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体内存在着功能对立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通过机体生理调节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人体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凝血抑制物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抑制凝血的关键物质,约占血浆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70%[1]。它与人体发生各类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作用意义重大。本文就其与其他各类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山莨菪碱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ODS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山莨菪碱对其凝血异常的影响.方法4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4、7天的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和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浆D-二聚体(D-D)情况,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20名健康成人作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所有入选MODS患者均存在凝血异常,表现为APTT、PT、TT延长(P<0.01),AT-Ⅲ活性下降(P<0.01),血浆D-D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下降(P<0.01);经治疗后两评分水平均改善,同时APTT、PT、TT逐渐趋于正常,AT-Ⅲ活性恢复,血小板计数回升,D-D明显下降,所有改变均以B组明显,且第4天时即已表现出明显变化.结论MODS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该异常主要表现为凝血、纤溶激活而抗凝抑制,山莨菪碱能使MODS患者的凝血异常改善. 相似文献
3.
抗凝血酶Ⅲ防治内毒素血症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对骨毒素血症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以内毒素注射建立鼠MODS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内毒素注入1小时扣静注AT-Ⅲ25U/kg,观察血生化、凝血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AT-Ⅲ、血糖、丙氨酸转 相似文献
4.
5.
抗凝血酶-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AT—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30)和AT—Ⅲ治疗组(n=30)。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次(100μg/kg和200μg/kg)制备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动物模型。AT—Ⅲ治疗组在第2次LPS攻击后1h股静脉注射AT—Ⅲ 25U/kg(0.5ml/100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h后取血测定内毒素(ET)、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取肺、肾、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动物血清ET、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AT—Ⅲ治疗后血清ET、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肺、肾、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AT—Ⅲ能够拮抗炎症反应,对SIRS/MODS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严重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重要病理环节。研究认为凝血功能紊乱参与了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因而提出抗凝治疗在控制MOD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一定价值。我们应用尿激酶治疗MODS患者,报告经验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万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4):63-6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BP治疗。观察CBP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MODS评分。结果: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D-D、FIB及APACHEⅡ、MO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促进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的恢复,控制患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4 7例MODS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 ,其中 15例符合DIC诊断标准。测定血浆抗凝血酶 -Ⅲ (AT -Ⅲ )、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D -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 (Plt) ,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 2 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MODS组血浆AT -Ⅲ和D -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DIC组与非DI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MODS组血浆PT、APTT和F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lt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DIC组与非DIC组比较 ,PT、APTT、Fg和Plt有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MODS患者血浆AT -Ⅲ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 - 0 .782 ,P <0 .0 1。结论 AT -Ⅲ在MOD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浆AT -Ⅲ水平是反映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血浆AT -Ⅲ和D -二聚体水平不能作为MODS患者是否合并DIC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抗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细菌内毒素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物学活性,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脓毒症、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因此,拮抗内毒素及阻断或减弱其介导的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传统中医药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本文拟简要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入住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分为SIRS组50例和非SIRS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其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蛋白S(P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11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SIRS组中TT、APTT、PT、DD、TM和PAI-1均高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P<0.05);PC、PS、TPA、PLT、FBG均低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①SIRS时存在着凝血功能紊乱.②SIRS时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主要特征表现为各种促凝物质增加,机体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抑制,而纤溶系统抑制在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 对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MODS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用APACHKH评分、MODS评分、SAPSH评分和TISS评分系统对MODS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群体病员死亡风险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各评分结果,并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评分与凝血参数中PT、PT—INR、APTT、Fg、TT和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ACHKⅡ、MODS评分和SAPSⅡ,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分别P<0.01,P<0.01和P<0.05)。治疗前、后凝血参数间进行比较,仅仅D—D治疗后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后APACHKⅡ、MODS评分、SAPSⅡ和TISS均与有关凝血参数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CBP是治疗MODS的有效手段之一;CBP治疗过程中抗凝技术的使用,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的恢复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邵志永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3):43-4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凝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连续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均缩短,FIB、DD水平均降低,且连续组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连续组IgA、IgG、IgM及CD4+均高于常规组,CD8+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其凝血及免疫功能,促使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进行检测,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疾病中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标本14 868例次,使用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仪及发射底物法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凝血酶活性Ⅲ与性别无关,但在紫绀型先心病、大动脉畸形、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中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结论部分疾病可影响抗凝血酶Ⅲ活性,同时抗凝血酶Ⅲ活性也与疾病的病程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姜小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3):189-189
最近 ,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探讨了创伤后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时 ,中性粒细胞活化引起内皮损伤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的关系。此项研究共纳入并分析了 5 8位严重创伤患者 ,其中一半患者发生 DIC。检测了伤后 4d内患者 L 选择素、E 选择素、P 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凝血因子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 ,同时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SIRS)的发病率。结果显示 ,创伤后并发 DIC患者与未发生 DIC患者相比 :DIC评分高 ,血小板计数低 ,SIRS持续时间较长 ,急性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3项和抗凝血酶Ⅲ(AT-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49例,健康对照者30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AT-Ⅲ。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AT-Ⅲ、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且随Child-Pugh分级PT、APTT逐渐延长,而AT-Ⅲ、Fib逐渐降低。结论 3项凝血指标和AT-Ⅲ可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MODS患者根据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0分,36例)、B组(10~19分,32例)、C组(≥20分,22例),同时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2例)和死亡组(28例),比较A、B、C 3组及生存组、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探讨凝血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PT、APTT水平明显低于B、C组,生存组PT、APT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存组PLT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PL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可用于判定MODS预后,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李未今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5,19(2):128-12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是临床重要治疗方法,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对临床用药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常规血凝指标如凝血因子Ⅱ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等不能很好的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的易栓倾向,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分别是纤溶和抗凝功能的敏感指标。我们对35例AMI患者的D-D和AT-Ⅲ进行测定,并观察10例AMI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12h的血浆D-D和AT-Ⅲ活性(AT-Ⅲ:A)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CPB)中,使用肝素涂层CPB管道对围体外循环期间凝血-抗凝血酶的变化,确定肝素涂层装置对CPB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n=15).分别在CPB前、CPB60min、中和后30min和60min,及手术后12h测定血小板计数(PLC),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浓度,及血浆凝血因子X(FXa)和抗凝血酶Ⅲ(AT-Ⅲa)活性.记录手术后12h胸管引流量.结果对照组PLT在转流中、后显著低于HCC组(P<0.05);且血浆GMP-140浓度在转流60min,中和后30min和60min显著高于HCC组(P<0.05),但手术后12h没有显著性差异;HCC组Xa活性在围术期较对照组有较好的保持(P<0.05),而AT-Ⅲa在两组没有明显差异.HCC组手术后1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HCC在围CPB期间对血小板、凝血酶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呈现较好的凝血状态而改善CPB装置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凝血系统紊乱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是危重病患者首位死亡原因 ,尽管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多 ,各种新的治疗方法相继出台 ,但其病死率仍高达 40 %~ 6 0 %。近 10年 ,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评估治疗全身性感染的药物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依据两个不成熟的假说 ,这两个假说分别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