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例血透患者HCV阳转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抗HCVIgM阳性27例(43.6%),抗HCVIgG阳性29例(46.8%),HCVRNA阳性34例(54.8%),3项至少1项阳性37例(59.7%)。HC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标志、EPO应用、CAPD史无明显差异,而在平均透时间、输血史、ALT异常、肾移植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1995年6月抗HCV阳性率为58.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4.8%和50.0%。在18个月随访期间,31例阳转;156例随访1~6月,阳转14例(8.9%),67例随访7~12月,15例(22.4%)阳转,6例随访13~18月,2例(33.3%)阳转;2例阳转并转为肝硬化。结论 血透患者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患者感染HCV的主要途径,但也存在医源性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汪年松  廖履坦  竺艳娟 《上海医学》1999,22(10):600-602
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阳转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在本院透析的199例血透病人,均未隔离抗-HCV阳性病人。采用敏感的ELISA2每隔3个月在同一实验室检测。结果1995年6月的抗-HCV阳性率为58.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4.8%和50.0%。  相似文献   

3.
谭志明  江元森  黄仰甦 《广东医学》1999,20(10):767-768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8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68例患者中血清中有6例HGV RNA阳性。这6例患者同时重叠HCV感染,其中2例HBV,HCV,HGV重叠感染。13例HCV RNA阳性,9例HBV DNA阳性。结论血透患者是HGV感染的高危人群,输血中血透患者感染HGV,HCV,HBV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抗-HCVIgG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 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29%、HBeAg为8.06%、HBeAb为20.97%、HBcAb为19.35%,抗-HCV-IgG为1%.乙肝的感染率接近21%,丙肝感染率为1.6%,乙肝感染模式有7种,均较文献报道为低.结论本组血透病人乙肝及丙肝感染率均较文献报道低,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包括筛选和隔离病人,设肝炎病人专用透析室和透析机,设立肝炎病人透析器清洗池,能有效地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刘加明 《农垦医学》2005,27(3):194-19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验室资料。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12.5%,丙型肝炎病毒40%,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验室资料。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12.50%、丙型肝炎病毒42.67%,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1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期间,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施行高质量血液透析的同时,还应对整个血透室的环境布局、操作流程、透析机和透析耗材的使用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交叉传播,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MH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比例及不良预后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并预防再次感染事件的发生是肾病内科与感...  相似文献   

9.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呈全世界分布。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丙型肝炎病人和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丙肝的临床症状较轻,易转为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首个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证实和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2.6-1993.7期间66例抗-HCV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型分布、重叠感染分布等特点。结果:HCV/HAV重叠感染发病率6.06%,HCV/HBV重叠感染发病率48.48%。丙型肝炎中抗-HCV与HBsAg阳性的病例4.5%,抗-HCV与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CV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7.6%,抗HCV与HBsAg,Hb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易转为慢性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病死率较高,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脏脂肪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普通人群抗 HCV的阳性率为3.2 % ,全球HCV感染者1.7亿人。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HC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谱有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仍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HCV进入人体后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肝功能受损表现,在体内不易被免疫系统清除,慢性化概率较高,也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等疾病的主要祸首之一[1]。由于HCV传染性强且缺乏有效的疫苗,加之病毒在健康献血员中感染的潜隐性和感染后漫长的无症状携带期[2]以及血液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毒症(CRF)患者血液透析、输血后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IA和PCR法检测CRF血液透析337例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CRF患者血透、输血次数和输血量与血清抗-HCV、HCV-RNA检出阳性率呈正比升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更高于健康者。结论血液透析容易感染丙肝病毒;输血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则越大,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是世界性的严重问题,自从1989年国外报道了以RIA或ELISA法检测出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HCV以来,国内已有不少对HCV的感染情况的报道,但其流行情况尚不清楚。本文报道131例住院肝炎病人(甲肝除外)的血清标本作抗-HCV检测,发现HCV病例并不少见,与应用血制品关系密切,且HBV双重感染者病情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王仁嘉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15(1):156-156,158
报道18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就其抗HCV检测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4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中接受了巴韦林、单一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等治疗方式。结果:患者接受不同药物的治疗临床效果有差异性,治疗效果还受到了其他因素影响。结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标准联合治疗效果比较好,临床患者的病毒应答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黎嘉敏  何永成  曾劲锋  卢亮  李彤 《海南医学》2013,24(13):1941-1945
目的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探索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可靠方法。方法分别使用国产和进口HCV抗体试剂盒检测抗-HCV,使用TMA法定性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CV-RNA,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HCV的检出率,评价ALT变化与HCV-RNA载量的关系,评价抗-HCVS/CO值与HCV-RNA载量的关系。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抗-HCV的检出率均为7.3%(P=1.000);TMA法检测HCV-RNA的检出率为9.5%,免疫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率为5.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单独检测HCV-RNA比单独检测抗-HCV的检出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的检出率为10.6%,与单独检测抗-HCV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CV-RNA的载量和ALT的变化无相关性(r=0.189,P=0.536);抗-HCV初筛的S/CO值与HCV-RNA载量无相关性(r=0.174,P=0.569)。结论检测HCV-RNA能缩短HCV感染后检出的窗口期,以便更早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能避免漏诊处于血清转换期或慢性病毒携带的患者。ALT的变化和HC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辅助早期诊断HCV感染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张清泉 《吉林医学》1990,11(2):82-86
<正> 原来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NANBH)是在排出了由 HAV、HDV、CMV、EBV、感染和其他已知病因(中毒、过敏反应、休克和其他感染等)引起的肝损害之后而作出的临床诊断,由于对致病因子不明瞭,对其病因、传播、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的描述均带有推测性,因而此命名也是不确切的。最近对 NANBH 病原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