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普遍认为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左室壁增厚。如果情况属实,鉴别运动员心脏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会有困难。100例比较年轻的运动员从事举重、摔跤、滑橇和投掷训练已有3~24(平均7)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一例左室壁最大厚度(8~12mm)超过正常上限(12ram)。同26例主要坐着工作的健康者相比,运动员的室间隔厚(9.6±0.8对9.0±0.5 mm,P<0.001),左室重量指数较大(96±12对81±8g/m~2,P<0.001),  相似文献   

2.
方法 54例病人(43例男、11例女,平均年龄55±8岁),均有单支冠脉病,11例有既往前壁心梗,5例为既往下壁心梗。经冠脉造影证实26例有左前降支狭窄,10例有左旋支狭窄,18例右冠脉狭窄(狭窄均>70%)。54例均做踏车运动试验,至少有一个导联ST段压低超过0.2mV。据ST段压低将病  相似文献   

3.
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747例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共检出心肌桥 3 8例 ,采用计算机辅助定量冠脉造影系统软件对心肌桥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 8例均为前降支肌桥 ,在冠脉投照位中以左肩位及右肩位收缩期狭窄最严重 ,肌桥长度平均 18 8± 5 1mm ,肌桥近端距第一对角支距离平均 2 0 1± 7 6mm ,距前降支起始部距离平均 3 1 3± 9 7mm ,距左冠脉起始部距离平均45 1± 10 4mm。肌桥前有动脉硬化或狭窄表现者 11例 ( 2 9% ) ,合并冠脉瘘 3例 ( 8% ) ,合并肥厚性心肌病 2例 ( 5 % )。结论 :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 ,左肩位造影发现率高 ,严重心肌桥可以造成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DCM(46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尿酸浓度;比较22例DCM心衰控制前后的尿酸浓度;比较DCM中左室内径≥65mm(26例)和<65mm(16例)患者的尿酸浓度;比较DCM入院时未用利尿剂及正在服用利尿剂患者的尿酸浓度;比较DCM中血尿素氮>7.5(18例)和≤7.5mmol/L(28例)患者的尿酸浓度。结果DCM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尿酸分别为(303±34)、(403±95)和(595±190)mmol/L;心衰控制前后尿酸浓度为〔(609±218)和(414±147)mmol/L(P<0.01)〕;左室内径≥65mm者尿酸明显高于<65mm者;入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素氮>7.5与≤7.5mmol/L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DCM心衰患者尿酸浓度增高,独立于服用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且随着心衰加重而明显增高,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曾进行过冠脉造影,后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住院的38例病人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情况,并与曾进行过冠脉造影的38例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比较。两组病人首次冠脉造影时的特点。平均年龄49±8和50±8岁;所具危险因素(高血压、吸咽、高胆固醇血症)的平均数1.5±0.8和1.5±0.9;平均狭窄≥70%的血管数均为1.52枝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D后阻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对本病预后的影响众说不一,故本文将予以论证。选择AMI后进行冠脉造影者146例,其中120例阻塞冠脉侧支循环建立者为A组、26例半建立者为B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11岁和51±11岁、AMI至冠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9±19天和19±15天,p均>0.05。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胆固醇水平、阻塞的冠脉、用药史、左室射血分数、收缩与舒张半期容积等均无差异。平均随访时间各为42±18个月。随访期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A组23例,(19%)、B组8例(31%),p>0.05;再梗A组14例(12%)、B组2例(8%)、p>0.05;充血性心力衰竭A组19例(16%)、B组3例(12%),  相似文献   

7.
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溶栓疗法可望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大剂量尿激酶(UK)的静脉溶栓法(IVCR)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PTCR)对闭塞冠脉的再通率无差别。前者有快速投药的优点,然因未作冠脉造影,难以判断是否再通。本文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的紧急冠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症状、心电图 ST 段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探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对象与方法:对象为5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早期入院患者(发病3.4±1.5小时),为作 PTCR 进行了紧急冠脉造影。前壁梗塞计31例,下壁梗塞计25例。平均年龄57±9岁。男48例、女8例.溶栓疗  相似文献   

8.
强力亮  郭新贵 《山东医药》2002,42(17):52-53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血浆内皮素 (ET- 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对 3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浆 ET- 1测定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冠心病组 33例 ,均经冠脉造影确诊 ,其中男 2 7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8.6± 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 1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12例 ,稳定性心绞痛(SAP) 8例。对照组 (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 )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5 7.7± 9.1岁。检测方法 :冠脉造影前 ,先行股静脉穿刺置鞘管 ,进右冠脉造影管入冠状静脉窦 (CS)取血 2 ml,为CS血样。再行股动脉穿刺置鞘管 ,于动脉内注射肝素前…  相似文献   

9.
既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表明,冠脉球囊成形术或心房调搏所致心肌缺血引起流速曲线的E/A比值下降。本文研究运动所致心肌缺血对左室充盈流速曲线的影响。方法 40例受试者因胸痛而作运动平板试验,根据有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室壁节壁活动异常,分为二组。非缺血组20例:57±10岁;其中14例行冠脉造影,结果均正常。缺血组20例:59±9岁;均做冠脉造影,至少一支心外膜冠脉腔径狭窄≥50%,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120~180秒内)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介绍内镜下注射 A型肉毒毒素( BTX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AC)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 AC患者 13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做症状计分和食管造影(测量贲门开口、 5分钟食管存留造影剂的高度和平均宽度)。内镜下于贲门齿状线上 0.5cm分 4点各注射 BTXA 20U至下食管括约肌。结果治疗次日症状即明显缓解,咽下困难频度、咽下困难程度、反食频度、胸骨后疼痛频度计分均明显减少;贲门开口由治疗前的 (1.5± 1.8)mm增大至 (4.4± 2.4)mm, P< 0.001; 5分钟食管碘柱高度和平均宽度分别由治疗前的 (89.5± 37.4)mm和 (31.9± 11.3)mm降至治疗后的 (14.4± 22.0)mm和 (8.4± 9.4)mm, P< 0.001。结论内镜下注射 BTXA治疗 AC安全、经济、简便易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血管造影在显示非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12月160例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心脏血管造影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解剖结构,利用工作站后处理,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图像了解肺静脉数目、开口大小,左心房囊样结构,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60例患者共发现肺静脉642根。3支肺静脉者8例(5.00%),其中左侧共干者4例,右侧共干者4例;5支肺静脉者10例(6.25%),其中左侧3支者6例,右侧3支者4例;4支肺静脉者142例(88.75%)。左上肺静脉最大径为(24.30±4.54)mm、最小径为(17.76±4.24)mm、开口面积为(352.92±124.11)mm~2;左下肺静脉最大径为(19.10±4.45)mm、最小径为(12.27±3.52)mm、开口面积为(201.96±93.65)mm~2;右上肺静脉最大径为(22.99±5.04)mm、最小径为(16.19±4.87)mm、开口面积为(316.53±144.20)mm~2;右下肺静脉最大径为(18.63±4.60)mm、最小径为(14.46±3.48)mm、开口面积为(219.20±95.85)mm~2。有左心房囊样结构者25例(15.63%),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8~74岁,平均57岁。25例患者共发现囊样结构29个(有4例存在2个囊样结构),19个(65.51%)位于左心房右顶壁,6个为Ⅰ型,13个为Ⅱ型;6个(20.69%)位于左顶壁,3个为Ⅰ型,3个为Ⅱ型;4个(13.80%)位于左心房左下壁,3个为Ⅰ型,1个为Ⅱ型;未发现位于右下壁者。结论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心脏扫描能够很好地显示肺静脉的数目、开口大小,左心房囊样结构,为研究肺静脉和左心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36例原发性高血压(>5年)患者在降压治疗开始前或降压治疗停止4周后,收缩压持续>20.0kPa 或者舒张压持续>12.5kPa。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缩短分数、左室肌重量和收缩末室壁应力。各例均有左室肥厚,即室间隔和左室壁的厚度≥12mm,左室肌重量>正常均值+2×标准差。根据收缩末室壁应力分为两组。A 组15例收缩末室壁应力<正常均值-2×标准差。B 组21例收缩末室壁应力在正常范围(正常均值±2×标准差)之内。AB 两组的年龄(55±9对51±11岁)、性别(男性14/15对18/21)、收缩压(20.1±1.7对21.0±1.2kPa)、舒张压(13.0±1.2对12.8±1.6kPa)和左室肌重量(331±66对318±73g)均无显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而有冠脉微血管病基础者的三支冠脉血流储备 (Coronaryflowreserve ,CFR)之间是否有差异。方法 :临床上有不典型胸闷或胸痛的患者 4 5例 ,冠脉造影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按有无冠脉微血管病基础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冠脉微血管病组 ,共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37~ 78(5 8±9.9)岁 ,其中心电图有左室肥厚或劳损表现的高血压患者 11例 ,糖尿病 3例 ,肥厚型心肌病 2例 ,长期吸烟者 10例 ,高血脂 8例 ;乙组为无冠脉微血管病组 ,共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38~ 5 8(5 1± 8.6 )岁。冠脉造影过程中随机测定冠脉CFR值 (甲组 6 2支 ,左冠脉前降支 2 4支 ,冠脉左旋支 17支 ,右冠脉 2 1支 ;乙组 36支 ,左冠脉前降支13支 ,冠脉左旋支 8支 ,右冠脉 14支 )。结果 :甲组 6 2支冠脉的平均CFR为 2 .32± 0 .6 1,乙组 3.15± 0 .5 5 ,P <0 .0 1。甲组三支冠脉之间的C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乙组三支冠脉的CF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甲组前降支的CFR远低于右冠脉与回旋支 (2 .0 4± 0 .5 2∶2 .5 9± 0 .6 5 ,2 .39± 0 .5 5 ,均 P<0 .0 5 ) ;回旋支较右冠脉的CFR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9± 0 .5 5∶2 .5 9± 0 .6 5 ,P >0 .0 5 )。结论 :冠脉微血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观察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研究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意义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35例患者,经临床及CT检查诊断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病变,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40-79(56.2±10.8)岁,随访时间7-730(平均135)天,全部患者经电子束CT(EBCT)或多排CT检查≥2次。采用Imatron C-150XP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6 mm/床进3.5mm或层厚3 mm/床进3 mm,扫描时间为0.1 s;或美国通用电器公司Lightspeed-16扫描机进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3.75 mm/床进1 mm,扫描时间为0.6 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20-140层。测量溃疡的深度、口径及范围。结果35例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均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采用CT检查明确诊断。35例患者CT诊断31例合并壁内血肿,采用保守治疗;1例弓部大溃疡保守治疗;2例行血管内膜支架隔离术治疗;1例合并主动脉弓部瘤,外科手术治疗。31例溃疡伴有壁内血肿的患者行保守治疗,CT随诊,与首次CT检查结果比较,3个月、6个月时,溃疡口径、深度、长度随时间延长分别有加大、加深、延长的趋势(均P<0.05);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厚度有明显吸收[首次:(11.96±4.16) mm,3个月:(7.69±4.24) mm,6个月:(3.06±1.67) mm,均P<0.05]。结论CT对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定期随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根据病变的特点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心机械图法测定扩张型心肌病 ( DCM)和肥厚型心肌病 ( HCM)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 ,旨在观察其心功能变化特征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和方法 选择经心脏超声、X线胸片及临床体检证实为 DCM的患者 3 0 (男 2 2 ,女 8)例 ,年龄 4 9± 12岁 ;HCM患者 2 5 (男 16,女 9)例 ,年龄 4 6± 10岁。均不伴有其它心血管疾病。另外 ,选择对照组 (无心血管疾病的正常者 ) 3 0 (男2 3 ,女 7)例 ,年龄 4 9± 7岁。应用日本光电 RM- 60 0 0多导生理仪 ,同步记录标准 导联心电图、心尖部心音图、心尖搏动图和颈动脉波 ,…  相似文献   

16.
肥胖已被公认为冠脉病变的危险因子之一,近来机体脂肪的分布更为引人重视。已有研究发现,脂肪中心型分布与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冠心病(CAD)有关。本文旨在比较CAD者与冠脉正常者的脂肪分布情况。选择冠脉造影证实为CAD者33例,均为男性,其中稳定型心绞痛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例、混合型心绞痛者7例;冠脉正常者10例,均为男性,其中主动脉瓣反流者和狭窄各为3例、二尖瓣反流者2例,胸痛主诉者2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2±10和50±7岁、体重分别为74±8和76±13kg、身高分别为169±0.1和170±0.1cm。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动态心电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30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析其心电变化。1 对象与方法  30例患者均经动态心电图检查 ,符合左室肥厚标准 (A组 )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2 6~ 70 (平均 48± 6 )岁 ,平均收缩压 15 6± 16 mm Hg,平均舒张压 10 2± 8mm Hg,平均病程 6 .2± 2 .8年 ;30例同期检查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 (B组 )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9~ 70 (平均 41± 5 )岁 ,平均收缩压 148± 18mm Hg,平均舒张压 10 1± 9mm Hg,平均病程 5 .2± 3.8年。   HOL TER记录采用双通道固态记录仪 ,以…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CAD)是停经后女性的主要死因之一,可能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由于各家的研究结果不一,故本文旨在验证雌激素对停经后女性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接受诊断性冠脉造影者90例,并测定空腹血脂。CAD诊断标准为左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脉中狭窄≥25%的冠脉≥1支。排除新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再造术和服用降脂药者。 90例中,18例停经后服用雌激素者为A组,72例未服用雌激素者为B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8±8岁和63±8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5±4kg/m~2和27±8kg/m~2,p均>0.05。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CAD家族史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均无差异。冠脉造影发现CAD者A组4例(22%)、B组49例(68%),p<0.001;高密度脂蛋白A组63±25mg/dl、B组48±17mg/dl,p<0.01。本文结果显示,在停经后的女性中,服用雌激素者的CAD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雌激素者、高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首次诊断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常规心电图 a V L 导联的 Q RS波形态进行研究 ,根据 a VL 导联的 QRS波形态 ,探讨预测下壁 AMI时阻塞冠脉的心电图标准。研究对象为 83例首次诊断为下壁 A MI的患者 ,男性6 8例、女性 15例 ,平均年龄 5 7± 12岁。下壁 AMI的诊断标准为 :(1)胸痛持续时间 >30 min;(2 )下壁导联 ( 、 、a VF)≥ 2个导联 ST段抬高 >1m m ;(3)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正常值上限的两倍。有心肌梗死史、冠脉旁路手术、心电图示左室肥厚或束支传导阻滞、冠脉造影示右冠脉 (RCA)和冠脉左旋支 (L Cx)严重…  相似文献   

20.
呈现心绞痛样胸痛、运动试验阳性、冠脉造影正常者称为X综合征,其长期预后尚不清楚。方法 30例(女27、男3例,均龄50±9岁)X综合征患者,除外左室肥厚、瓣膜病、壁外冠脉痉挛、系统性高血压[血压150/95mmHg(20/12.8kPa,1kPa=7.5mmHg)]、胶原病。对照检查时无1例用心脏作用药物,8例在心率>150次/分时出现劳力诱发的左束支阻滞,在出现左束支阻滞之前常有ST段压低1mm持续>1分钟。患者均作运动试验、心导管检查和门血池闪烁检查。每6个月随访1次,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