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隋丹 《医药论坛杂志》2023,(5):77-79+83
目的 探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予以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泡一氧化氮联合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31例,健康对照组25例,对两组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加重组患者肺泡一氧化氮指标CaNO与肺功能指标MEF75%呈正相关(P<0.05);急性加重组不同GOLD分级的组间FeNO值比较分析各组间FeNO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COPD组在CaNO、FEN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根据GOLD分级,轻度,中度,中度,极重度四组CaNO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COPD组不同GOLD分级的组间白介素6与CaNO、FeNO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患者采用一氧化氮呼气试验检测,能反映患者疾病病情和进展情况,对肺功能的小气道指标给予良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高敏C反应蛋白(hCRP)、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GOLD分级,将262例老年AECOPD患者分为Ⅰ组(Ⅰ级,53例)、Ⅱ组(Ⅱ级,66例)、Ⅲ组(Ⅲ级,75例)、Ⅳ组(Ⅳ级,68例).测定并分析CAT评分与hCRP浓度和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CAT评分和hCRP与COPD分级的增加呈正相关(P<0.05).在Ⅲ组和Ⅳ组中,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1%)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EV1%可进入影响CAT评分的回归方程.当自变量排除年龄后,hCRP、FEV1%、白细胞总数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CAT评分与老年AECOPD患者hCRP、FEV1%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我国老年AECOPD患者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门翔  党强  段秋立  郑大炜 《安徽医药》2018,22(2):297-30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门诊复查的60例COPD稳定期(SCOPD)患者和门诊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基本相匹配.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DC亚群、测定肺功能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并分析DC亚群与A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AE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值比较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Ⅰ组>GOLDⅡ组>GOLDⅢ ~Ⅳ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及S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值、mDCs、pDCs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123+、CD11+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COPD患者的CRP、ESR、WBC值及mDCs、pDCs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发现GOLDⅠ组GOLDⅡ组>GOLDⅢ ~Ⅳ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的FEV1%值与mDCs、pDCs细胞比例值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AECOPD患者的FEV1%值与CD123+、CD11+细胞比例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DC细胞亚群水平显著的改变,并且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提示DC细胞亚群与患者炎性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丙氨酸-谷氨酰胺(Ala-Gln)肠外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治疗作用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2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总能量摄入为基础能量消耗(BEE)的1.4倍。Ala-Gln组除给予鼻饲流质外,按1.5 mL·kg-1静脉补充Ala-Gln;对照组单纯给予鼻饲流质。在治疗前1d及治疗后d7、14、21测定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肾功能。结果Ala-Gln组前清蛋白(P-ALB),d 7达到(251±85)g·L-1,对照组为(222±69)g·L-1(P<0.05);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P)在治疗后d 21基本恢复正常,分别为(34.5±2.9)g·L-1、(2.34±0.37)g·L-1,对照组为(33.8±3.7)g·L-1、(2.21±0.48)g·L-1(P<0.05)。治疗前SIL-2R低于正常值,IL-6、IL-8高于正常值; Ala-Gln组治疗中SIL-2R升高,IL-6和IL-8降低,治疗后d 14分别为(31.2±5.1)pmol·L-1、(73.3±16.3)ng·L-1、(56.8±9.1) ng·L-1;对照组分别为(22.9±3.4)pmol·L-1、(86.4±13.6)ng·L-1、(64.7±8.6)ng·L-1(P<0.05),d 21接近正常值。2组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异常病例出现。结论肠外营养补充Ala-Gln对呼吸衰竭患者不仅辅助营养支持,并能调节细胞、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晖  唐万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00-2101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Ibumin,PA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HAP患者75例,按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A组25例(20~30分)、B组25例(SAPSⅡ30~40分)和C组25例(SAPSⅡ>40分),分析3组患者血清PA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及预后;两周后再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清PAB,TP,ALB水平和SPAS Ⅱ评分值.结果:3组患者比较,A组空腹血清PAB水平明显高于B、C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SAPSⅡ评分值较生存组高,空腹血清PAB水平较生存组低,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清PAB水平可作为评估HAP患者炎症控制的敏感性指标,对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呼吸内科诊治的78例老年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噻托溴铵组和Bi PAP+噻托溴铵组,每组39例。利用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和COPD评估测试(CAT)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肺功能、前清蛋白和炎性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症状维度、活动维度和影响维度、呼吸困难分级、CAT评分值、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和P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三个维度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和CAT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但与噻托溴铵组比较,Bi PAP+噻托溴铵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CAT得分值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呼吸困难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a O2、炎性因子IL-10及PAB均升高(P<0.05);而Pa CO2、IL-4、IL-6、IL-8、TNF-α和hs-CRP降低(P<0.05),且Bi PAP+噻托溴铵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噻托溴铵组(P<0.05)。结论 Bi PAP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和纠正低PAB血症。  相似文献   

7.
张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74-175
目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肺功能的改变,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AECOPD组和30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入选者血清PCT、hs-CRP浓度并进行比较,观察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AECOPD组FEV1、FEV1/FVC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血清PCT、hs-CRP浓度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PCT与FEV1呈负相关(r=-0.481,P<0.05),与FEV1/FVC亦呈负相关(r=-0.583,P<0.05)。hs-CRP与FEV1呈负相关(r=-0.382,P<0.05),与FEV1/FVC亦呈负相关(r=-0.394,P<0.05)。结论 PCT、hs-CRP均参与了AECOPD气道炎性反应,且与肺功能减退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PCT、hs-CRP对判断AE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受损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永军 《安徽医药》2018,22(1):143-146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及血清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62)及对照组(n=62),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前后血浆Hcy、UCH-L1及血清fibulin-5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5.18±0.86)分低于对照组(9.78±1.18)分(P<0.05),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ADL)为(74.96±5.26)分高于对照组(61.42±4.85)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CP)、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水平分别为(125.22±22.45)μg·L-1、(128.96±23.69)g·L-1、(1.52±0.47)mPa·s、(0.82±0.14)%,对照组治疗后D-D、FIB、CP、RCAI水平分别为(215.98±24.98)μg·L-1、(219.33±20.77)g·L-1、(1.78±0.38)mpa·s、(1.10±0.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UCH-L1及血清fibulin-5水平分别为(8.52±1.63)μmol·L-1、(0.25±0.12)μg·L-1、(45.22±2.96)μg·L-1,对照组治疗后血浆Hcy、UCH-L1及血清fibulin-5水平分别为(10.36±2.45)μmol·L-1、(0.40±0.18)μg·L-1、(68.96±4.85)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浆Hcy、UCH-L1、fibulin-5水平,有利于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碳酸氢钠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白三烯B4(LTB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3月-201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7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临床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抗感染、祛痰、常规雾化等治疗,临床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雾化吸入碳酸氢钠液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治疗前后EBC中pH值和LTB4及TNF-α的浓度变化以及肺功能的情况。结果:临床组治疗后pH(7.45±0.29)比治疗前明显升高(7.10±0.38,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分别为(15.3±10.2)ng.L-1和(26.4±14.4)ng.L-1,与治疗前(35.6±14.8)ng.L-1和(35.5±14.4)ng.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LTB4分别为(14.6±11.2)ng.L-1和(20.2±12.2)ng.L-1,与治疗前(25.3±10.2)ng.L-1和(25.4±10.2)ng.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治疗前后差值的统计学比较,临床组差异更显著。临床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预计值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LTB4和TNF-α与肺功能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雾化吸入碳酸氢钠溶液可明显减轻AECOPD患者气道酸化的程度,降低其EBC中LTB4、TNF-α的浓度,提示雾化吸入碳酸氢钠溶液能有效缓解AECOPD患者炎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血清白蛋白(AL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1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是否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43例和非机械通气组78例;根据ALB水平分为正常ALB组45例和低ALB组76例。检测(计算)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ALB水平(APACHEⅡ评分),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组ALB水平低于非机械通气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机械通气组;低AL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5)d,长于正常ALB组的(10.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ALB均可作为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姜国良  王萍 《安徽医药》2018,22(6):1109-11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妇女骨代谢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妊娠中期甲减患者作为甲减组,同期50例妊娠中期产检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并比较跟骨部位的BMD值,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β特殊序列(CTX-β)等骨代谢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甲状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甲减组跟骨BMD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8±0.16比0.96±0.15)g·cm-2],骨质疏松的发生率(6.0%比18.3%)则显著升高(t=4.347,P=0.000;χ2=3.985,P=0.046).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血清Ca[(2.22±0.14比2.54±0.16)mmol·L-1]、ALP[(63.92±10.32比69.53±11.24)U·L-1]明显降低,P[(1.43±0.23比1.18±0.17)mmol·L-1]、TPⅠNP[(56.32±12.52比47.06±11.86)μg·L-1]、CTX-β[(0.32±0.12比0.21±0.07)pg·L-1]明显升高(t=12.062,P=0.000;t=7.148,P=0.000;t=2.929,P=0.004;t=4.204,P=0.000;t=6.650,P=0.000).TSH与跟骨BMD值及Ca、ALP呈负相关(r=-0.58,-0.51,-0.45,P<0.05),与TPⅠNP、CTX-β呈正相关(r=0.48,0.44,P<0.05),FT3、FT4与跟骨BMD值、Ca、ALP呈正相关(r=0.43,0.40,0.41;0.51,0.44,0.48,P<0.05),与TPⅠNP、CTX-β呈负相关(r=-0.47,-0.50;-0.46,-0.51,P<0.05).结论 甲减可影响妊娠妇女骨代谢,降低骨密度,导致骨量丢失、骨折风险增加,临床上应加强对妊娠妇女的甲状腺功能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对指导细菌感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AECOPD患者58例(A组)及COPD稳定期患者31例(B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及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标准,将AECOPD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l组35例)、无细菌感染组(A2组23例)。结果AECOPD有细菌感染组血清PCT(0.22±0.03)ng/mL,CRP(59.79±10.23)mg/mL水平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CT(0.11±0.02)ng/mL,CRP(18.34±3.15)mg/mL及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PCT(0.11土0.02)ng/mL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CRP(18.34±3.15)mg/mL水平高于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而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急性加重,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可以帮助了解AECOPD的细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铭健 《河北医药》2016,(18):2754-2757
目的:观察 E-选择素、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 AECOPD 合并肺栓塞(PE)中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 AECOPD 合并 PE 患者65例,为AECOPD合并 PE 组。根据 COPD 分级分为Ⅱ级25例,Ⅲ级29例和Ⅳ级11例。根据 PE 危险程度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27例和高危组20例。选择同期就诊的 AECOPD 患者45例为 AECOPD 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对照组、AECOPD 和 AECOPD 合并 PE 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的比较,并观察 COPD合并 PE 患者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与 COPD 分级,PE 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 合并 PE 组和 AECOPD 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而 AECOPD 合并 PE 组的水平最高( P <0.01)。 AECOPD 合并 PE 患者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随着COPD 分级和 PE 危险程度升高而升高( P <0.01)。 AECOPD 合并 PE 患者死亡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01)。 COPD 合并 PE 患者血清中 E-选择素水平与 IMA( r =0.653, P <0.05)和 H-FABP (r =0.753, P <0.05)水平呈正相关,IMA 和 H-FABP( r =0.575, P <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选择素、IMA 和H-FABP 参与了 AECOPD 合并 PE 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 AECOPD 合并 PE 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芳  李伯恩 《安徽医药》2018,22(6):1145-114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是否应用FDP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用法用量:5.0克/次,静脉滴注,2次/天,疗程7天),比较入院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心肌酶AST、LDH、CK及CKMB入院第3天治疗组的检测结果为:(46.41±27.53)IU·L-1、(285.94±42.84)IU·L-1、(352.81±148.69)IU·L-1、(37.47±12.05)IU·L-1;心肌酶AST、LDH、CK及CKMB入院第7天治疗组的检测结果为:(35.59±13.44)IU·L-1、(249.28±50.37)IU·L-1、(260.81±98.12)IU·L-1、(23.13±8.35)IU·L-1.入院第1天AST、LDH、CK及CKMB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04、0.935、0.672、0.588),第3、7天对照组AST、LDH、CK及CKMB均较治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P分别为0.003、0.001、0.025、0.009;第7天P值分别为:0.001、0.013、0.013、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ST、LDH、CK及CKMB第3天均较第1天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ST、LDH、CK及CKMB第7天与第1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T、LDH、CK、及CKMB第7天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以降低急性期心肌酶谱,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媚 《安徽医药》2018,22(6):1163-1166
目的 探讨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与骨化三醇冲击疗法对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患者150例,区组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西那卡塞治疗、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其中,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采用盐酸西那卡塞片口服,初始25 mg·d-1,整片吞服;随后每2~4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1次剂量,最大剂量75 mg·d-1;同时,口服骨化三醇胶丸,初始0.25μg·d-1,每2~4周调整1次剂量,最大剂量0.5μg·d-1.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钙、血磷含量水平,并对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检测.结果 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血钙、血磷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血钙(2.12±0.62)mmol·L-1比(2.47±0.59)mmol·L-1,t=2.827,P=0.007;血磷[(1.72±0.42)mmol·L-1比(1.95±0.56)mmol·L-1,t=2.366,P=0.022],而iPTH明显下降[iPTH 560.58(334.2~728.47)pg·mL-1比331.23(213.95~424.62)pg·mL-1,Z=4.387,P<0.001];西那卡塞治疗组与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血清磷水平、iPTH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血磷西那卡塞治疗组(1.46±0.72)mmol·L-1比(1.73±0.58)mmol·L-1,t=2.034,P=0.047,血磷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1.44±0.63)mmol·L-1比(1.76±0.39)mmol·L-1,t=3.014,P=0.004,iPTH西那卡塞治疗组277.02(180.34~344.56)pg·mL-1比544.11(386.8~749.42)pg·mL-1,Z=5.237,P<0.001,iPTH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194.85(132.04~295.64)pg·mL-1比575.49(438.04~665.65)pg·mL-1,Z=6.144,P<0.001],且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血钙水平未见明显影响(P>0.05),而单纯西那卡塞治疗组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终末期肾病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可降低血磷水平,还可以降低iPTH,但不影响血钙,不容易出现低钙血症,降低骨饥饿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依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35例)、动脉硬化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03±9.68)岁、糖尿病病程(7.81±5.63)年,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年龄(52.29±7.46)岁、糖尿病病程(4.47±3.95)年,而动脉硬化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11.96±4.73)μmol·L-1、(8.86±3.61)μmol·L-1,低于内膜正常组的(14.05±3.98)μmol·L-1、(10.54±3.17)μmol·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