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胃凉是中医证候之一,是指患者感觉上腹部(即胃脘部或胃口)发凉,惧怕寒凉刺激或食生冷之物即引起胃脘部胀满或疼痛不适,甚者触及胃脘部皮肤温度低于正常。胃凉可见于胃脘痛、痞满等多种脾胃病证之中。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又称胃痛. 临床上分为胃气壅滞型:以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为主症;肝胃气滞型:以胃脘胀痛,连及两肋,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胃中蕴热型:以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为主症;肝胃郁热型: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为主症;瘀血阻滞型:主症为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胃阴不足型:主症为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脾胃虚寒型:主症为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剧痛,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  相似文献   

3.
胃痛急症的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急症是指胃脘部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的病症 ,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该症以胃脘突发性剧痛 ,甚则难忍为特征 ,严重者尚可并发呕血、便血、胃穿孔等变证。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炎症、胃粘膜脱落症、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腑肿瘤、消化不良等病变所引起的以胃脘部急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时 ,可参照以下诊治。1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突发性剧烈疼痛 (或胀、或冷、或灼、或刺、或窜痛 ) ,并随情绪、受寒饮冷、暴饮暴食、过度劳累而诱发。多有胃痛反复发作病史和伴有胃肠道症状 ,病情严重者常伴有呕血、黑便或胃穿孔等…  相似文献   

4.
王林玉  范翼湘 《光明中医》2009,24(11):2170-217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痛甚时牵连胁背或兼见神疲乏力、胃脘部胀闷不适、纳差、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大便溏薄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等。中医胃脘痛包括了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消化道息肉等。  相似文献   

5.
胃脘冷感是指患者自觉胃脘部发凉、有冰冷感,医、患切触胃院部时亦觉胃脘部皮温降低、冰冷、喜得温熨的一种症状、体征,常与胃脘疼痛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是胃炎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痛苦,温阳散寒治之多有不效者,多年探求,方悟此乃血瘀胃府之外象,活血化瘀治之收效快捷,体会如下。 祖国医学认为,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过食生冷之物,特别是由于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普及,夏季暴进冷饮或长期进食冰冷食品者日渐增多,致寒邪从口而入,凝滞胃府,或者露宿胃院当风受寒,特别是被冷风如电扇、空调冷气直吹脘腹者,寒邪直中冒府,其病理变…  相似文献   

6.
刘茜 《陕西中医》2006,27(1):126-127
胃痛又称之为胃脘痛,是以胃脘部或近心窝处出现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大致包括了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然而对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官能症方面西医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中医在治疗胃痛方面却具有临床症  相似文献   

7.
<正> 胃次全切除后的残胃及吻合口,往往合并炎症存在,即为残胃炎。临床症状有胃脘灼痛、胀闷、口干口苦等症。笔者以化肝煎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兹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胃脘部灼痛,胀闷不舒,经  相似文献   

8.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暖气、吐酸、饱胀、纳呆、胁胀等症,常反复发作。胃痛的病因虽有种种的不同,但其发病的机理却有共同之处,即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其病因可概括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临床上除进行有效的治疗外,密切配合饮食、情志、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答:胃脘痛以胃脘部痛为主症,兼有胸闷,嗳气,纳差,泛酸等症。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十二指肠炎,胃癌等病。本病多由寒邪客胃,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属"胃痛"或"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并兼有胃脘部痞满、胀闷、嗳气、吐酸、腹胀、腹泻、纳呆等症。久治难愈,常反复发作,甚至可出现吐血、黑便、呕吐等。  相似文献   

11.
疏肝和胃汤治疗胃脘痛42例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411100)刘柏玲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疏肝和胃汤/治疗应用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包括西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本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  相似文献   

12.
胃脘胀满属中医的"胃痞"、"痞满"范畴。以胃脘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可伴有胃脘部疼痛、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表现。可出现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下垂等器质性病变中,也可出现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非器质性病变中。中医认为长期饮食不节、起居不慎、外邪侵袭、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相似文献   

13.
夏季体内阳气相对不足,饮入大量冰冻饮品,寒饮犯胃,胃气上逆,较轻的会出现呃逆不止,心下痞硬,即旋覆代赭汤证;若损伤胃阳,水饮内停,会出现胃脘部痞闷,有振水音,四肢厥冷、下利的茯苓甘草汤证;或出现寒饮停聚、胃中虚寒,以吐涎沫、头痛为主症的吴茱萸汤证;若进一步损伤脾阳,则会导致脾阳虚水停,出现胃脘胀满、眩晕、胸胁支满的苓桂...  相似文献   

14.
浅谈和法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兼有泛恶、胸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和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胃不和则卧不安。胃脘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凉症的辨证规律。方法 :采用电子胃镜对 64例慢性胃炎“胃凉症”各部位胃粘膜胃镜象的观察。并设对照组 ,结果 :胃凉组病人胃底及胃体粘膜的充血 ,水肿等活动性炎症改变与对照组间有非常显著 ( P<0 .0 1 )差异。提示 :胃凉症病人大多数属于阳郁不达的假寒证。  相似文献   

16.
胃痛辨证论治体会河南450004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道清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或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它包括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胃炎、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疼痛。笔者业医30载,所遇胃脘痛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17.
谢素芝 《河北中医》2004,26(12):904-904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病症。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多属本病范畴。1994—2003年,笔者采用平胃二陈汤加减治疗胃痛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是内科常见病。本病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及部分胰腺病、肝胆疾患。笔者临床用调理肝脾法治疗本证,常收全效。  相似文献   

19.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附予、细辛三味组成。具有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本方配伍严谨,药简效宏。笔者临床用于治疗由阴寒内结引起胃柿石症,坐骨神经痛、肠梗阻等均获效验,现简述于下,供同道参考。一、胃柿石症李某某,男,15岁。1983年10月20日诊。因胃脘剧烈疼痛,恶心欲呕而邀余诊治。其父代述:日前连续吃了十余个软柿子,中午又吃了两碗软米饭后出现胃脘疼痛,且逐渐加剧。诊见其呈急性病容,胃脘疼痛拒按,捧腹哭叫,额头冷汗淋漓,恶心欲吐,吐之不出,欲便,便之不下,烦闷异常,舌质淡,苔白厚,脉弦紧有力。腹诊:胃脘部有一硬块,约有茶碗大,稍触之即大叫不止。据上脉症,诊为胃柿石症。法当温下,急疏大黄附子汤加  相似文献   

20.
<正> 溃疡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人大都有几年或十几年的胃痛史。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发作多在空腹,痛时喜温喜按,平时不能食凉物,或形体消瘦,神疲乏力,二便不调等。本病诊治分型不一。但秦老认为:“溃疡病根本上是一个脾胃虚寒证”。明确提出“基本治法是温养中焦”。并选择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疗效颇佳。笔者深有体会,治该病亦重用建中之法,每佐姜、椒、附、萸等,亦恒多奏效。但认为有两个问题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