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26篇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累计病例7 964例,对照12 929例?根据齐性检验结果计算各危险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模型?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各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CI分别为:流产史1.69(1.24~2.31)?环境噪音1.28(0.39~4.19)?孕期检查胎儿异常2.31(1.25~4.27)?孕期服用药物1.88(1.57~2.23)?接触有害物质3.46(2.11~5.66)?近亲婚配史2.88(1.88~4.40)?被动吸烟1.16(0.69~1.95)?孕早期精神因素2.58(1.36~4.91)?父亲饮酒1.88(1.44~2.45)?孕早期感冒3.06(2.17~4.32)?结论:流产史?孕期检查胎儿异常?孕期服用药?早期精神因素?父亲饮酒?近亲婚配和孕早期感冒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文献数据库检索2005~2015年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包括全国20省(市、区)、病例组8588例、对照组12479例;纳入21个危险因素(5个孕前因素、16个孕期因素)。结论21个危险因素包括4个孕前因素,15个孕期因素,尚不能确认危险因素2个。前3位的危险因素及其 OR值和95% C I为:孕期糖尿病5.80(2.72~12.37)、孕期接触职业危险因素5.14(3.30~8.00)、孕前孕妇高龄4.96(1.45~16.97),尚且不能认为是危险因素及其 OR值和95% CI为:孕前体质指数高1.32(0.99~1.75),孕期住所离马路近1.36(0.50~3.7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非吸烟女性环境烟草烟雾暴露(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与肺癌发生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有关中国非吸烟女性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累计肺癌病例3963例,对照4878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ETS暴露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为1.33(1.20-1.47)。结论 ETS是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2000-2010年中国人发表的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危险因素相关文献,运用Stata 11.0中meta-analysis模板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病例组3 076人,对照组60 617人)。除被动吸烟外(合并OR值为0.93,95%CI为0.56~1.54),各危险因素OR值均>1(各研究因素合并OR分别为精神刺激:3.10;孕早期感冒:2.92;不良生育史:1.59;化学物质接触:2.76;妊娠合并症:1.93;父亲嗜酒:2.33;噪音污染:1.46),且95%CI均不包括1。结论精神刺激、孕早期感冒、化学物质接触、妊娠合并症、父亲嗜酒、不良生育史、噪音污染均可视为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在本研究中尚不能视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科住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115例患儿的高危因素。结果: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有先心病家族史、宫内感染、高龄产妇、环境因素、孕早期服用药物、母亲个人行为、孕期营养状况及孕早期精神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重在预防,应加强孕期保健,避免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先心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3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筛查,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因素。结果产前超声筛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20例,误诊2例,漏诊3例,应用产前超声筛查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8/21)、99.9%(2012/2014)、90.0%(18/20)、99.9%(2012/2015)、99.8%(2030/2035)。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史≥2次、妊娠期合并症、孕期被动吸烟、孕期使用抗生素、父母职业接触有害物质、纤维蛋白原3 g/L、24 h尿蛋白≥3 g/24 h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筛查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对于存在多次流产、妊娠期合并症、24 h尿蛋白偏高、纤维蛋白原偏低、胎位异常、胎膜早破等高危孕妇应该高度警惕,加强监护,做到早诊断早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近5年我国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非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近5年国内16篇关于出生缺陷发生影响因素的文献。累计病例4922例,对照29144例。根据齐性检验结果计算各危险因素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 CI,95%CI)模型。结果 9个研究因素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孕早期接触化学毒物6.41(2.33~18.55),孕期接触有害物理因素4.76(2.79~8.04),孕早期接触宠物3.96(1.26~12.18),孕早期患病3.96(1.21~8.87),孕早期用药8.08(1.59~18.39),孕期负性精神刺激1.98(1.29~5.46),孕期主动或被动吸烟5.80(1.09~9.48),孕期摄入足量水果蔬菜或优质蛋白0.67(0.53~0.84),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当地0.64(0.44~0.99)。结论孕早期接触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负性精神刺激是出生缺陷发生的非遗传危险因素。孕期摄入足量水果蔬菜或优质蛋白、家庭收入高是出生缺陷发生的非遗传保护因素。近5年我国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非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新进展,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例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但未发生心力衰竭的1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孕期贫血、低蛋白血症、血浆BNP异常升高、血压升高和射血分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次、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作为自变量,以结局是否发生心力衰竭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期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压升高和射血分数下降纳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与孕期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压升高和射血分数下降有关,有效控制以上指标可以改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预后,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围产儿先天畸形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围产儿先天畸形发生的部分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线索。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000~2009年间发表的10篇关于先天畸形危险因素病例对照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孕期被动吸烟、出生缺陷家族遗传史、孕早期感染、流产史、孕早期服药、孕期接触污染、负性精神刺激、妊娠剧烈呕吐、孕期营养不良九个研究因素的合并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820(1.490~5.332)、3.997(2.055~4.305)、5.225(2.679~10.190)、2.394(1.182~6.652)、3.130(1.902~5.153)、3.432(1.533~6.723)、1.707(1.305~2.232)、5.371(1.511~19.100)、3.911(3.449~4.441)。结论九个因素均为先天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母亲孕期空气污染物中可入肺颗粒物(PM1)、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混合暴露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并估计上述几种污染物的作用权重。方法:纳入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登记网(GRCHD)2007—2016年登记的来自21个地市、40家医疗机构的60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组)及5227名健康对照儿童(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母亲暴露于单个空气污染物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种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Quantile g-computation评估空气污染物混合暴露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联合效应及各种污染物的权重。结果:病例组PM1、PM2.5、PM10和NO2的暴露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PM1、PM2.5、PM10  相似文献   

11.
背景:虽然许多先天性心脏病(CH D)患者接受手术可缓解症状或获得确切矫正,并一直维持到青春期,但伴随先天性心脏病生存(GU CH)的患者其成年先天性心脏病(ACH D)可能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E)潜在的终生危险因素。方法:在1所三级医疗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病例研究中,对IE合并G U CH患者的长期临床病程和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纳入符合IE的Saim an诊断标准且于1986年4月至2001年3月间接受治疗的52例CH D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IE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手术史(51.9%)、使用异体材料(38.5%)、曾行牙齿或其他手术操作而未按建议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2.
86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胜 《中原医刊》2006,33(12):20-21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860例婴幼儿肺炎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中既往严重感染史、生活环境差、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反复感染史、营养不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多兄弟姐妹、人工喂养、年龄、贫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先天性心脏病、生活环境差、人工喂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婴幼儿肺炎在具备下列四项之一:年龄29d~3个月、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活环境质量差、人工喂养,为高度危险患儿,应加强监护与防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疾病的检出率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性研究。方法:选择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1300例,将其中发现的192例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孕妇作为研究组,再抽取同期分娩的生产健康足月新生儿的孕妇192例,定义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疾病的发生率达到14.8%。研究组研究对象居住在城镇、文化水平高中以下、年收入2000元以下、孕期阶段合并糖尿病、孕期合并病毒感染、有遗传病史、孕期接触过农药和化学制剂、孕期服用镇静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有吸烟酗酒习惯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目前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疾病的发病率能够达到10%以上,且孕妇居住在城镇、文化水平高中以下、年收入2000元以下、孕期阶段合并糖尿病、孕期合并病毒感染、有遗传病史、孕期接触过农药和化学制剂、孕期服用镇静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有吸烟酗酒习惯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充分掌握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在孕期或备孕阶段针对危险因素对育龄期女性进行干预,可以使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三亚市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围产环境-行为健康调查问卷》收集三亚市本地20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及200例健康组儿童家庭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三亚市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早产(OR=2.783,95%CI:1.088~7.117)、父亲年龄的增长(OR=1.095,95%CI:1.035~1.157)、母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OR=3.624,95%CI:1.447~9.074)、孕期接触宠物(OR=2.789,95%CI:1.363~5.708)、频繁食用腌制类食品(OR=15.085,95%CI:4.135~55.033)是增加三亚市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家庭收入较高(OR=0.270,95%CI:0.093~0.784)、饮用牛奶或酸奶类食品(OR=0.123,95%CI:0.042~0.357)、孕早期服用叶酸(OR=0.263,95%CI:0.109~0.632)及维生素C (OR=0.247,95%CI:0.118~0.518)是降低三亚市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4岁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新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4岁患儿临床资料,以改良儿童肾脏疾病风险分级(pediatric risk injury failure loss and end stage kidney diseases,pRIFLE)作为AKI诊断标准,分析术后AKI发生率,比较术后发生AKI(AKI组)与未发生AKI(N-AKI组)患儿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AKI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98例患儿,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46例.107例(35.91%)患儿术后发生AKI,其中危险期82例(27.52%),损伤期16例(5.37%),衰竭期9例(3.02%).与N-AKI组相比,AKI组患儿平均年龄、身高、体质量更低,术前合并紫绀及其他重要疾病概率更高,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更低,ASA分级更高;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ardiac 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主动脉钳闭时间(aortic clamping time,ACT)更长;术后尿素、尿酸、Scr、胱抑素、视黄醇结合蛋白更高,肌酐清除率(estimated creatinine clearance,eCCl)更低,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其中年龄<1岁、术前合并紫绀、术前Scr低、手术时间较长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1岁、术前合并紫绀、术前Scr低、手术时间较长会显著增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K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万素馨  罗亚玲  周天津 《重庆医学》2015,(14):1939-1941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最佳预防控制决策、实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 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1篇,累计病例6112例,对照15741例。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由异质性检验结果决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并对合并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的主要合并结果OR值为:先天畸形家族史36.22,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5.62,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4.19,父亲吸烟3.89,孕期接触镇静药3.19,妊娠并发症2.94,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0.37;多因素分析的主要合并结果OR值为:孕早期感染病毒7.65,孕期精神状态差5.44,孕早期发热4.70,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3.90,流产史3.59,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0.45。结论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先天畸形家族史、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父亲吸烟、妊娠并发症;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为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服用叶酸。  相似文献   

17.
徐晶磊  吴军华  邱海燕  俞蓓蓉  黄锂新  鲁炜慧 《浙江医学》2021,43(23):2581-2583,2588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且经临床查体+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CHD的患儿及其母亲299例作为病例组,按1∶1匹配纳入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299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制问卷调查并收集两组新生儿母亲基本情况、孕期情况及胎儿宫内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CH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靠近工厂、孕期毒物或药物接触史、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史、妊娠合并症、胎儿附属物异常、不良生育史、既往妊娠次数等与新生儿CHD发病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靠近工厂、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史、胎儿附属物异常是新生儿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48(1.04~2.11)、1.70(1.03~2.82)、1.63(1.15~2.31)和1.81(1.29~2.54)。结论新生儿CHD的发生与母亲居住环境、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以及胎盘、脐带等附属物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导致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术后出现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科行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的3岁以内婴幼儿患者,所有诊断均为CHD合并PAH。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4 h者纳入延迟组,反之则纳入非延迟组。结果 共纳入286例患儿,其中延迟组81例、非延迟组20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肺动脉压力、气管插管及术中CPB时间、自动复跳均与延迟拔管的发生显著相关(P 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肺动脉压力、术前气管插管、术后第一日C反应蛋白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出现延迟拔管,其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日将会显著增高(P 0.05)。结论 婴幼儿CHD合并PAH会导致延迟拔管进而显著影响患儿的临床预后,通过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为优化术后监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识别、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990-2014年国内外关于重症HFMD患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相对危险度(OR)值合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病例(重症HFMD 患者)2 868例,对照(轻症HFMD 患者)6 676例。异质性检验,重症HFMD危险因素对应文献异质性检验I2值分别为,年龄≤3 岁 70%、居住地为农村0%、发病至入院时间≥3 d 23%、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75%、发热≥38.5℃ 0%、持续发热时间 ≥3 d 14%、精神萎靡0%、高血糖(≥6.11 mmol·L-1)51%,各危险因素合并OR及其95%CI分别为2.90(2.14~3.94)、2.21(1.66~2.93)、2.02(1.46~2.79)、2.90(1.24~6.81)、3.13(1.99~4.94)、5.48(3.56~8.45)、4.25(2.45~7.37)和2.87(1.49~5.52)。敏感性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结果一致。发表偏倚评估,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农村低龄婴幼儿、就医延迟、EV71感染、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和血糖水平升高可能是重症HFMD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早产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李梅  陈必良  辛晓燕  王波  于月成 《医学争鸣》2004,25(11):1022-1024
目的 :了解早产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针对早产的5 5项可疑危险因素 ,对 95例早产产妇和 1 1 6例足月产产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单因素分析 ,得到 1 7项早产危险因素 ,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检次数过少 (OR =1 1 .8,95 %CI=3.7~ 37.4 )、暴露视频终端 (VDT)每日 >2 .5h (OR=4 .6 ,95 %CI=1 .6~ 1 3.2 )、孕期接触有毒化学物 (OR =76 .6 ,95 %CI=5 .7~ 1 0 32 .1 )、负性事件 (OR =2 0 .5 ,95 %CI=2 .5~ 1 70 .4 )、妊高征 (OR =7.6 ,95 %CI =2 .0~ 2 8.7)、妊娠合并贫血 (OR =4 .3,95 %CI=1 .4~ 1 3.4 )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过少 ,孕期暴露VDT时间较长 ,孕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负性事件、妊高征和妊娠合并贫血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