对于难以鉴别的病例,需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其中又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各型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免疫标记表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胃肠道黏膜活检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外淋巴瘤的重大进展是Isancson Wrieht描述的一组结外的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并提出了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特征。MALT淋巴瘤可发生在较多部位,但以胃最为常见,目前该病在REAL分类和WHO分类中分别被称为结外低度恶性B细胞性MALT淋巴瘤和MALT型边缘区淋巴瘤。 MALT是指直接位于胃肠粘膜或下呼吸道粘膜上  相似文献   

9.
报道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在组织学类型上5例均为弥漫型,其中1例低度恶性小淋巴细胞型,2例低度恶性大,小细胞混合型,1例中度恶性小裂细胞型,1例高度恶性裂,无裂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表现为LCA全部阳性,4例CD20阳性,1例CD45RO阳性。证实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为B细胞型,其临床表现病程短,死亡率高,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BL)是非乳腺固有的肿瘤,占结外淋巴瘤的0.3%0~2.2%,在所有乳腺的恶性肿瘤中占0.04%~0.50%.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表型多见,属低度恶性或高度恶性肿瘤。现将PBL5例临床病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 2 7例PCNS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 结果 :患者以中年男性为多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显示 2 6例为B细胞淋巴瘤 ,绝大多数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为T细胞淋巴瘤。 81.3%B细胞淋巴瘤bcl 2呈阳性表达。术后行放、化疗者生存期优于单纯手术者。 结论 :PCNSML临床早期诊断困难 ,治疗方案应采取以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25例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NH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NHL中,T淋巴细胞瘤10例,B淋巴细胞瘤15例。死亡6例,4例为T—ML,2例为B—ML;Ⅰ期2例(2/14),Ⅲ期2例(2/2),Ⅳ期2例(2/2),Ⅲ、Ⅳ期病例均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NHL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T—ML预后较B—ML差;临床分期越高,愈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和香港地区鼻咽部B细胞淋巴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苯那普利(benazapril)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原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30例)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下降 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5.1±3. 2)周(大量蛋白尿组)和( 2. 7±2. 1)周(小量蛋白尿组),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苯那普利可部分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试验性治疗证实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病灶多呈蝴蝶状、团块状及斑片状,可对称分布,肿瘤周围水肿较轻。T2WI多呈高及略高信号,T1WI呈低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为中高度明显均匀强化,占位效应较轻。结论: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形态、信号及增强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和客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SofarP53geneisstilthemostimpor-tantgeneeverdiscoveredtosupprescan-cer.Itisonhumanchromosome17P13.1,encodes53kumolecularweight...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复习文献对14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LymphomaofSpleen,PLS)进行免疫组化的研究,并检测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对瘤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SP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染色14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阳性,13例B细胞性均表达CD20阳性,其中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3/14例),可表达CD43、CD79α和bcl2阳性;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4/14例),可表达CD79α、IgM、ALK阳性,IgD弱阳性;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14例),表达CD43、CD79α、bcl2、IgM阳性,IgD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4例),表达ALK阳性,CD30、CD3弱阳性。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型(1/14例),表达CD45Ro、CD3阳性,CD30弱阳性。14例PLS中6例(42.9%)表达p53阳性,而21例慢性增生性脾炎对照组中仅1例(5%)表达p53弱阳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LS较罕见,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PLS多为B细胞型,普遍认为与脾脏白髓中B细胞恶性变有关。PLS中可有p53异常蛋白表达,其预后较脾脏继发性恶性淋巴瘤及其它恶性肿瘤为好。  相似文献   

17.
268例心脏、心包肿瘤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心脏、心包的原发和继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种分布。【方法】对尸体解剖9588例、活体组织检查30万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有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64例,发病率0.14%。良性肿瘤55例(黏液瘤49例,89%;心包囊肿4例,7%;心包囊性淋巴管瘤及良性畸胎瘤各1例,共占3%),恶性肿瘤9例(心包间皮瘤3例,33%;血管内皮肉瘤及纤维肉瘤各2例,22%;未分化肉瘤和心包恶性畸胎瘤各1例,11%),良、恶性肿瘤之比为6:1。943例全身各脏器恶性肿瘤中心脏转移204例(22%),首位是白血病(55%),其后依次肺癌(14%)、恶性淋巴瘤(13%)、间叶组织肉瘤(5%)和胃癌(3%)。心脏、心包原发性瘤与继发性瘤之比为1:3。【结论】心脏、心包原发瘤发病率为0.14%,转移瘤22%,继发瘤是原发瘤的3倍。肝癌、绒癌、脑瘤及胰腺癌少见或不见心转移。  相似文献   

18.
(1)目的 研究口腔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与病理分型。(2)方法 对12例口腔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3)结果 口腔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分布于各个年龄段,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可发生于舌根、颊、唇、牙龈等处,临床表现多样,以B细胞恶性淋巴瘤多见。(4)结论 口腔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