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比成人上颌牙弓骨性狭窄横向发育不足患者应用不同扩弓疗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86例需进行上颌扩弓的患者随机分为A(43例)、B(43例)两组,其中A组采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ARPE),B组采用快速上颌扩弓矫正(RME)。测量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时两组患者的前、后部腭中缝宽度,鼻腔宽度,鼻底基骨宽度,上颌牙槽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左、右磨牙倾斜度,左、右牙槽嵴高度。结果 进行扩弓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前、后部腭中缝宽度,鼻腔宽度,鼻底基骨宽度,上颌牙槽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第一双牙尖宽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B组(P<0.05);A组左、右磨牙倾斜度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明显小于同时间B组(P<0.05),B组左、右磨牙倾斜度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RPE相比于RME在成人上颌牙弓骨性狭窄横向发育不足中能有效开展成人腭中缝,扩宽效果更好,同时能减少一定牙扩弓时矫正力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颌快速扩弓(RME)是临床上常用的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生长期的儿童应用螺旋扩弓器,可以直接克服腭中缝生物结合力以打开腭中缝,达到增加骨量,纠正宽度不调和促进上颌骨发育的目的。本文对扩弓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并测量了快速扩弓后牙弓长度和宽度的变化,探讨牙弓长度和宽度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判断扩弓量与获得间隙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快速上颌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是口腔正畸中较常用的一种矫形方法.它使用机械矫形力分离腭中缝,扩大上颌牙弓,以治疗上颌牙弓狭窄,前、后牙反 ,上颌前突和牙列拥挤等.Angell在1860年最早报道上颌可以通过中缝分离侧向扩大时,还没有人相信[1].后来学者们通过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肯定了RM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患者接受上颌快速扩弓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上颌骨牙弓的覆牙合、覆盖及宽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2003年2月至2008年1月期间于青岛市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37名(男性19名,女性18名),对患者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进行测量(治疗前,N1;进行上颌快速扩弓后,N2;固定治疗后,N3;保持1年后,N4)。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的上颌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覆盖和覆牙合。结果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覆盖、覆牙合分别净增(2.6±2.3)mm、(3.7±2.1)mm、(5.2±2.5)mm、(0.3±0.6)mm、(-0.1±1.6)mm,保持1年后,患者尖牙宽度复发率为47%,前磨牙间宽度为21%和磨牙间宽度为10%,覆盖复发率为9%,覆牙合为13%。结论患者经过上颌快速扩弓后,在固定矫治阶段复发明显,保持阶段也有一定程度的复发,其中尖牙宽度尤其明显。上颌快速扩弓能够显著减小覆牙合,增加覆盖。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的变化以及各年龄组矫治完成的时间及疗效,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的效果.方法 选择59例患儿,分为乳牙期组、替牙早期组、替牙晚期组进行矫治,均先进行快速扩弓,然后行前方牵引,三组治疗前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完成后,除无法配合者外,均达到满意效果,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正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可刺激上颌骨前移,使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使反牙合得到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面罩式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侧貌面型的改善作用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7例恒牙列早期(11.6岁)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患者,使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联合上颌快速扩弓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使用可重复测量的方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NA角增大(2.02±1.61)°,上颌骨"A"点平均前移(3.41±1.63)mm,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而软组织S-N’-Sn角代表上唇突度的变化仅为(0.83±1.69)°,无统计学意义。反映Ⅲ类面型侧貌的Ns-Sn-Pos角变化明显,减少了(5.01±3.91)°。它与下颌平面角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面罩式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在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侧貌面型改善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通过下颌平面的旋转来达到改善侧貌的目的,而在治疗早期牵引引起上颌颌骨的增长量对它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骨性上颌横向缩窄,由变窄的硬腭顶部可辨,通常会导致后牙反。而骨性上颌缩窄在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是治疗的适应证,在青春快速生长期及之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打开腭中缝来矫正,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打开腭中缝病人的年龄是一个影响因素,因为在青春快速生长期前,也就是面深和面高开始生长之前,面宽的生长就已经停止了(1)。像所有颅面部的骨缝一样,腭中缝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紧密难分。在幼童时期一直到9~10岁,几乎所有的扩弓装置都可以打开腭中缝,并使磨牙移动。到青春期时,则需要用重力来打开腭中缝。青春期后,骨缝…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恒牙早期后牙反合及下颌偏斜的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患者临床资料,予以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对比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结果。结果 全组患者矫治后各标志点与正中矢状定位线的水平距离均较矫治前有显著改善(P<0.05)。全组患者矫治后S3面积相比矫治前有显著变化(P<0.05)。全组患者上颌快速扩弓矫治过程均未见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常见的恒牙早期后牙反合及相关性下颌偏斜,可规范予以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扩大上颌牙弓、纠正下颌骨不对称部分,消除患者不适、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喻珊 《安徽医药》2016,20(10):1889-1891
目的 探讨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III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6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III类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共30例,以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共30例,以单纯前方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前牙反(牙合)解除时间,通过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两组患儿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牙反(牙合)的接触时间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为2.4±1.1个月。两组患儿硬组织变化在矫治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实验组患儿在上下齿槽座角、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成的前下交角及上下齿槽座点向功能(牙合)平面投影间的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好,且差异显著(P<0.05)。 通过矫治,两组患儿的软组织都显著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患儿在面凸角和上下唇审美平面距等指标上,相比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凹陷型侧貌和颌骨横向发育不调的情况,可用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III类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苏芹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75-3277
目的探索快速扩弓及非扩弓对前方牵引治疗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在该院口腔科就诊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青少年患者22例,分为扩弓组与非扩弓组各11例,扩弓组采取腭上扩弓配合前方牵引,非扩弓组采取非扩弓配合前方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X射线投照测量分析,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齿槽座点角(S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齿槽座点的连线交角或垂直距离(U1-NA)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上颌骨得到生长、发育和前移,而下齿槽座点角(SNB)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下颌骨生长得到控制,侧面外貌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弓组头颅X射线投照测量结果与非扩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牵引是治疗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早期矫治效果更佳,腭上扩弓有助于增强疗效,但为非必须性的,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上颌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2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1人,患者年龄为18岁-25岁,试验组上颌双侧腭侧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用口外弓支抗,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结果 试验组: 治疗后U1-NA、U1 -SN较治疗前减小,U1 -L1较治疗前增大(P<0.05)。对照组:治疗后U1-NA、U1 -SN较治疗前减小, U1 -L1、U6-PtPNS数值较治疗前增大(P<0.01)。试验组U1 -L1数值改变量大于对照组,U6-PtPNS数值该变量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治疗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需要强支抗时,可应用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骨性前牙反合的疗效。方法 上颌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治疗前、中、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由Class Ⅲ矫正为Class I类,面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骨骼和软组织以及唇的位置均得到了矫正。Class III关系有复发趋势,可能是下颌生长导致。结论 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软组织面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骨骼和软组织以及唇的位置均得到了良好的矫正,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患者成人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可能性。上颌骨前移的效果基本是稳定的,Class Ⅲ的复发趋势主要是由于下颌骨进一步生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正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均行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比较患者矫正前后的牙弓变化(上下颌牙弓的宽度及长度),矫正前后的投影测量情况[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下颌平面角(MP-FH)、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夹角(UI-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I-MP)、覆颌、覆盖]。结果矫正后,患者上下颌牙弓的宽度均较矫正前增加、长度均较矫正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患者的SNB(75.7±2.2)°、LI-MP(98.3±3.1)°大于矫正前的(74.0±2.1)、(95.5±2.8)°,ANB(4.57±1.10)°、MP-SN(36.5±1.3)°、UI-SN(102.57±2.60)°、覆颌(2.01±2.00)mm、覆盖(4.46±1.60)mm均小于矫正前的(6.03±2.12)°、(37.6±1.6)°、(114.62±2.50)°、(3.29±1.30)mm、(7.43±2.2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前后的SNA、MP-F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正错[牙合]畸形拥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炬 《安徽医药》2013,17(11):1942-1944
目的为了报道上颌磨牙解剖的多样性。方法该文描述了4例具有双腭根的上颌磨牙的治疗过程,其中有3例使用镍钛器械,1例使用ISO不锈钢手用器械。回顾了其它上颌磨牙解剖变异性的病例研究。结果在上颌磨牙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上颌磨牙的解剖结构的变异。结论对于牙齿解剖结构多样化的掌握,是成功进行牙髓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淑 《中国处方药》2020,(1):154-155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治疗中口外弓支抗与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选用口外弓支抗,研究组选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尖牙间宽度、下齿槽座角、上齿槽座角、磨牙位移、上颌中切牙倾角差、上颌中切牙凸距差与治疗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前尖牙间宽度、下齿槽座角、上齿槽座角、磨牙位移、上颌中切牙倾角差、上颌中切牙凸距差无差异(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优,OHRQOL量表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口腔健康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配合螺旋扩弓器治疗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颌面结构、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科收治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螺旋扩弓器治疗,对照组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比较2组患者颌面结构及上气道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17例患儿错牙合完全解除;对照组8例患儿错牙合完全解除;2组患者SNA、ANB、L1-MP、FH-MP、Ptm-A、SN-PP、ANS-Me、Wits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ANB、FH-MP、SN-PP、ANS-Me、Wit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U1-SN、L1-M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PNS-R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SPL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P volume、NP area、NP sag.、NP cor.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NP volume、NP area、NP sag.、NP co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配合螺旋扩弓器治疗儿童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效果良好,能够维持患者上下颌骨和牙列稳定,减少错牙合复发,并且使患者的上气道间隙上部扩大,下部缩小,上气道容积得到增加,有利于呼吸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9月治疗FD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分级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后症状分级评分明显低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治疗F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与负面情绪,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按住院时间,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与B组。给予A组患者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B组患者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B组治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16.11±3.28)分,治疗后(8.63±1.27)分;B组患者治疗前(15.97±3.19)分,治疗后为(5.93±1.67)分。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值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B组分值降低更多,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更佳,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治疗CHF的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SD、LVEDD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LVESD、LVEDD指标明显低于A组,LVEF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