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38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畏光、轻度疼痛,伴流泪及视物不清就诊,门诊以“球后视神经炎”于2001-11-16收入科。专科查体:左眼视力0.12,外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光滑,前房深度正常,KP(-),虹膜纹理清,双侧瞳孔对称,圆形居中,Marcus-Gunn征(+),直、间接对光反应存在,眼底检查正常,眼压20.6mmHg,入科后视野检查,示:左眼颞侧视野呈偏盲性改变,右眼鼻上、颞上侧视野轻度缺损,疑颅内肿瘤,进一步行CT检查示:垂体腺瘤。明确诊断后患者转外院手术,2月后患者再次在我院行全自动电脑视野检查示:双眼视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MRI鉴别囊变脑膜瘤与脑表面囊变胶质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囊变脑膜瘤与靠近脑表面囊变胶质瘤的MRI表现,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囊变脑膜瘤38例与靠近脑表面囊变胶质瘤21例,分析增强后病灶边缘的"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毛刺征"及"指状水肿征"、"宽基底征"及"强化均匀"的例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膜瘤组的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毛刺征、宽基底征、指状水肿征及肿瘤实质强化均匀的检出率分别为73.7%(28/38)、76.3%(29/38)、10.5%(4/38)、81.6%(31/38)2、3.7%(9/38)及57.9%(22/38);而胶质瘤组则分别为23.8%(5/21)、19.0%(4/21)、38.1%(8/21)、57.1%(12/21)5、2.4%(11/21)及33.4%(7/21)。白质塌陷征、脑膜尾征、宽基底征、毛刺征及指状水肿征在脑膜瘤组与胶质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强化均匀在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宽基底、毛刺征、指状水肿征对鉴别脑膜瘤与胶质瘤价值较大,而强化较均匀对二者的鉴别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继发肺侵袭性真菌病(IFD)的 HRCT征象,评价其在IF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血液病患者继发性肺IFD的 HRCT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形态、分布、密度及边缘等特征。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多发病灶,分为毛玻璃型和实变型(n=23),结节肿块型(n=18),霉菌球型(n=7),粟粒型(n=3)。CT 征象:病灶可表现出为晕轮征(n=15),磨玻璃征(n=15),新月征或气环征(n=10),楔形征(n=6),树芽征(n=3),反晕轮征(n=3),指套征(n=3)。结论:血液病患者继发 IFD 肺内病灶呈多形态改变。CT 上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类型,可提示 IFD。楔形征、晕轮征、反晕征及新月征为肺IFD的特征性征象,HRCT对IFD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腹内疝的MSCT征象,构建并验证诊断腹内疝的决策树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42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疝患者(腹内疝组)和76例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对照组),并按照7∶3的比例将118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82)和验证集(n=36)用于决策树模型的构建。由2名影像医师分析图像,分别记录6种CT征象:肠管异位聚集征、鸟嘴征、蘑菇征、血管纠集征、靶征和有无肠梗阻。计算各征象的频数和频率,并将各个征象纳入决策树模型的不同节点,然后采用ROC曲线的AUC评估各个征象的诊断性能。结果:42例腹内疝患者的CT征象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肠梗阻(85.7%)、鸟嘴征(76.2%)、肠管异位聚集征(64.3%)、血管纠集征(52.4%)、蘑菇征(33.3%)、靶征(26.2%)。在决策树模型中,血管纠集征和蘑菇征的联合征象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验证集AUC 0.74,95%CI 0.57~0.91)。结论:该决策树模型在腹内疝和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征象在儿童卵巢扭转的诊断及卵巢坏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儿童卵巢扭转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行CT和/或MRI检查,统计各影像征象的发生率。按手术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坏死组和为非坏死组,比较两组间各影像征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33例卵巢扭转各征象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增强扫描无强化征(85.7%)、附件出血征(60.6%)、附件最大径≥5cm(57.6%)、蒂样突起征(39.4%)、偏心性壁增厚征(36.4%)、果盘征(27.3%)、子宫患侧移位征(24.2%)、包膜下积液征(9.1%)。附件出血征的发生率在坏死组与非坏死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2.074,P<0.001);其余征象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增强扫描无强化征是儿童卵巢扭转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但不能提示卵巢坏死;附件出血征可提示卵巢坏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成像对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分期的研究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4例确诊为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和MR影像资料,参考2020年国际淋巴学协会及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下肢淋巴水肿临床分期标准,将34例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分为稳定期和进展期两组,记录两组的MR指标:淋巴水肿纵向累及范围、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增厚部位、皮下软组织水肿征象(平行线征、网格征、蜂窝征、条带征、淋巴湖征、新月征及星云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间MR指标中平行线征、网格征、条带征、淋巴湖征、新月征及星云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增厚的发生率、下肢淋巴水肿累及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蜂窝征用于诊断进展期下肢淋巴水肿的敏感性为55.00%,特异性92.86%,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59.09%,准确性70.59%。结论 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不同分期的MR表现具...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0例、原位癌(AIS)35例,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密度、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充气支气管征、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和胸膜凹陷征。结果:35例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10例为部分实性成分磨玻璃密度结节;AAH组和AIS组中病灶直径分别为(10.15±3.72)和(11.73±4.58)mm,平均CT值分别为(-514±70.66)和(-477.2±168.08)HU,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中以肿瘤微血管成像征最多见(出现率为68.9%),其次是分叶征、空泡征(均为26.7%),充气支气管征最少见(4.4%);两组间各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征象中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具有一定特异性,CT形态学征象并不能准确鉴别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纯单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X线征象。方法 对42例经不同体位摄片证实的单纯单根隐匿性肋骨骨折对照原片折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腋中线处骨折27例,前肋骨折8例,后肋骨折7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X线分别表现为;(1)折处内侧软组织肿胀征19例(70%);(2)单根肋骨肋外缘内陷征6例(75%);(3)折处增白方块征5例(71%)。结论 大多数单纯单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X线征象。软组织肿胀征,肋骨内陷征,折处增白方块征是其不同部位的X线征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的不对称突出皮质静脉(APCV)征常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旨在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病人的APCV征显示情况,并评价该征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AIS病人预后的预测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MCA供血区AIS病人72例,男44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78±7.88)岁。根据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将全部病人分为侧支循环不良(rLMC≤10)及良好(rLMC>10),计算APCV征的阳性率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APCV征与rLMC评分相关性。根据有无APCV征将病人分为APCV阳性组和APCV阴性组,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S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72例AIS病人中侧支循环不良者26例,良好者46例。侧支循环不良病人的APCV征阳性率(20/26例,76.92%)高于良好的病人(22/46例,47.83%)(P<0.05)。APCV征与rLMC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364,P=0.002)。侧支循环不良的病人中,APCV征阳性组的发病时间、检查时间及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的病人中,APCV征阳性组与阴性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全部AIS病人和侧支循环良好的病人,rLMC评分及2周后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APCV征无独立预测价值(P>0.05);但对于侧支循环不良的病人,APCV征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 结论 侧支循环不良的AIS病人APCV征更常见,且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关。根据APCV征评估AIS功能预后时,应首先考虑侧支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结节的CT征象与其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肺结节的CT表现及其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类型,比较分析良恶性肺结节之间各CT征象(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的检出率,并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4种不同浸润程度的早期肺腺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与3种不同密度结节(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良性结节的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均P<0.05),而气管充气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肺癌的侵袭性与结节的实体成分检出率存在正相关(Sperman相关系数=0.533,P=0.000)。结论: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及随访过程中结节实性成分的出现及增加可作为恶性肺结节的特异性CT征象。  相似文献   

11.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2)细短毛刺和锯齿征51例;(3)血管集束征44例;(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0胸膜凹陷征40例。  相似文献   

12.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及相关临床资料。58例周围型小肺癌中包括鳞状细胞癌6例,腺癌1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混合性腺癌13例。结果CT扫描显示各种征象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叶征44例(75.9%),毛刺征40例(69.0%),血管集束征30例(51.7%),胸膜凹陷征30例(51.7%),空泡或空气支气管征24例(41.4%),磨玻璃征或晕征9例(15.5%)。增强后均有明显(I〉20HU)不均匀强化。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合并上述其他一项以上征象出现时提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大。靶扫描可以提高显示小肺癌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征象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建(multi-plan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ee display,SSD)、遮盖容积再现(shaded volume rendering,SVR)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CT征像的认识与诊断正确率。结果采用MPR重建后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胸膜受侵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MPR重建后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4.66、4.61,Pd0.05)。采用SVR重建后无空洞征检出,而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受侵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VR重建后血管集束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O1,Pd0.05)。采用SSD重建后无空洞征检出,而在显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受侵征等主要征象上敏感性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SD重建后对胸膜凹陷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7,P〈O.05)。结论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MPR、SSD、SVR等三种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征的显示敏感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65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83%);(2)细短毛剌和锯齿征51例(784%);(3)血管集束征44例(677%);(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7%);(5)胸膜凹陷征40例(615%)。有54例(83%)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胸部X线查体,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儿例患者中,多发肿块、结节影10例(91%),伴空洞形成8例,病灶周围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1例,晕征4例,血管供给征6例。浸润性阴影4例(36%),其中3例伴多发结节及空洞形成。气道受累3例(27%),胸膜受累2例(1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10例,cANCA阴性1例。结论:多发病灶周围的毛刺征、晕征以及伴发的气道改变对韦格纳肉芽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0例,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图像重组。比较各重组图像与横断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MIP对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MIP对小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分别显著低于横断薄层图像和MPR(P〈0.05)。结论:h/LSCT后处理图像较横断薄层图像能够更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基本形态特征,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肠扭转的CT表现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 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 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 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6例)和血管的“漩涡征”(9例)、“靶环征”(2例)、“鸟喙征”(6例)。结论 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螺旋CT扫描及重绢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莺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105例胃前壁癌和39例结肠局部癌双对比造影(DC)远地壁影像作了临床研究和149例切除标本的DC实验观察,发现病变在远地壁位或同时累及侧壁时的2个特征性表现:雾滴征和多边征。在本组胃和结肠癌中,雾滴征的出现率分别有100例(95%)和38例(97%);多边征在72例累及大弯或小弯的胃前壁癌中有70例(97%),在结肠癌中有35例(87%);论证了此二征形成的物理和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腺癌局部生长的螺旋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基础的基础关性。方法: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采用扫描。结合组织病理发现,观察和评价和评价在螺旋CT上肿瘤内部结构,密度分布、边缘特征及周围肺组织改变。结果:34例肺腺癌中,肿块密度均匀14例(41%),不均匀20例(59%),分叶片22例(65%),空泡征10例(29%),短毛刺16例(47%),支气管气相7例(21%),血管集束征16例(47%),胸膜凹陷征19例(56%),毛玻璃样(ground galass opacity,GGO)征7例(21%),GGO征病理上代表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同时残留含气肺泡组织。结论:肺腺癌的螺旋CT表现可反映肿瘤生长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29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500h,因怕热、多汗、乏力半年余,伴烦躁、心悸、颈部增粗、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消瘦加重2月余,于2006—10—10入院。查体:脉搏86/min,血压130/60mmHg,体重59kg,颈围37cm,紧张焦虑面容,皮肤湿热有汗,眼球微突,睑裂略宽,Stellwag征(±),vonGraefe征(±),Joffroy征(±),Mobius征(4-),甲状腺Ⅱ度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