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上肢骨折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超声引导组,Ⅱ组为传统方法 组.观察两组的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操作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麻醉起效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麻醉持续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Ⅰ组优于Ⅱ组,辅助用药Ⅰ组明显少于Ⅱ组.Ⅰ组患者术中HR、MAP无明显波动;Ⅱ组由于麻醉效果有时不确切,静脉辅助用药相对较多,患者HR、MAP波动较明显.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男性,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患者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注药前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神经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干1.002 cm (100例),中干1.598 cm (100例),下干2.26 cm (45例)。操作平均用时为3 min 56 s;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81%,良11%,差6%,无效2%,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有霍纳征3例、注药后寒颤1例、术中恶心、呕吐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单侧上肢手部桡侧手术,对于涉及到上肢手部尺侧的手术,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方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方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阻滞前后心率及平均血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前,两组心率、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两组心率高于阻滞前,平均血压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亢忠杰 《新疆医学》2013,43(3):70-7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老年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Ⅱ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神经阻滞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Ⅰ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较Ⅱ组短(P〈0.01),注药后Ⅰ组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较Ⅱ组快(P〈0.01),神经阻滞完善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用于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与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阻滞入路。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ASA I~II,男女不限,年龄5~14岁,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阻滞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还是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所有患者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观察记录臂丛神经鞘的位置,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麻药用量为0.5%罗哌卡因30 mL,超声设备为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结果臂丛神经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缘1.002 cm (100例),下缘2.26 cm (45例);操作平均用时3分56秒,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90%,良8%,差2%,无效0,有效率为98%;不良反应发生有霍纳征1例、注药后寒颤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由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基本上都能获得满意的阻滞效果,在安全范围内,使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参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60例,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Ⅰ组、单纯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为Ⅱ组、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为Ⅲ组,监测三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术中30 min(T2)和术毕(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患者术中MAP、HR均值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阻滞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Ⅰ组(83.33%)和Ⅱ组(80.00%)(P〈0.05)。结论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是对单纯肌间沟或单纯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弥补,其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腋窝组(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组(超声引导下锁骨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每组38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阻滞时(T1)、切皮时(T2)、术后30min(T3)、术毕(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相似文献   

11.
余德华  严敏 《浙江医学》2016,38(23):1919-1923
目的通过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睡眠的情况,探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麻醉的合理方案。方法对择期行上肢前臂桡侧手术的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30例。对照组(R0组)患者单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25ml;研究组(RD1~4组)单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右美托咪啶混合液25ml,右美托咪啶的剂量分别为0.2滋g/kg(RD1组)、0.5滋g/kg(RD2组)、0.7滋g/kg(RD3组)、1滋g/kg(RD4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5min(T1)、30min(T2)、60min(T3)、90min(T4)和120min(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手术侧臂丛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同时评估各组给药后24h内手术侧上肢疼痛程度。分别评估术前晚、术后当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记录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0组比较,RD2组T3~5及RD3~4组给药后T2~5的HR显著下降(P<0.05);RD2组T2~4及RD3~4组T2~5的MAP均明显降低(均P<0.05);RD1~2组T2~5及R3~4组T1~5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R0组(均P<0.05);与R0组比较,RD2~4组感觉起效时间和RD3~4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加快(均P<0.05),而RD2~4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则明显延长(P<0.05);术后6hRD4组及术后8、12、24hRD2~4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R0组(均P<0.05);术后当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D2~4小于R0组(P<0.05);RD1~4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7%、7.1%、22.2%(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辅用右美托咪啶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减少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改善术后睡眠质量;0.5~0.7滋g/kg是合适复合剂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汪东学  金侃 《安徽医学》2015,36(5):589-591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桡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组(50例)和P组(5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仪和传统异感法定位下予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S组操作,臂丛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满意度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应用于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CA组)和对照组(N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再植指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并计算再植指成活率,记录两组术后即刻(T1)、术后24h(T2)再植指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内径(AD)、远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和温度(Ts)变化。结果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CA组高于NA组,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率CA组均低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时CA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AD、SpO2、Ts均高于NA组,阻力指数(RI)低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可以缓解再植指固有动脉痉挛,增加指体血流量,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预行肩部手术患者62例分为Ⅰ、Ⅱ两组,均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Ⅰ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局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效果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Ⅱ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83.9%,阻滞不全者占16.1%,无阻滞失败;Ⅰ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51.6%,阻滞不全者占35.5%,阻滞失败者占12.9%,两组神经阻滞评价差异极为明显(P〈0.01)。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较好地满足肩部手术要求,是一安全、准确、简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 -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组在手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手术前15 min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前(T0)、麻醉后切皮(T1)、术中探查(T2)及缝合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MAP、HR、Cor、IL-6及VAS较T0时均有升高(P<0.05);C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MAP、HR、Cor、IL-6及VAS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并通过抑制促炎因子IL-6及皮质醇的产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6.
路丞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122-12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人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人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法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的效...  相似文献   

17.
安小凤  方良勤  吴丹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2):186-188,3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术式一致,观察组麻醉方式采用超声引导下...  相似文献   

18.
吴述轩  田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01-102,104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组在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术前15 min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前(T0)、麻醉后切皮(T1)、术中探查(T2)及缝合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MAP、HR、Cor、IL-6及VAS较T0时均有升高,(P〈0.05);C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MAP、HR、Cor、IL-6及VAS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并通过抑制促炎因子IL-6及皮质醇的产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