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5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6例ADR报告中男性ADR发生率(44.9%)低于女性(55.1%),<18岁和>60岁的有120例(46.88%);静脉滴注引起的ADR211例(82.42%);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有106例(41.41%),中药注射剂36例(14.06%);严重及新的ADR有16例,占6.25%; 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04例,占37.01%.结论 应继续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谷红注射液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 2021年6月上报的谷红注射液ADR报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8例报告,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为ADR高发人群(83.34%);ADR发生时间集中于给药后30 min内(64.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某院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2—2015年上报的心内科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2例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306例(53.50%),女性266例(46.50%);70~<8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有188例(32.87%);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06例(36.01%),其次是口服给药205例(35.84%);新的ADR报告113例(19.76%),严重的ADR报告28例(4.90%);心血管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最多,有410例(71.6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73例(12.76%);以消化系统损害145例(25.35%)最为常见.结论 心血管药物(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药物)、中药注射剂是心内科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消化系统损害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4.
孙家跃  范秀英  左靖  张萍萍 《安徽医药》2016,20(10):1988-1992
目的 统计分析宿州市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宿州市立医院2015年下半年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627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627例ADR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450例(71.77%),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77例(28.23%),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365例(58.21%),女性262例(41.79%),各年龄段的男性ADR发生率均高于女性ADR发生率;60岁以上老人有260例(41.47%),占比最大;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573例(91.39%),其次是静脉注射17例(2.71%)和口服15例(2.39%);以消化系统损害212例(33.81%)最为常见;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79例(28.55%),维生素、电解质和营养药物类引起的ADR为106例(16.91%);神经系统用药引起的ADR为103例(16.43%);中成药引起的ADR为77例(12.28%)亦不能忽视。结论 提高ADR系统监测性能,保证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医药护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马纯芳  葛丽娟  刘杰 《中国医药》2012,7(10):1328-1329
目的 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分析,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更好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全院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各科室上报的309例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上报来源、药品种类、合并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在统计的309例ADR报告中涉及15大类药品,共13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1例(42.4%),涉及38个品种;其次是中药制剂,有33例(10.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282例(91.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106例(30.7%);严重的ADR有26例(8.4%).结论 必须对医务人员加强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对抗菌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重点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妇儿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364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4例ADR报告中,女性(293例)多于男性(71例);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66.21%);涉及药品116种,主要由抗微生物药引起(占69.97%),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0.46%);ADR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8.78%)、消化系统损害(22.3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关注妇女和儿童的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6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各科上报的139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ADR(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其特点.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ADR主要原因.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64例,占46.04%.ADR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人19例,占29.69%.ADR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喜炎平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血塞通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8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328份ADR报告.结果 328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53.05%)略高于男性患者(46.95%);41~80岁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加强医院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00例,采用Excel软件从ADR类型、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临床表现、ADR上报科室及上报人员身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125例(62.50%),严重ADR 67例(33.50%),新的ADR 8例(4.00%);涉及患者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60岁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30.50%);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最多(32.5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6.00%)。65例抗感染药物中,引起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3.08%),其次是喹诺酮类(30.77%);静脉给药发生ADR最多(71.50%);200例ADR报告中,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31.50%),其次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15.50%);上报ADR排名前5位的科室为药学部、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儿科。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32):4510-4513
目的:了解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上报的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ADR报告类型和发生时间、原患疾病及既往药物过敏史、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报告中,男性18例(51.43%),女性17例(48.57%);患者年龄最小11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8.2岁。严重的ADR 4例(11.43%),一般的ADR 31例(88.57%);ADR在用药后10 min~1 h发生率高(71.43%);ADR所涉及的原患疾病以骨折(14例,40.00%)和膝关节炎(8例,22.86%)为主;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4.29%)、循环系统(22.86%)和皮肤及其附件(20.00%)等;所有患者在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的发生率不高,但可致严重的ADR,护理人员可对其加强监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格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上报的134例ADR报告申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ADR严重程度、给药途径以及引起ADR药物的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男性71例(52.99%),女性63例(47.01%);年龄最小16 d,最大96岁,年龄分布无差异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例次较高(119例);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茼药物引起ADR例次较高(35例),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3例);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为主(38.0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1.27%);严重的ADR共5例(3.73%).结论:应重视抗茼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规范用药,尽量避免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琳  魏国义 《中国医药》2009,4(12):986-98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及时预防与处理ADR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报告206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共涉及28个品种,男性88例,女性118例,年龄>60岁患者最多(62.62%);ADR排名前3的注射剂分别是华蟾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用药30 min内即发生的ADR最多(23.79%),中药及2种以上中药联用致ADR占35.44%,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35.83%)。结论 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沟通、反馈药品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临床医生重视药品ADR,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2018年某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441例ADR报告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441例ADR报告中,一般ADR居多(385例,87.30%);男性患者(229例,51.93%)略高于女性患者(212例,48.07%);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中药注射剂105例(23.81%),其次为抗脑血管病用药87例(19.73%);静脉滴注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362例(82.09%);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296例次(58.97%)和全身性损害78例次(15.5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临床药师应加强相关培训与ADR数据分析,并及时反馈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ADR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则以31—70岁患者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患者ADR的发生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应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关注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朱文涛  郝海涛  马红 《中国药房》2010,(35):3345-3346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市某中医医院收集并上报的169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结果:169份ADR报告中,化学药品引起的ADR153例,中药引起的ADR52例;引起ADR最多的剂型为注射剂,占ADR总比例64.88%;由联合用药引起的ADR30例,其中14例是中药与化学药品联合使用造成的。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2年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上报的ADR报告6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上报的63例ADR中,抗茵药物ADR为35例,占55.56%,中药注射剂ADR为13例,占20.6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为60例,占95.24%;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43例,占68.25%;联合用药致ADR有22例,其中以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用引发的ADR最多,为7例,占联合用药ADR数的31.8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4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报告类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4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97种,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80例(占41.24%);男性(113例)多于女性(81例);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12例(占6.19%);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7种,占28.13%,其次为中药制剂17种,占17.71%;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66例,占84.6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为最高(90例,占42.65%);严重ADR有8例。结论:抗病原微生物药、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应加强ADR宣传、培训和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80例,58.82%)高于男性(56例,41.18%);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9例,占58.09%;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为79例次,占57.66%,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中成药居第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96例次,占50.53%)。结论:ADR主要由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引起,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是减少ADR的关键,加强ADR监测、提高ADR的预防和个体化用药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