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龄人白内障手术55例治疗分析尚涤非王维兴(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八一医院眼科130061)白内障是老龄人的多发眼病,目前为止手术疗法仍是最佳疗法之一。我院1993年7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老龄人白内障55例60只眼,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6~1996年间收治8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8例,大多患有全身多系统疾病,我们在治疗各系统疾病、改善全身情况的同时均给予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文报告高龄老年性白内障98例,共124眼。单眼72人... 相似文献
3.
高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龄老人的逐年增多,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现将我院在光明扶贫行动中对78例(98眼)75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不同术式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2 0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分别采用周边虹膜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种不同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3~ 2 5个月 ,2 0例术后视力≥ 0 5者 14例 (70 % ) ;视力≥ 1 0者 2例。三种术式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 2 11kPa、2 30kPa、2 30kPa。结论 :对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根据不同病情 ,及时施行上述三种术式治疗 ,术后视力均提高良好 ,眼压得到控制 ,本病的预后同成熟期白内障术后一样良好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不同房角关闭程度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43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关闭程度分为A、B两组:A组(房角关闭粘连≤180°)25眼,B组(房角关闭粘连〉180°)18眼。均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二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41例(43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房角加深。房角镜检查:A组25眼房角完全开放12眼,房角关闭粘连≤90°者8眼(80%),房角关闭粘连90°~180°者5眼。B组(房角关闭粘连(180°)18眼中房角关闭粘连≤90°者4眼,房角关闭粘连(180°14眼(78%)。A组优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前A组(44.36±4.27)mmHg,B组(47.01±4.35)。术后一周:A组眼压控制在(15.96±3.97)mmHg,B组眼压控制在(16.20±5.56)mmHg;B组术后6月:6眼需加用降眼压药物,5眼青光眼发作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A组优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有效治疗房角关闭粘连≤180°患者。而对于房角关闭粘连〉180°患者,单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不佳,可考虑行青白联合手术,或需降眼压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治疗眼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68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时机,将其分为2组。2组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经手术治疗,2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A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的发生可能与眼部并发症、伤后开盲时机有关,及时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缩短病程,促进创伤愈合、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8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治疗不多见。我院1988年1月-2000年6月进行此类手术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80岁以上高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和同期该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7例(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病变节段分布、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等。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右冠状动脉(RCA)2~3段病变,左冠状动脉(LCA)5段病变、11段病变、12~13段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构成比,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 3级血流、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者冠状动脉病变多较复杂、严重。对于无严重大脑、肺脏、肾脏和瓣膜病变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纳入2009年至2012年我院门诊收治的〉80岁的高龄患者382例,据血压水平进行分组,检测血尿酸及血压并分析其关系.结果显示,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龄高血压组患者TG (P=0.027)水平偏高;不同血压类型高龄患者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 不同尿酸水平高龄患者收缩压(P=0.420)及舒张压(P=0.08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r〈0.001,P=0.995)、舒张压(r=0.083,P=0.104)水平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龄门诊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无关(P〉0.005).提示80岁以上高龄门诊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康复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近十年经治的62例转子间骨折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平均84岁)患者19例,取小切口、双动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固定9例,传统大切口10例。随访1~9年半,平均4年11个月,与同期37例转子间骨折行多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9例中,患髋功能良好,1例于1年后因肺心病死亡,2例假体下沉,有轻中度髋痛。Harris评分:优(90~100)8例,良(80~89)5例,可(70~79)3例,差(<70)2例。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能更早下床和具有早期康复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电图特点,分析异常心电图发生的规律及病因。【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26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体检,分析异常心电图与其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260例老年人中心电图异常者205人共227例次。随着年龄增加,异常心电图比例增加;各年龄阶段男性异常者比例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以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多见。常见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及肺心病。【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电图异常及心血管疾病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检查应该列为老年人体检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选用1种降压药占32%,2种以上占68%;选用CCB占52%,β受体阻滞剂占55.2%,利尿剂占19.2%,ACEI占24%,ARB占46.4%。血压由(175.64±19.31)/(99.13±13.11)mmHg,降至(125.15±14.55)/(73.70±8.83)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1),未见体位性低血压。结论老年人降压应个体化,平均血压降至125/74mmHg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收集2003年9月至2008年7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高龄(≥80岁)缺血性卒中患者94例,并取同期因其他疾病就诊于我院门诊64例高龄非卒中病例对照者,行血生化、凝血功能、血压、心电图、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吸烟、饮酒史.单因素分析中,高血压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心房颤动及颈动脉斑块在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生率更高(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OR=16.23,P=0.009)、心房颤动(OR=3.47,P=0.080)、收缩期高血压(OR=1.05,P<0.01)是高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双切口两种不同术式联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1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接诊的80例(8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切口术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散光情况明显加重(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切口术式联合治疗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8.
75岁以上老年肺癌病人34例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结老年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34例75岁以上老年肺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除率97.06%(33/34),剖胸探查未能切除肿瘤1例.全组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32.35%,死亡2例,死亡率5.88%.结论老年肺癌病人的高龄不应作为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并积极地处理并发症,手术治疗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作为实验组,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置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5~20(9.7±4.8)个月的平均随访时间,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的作用相似;2组的角膜散光、手术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宜采用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置入+青光眼小梁切除的手术方式,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年龄≥80岁老人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80岁老人116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分为异常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55例和正常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61例,比较并分析2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异常组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DBP)、昼间平均舒张压(day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低于正常组,异常组24 h舒张压血压变异性(24 hou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24 hDBPV)、昼间舒张压血压变异性(day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DBPV)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BPV、ABI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80岁高龄老年人群24 hDBP,dDBP,24 hDBPV,dBPV与早期肾脏损伤相关,而dDBPV、ABI为早期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