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对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LVEF 40%~49%)25例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30例,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进行房颤药物管理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心脏超声数据,记录两组手术前后LVEF、左房直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肺动脉压、二尖瓣反流(MR)、三尖瓣反流(TR)情况。结果:两组术后LVEF增加,LAD、LVESV、LVEDV、肺动脉压降低(P<0.05),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R及TR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改善不同LVEF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指标,HFrEF和HFmrEF患者之间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值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预后。方法 通过注册名为“DRAGON-HF(NCT03727828)”的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心力衰竭病例570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分为3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组: 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组: LVEF40%~49%;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组: LVEF>50%。对3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相关病史、主要病因、实验室及心超检查结果、院内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入组心力衰竭患者男性361例(63%),女性209例(37%)完成随访535例,失访35例(6%)。平均随访(13±3.65)个月后,其中共有62例患者全因死亡。HFmrEF组在年龄、氨基末端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介于HFpEF组和HFrEF组患者之间(P<0.05);在扩张性心肌病比例方面也介于HFpEF组和HFrEF组患者之间(P<0.0167)。在预后方面,3组患者死亡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HFmrEF组冠心病多,缺血性心肌病为主要病因;HFmrEF组人群特点与HFpEF组类似,但临床特点与HFrEF组更接近,药物治疗与HFrEF组相似;HFmrEF组多方面特征介于另2组之间,但1年预后与其它2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陈管雄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55-1157
目的:探讨不同射血分数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衰148例,根据LVEF水平进行分组,其中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58例、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mrEF)43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47例.调查3组患者基本情况,并随访1年,统计3组再入院及死亡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在性别、年龄、收缩压、脑钠肽、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钠肽升高、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肌钙蛋白升高是影响HFmr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律失常是影响HFr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衰患者预后较差,再入院及死亡率较高,脑钠肽升高、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肌钙蛋白升高是影响HFmr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律失常是影响HFrE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观察1组自发病至出现严重心力衰竭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1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Ⅲ~Ⅳ级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指标与对照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2组的平均年龄显著小于对照2组,自发病至出现严重心力衰竭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3组的LVED显著大于对照3组,而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小于对照3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4组的LVED、Ⅲ~Ⅳ级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大于对照4组,而LVEF显著小于对照4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观察5组的LVED显著小于对照5组,LVEF显著大于对照5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观察6组的左心房内径(LAED)显著大于对照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与年龄、有无病毒性心肌炎史等因素密切相关,LVED、LVEF与心律失常严重程度、二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而LAED与合并房颤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左卡尼汀加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排出量(CO)、左心射血分数(LVEF)以及每搏输出量(SV)均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脑尿钠肽(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卡尼汀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洋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483-48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60 mg·d~(-1))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接受大剂量(120 mg·d~(-1))曲美他嗪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较对照组(7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大剂量曲美他嗪药物,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并探讨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7例。根据心脏 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其分为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患者(HFrEF组,LVEF<40%,35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HFmrEF组,40%≤LVEF<50%,21例)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HFpEF组,LVEF≥50%,51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期间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并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其客观睡眠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衰患者客观睡眠特征的风险因素。结果 HFpEF组患者的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占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显著低于HFrEF组患者,且较少表现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P<0.05)。而HFmrEF组患者与其他两组的基线资料及睡眠结构参数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性别、利尿剂使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及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衰患者的AHI水平及呼吸事件相关(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及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组心衰患者均存在客观睡眠结构的紊乱,以睡眠呼吸暂停为主,但与HFrEF组患者相比,HFpEF组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包含CSA的比例较低。高龄、饮酒及低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海高原地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律失常二科住院治疗HF患者596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组(n=272,LVEF<40%)、HFmrEF组(n=139,LVEF 40%~49%)、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n=185,LVEF≥5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1年,统计无HF再入院率和总生存率。结果HFrEF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HFmrEF组、HFpEF组(χ^(2)/P=35.945/0.000);HFrEF组、HFmrEF组年龄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比例明显大于HFpEF组(F/P=36.863/0.000,χ^(2)/P=63.823/0.000);HFrEF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心房颤动史比例明显高于HFmrEF组、HFpEF组(χ^(2)/P=7.636/0.022、27.755/0.000)。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尿素(BUN)、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H/F/P=26.236/0.000、5.224/0.006、16.855/0.000、152.535/0.000、91.165/0.000、12.824/0.000、205.422/0.000),HFrEF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HFpEF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F类型与年龄、NYHA分级、FPG、SCr、BUN、NLR、NT-proBNP、LAD、LVEDD呈正相关(r/P=0.325/0.012、0.345/0.009、0.308/0.000、0.322/0.015、0.319/0.011、0.330/0.021、0.568/0.000、0.301/0.005、0.587/0.000),与HDL-C呈负相关(r/P=-0.310/0.014)。Kaplan-Meier曲线显示,HFrEF组1年累积无HF再入院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HFmrEF组、HFpEF组(无HF再入院率:χ^(2)/P=7.096/0.008、8.303/0.004;总生存率:χ^(2)/P=6.117/0.013、7.365/0.007),HFmrEF组与HFpEF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海高原地区HFmrEF住院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和左心室重构程度介于HFrEF与HFpEF之间,临床特征和预后与HFpEF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不同射血分数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LVEF<40%)38例(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性心力衰竭(40%≤LVEF<50%)74例(HFmrEF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LVEF≥50%)131例(HFpEF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心力衰竭老年人5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分析RDW与不同射血分数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结果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中RDW值(1442±217)%、(1330±200)%、(1339±247)%,与对照组RDW值(121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RDW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 (r=013,P<005)。RDW鉴别HFpEF、HFmrE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RDW取值1405%作为界值的敏感度为338%,特异度为829%;RDW鉴别HFrEF、HFmrEF的AUC为062,RDW取值1445%作为界值的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76%。结论RDW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且在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中表达各不相同。RDW<1405%时,诊断HFpEF可能性大;1405%≤RDW≤1445%时,诊断HFmrEF可能性大;RDW>1445%时,诊断HFrEF可能性大。RDW结合NT-proBNP可作为快速区分不同射血分数类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在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诊断为老年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共60例,根据病情予以降糖及抗心衰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达格列净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MWD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6月、12月临床疗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脑钠肽前(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12月后二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治疗时间不同,但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下降、6 min步行距离增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缬沙坦相比,短... 更多  相似文献   

12.
宋友春  董书兰 《当代医学》2021,27(22):56-58
目的 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就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如吸氧、利尿、扩管、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显著高于对照组(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SV、CI、CO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CI、CO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安阳地区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因心衰住院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32例和对照组(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3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浓度,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结果 1治疗前两组LVI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IDd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MMP-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P-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明显降低血清MMP-2水平,提高LVEF,降低LVIDd。  相似文献   

14.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纠正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0.05);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效率为92.0  相似文献   

15.
李效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42-2044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缺血性心肌病所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于杞县人民医院住院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所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抗心衰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联合左西孟旦静脉滴注。比较两种心衰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均较前变长,A组患者6MWT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B组,N-末端钠尿肽前体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滴注左西孟旦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共3组.另选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比较分析BNP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BNP浓度、LVEDD及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可以用来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是反应心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输出量(CO)、NT-pro BNP、cTnI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4%vs.8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T-proBNP、cTnI、LVEDD均明显降低,LVEF、CO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NT-proBNP、cTnI水平下降更明显,LVEDD、LVESD、LVEF、CO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能够降低NT-proBNP、cTnI的水平,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与美托洛尔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HFrE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生化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醛固酮]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NT-proBNP、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美托洛尔治疗HFrEF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醛固酮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时限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并探讨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设为病例组,又根据QRS时限分为≤110 ms亚组15例和>110 ms亚组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均测量QRS时限、LVEDD、LVESD、LVPW、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病例组QRS时限与LVEDD、LVESD、LVPW、LVEF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QRS时限、LVEDD、LVESD均增宽、增大(P<0.01)、LVEF减低(P<0.01),LVPW无差异(P>0.05)。≥1 10 ms亚组的LVEDD、LVESD较≤110 ms亚组增大(P均<0.05),LVPW、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LVEDD、LVESD、LVEF高度相关(r=0.834,P<0.01:r=0.754,P<0.01;r=0.440,P<0.05),与LVPW无明显相关性(r=-0.273,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LVEDD、LVESD、LVEF呈正相关,联合应用有利于医师把握病情进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低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观察组30例(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NT-proBNP(N端前脑钠肽)、LVEF(左室功能)及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CI(心指数)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在NT-proBNP、LVESD及LVEDD指标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在LVEF及CI指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