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20例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DLT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60例);BBs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60例).记录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与DLT组比较,BBs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且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均降低(均 P <0.05).结论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具有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临床效果,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且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插管方法。方法将90例择期行肺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术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同时测量门齿到隆突的距离和DLT管端到支气管套囊近缘的长度,用以指导DLT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管。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1次成功率、单肺通气60min时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1次插管成功率、单肺通气60min时SpO2<95%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4%和6%,对照组分别为60·0%、17·5%和22·5%,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测门齿到隆突的距离指导DLT插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肺隔离63例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DLT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支镜检查DLT的位置并做调整确定肺隔离。患者改变体位后,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并进一步指导调整DLT插管深度确定肺隔离,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纤支镜检查辅助DLT成功率为98.4%,体位改变再检查导管发生移位占22.6%;听诊法判断插管分隔成功率为52.7%。结论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肺隔离准确到位。体位变动后,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使用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可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4.
双腔支气管导管(do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已普遍应用于胸科手术。Robertshaw双腔管取消了隆突钩,便于插管操作。但导管难以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能准确引导双腔管,但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在无纤支镜的条件下双腔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听诊法进行插管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情况,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48h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少于对照组的(84.1±29.4)s(P<0.05),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少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为胸外科手术麻醉患者采用可视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可保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次侧听诊法在右双腔支气管导管(R-DLT)快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全麻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150~178cm,29~7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E组),每组各20例。前者采用传统听诊法,后者采用次侧听诊法,即右DLT插入气管后,听诊左肺,边予肺通气边推进导管,当左侧呼吸音突然减弱时视为导管刚进入右主支气管,继续推进3.5/3.4cm(即导管前端至支气管套囊近端边缘的距离),两组定位后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并调整。该实验中,需记录:①两组DLT插管及定位良好时所需时间;②两组定位好及改变体位后FOB检查导管移位并调整的次数;③两组单、双肺通气后10 min时动脉血气值;④术后喉部水肿、气道黏膜损伤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插管时间、PaO2、PaCO2、pH、术中调整DLT次数及操作损伤人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E组DLT定位时间(154.5s)及一次性定位成功率(95%)明显优于C组(216.7s,10%)(P<0.05)。结论次侧听诊法操作简单,定位快速准确,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且不增加插管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03-106
目的研究和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的听诊法插管;研究组62例,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术后48 h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一次性插管成功为98.4%,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59.7%。研究组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对照组插管定位时间为(84.1±29.4)s,研究组术后48 h并发症发生3例,占比为4.8%;对照组48 h并发症发生10例,占比为16.1%;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定位时间及48 h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可有效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48 h并发症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控呼吸阻力法与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96例需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手控呼吸阻力法组(Ⅰ组)和纤维支气管镜法组(Ⅱ组),每组48例,两组均使用9 FrCoopdech支气管堵塞器;常规诱导后插入7.5~8.0 ID单腔气管导管,Ⅰ组将支气管堵塞器直接置入目标支气管,Ⅱ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堵塞器置入目标支气管,分别采用手控呼吸阻力法或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和调整支气管堵塞器的位置;比较两组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成功率及摆体位后因导管位置不佳需重新调整导管位置的例数。结果:两组插管定位时间、需重新调整导管位置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一次成功率高于Ⅰ组(P<0.05)。结论:Coopdech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定位可以根据设计原理结合手控呼吸阻力法,与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在定位时间和导管移位率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尹彦  李宏芹  徐尚军 《北京医学》2021,43(10):950-953,956
目的 评价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行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中支气管封堵器(bronchial blocker,BB)肺隔离的可行性和安全陛.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拟行胸腔镜下肺磨玻璃结节局限性肺切除术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组和BB组,每组61例.DLT组采用DLT辅助单肺通气,BB组采用BB辅助单肺通气,比较两组支气管镜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肺萎缩质量、单肺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及术后咽痛发生率.结果 BB组支气管镜定位及插管时间长于DLT组[(158.5±13.2)s比(129.7±2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DLT组(83.6%比55.7%),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LT组(14.8%比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肺萎缩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T组和BB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O2[(177.9±13.6) mmHg和(161.8±12.6) mmHg、(218.6±16.0)mmHg和(231.5±18.9) mmHg,lmmHg=0.133 kPa]低于单肺通气前[(242.5±17.3) mmHg和(237.0±20.3) mmHg],两组气道峰压[(25.2±2.7) mmHg和(25.7±2.5) mmHg、 (21.5±2.5) mmHg和(21.1±2.2) mmHg]明显高于单肺通气前[(13.9±1.8) mmHg和(14.0±2.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CO2和MAP与单肺通气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O2高于DLT组[(218.6±16.0) mmHg比(177.9±13.6) mmHg、(231.5±18.9) mmHg比(161.8±12.6) mmHg],气道峰压低于DLT组[(21.5±2.5) mmHg比(25.2±2.7) mmHg、 (21.1±2.2) mmHg比(25.7±2.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磨玻璃结节局限性肺切除术中应用BB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是安全可行的肺隔离、单肺通气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型号与左主支气管内径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胸外科手术需行左侧DLT插管的成年病人100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测定病人隆突水平与左主支气管纵轴垂直平面的左主支气管内径值,根据左主支气管内径值插入左DLT,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或引导插管、采用“气泡溢出法”和“主支气管套囊压力测定法”判断DLT型号的合适性和插管的准确性。结果合适的左DLT型号与左主支气管内径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46。结论临床上,可根据左主支气管内径测量值指导选择左DL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胸腔镜下DLT组和BB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B组比较,DLT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肺萎陷评分高,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低(P0.05),但是两组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相似,在适应证下建议首选支气管堵塞管。  相似文献   

13.
胸部手术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进行单肺通气,不仅可以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而且还可以减少纵隔摆动,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但传统的DLT插管定位方法,由于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因而它的准确率和到位率较低.本科于2006年起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用于DLT插管的辅助定位,提高了DLT插管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卢彬  缪冬梅 《四川医学》2013,(4):513-515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行国人改良型无菌可控支气管封堵导管的左侧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全麻下需(经左侧开胸)行左侧支气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听诊组(T组n=25)及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n=25),听诊组使用常规听诊法插管定位(如定位失败或者体位搬动导致封堵器位置改变则改为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精确定位。记录两组患者定位成功率、所需时间、插管并发症及各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T组和F组定位成功率分别为52%和96%、定位所需时间分别为(93.7±35.8)s和(61.3±16.5)s、支气管损伤例数分别为5例和0例,F组在定位成功率和所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T组(P<0.05),但两组在各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改良型可控支气管封堵导管左侧定位,可明显提高定位成功率、降低因反复插管对气道的损伤、缩短定位时间,是改良型可控左侧支气管封堵导管插管定位的良好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支气管封堵导管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择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6例,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3),支气管封堵导管组(BB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常规麻醉诱导后置入支气管封堵导管或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完成后3 min(T1)、气管导管置人后即刻(T2)和导管置入后3 min(T3)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比较两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导管的定位时间、左肺萎陷时间及萎陷效果;比较两组在气管导管位置确定后行双肺通气5 min时(T4)、术中开始行单肺通气后10 min(T5)、术毕由单肺通气转变为双肺通气后10 min(T6)的气道峰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02),术中、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患者的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在T0、T1和T3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LT组比较,BB组T2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定位时间明显缩短,萎陷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左肺萎陷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T6时间点,两组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B组气道峰压均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T5时间点BB组呼吸频率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BB组术后声嘶和咽痛的发生率也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低氧血症.结论 支气管封堵导管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型号与左主支气管内径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胸外科手术需行左侧DLT插管的成年病人100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测定病人隆突水平与左主支气管纵轴垂直平面的左主支气管内径值,根据左主支气管内径值插入左DLT,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或引导插管、采用“气泡溢出法”和“主支气管套囊压力测定法”判断DLT型号的合适性和插管的准确性。结果 合适的左DLT型号与左主支气管内径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46。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左主支气管内径测量值指导选择左DL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腔支气管插管和Univent导管用于学龄前儿童(3~6岁)择期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结论选择学龄前儿童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34例,术中均需行单肺通气,随机分为支气管插管组(B组)和Univent组(U组)。观察并记录盲插成功率、插管定位时间、肺塌陷质量、术中导管移位次数、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峰压增加率、气道损伤评分、术后咽痛和声嘶发生率、术后24h胸片对比术前肺炎情况。结果两组的盲插成功率、插管定位时间、气道损伤评分和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塌陷质量B组明显低于U组(P<0.05);单肺通气期间的气道峰压增加率、导管移动次数和术后肺炎加重率B组明显高于U组(P<0.05)。结论 Univent导管用于单肺通气与单腔支气管插管相比可明显改善肺塌陷质量,降低单肺通气期间的气道峰压值,改善术中导管移位,降低术后肺炎发生率,比单腔支气管插管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部CT对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对位不良及术中低氧合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拟行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均为左侧胸腔镜手术.根据术前阅读胸部CT的结果进行分组,右肺上叶开口位于隆突同一层面或下一层面者纳入Ⅰ组,右肺上叶开口位于隆突下两个及两个以上层面者纳入Ⅱ组.由同一麻醉医师以相同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进行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R-DLT)插管,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进行定位,记录各组患者支气管蓝套囊高于隆突和术中牵拉肺叶时漏气的例数,并监测术中单肺通气(OLV) 30 min时的吸气峰压(Ppeak)、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Ⅰ组支气管导管蓝套囊高于隆突、术中牵拉肺叶时漏气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Ⅱ组(P<0.01);与Ⅱ组比较,Ⅰ组OLV 30 min时Ppeak明显增高(P<0.01),SpO2和PaO2明显降低(P<0.01).结论 胸部CT上右肺上叶开口与隆突位于同一层面或下一个层面时,预示着行R-DLT插管时可能发生对位不良.  相似文献   

19.
陈杰  黄河  李洪  杜智勇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6,(20):2780-2781
目的:总结分析41例全肺灌洗术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患者41例,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后使用听诊定位法与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者利用听诊定位等辅助定位成功39例,2例患者反复听诊定位无法进行双肺隔离,改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成功。其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调整导管深度19例,调整后均隔离良好,灌洗顺利。结论全肺灌洗术成功的前提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及精确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定位已成为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黄萍  魏闯 《重庆医学》2012,41(7):661-662,66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支气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听诊组(n=30)及纤维支气管镜组(n=30),传统听诊组患者使用传统听诊法插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病例数以及定位所需时间;观察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传统听诊组患者准确定位17例(56.7%),13例(43.3%)需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下进一步调整位置。纤维支气管镜组29例患者准确定位。传统听诊组、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的平均定位所需时间分别为(82.2±31.9)s、(63.5±19.4)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各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可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成功率,减少定位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