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120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12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67%。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结论全面掌握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从而降低骨科无菌手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本院骨科无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骨科住院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586例,分析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86例患者经治疗共39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66%.切口分泌物培养出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6.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14.29%)等.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参观人数≥3人时,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会明显升高,以上因素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资料选自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患者29例,予以同手术相关的资料的调查研究,对所有患者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998例患者中29例发生手术切口的感染,感染率是0.97%。且是否接台手术、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以及手术类型等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探讨微信随访在术后出院应用,为降低骨科手术出院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1 453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引起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 453例骨科手术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6例,感染率为1.79%;1 427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出院后发生8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56%.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中,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植入物情况、出院时切口情况及随访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骨科手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住院期间,应严格落实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无菌操作及组织保护、术后无菌换药;出院后,可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增加微信随访,以期在提高随访率的同时,增加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情况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与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类型等多种因素有直接关系。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中应当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减少、降低骨科无菌手术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曲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64-366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无菌手术的15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科无菌手术的感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就相关性的感染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提示,15例骨科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所选用的手术类型、临床手术地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加入了一定的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后,骨科无菌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而且在护理中医护人员的护理失误也减少了,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分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做手术的273例患者,其中切口感染的37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在手术室存在的感染性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手术室对感染因素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273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感染37例,感染率约13.6%,其相关因素有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接台手术、手术地点等方面。37例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及术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成功至关重要,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多,有效地护理干预感染因素,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究其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7%,对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病原菌株15例,其中包括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伤口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操作器械消毒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护理因素等,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饶友凤 《江西医药》2009,44(12):1210-1211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欣斌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67-86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44例外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有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81%,其感染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皮肤准备、围手术期用药等。结论:针对切口感染易感因素,医护人员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防控工作及护理,可有效减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病房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0例泌尿外科患者,分别从临床资料、感染部位、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等资料分析手术后医院感染病例。结果泌尿道、呼吸道、手术切口是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部位,较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等相关因素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加强病房管理,注意手术切口、泌尿道的术后管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泌尿外科手术后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有效性。方法采用优化护理方式对本院20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与普通护理方式进行比较,总结临床骨科手术的护理的有效优化措施。结果优化护理组手术切口感染概率为1.5%,与普通护理组手术切口感染率3%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切口的类型有一定关系,优化组与普通组均集中在Ⅱ、Ⅲ类切口的患者,分别为0.5%、1%和1%、2%。优化组与普通组在Ⅱ、Ⅲ类切口的患者中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优化护理组能提高普通护理组预防感染的概率。结论优化护理措施对骨科术前术中进行护理,能有效的预防骨科手术感染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并总结对骨科切口手术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分析他们住院手术过程中的详细资料,其中在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0例,占到抽取患者总数的5%。结果分析200名患者的病例资料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得到很好的护理干预的患者有180例,没有得到很好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患者有20例,占到总数的10%,而10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都在其中。结论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在术后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通过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50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手术部位发生切口的感染率、感染因素,并总结护理干预对策和预防方法。结果 500例患者中,共出现手术部位切口感染7例,感染率为1.4%。其发生感染的原因与及手术部位、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与放置引流管数量相关联(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因素的正确处理以及有效地护理干预对策,使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率有着明显的下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探讨手术部位感染(SSIs)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控制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根因分析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8个月共监测手术患者121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5例,感染率为1.2%。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8个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4个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类型、基础疾病情况和0.52 h用药情况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强化对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骨科择期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头孢硫脒、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这项研究是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一项骨科择期清洁切口手术随机、开放性的临床对比研究。330名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头孢硫脒治疗组(A组)、头孢唑林治疗组(B组)和头孢呋辛治疗组(C组),术前、术后静脉滴注预防使用。三组均随访30 d,使用手术部位感染的结果标准统计分析。结果:头孢硫脒治疗组(A组)浅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6.36%(1.73~10.99 95%CI),头孢唑林治疗组(B组)浅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2.78%(0.32~5.88 95%CI)与头孢呋辛治疗组(C组)浅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3.57%(0.13~7.01 95%CI)。结论:骨科择期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头孢硫脒、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9)。  相似文献   

17.
邹惠红 《中国医药》2013,8(1):72-73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手术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42例实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切口感染者56例,感染率4.51%。高龄、合并糖尿病等疾病、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胃肠外科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为5.39%(20/371),心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分别为0.97%(12/242),0.81%(10/211),0.81%(10/234),0.24%(3/107),0.08%(1/77)。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分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骨科178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对抗生素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78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9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5.2%、30.7%、2.8%,病原菌分布呈现多样性及多重耐药性。结论耐药菌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中占主导地位,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合理、科学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