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7年GrUentsig实施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ffiCA)以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设备的改进,本技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逐渐减少,其成功率达叨%以上,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据估计,美国每年就有约30万人次接受此治疗。但高达30%-50%[‘]的再狭窄(RestenO6is,RS)率,影响了这一技术的长期疗效。对RS病理机制,防治措施的深入研究成为介人性心脏病学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就RS的药物防治综述如下。IRS的定义[11RS的定义争议颇多,尚不统一。常用的判断标准见表1。其中,NHLBI(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目前冠心痛的重要治疗手段,而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远期疗效与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并从药物、机械、涂层支架、放射及基因方面对再狭窄的防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医学综述》1998,4(4):149-152
<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的临床实践已被证实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但PTCA术后半年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高达30%~40%,严重限制了PTC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RS的形成。但关于RS形成的确切机制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仍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颉强  杨柳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4):228-231
<正>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自Griientzing应用于临床以来,有两个问题未得到解决,即①围手术期冠脉急性闭塞;②术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尤其是RS的发生率高达30%~50%。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国内外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包括药物治疗,新的介入治疗手段,分子生物学治疗及基因治疗等。本文主要就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防治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 ,PTCA的即时成功率高达 90 %以上 ,但术后再狭窄 (RS)率高达 30 %~ 5 0 % ,严重影响了其治疗价值。1  PTCA术后 RS发生机制PTCA术后 ,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认为 ,PTCA后 RS的形成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环节 ,即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首先 ,PTCA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导致内皮下基质暴露于血流中 ,血小板功能激活 ,引发血小板的聚集、粘附 ,继而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 [1 ] ,…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从26年前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对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术后3~6mo再狭窄率高达30%~50%,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仍高达10%~20%左右。所以,PTCA、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预防  相似文献   

7.
心康饮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心康饮口服液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临床选择PTCA患60例,随机分治疗组(中药心康饮)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各30例,疗程3个月;另建立家兔实验性动脉狭窄模型,观察心康饮对家兔实验性动脉主其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EKG)改善率方面有显差异(P〈0.05);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8.
1977年Gruentzing施行第 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 80年代以后该技术不断完善 ,迅速发展 ,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临床上 ,PTCA后有 30 %~ 35 %的患者发生再狭窄[1 ] ,使其所获得的效益减少 ,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难题 ,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防治再狭窄的方法。普罗布考(化学名 :丙丁酚 )最初在美国上市仅作为降脂药使用 ,由于对其复杂的作用机制认识不清 ,致长时间没有得到重视 ,但近十几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 ,普罗布考具有很独特的抗动脉硬化 (AS…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近 2 0年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理想的非手术血运重建技术 ,其成功率高 (>90 % ) ,并发症发生率低 (<5 % )。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 5 %~ 30 % ,阻碍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PTCA后支架置入能扩张管腔 ,防止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和痉挛 ,封闭撕裂的内膜和夹层 ,防止血管重构 ,可以降低PTCA后再狭窄率的10 % [1] ,成为目前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最主要的干预手段 ,但支架术同样可能发生再狭窄。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机制和防治措施不尽相同。本文就此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机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进科  刘翠萍 《医学综述》1996,2(11):591-593
<正>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Coronarg Angioplasty,PTCA)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法将特制的导管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对病变组织进行挤压、汽化、消融、切割等,使血管内径扩大,从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缓解缺血症状并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内科介入性治疗技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成熟,器械的变革和完善以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PTCA的成功率由早期的60%发展到今天高达90~95%以上,但PTCA后的再狭窄(Restenosis,RS)问题也不断受到重视,有关于RS机制和对策的研究一直是PTCA研究中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影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远期疗效的最主要问题是再狭窄。国内外对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尽管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新的观点已得到认同。有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剂对再狭窄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本文就近年对再狭窄的认识以及钙通道阻滞剂对再狭窄的预防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尽管初始疗效较好,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本文从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机制及其防治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指出新生内膜增生和冠脉重塑不良可能是发生再狭窄的主要机制;对于再狭窄的防治主要有药物、支架、基因、切割球囊PTCA和放射等方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介入性方法。但是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高达20%~49%,如何防治再狭窄是当前介入性心脏病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 RS的定义及临床表现按照国际心血管病学社团联盟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关于PTCA工作要领...  相似文献   

15.
自从 1977年第 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成功实施以来 ,PTCA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PTCA术后有 30 %~5 0 %的病例发生再狭窄[1,2 ] ,尤其是在PTCA术后 6个月内。因此 ,如何有效地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课题。至今尚无药物治疗确切有效的报道。而支架植入术被认为是目前唯一对PTCA术后再狭窄有效的治疗方法[3] ,但是支架植入术后仍有 2 0 %的病例发生再狭窄[4 ] ,而且支架的植入可能增加血管壁损伤和血栓形成的危险。近年来 ,随着对PTC…  相似文献   

16.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已成为血管狭窄一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病例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和PTA技术的成熟,PTA在疗效方面暴露出一个重大弊病,即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很高。学术界为克服PTA较高的再狭窄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就PT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术后再狭窄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药物洗脱支架(DES)较金属裸支架(BMS)在降低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有显著疗效。以往大规模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罪犯”病变行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已降至10%以下。但由于DES抗增殖药物延迟血管损伤反应过程,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同时也可能抑制内皮细胞愈合,进而导致再狭窄时间上的延迟及晚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其主要优点有:急性期效果好;明显提高了介入安全性;较之单纯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PTCA)降低了再狭窄率;操作较为简单,对复杂病变较球囊扩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2P放射性支架对兔髂动脉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化学镀法制备^32P放射支架,与普通支架配对后,随机植入兔双侧髂动脉,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0d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狭窄程度,病理组织学观察内膜面积及管腔内径的变化。结果:术后30d,两种支架植入后的动脉最小腔径(MLD)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减小,放射性支架组的ML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其后期丢失、丢失指数、狭窄程度3项指标则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两种支架植入均使血管内膜增生;放射性支架侧血管管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侧(P<0.05),而其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小于对照侧(P<0.01)。两种支架植入后对支架边缘部位均无影响。结论:化学镀法制备的新型32P放射性支架安全有效,较低的放射活度即可有效防止支架内狭窄;短球囊扩张支架可能会避免边缘部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现状和思路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简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心脉通胶囊(人参、何首乌、水蛭、丹参等)用于临床防治再狭窄的效果,表明心电图或蹬车试验复查异常率及主要症状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报告了心脉通胶囊6项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提出气阴两虚、血瘀痰阻是PTCA后再狭窄发生的基本中医病机,并对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