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Denis-Browne切口(腋下直切口)在动脉导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左腋中线纵行小直切口。经第四肋间进胸腔,游离动脉导管,二至三道丝线结扎。并对手术野显露、手术时间、并发症、美观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治疗21例,手术野显露良好。无手术死亡,无再通病例。结论 该切口隐蔽、美观、组织损伤小,术后胸疼、肩关节活动障碍明显减轻,适用于小儿、成人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左腋下小切口结扎未闭动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腋窝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62例,对其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经胸腔结扎者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42例经胸膜外结扎者均于术后第2天即下床活动;62例患者均在术后8d左右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病例选择合适,经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 (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 5 % [1 ,2 ] 。适时手术处理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999年 8月~ 2 0 0 1年 1 1月 ,本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78例 ,作者改进了传统术式的部分操作 ,对其中 56例进行了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手术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 56例。男 32例 ,女 2 4例。年龄 1~ 1 4岁 , x±s(5 .5± 1 .8)岁 ;体重 8~ 46kg;血压 90~ 1 2 6mmHg/ 60~ 86mmHg ,平均 (1 1 0± 7) / (74± 6)mmHg(1mmHg=0 .1 33kPa)。家族中均无类似病例记载。1 .2 主要临床症状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左腋下小切口行地管切断连续往返式缝合术共治疗12例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平均年龄8岁,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我们认为左腋征小切口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是一种适宜于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首位。且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传统的PDA结扎术多采用左外侧或前外侧切口,切口长,损伤大,出血多,疼痛重,住院时间长,费用高。采用Denis-Browne即腋下直切口结扎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费用低等优点。我院自1998年~2004年10月用该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7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腋下微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对 13例小儿 PDA应用左腋下微小直切口结扎术 ,切口以第 4肋间上下延长共约 5 cm进胸后常规行 PDA结扎术。结果 :全组术野显露良好 ,术中经过顺利 ,术后并发症少 ,无死亡。结论 :左腋下微小切直切口手术径路隐蔽美观 ,效果满意 ,特别适合小儿 PDA结扎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健  杨侃  黄击修  林小彬 《北京医学》2004,26(3):189-189
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我们采用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径路行动脉导管钳闭术3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7岁,平均 6.33岁.均为管状导管未闭患者,伴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6例.全部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确诊,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8.
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100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7年至1997年为100例少年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病人进行了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治疗。现将开展此手术方法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诒璋  王志斌 《中原医刊》2004,31(20):44-44
我院自2002年6月--2004年6月采用左腋下小斜切口,施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中的特殊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9例PDA的外科治疗情况,339例经左胸入路结扎导管,其中一个月内早产儿6例.16例在体外循环下(CPB)结扎导管.14例在深低温低流量CPB下经肺动脉缝闭导管,结果随访3个月~8年,除6例有气急、心悸外,均恢复正常.结论①不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单纯PDA,可在学龄前择期手术.②抗心衰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应急诊手术.③特殊类型的PDA应在CPB下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6例患儿分别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例数,均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二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的方式选择(附16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外科多种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65例,探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左后外侧切口胸腔内未闭动脉导管(PDA)结扎、缝扎术82例,切断缝合术35例;左后外侧切口胸膜外PDA结扎、缝扎术13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PDA缝闭术23例;左侧腋下直切口PDA结扎术10例,切断缝合术2例。结果165例无手术死亡,仅1例结扎术后导管再通。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动脉导管的粗细长短及并发症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8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deep hypothermic low flow,DHLF)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外科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心包积液2例,经治疗均痊愈。结论: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动脉导管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腋下直切口的开胸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腋下直切口开胸术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方法:用腋下直切口对45例不同胸内疾病患者进行多种手术。结果:这种切口能保护肌肉,对胸内结构显露良好,操作简单省时,术后疼痛轻,肩部活动不受明显影响,疤痕短而隐蔽。结论:可有选择地采用腋下直切口取代标准的后外侧切口进行开胸手术。在上部胸壁部分切除、困难的上叶肺切除或肺门部粘连紧密时,不宜用这种切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随访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经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后的 PDA患者 2 4例 ,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封堵疗效观察及心脏功能变化随访 ,平均随访 10个月。 结果  2 DE:在位封堵器呈“工”字形 ,在主、肺动脉侧应无占位作用。本组未见封堵器占位效应。CDFI:可见中央性分流和 /或边缘性分流。本组有 1例封堵后边缘性残余分流宽度为 3mm ,未予更换封堵器而出现术后溶血 ;1例边缘性残余分流宽度为 2 .5 m m ,术后 2 0个月仍有残余分流 ;1例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 ,10天后分流消失。封堵术后 10个月随访肺动脉压、左房室内径均显著下降。 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 PDA封堵治疗术后残余分流观察、血流动力学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思考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的综合分析,指出:该复合畸形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极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但结合体格检查、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及心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尽量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我院治疗8例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最大年龄32岁,平均年龄24岁。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我院采用降压后靠主动脉一侧分离导管,带垫片10号丝线双重结扎导管,无一例破裂或再通。  相似文献   

19.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162例封堵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162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24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封堵治疗疗效效果满意,成功率98.8%.结论通过封堵治疗PDA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前后及中期随访中的左右心室功能变化。 方法 对 14例患儿术前 ,术后 2 4h及 3个月进行超声检查。左、右室容积采用单面面积 长度法计算 ;测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各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减少 ;右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大 (P <0 0 5 )。随访中除左室射血分数维持于正常水平外 ,余上述左室指标均继续减少 ;上述右室指标继续增大 (P <0 0 5 )。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减轻左室容量负荷 ,中期随访左室功能维持于正常水平 ;右室功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