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1~3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及传统支抗技术进行矫治,做矫治结果的临床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矫治时间16~31个月,平均22.6个月.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对齐,后牙尖窝交错关系,拔牙间隙关闭,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的正畸治疗效果及相关矫治难点探讨。方法选择29例第一恒磨牙存在严重病变,第三恒磨牙(或牙胚)存的需要拔牙的正畸患者。在拔除不可保留的第一恒磨牙后,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结果 29例患者拔牙间隙全部关闭,牙列排齐,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治疗时间15~26个月,平均23.5个月。结论通过合理的矫治设计和良好的临床操作,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替代常规拔牙模式能获得满意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一磨牙拔除正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拔牙后固定矫治患者140例,根据第一磨牙磨损严重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8例,采用前磨牙拔除后正畸治疗;第一磨牙拔除组62例,采用第一磨牙拔除后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正畸治疗成功率及治疗时间等。结果对照组与第一磨牙拔除组患者临床正畸治疗成功率及治疗时间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第一磨牙损坏严重情况下,通过科学矫正设计,第一磨牙拔除正畸治疗安全,有效,矫正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刘珣  杜跃华  秦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59-1460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对前磨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接受固定直丝弓矫治的患者,根据是否拔除第二前磨牙分为非拔牙组和拔牙组,测量治疗前后曲面断层片中第一前磨牙的冠根比(牙冠长度与牙根长度之比),通过冠根比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前磨牙牙根长度的影响.结果 (1)非拔牙组第一前磨牙治疗前后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为0.033 9±0.0235,下颌为0.0328±0.0217;(2)拔牙组第一前磨牙治疗前后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为0.0497±0.0191,下颌为0.048 0±0.023 5;(3)非拔牙组治疗前后冠根比之差与拔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会加重前磨牙牙根吸收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数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收治的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将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代替第一恒磨牙,关闭拔牙间隙。结果39例患者经过18—28个月的固定正畸治疗,磨牙间隙关闭,中线对齐,牙列排齐,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良好,术后曲面断层X线片显示第二恒磨牙与前磨牙牙根平行,牙根及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减数第一恒磨牙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经过合理的支抗设计和控制,恰当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可以替代传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吴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23-124
目的观察并探讨第一磨牙拔除正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拔牙后固定矫治患者临床治疗资料,选取采用常规前磨牙拔除后正畸治疗患者61例,设为对照组;选取采用第一磨牙拔除后正畸治疗患者60例,设为实验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合理矫正设计及手术方法基础上,第一磨牙拔除正畸治疗临床矫正效果确切,实用,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中应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治疗的效果。方法 13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采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正畸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治疗指标、牙齿美学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一磨牙前移量(3.50±0.78)mm小于对照组的(5.69±1.02)mm,上中牙倾角改变量(27.11±7.03)mm、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4.70±1.02)°大于对照组的(13.69±3.59)mm、(2.4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9.42±0.22)分、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9.11±0.1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8±0.29)、(8.15±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23%低于对照组的2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方法对在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来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15个月后,对PAR.指数评分可以发现:各单项的PAR.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治疗后的PAR.总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升(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754颗牙齿中,有64颗发生牙釉质脱矿,发生亚釉质脱矿的概率为8.5%。结论使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口腔畸形的治疗中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口腔锥形束CT(CBCT)评价正畸关闭萎缩性牙槽骨间隙前后缺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5例需要关闭下颌第一磨牙区萎缩性牙槽骨间隙的患者,在关闭间隙前后进行CB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萎缩性牙槽骨区域后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变化。结果正畸牙齿移入萎缩性牙槽骨区域后,近远中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BCT可用于评价正畸关闭下颌萎缩性牙槽骨间隙过程中牙槽骨形态的改变,自行设计的定点方式有可行性,治疗前后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矫治牙列拥挤,验证正畸拔除第一磨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分析其优点及难点.方法:选择牙列拥挤同时伴有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釉质发育不全的8例病例,通过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结果:患者矫治时间16-25个月,平均18.6个月,矫治后惠者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矫治牙列拥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矫治技巧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特征患者在正畸术后的咀嚼效能和PAR指数,进而探讨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咀嚼功能改变的重要因子。方法以正畸术后5~6个月12~35岁的患者110名为研究对象,利用吸光度法测量咀嚼效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治疗后咀嚼效能的因素。结果咀嚼次数、覆[牙合]、错[牙合]类型都与咀嚼效能有相关性,覆[牙合]与咀嚼效能成正相关。结论解除深覆[牙合]对改善咀嚼功能,获得好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将PAR指数和咀嚼效能结和起来看待正畸疗效会更全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直丝弓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10年8月收治入院的80例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双颌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错胎畸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记录治疗前后PAR分值及其差值,以治疗前相同的PAR总分值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后直丝弓组后牙排列的PAR分值低于方丝弓组(P〈0.05),后牙排列效果较方丝弓组好。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余各项PAR分值及治疗前后PAR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丝弓组平均疗程缩短5.7个月。结论:直丝弓矫治器对牙齿排列尤其是后牙的定位较准确,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取得与方丝弓矫治器相同的治疗效果,矫治效率较方丝弓矫治器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诊断为ADEM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MPS+IG)组及甲泼尼龙(MPS)组,以2组患者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反映疗效,比较两组治疗7d、15d的EDS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7d时MPS+IG组的EDSS评分为2.7±1.5,明显低于MPS组的EDSS评分3.8±1.7(P<0.05),治疗15d时两组的EDSS评分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成人ADEM在治疗早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好转,效果优于单用甲泼尼龙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朱玉龙 《安徽医药》2023,27(10):1981-1985
目的探讨树脂纳米陶瓷 Lava Ultimate髓腔内固位冠修复老年脑卒中病人短冠磨牙的疗效。方法收集研究 2018年 3月至 2021年 10月北京市大兴区医院老年脑卒中短冠磨牙病人 124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采用紫荆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的 61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树脂纳米陶瓷 Lava Ultimate髓腔内固位冠修复治疗的 63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机构( 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比较两组修复后 6、12个月修复效果、微渗漏分级、并发症发生率、修复前、修复后 12个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 OHIP-14)评分及修复后 12个月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评分。结果修复效果:修复后 12个月观察组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度、修复体折裂、牙体完整性、继发龋合格率分别为 93.65%(59/63)、 93.65%(59/63)、 96.83%(61/63)、 96.83%(61/63)、 95.24%(60/63),均高于对照组[ 80.33%(49/61)、 81.97%(50/61)、 83.61%(51/61)、81.97%(50/61)、 83.61%(51/61)](P<0.05);微渗漏分级:两组修复后 6、12个月微渗漏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3.17%(2/63)低于对照组 14.75%(9/61)(P<0.05);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修复后 12个月观察组 OHIP-14量表功能限制、生理疼痛、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社交障碍评分分别为( 1.89±0.57)分、(2.03±0.62)分、(0.92±0.30)分、(0.53±0.18)分、(0.42±0.10)分、(0.63±0.25)分,均低于对照组[( 2.55±0.74)分、(2.73±0.88)分、(1.29±0.27)分、(0.74±0.26)分、(0.31±0.13)分、(0.89±0.20)分](P<0.05);修复效果满意度:修复后 12个月观察组修复效果自我评估、并发症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依次为( 4.62±0.39)分、(4.25±0.44)分、(4.57±0.40)分,均高于对照组[( 4.12±0.35)分、(3.86±0.35)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后的牙周状况。方法94例口腔正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7例。A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B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牙周健康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倾斜牙矫正、转位牙扭正及完成治疗时间分别为(3.60±0.77)、(4.06±0.49)、(9.77±1.35)个月,均短于A组的(6.16±0.31)、(7.14±0.62)、(14.34±0.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BI)、龈沟出血指数(SPD)、菌斑指数(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LI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SBI、S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A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正器与传统固定矫正器相比,其正畸效率更高,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轻度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1年 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轻度缺血性 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 6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 90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丁苯酞的用法为临床标准剂量,每次 0.2 g,3次/日,口服 90 d。观察并比较病人治疗前后 90 d症状、体征,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各组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 MMSE评分( 22.83±1.84)分、 MOCA评分(22.83±1.84)分均高于治疗前(20.27±1.85)分、(21.17±3.18(均 P<0.05),PSQI量表评分( 8.52±3.05)分低于治疗前( 16.80±1.81)分( P<0.05)。治疗后,治疗组 MMSE评分、 组提高( P<0.05)治疗组 PSQI睡眠指数较对照组降低( P<0.05)。治疗组显效 31例,有效 13例,无效 16例,对照组显效 14例,有效 12例,无效 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MOCA评分较对照分例,统计学意义( Z=.3.58,P<0.001)。两组用药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可改善轻度缺血性 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认知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14 d。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2±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6.6)分;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4%和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3%和78.1%。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管彬  李贵妃  刘艳 《安徽医药》2024,28(3):517-521
目的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穴位点对老年慢性颈痛病人疼痛程度、运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年 1月至 2021年 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98例老年慢性颈痛病人,按照 1∶1试验设计原则分为两组,各 4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物理康复疗法,观察组予以物理康复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穴位点,连续治疗 15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数字疼痛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DI)、颈椎主动活动障碍、肌力和耐力、表面肌电信号及疼痛介质[前列腺素 E2(PGE2)、 P物质、神经肽 Y(NPY)]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7.96%(48/49)高于对照组 77.55%(38/49)(P<0.05)。治疗 7d、15 d观察组 NRS评分分别为( 3.00±0.49)分、(1.09±0.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3.56±0.52)分、(1.78±0.36)分( P<0.05)。治疗 7d、15 d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分别为( 9.46±2.85)分、(5.12±2.10)分,颈椎主动活动障碍分别为(1.63±0.76)分、(0.58±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10±3.10)分、(8.96±2.56)分,(2.10±0.53)分、(1.52±0.45)分(P<0.05)。治疗 15 d观察组肌力、耐力分别为( 29.63±3.12)mm、(35.98±2.56)s,均高于对照组( 28.12±2.56)mm、(33.21±2.10)s(P<0.05)。治疗 7 d、15 d观察组血清 PGE2、NPY、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 15 d观察组 22 mmHg、26 mmHg、30 mmHg气囊压力时表面肌电信号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穴位点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颈痛病人疗效,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和运动功能,增强肌肉肌力和耐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肘关节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A采用50%强度的任务导向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B采用75%强度的任务导向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C采用100%强度的任务导向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四组的DASH评分、肘关节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DASH评分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对照组、实验A、B、C组治疗后2周[(79.32±9.09)、(76.14±8.24)、(72.06±7.32)、(69.11±7.13)分]、4周[(75.08±10.15)、(71.23±9.32)、(66.15±8.24)、(60.09±6.16)分]、8周[(70.33±11.52)、(65.54±9.26)、(60.32±7.53)、(55.57±5.04)分]DASH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病人伴发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甲状旁腺全切术的31例SHPT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在病人自愿情况下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asieka甲状旁腺症状量表(PAS)评估,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并同时监测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变化。结果HAMA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分别为(16.93±0.78)分、(8.97±0.61)分、(5.94±0.60)分(P<0.05),HAMD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分别为(16.90±0.92)分、(14.68±0.83)分、(12.68±0.79)分(P<0.05);PAS各症状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痛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分别为(42.62±5.24)分、(37.43±4.46)分、(36.11±4.45)分(P<0.05);血清学指标中PTH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分别为(1 632.6±119.92)ng/L、(37.43±4.46)ng/L、(36.11±4.45)ng/L,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相比无明显变化,与其他血清学指标结果一致。结论甲状旁腺全切术是治疗SHPT的有效手段,手术后病人焦虑情况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抑郁情绪、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病人焦虑、抑郁、临床症状均较术后1周改善,且血清学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