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脑电图(EEG)变化,观察NSE与脑损伤的关系,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方法选择FS组患儿208例,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SFS)166例,复杂性热性惊厥(CFS)42例,对照组为112名同期我院健康查体儿童。FS组患儿于惊厥发作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对照组标本留取及处理方法相同。FS组患儿分别于发病后第1天和第14天进行EEG检查。结果 FS组患儿血清中NS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FS组与健康对照组和SFS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S组患儿惊厥发作后第1天EEG异常率为79.8%,其中SFS组78.3%,CFS组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EEG异常率为24.0%,SFS组仅16.3%,CFS组则54.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S后及时测定血清NSE水平,并结合EEG检查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脊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他们与FC后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热性惊厥患儿(其中单纯型24例,复杂型28例)和28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均在发病24h内检测血清和脑脊液EPO、NSE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杂型FC组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分别为3.63±0.92mU/ml、13.46±2.82mU/ml,NSE分别为9.30±1.83ng/ml、33.17±11.17ng/ml;单纯型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分别为3.11±0.56mU/ml、10.26±2.67mU/ml,NSE分别为8.32±1.90ng/ml、25.25±8.86ng/ml,对照组血清、脑脊液EPO和NSE浓度分别为2.58±0.73mU/ml、8.25±2.40mU/ml和6.64±2.01ng/ml和17.97±5.28ng/ml,FC组发作后24h内血清和脑脊液EPO、 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型患儿血清和脑脊液EPO和血清NSE浓度也高于单纯型(P<0.05).FC组脑脊液EPO浓度与血清EPO浓度存在正相关(r=0.562, P=0.000),脑脊液NSE浓度也与血清NSE浓度正相关(r=0.479,P=0.000);血清EPO与脑脊液、血清NSE分别存在相关(r=0.354, P=0.010; r=0.344, P=0.013),脑脊液EPO浓度与血清NSE有正相关(r=0.500,P=0.012).结论 FC发作后早期即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EPO、NSE浓度的显著升高,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惊厥后脑损伤程度越严重,脑脊液EPO升高也越显著,脑脊液EPO、NSE均可能是早期预测FC后脑损伤的程度的指标之一,推测EPO可能参与了早期FC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提示惊厥后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结合8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复发共43例。其中,各种危险因素的例数分别为:惊厥家族史20例、初次发作年龄<1岁8例,初发体温<38.5℃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19例,围产期异常11例(P<0.01或0.05)。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10例;转为癫痫的各种危险因素分别为:初次发作年龄<1岁5例,热性惊厥反复发作9例,复杂型(CFC)6例,惊厥家族史7例(P<0.01或0.05);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2例(2.44%)。结论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初次发作年龄、复杂型热性惊厥及围产期异常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和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病因、发热情况、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结合8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热性惊厥发病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67例(77.91%),男性49例(56.98%),呈年龄依赖性,复发危险因素与患儿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首次惊厥时间(>5 m in)以及首次惊厥的体温(<38.5℃或≥40℃)有密切关系(P<0.05)。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性热性惊厥、初次发病年龄<1岁、热性惊厥的反复发作有关。结论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要密切随访,采取适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76-78
目的研究脑电图对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实施脑电图检查,根据脑电图检查情况分为脑电图检查正常50例(对照组)、脑电图检查异常40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的惊厥家族史、年龄、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及复发、癫痫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惊厥家族史、年龄、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电图检查正常患儿中有15例发生复发情况,其中1例转为癫痫,而观察组中20例发生复发情况,其中7例转为癫痫,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脑电图以高幅慢波明显增多作为表现、以枕部较为常见。结论脑电图对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评估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评估患儿脑功能状态,能早期发现癫痫情况,保障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 ①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 小儿惊厥性疾病(VE、EP和FC),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45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血C反应蛋白、血清钠、游离钙测定及脑电图检查,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患儿血C反应蛋白增高率,血清钠、游离钙降低率均高于简单性热性惊厥(P<0.05),2组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中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钠、游离钙降低者需警惕惊厥再发,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者易发展为癫痫.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69-117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与脑电图之间的联系,以及脑电图检查在热性惊厥患儿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8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并总结分析其特点。结果: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发作次数、发作时体温、首次发作年龄,以及是否具有家族史都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发作、发作时体温低于38.5℃、年龄小于3岁及具有家族史的热性惊厥患儿更易出现脑电图异常,脑电图检查结果对患儿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85小儿热性惊厥病例根据是否复发分为惊厥复发组(41例)和惊厥未复发组(44例),回顾性分析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惊厥复发组患儿首次发作年龄低于2岁者、复杂型惊厥、发作时体温<39.0℃、一级亲属中有惊厥史的比例均明显较未复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复发组男童比例,患儿在热退后2周~3周脑电图仍发现异常,患儿有围生期异常史,合并贫血、缺钙、营养不良者比例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涉及多种因素,在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同时,须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以减少惊厥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的水平。结果: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惊厥严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血清NSE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热性惊厥首发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或来院随访获得是否再次复发的资料,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对12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访(1.67±0.54)年,其中30例患儿(25.00%)复发,复发(1.33±0.24)次;复发组男性比例73.33%、复杂型惊厥类占33.33%、缺少惊厥知识43.33%高于未复发组的46.67%、10.00%、11.11%;复发组患儿首发作年龄(2.76±0.39)岁﹑首发惊厥时体温(38.60±0.30)℃低于未复发组的(3.35±0.46)岁、(39.19±0.38)℃(P<0.05),是引起高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进行首发惊厥的患儿进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作为重点管理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长预防复发技能;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抽搐药物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52-54
目的 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60例,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24例(复杂组),单纯型热性惊厥36例(单纯组)。分析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躯体功能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结果 复杂组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为(14.53±4.21)ng/L,单纯组为(20.22±6.65)ng/L,复杂组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将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复杂性热性惊厥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与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sCRP(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体内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IL-10(interleukin-10)呈负相关,与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iPTH(intactparathyroidhor mone)、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L-6(interleukin-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可影响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躯体功能,可作为判断该疾病是否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35例首次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研讨其复发、转为癫痫的相关因素。结果复发59例(43.7%),远期转为癫痫病例3例(2.2%);复发危险因素与患儿热性惊厥和/或癫痫家族史、首发惊厥形式(局限性惊厥)、首发惊厥持续时间(>15min)以及首发惊厥时体温(<38.5℃或≥40℃)密切关联(P<0.01),同时还与初发惊厥时患儿年龄(<6个月或>72个月)、首发24h内多次惊厥关联(P<0.05)。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密切随访,必要时采取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儿童惊厥性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45例,设为惊厥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28例,设为非惊厥组,对比两组患儿发作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脑电图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惊厥组患儿发作时常表现为肌肉、肢体痉挛及强直状态,而非惊厥组患儿临床表现多种;惊厥组平均发作时间为(3.1±1.8)d,非惊厥组平均发作时间为(6.5±2.9)d;脑电图表现:惊厥组常表现为两侧持续性尖波、棘波及棘慢波,而非惊厥组脑电图表现多样,常表现为基本脑电活动减慢,两侧慢波活动不对称;临床疗效:惊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非惊厥组总有效率为71.43%,2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及脑电波不典型,诊治率较低,治疗时间长,预后效果欠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避免永久性认知能力伤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S)患儿额颞叶区脑电图特点与癫痫的发生及神经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FS患儿分为EEG正常组和EEG异常组。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后采用脑电图仪进行EEG检查;随访1年,详细记录癫痫情况,参照《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认知功能评定标准对患儿的神经发育功能进行评估。结果:EEG正常组和EEG异常组两组患儿性别、热性惊厥持续时间、热性惊厥再发次数、热性惊厥再发、惊厥类型、热性惊厥家族病史、发病年龄、癫痫家族病史例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癫痫组FS患儿EEG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不良组FS患儿EEG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与FS患儿癫痫和神经发育不良均存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EEG异常是影响FS患儿癫痫和神经发育不良发生的独立性威胁因素(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额颞叶区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和神经发育不良均存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是影响FS患儿癫痫和神...  相似文献   

16.
热性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 首次热性惊厥前已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 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单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②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③局灶性发作.④反复频繁的发作,1年内累计发作>5次.⑤热退后2周脑电图检查异常.有研究表明,复杂型热性惊厥中具备1项者,其癫痫发生率为6%~8%,2项者为17%~20%,3项者达50%,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癫痫发生率(0.3%~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远期预后。方法:采用随访调查、描记脑电图和智商测定,对53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3a~6.2a随访,探讨其复发、转为癫痫及智商水平等预后情况,并在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发性热性惊厥之间进行预后比较。结果:生惊厥患儿中有29.4%复发,9.8%转为癫痫,3.9%智力低下,无1例死亡。复杂性热性惊厥组的复发率和对智力水平的影响均明显高于单纯热性惊厥组。结论:患儿首次发病年龄、惊厥持续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3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小儿高热惊厥中MRI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11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惊厥类型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组(n=46)及复杂性高热惊厥组(n=70),另取6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均接受MRI检查,并在惊厥发生后6h、48h检测血清NSE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时间血清NSE水平、MRI检查结果 ,分析MRI联合血清NSE诊断小儿高热惊厥的价值。结果 复杂性高热惊厥组MRI异常率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P<0.05);研究组惊厥发作后6h、48h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性高热惊厥组惊厥发作后6h、48h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P<0.05);由ROC曲线可知,MRI联合血清NSE诊断小儿高热惊厥的AUC、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925、0.954、0.856均高于MRI诊断的0.652、0.674、0.621和血清NSE诊断的0.794、0.825、0.772(P<0.05)。结论 MRI联合血清NSE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中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小儿牛黄清心散对热性惊厥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牛黄清心散对热性惊厥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4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口服,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电图异常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水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脑电图异常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热性惊厥后脑损伤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