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性病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传播的一个协同因素,已被许多流行病学、生物学及人群中干预性研究所证明,全球约有70%~80%的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是通过性途径传播[1]。针对性途径传播进行的行为干预已成为当前中国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干预工作的重点之一。乌鲁木齐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性行为危险性。方法采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63名MSM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最近6个月内,有201例(76.43%)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74例(28.14%)与女性发生过性关系。除了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高外,其余使用率都很低。调查者中H IV阳性2例,梅毒阳性9例。结论MSM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应加大对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适宜且实用的措施进行干预,以有效控制艾滋病、性病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艾滋病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逐年上升,性病病人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了解该人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进而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于2008年7月开始在市皮肤病防治站性病门诊设立观察哨点,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与感染状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西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寻求适合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西藏医学院516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6名大学生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2%,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0.1%,预防知识知晓率为38.4%;对待AIDS/H IV感染者正确态度率为27.0%。结论西藏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不够,对一些具体日常接触行为不能准确回答,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待AIDS/H IV感染者正确态度率较低;通过电视、录像、报刊杂志、广播等多样化的宣传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改进高等院校AIDS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的效果,为开展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3家电子厂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使用相同问卷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调查770人,传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2.0%~88.7%,国家政策为25.3%~36.2%,对艾滋病感染者持积极态度者为32.7%、28.8%。干预后调查738人,外来员工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改善,知晓率为69.4%~93.2%。目标人群与商业性服务者或者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变化不显著,但安全套的使用率升高,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对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明显,对预防艾滋病及降低其社会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施以同伴教育为手段的洗浴场所进城务工女性艾滋病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培训30名同伴教育员对玉溪市5所洗浴场所进城务工女性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抽取洗浴场所进城务工女性100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同伴教育员进行干预后,女性员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显著提高(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和配偶/男友发生性接触时愿意使用安全套比例均有提高(P0.01);但是最近一个月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并未上升(P0.05)。结论以同伴教育为手段在洗浴场所进城务工女性中开展艾滋病干预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增强广州市番禺区外来务工人员HIV/AIDS防治知识。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设计,随机抽取番禺区工厂40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预防HIV/AIDS的基线调查和干预评估,干预措施采取问卷调查方法,三个月后对该人群相同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干预前收到有效问卷395份,干预后收到有效问卷391份,干预后该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知识方面有着全面的提高,特别在日常生活不会传播HIV/AIDS方面及安全套使用知识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在工厂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HIV/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措施十分必要,健康教育和积极的干预是当前及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对防止AIDS进一步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丽水市高危人群与艾滋病相关的若干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丽水市高危人群的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了解她们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及对艾滋病及感染者(病人)的态度等;采集静脉血检测H IV抗体。结果问卷调查高危人群149人,9人拒绝回答;平均年龄为(24.1±4.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占78.6%;艾滋病知晓率60.80%;每次都使用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达到90.0%;未发现静脉吸毒者;采血149份H 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丽水市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高,且目前艾滋病感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偏低,必须加强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元江县6类人群对艾滋病和梅毒相关知识的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校外青少年、学生、农民工、业主6类人群开展调查。结果 6类人群对艾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分别为97.1%(P0.05)和87.7%(P0.001),大众获取梅毒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22.3%、宣传活动13.6%和宣传材料13.6%,大众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普遍持支持态度。结论加强在校学生有关艾滋病、梅毒知识的宣传,拓展健康教育形式及频次,积极在各类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的反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核心同伴宣传员(POL)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有效干预模式效果,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开展POL学校的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POL培训宣传前后,艾滋病性病认知有变化,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94,P<0.01);对艾滋病性病和对健康的认识态度、行为都有改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心同伴宣传员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对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作用明显,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TIs) constitute a huge health and economic burde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75-85% of the estimated 340 million annual new cases of curable STIs occur in these countries, and STIs account for 17% economic losses because of ill health. The importance of STIs has been more widely recognised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and there is good evidence that the control of STIs can reduce HIV transmission. The main interventions which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STIs include primary prevention (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condom promotion, use of safe microbicides, and vaccines), screening and case finding among vulnerable groups (for example, pregnant women), STI case management using the syndromic approach, targeted interventions for populations at high risk (for example, sex workers), and in some circumstances (targeted) periodic mass treatment. The challenge is not just to develop new interventions, but to identify barri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isting tools, and to devise strategies for ensuring that effective STI control programme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省建筑工地男性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建筑工地工人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高,但缺乏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相关知识。结论建筑工人是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需要在此人群中开展针对性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收集1996~2005年广东省皮防系统门诊2959例艾滋病及HIV感染者情况,了解其分布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皮防系统监测的1996~2005年的艾滋病患者以及HIV感染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来源、婚姻状况、传染来源等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来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分别以42.67%和39.52%的速度递增,男性青壮年、外来人口、未婚者以及0~1岁婴儿中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不断增加。结论: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近年来增加迅速,应加强对外来人口、未婚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生殖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所有性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深圳南山区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情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242名高危人群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高危人群在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但日常生活是否传染艾滋病不甚了解,正确率只占49.87%。来自不同地区的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有差异。在性观念上持开放态度的仅占17.52%,但发廊及酒店服务从业人员持性开放态度者比例相对较高。结论:健康教育应根据人群不同,侧重面应有所调整。对目标人群开展上岗前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和态度是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性观念相对开放的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应注重预防疾病的具体方法,使他(她)们具备更多的自我保护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岛市新型毒品吸食者的性行为特征并调查梅毒和艾滋病感染状况。方法:问卷调查新型毒品吸食者的性行为特征,并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共调查吸毒者564名,98.22%以吸食冰毒为主,54.09%最近1年有过临时性伴,55.14%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15.60%最近1年提供过性服务;最近1个月有过性行为的人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2.42%;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36%,梅毒阳性率为13.19%。结论:该人群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梅毒流行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梅毒和艾滋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对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提供线索和数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7月间的202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梅毒、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知晓率的因素。结果:参与调查人员年龄以20~30岁为主,占56.93%;职业以外来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文员、学生为主,分别占19.80%、19.80%、13.86%和7.92%;同性恋者占19.3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81.19%)高于梅毒知晓率(67.33%)(χ~2=10.15,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梅毒、艾滋病知晓率均高于高中及以下者(P值均0.05);同性恋者知晓率高于异性恋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获得途径以电视为主,占57.43%。结论: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知晓率明显高于梅毒知晓率,梅毒、艾滋病知识各题知晓率间也有差异,文化程度和性取向是影响梅毒、艾滋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宣传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梅毒等其他性病的宣传教育。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性健康教育促进方案,以提高大众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性病预防意识,避免或减少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开展艾滋病梅毒干预检测的效果分析。方法: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会组织(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CBO)合作,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ing,VCT)门诊对169名男男同性恋者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动员HIV快速检查、梅毒初筛,以及阳性病例告知等干预服务。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80%(χ^2=137.80,P〈0.01),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提高81.8%(χ^2=144.07,P〈0.01),多性伴的男同比率降低15.5%(χ^2=4.65,P〈0.05),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30%(χ^2=18.97,P〈0.01);169人接受了HIV快速检测,阳性率为7.1%,梅毒初筛阳性率为1.8%。结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CBO合作对MSM人群开展艾滋病梅毒的预防干预、快速检测等服务模式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较好效果。建议重视对社区VCT门诊的建设,利用网络开展对MSM人群的特色服务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address the role of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in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epidemic in China. GOAL: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of risky sexual behaviors and the existing prevention effort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in China. STUDY DESIGN: Review of behavioral and STD/HIV prevention studies addressing MSM in China. RESULTS: Sexual risk behaviors including unprotected group sex, anal sex, casual sex, and commercial sex were prevalent among Chinese MSM. Many Chinese MSM also engaged in unprotected sex with both men and women. Most MSM either did not perceive that they were at risk of HIV/AIDS or underestimated their risk of infection. Surveillance and intervention research among these men are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s. CONCLUSIONS: Chinese MSM are at risk for HIV/STD infection and potential transmission of HIV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addition to sexual risk reduction among MSM, reduction of homosexuality- related stigma should be part of effective intervention efforts. Volunteers from the MSM community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in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may serve as valuable resources for HIV/ST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mong M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