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对277例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内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内镜下止血的效果。以同期非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0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前4位病因分别为:大肠癌、大肠息肉、缺血性结肠炎、血管性病变。急诊结肠镜内镜下止血成功率为80.31%。[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是急诊结肠镜,它既能直接明确出血部位,活检做病因学诊断,又能在结肠镜下采取安全、有效、及时的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3例接受急诊结肠镜检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急诊结肠镜组与常规结肠镜组在平均住院日及输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急诊结肠镜组检查成功率90.1%,总体诊断率64.5%。急诊结肠镜组平均住院天数6.9 d,常规结肠镜组7.8 d,急诊结肠镜组平均输血量275 mL压积红细胞,常规结肠镜组478 mL。结论急诊结肠镜对活动性出血可采取内镜下止血,为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减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平均输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现有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内镜评分评估UC患者肠道黏膜状态,并探讨UC内镜评分与临床疾病活动度及组织学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的152例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使用梅奥内镜子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结肠镜表现、血小板(PLT)、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收集2003-01/2006-12我院诊治的UC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内镜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病年龄以31-40岁为主,临床表现以黏液脓血便(72.3%)和腹痛(60.8%)为主;结肠镜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91.7%)、血管网模糊(84.2%)、浅表溃疡(68.3%)最为常见,病变多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51.7%);病理检查以黏膜慢性炎(97.7%),炎性细胞浸润(50.0%)及隐窝脓肿(41.7%)为常见;PLT、ESR及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UC病变大多局限于左半结肠,结肠镜对UC有较大的诊断意义,PLT、ESR及CRP可用来评价UC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 收集1975年至2001年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975—1994年组有486例,1995—2001年组49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确诊靠病理活检。结果 在1975—1994年和1995—2001年两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占同期结肠镜的总数从3.51%上升至4.44%,男女之比分别为1.67和1.25,平均发病年龄从42.4岁上升至51.5岁,高峰年龄段分别是30—49岁和40—49,≥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病变范围:直肠及乙状结肠炎占55.4%和64.5%,左半结肠炎占17.3%和13.9%,全结肠炎占11.9%和14.3%。分别有89.9%和90.4%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结论 UC的发病例数有所增加,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癌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低。结肠镜及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UC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6年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41~50岁年龄段发病比例最高,女性多于男性。UC的临床特征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13例伴有肠外表现,病变同时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者最多见,病理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结论 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疾病患者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与钡餐造影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结肠镜检查具有省时、省力、省钱的特点,而且结肠镜下可以比较直观地发现病灶,必要时可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及活检.因此,结肠镜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进行内镜检查时的不适感使多数患者存在顾虑.温水灌注法结肠镜检查是指在结肠镜检查时注入温水,此操作方法是否比普通注气法优越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对结肠镜检查的操作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8.
近年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明确临床特征有助于其诊断。目的:探讨UC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1年7月西京医院收治并确诊的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收治活动期UC患者360例,男女之比1.25:1;平均就诊年龄40.5岁。疾病严重程度以轻中度UC多见(84.4%)。病变累及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18例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其余均为连续分布。本组患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44例伴有肠外表现。多数患者的白细胞、ESR和CRP水平增高。52例患者合并并发症。349例患者接受内科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UC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内镜下病变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常见并发症为结肠假性息肉。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阑尾来源的下消化道出血(LGIB)临床罕见,虽然目前存在较多诊断方法,但结肠镜仍被认为是首选。本文报告一例首次结肠镜检查阴性,依次行胃镜及胶囊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发现阑尾腔内活动性出血导致便血的病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证实阑尾黏膜血管增生病变并出血。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治疗结肠血管畸形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1 28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其中确诊为结肠血管畸形出血26例,并行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2 ~ 82岁,平均年龄60.2岁。临床表现为骤发或反复解黑便、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小于 500 ml 7例,500~1000ml14例,大于1000ml 以上5例。病程1~2dd不等。均经急诊纤维结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血管畸形伴出血。二、内镜下表现及分型:血管畸形出血内镜诊断标准是:结肠…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与感染性结肠炎临床和病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 (UC)与感染性结肠炎 (IC)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复习 1996~ 2 0 0 1年我院住院的 12 7例UC和 14 3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 ;盲法比较其中 46例UC和 42例IC患者内镜及组织学表现。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程、起病方式、有无血便、诱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血白细胞计数及血色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内镜表现中提示UC的指标为弥漫性分布、粗糙颗粒变、自发性出血、袋囊变浅、肠管短缩及息肉。提示IC的指标为病变呈灶性分布。组织学表现中弥漫性混合性或慢性固有层炎症、隐窝扭曲与分叉、隐窝萎缩、绒毛状表面、基底浆细胞增多有助于UC的诊断。结论 结肠镜及粘膜活检有助于UC和I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评价一次性电子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用于消化道检查及配合手术器械进行诊治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应用EndoFresh一次性电子内镜系统对拟行消化道检查的2例患者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同时进行规范化采图,对内镜操作性能、内镜图像质量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静脉全身麻醉状态应用一次性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成功完成上消化道及全结肠检查。应用一次性内镜顺利完成规范图像采集,内镜吸气、送气及送水,大小钮弯曲以及镜身旋转等动作。利用配套的主机系统可进行图像拍照、视频录像、图文报告以及数据的传输。2例患者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内镜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操作时间和普通内镜检查相近。结论一次性电子消化内镜系统初步临床应用安全可行,操作性能及内镜图像质量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探讨昆明市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内镜表现.方法 选取昆明市199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7家大型综合医院379例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UC诊治标准,分析UC患者内镜下表现.结果 有98.2%的病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其诊断符合率为88.4%.100%为活动期,其中轻度38.3%,中度42.2%,重度19.5%.分型如下:直肠型者13.2%,直肠和乙状结肠型26.9%,左半结肠型34.9%,右半结肠型3.2%,全结肠型21.7%.内镜下表现病变呈弥漫性分布90.50%,充血水肿86.20%,糜烂或溃疡76.90%,活动性出血60%,脓性分泌物25%,假性息肉18%.结论 昆明市UC患者的病期以中度为主,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型和直肠和乙状结肠型为主,以弥漫性分布、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阴性的潜在小肠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事件后,重复胶囊内镜或小肠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胃镜、结肠镜、腹部CT及胶囊内镜检查均阴性的潜在小肠出血患者,此类患者再出血后,胶囊内镜与小肠镜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胃镜、结肠镜及腹部CT检查阴性并顺利完成胶囊内镜的潜在小肠出血患者215例,其中胶囊内镜阴性并再出血患者41例,重复胶囊内镜检查19例,小肠镜检查22例,重复胶囊内镜检出率高于小肠镜检出率(73.68%vs 36.36%,P=0.017)。结论胶囊内镜阴性的潜在小肠出血患者再出血重复胶囊内镜检出率高于小肠镜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胶囊内镜小肠疾病图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囊内镜的发明开创了无痛、无创、陈导线的消化道舒适检查新纪元,被称为21世纪内窥镜的一场革命。由于胃镜和结肠镜对上消化道和结肠疾病的诊治技术已相当成熟,目前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为临床医师诊治小肠疾病提供帮助。因此,如何正确应用胶囊内镜及准确解读胶囊内镜下的小肠图像十分重要。以下,结合我科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及典型病例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非侵入性分子标志物在临床缓解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内镜活动度判断中的效能。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已确诊临床缓解期结肠或回结肠型克罗恩病(CD)34例,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均于结肠镜检查前1~3 d留取粪便,检测粪便钙卫蛋白(FC)浓度,并搜集血标本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降钙素原(PCT)浓度。结肠或回结肠型CD及UC患者内镜活动度评估分别采用简单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和Mayo评分。结果 34例临床缓解结肠或回结肠型CD中,FC与SESCD相关性最高(r=0.730),FC在临界值250μg/g时,预测内镜活动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70%。25例UC中,FC与Mayo评分相关性最高(r=0.825),FC在临界值250μg/g时,预测内镜活动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100.0%。结论 FC能更有效发现临床缓解期IBD内镜下的活动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定于 2 0 0 1年 7月上旬举办《全国消化治疗内镜新进展学习班》 ,学习班以内镜治疗为主 ,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 ,以对消化内镜专业医师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较全面的更新和学习 ,提高基层单位的内镜治疗水平。内容有 :1.炎症性肠病结肠镜检查评价2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诊治3.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摘出4.ERCP下气囊扩张胆总管结石取出5 .胰腺疾病内镜下诊治6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7.消化道狭窄扩张和置管治疗8.内镜下诊治胆道系统疾病9.金属夹、尼龙绳在内镜下消化道出血的处理10 .放大结肠镜诊断早期大肠癌11.超声内镜在…  相似文献   

18.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定义为常规内镜检查(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和X线小肠钡剂检查(口服钡剂或钡剂灌肠造影)未能查明出血原因的反复性或持续性消化道出血。由于解剖特点和检测手段的限制,OGIB的诊断(尤其是小肠病变)和处理一直是消化界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等新一代小肠镜的问世和应用,其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出血原因,观察内镜诊疗时间对病因检出率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结果 89例患者经内镜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4.4%。12 h内活动性病灶检出率为100.0%,与12~24 h检出率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8 h检出率为57.1%,与12 h内、12~24 h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内镜下止血成功率为94.3%。结论内镜诊治具有安全性高、方便的优势,可对上消化道出血做出准确判断并进行有效治疗,且越早进行内镜诊治效果越好,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溃疡可由多种疾病所致,目前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溃疡病因的主要手段。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结直肠溃疡的特征和诊断方法,以期提高对相应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3例结直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结直肠溃疡的病因以溃疡性结肠炎(UC)、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结直肠孤立性溃疡、克罗恩病(CD)、感染性肠炎、内痔,息肉术后、恶性淋巴瘤等常见。临床诊断的敏感性为33.3%,病理诊断为46.2%,内镜诊断为61.3%,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为73.1%。结肠镜下UC多为弥漫分布的不规则浅小溃疡;肠结核多为环形溃疡;CD多有铺路石样改变;缺血性结肠炎病变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多数UC患者可见隐窝脓肿;异型淋巴细胞见于恶性淋巴瘤,经免疫酶标检查可证实;干酪样肉芽肿和抗酸染色阳性对肠结核有确诊意义,肠结核和CD中均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结论:结直肠溃疡病因复杂多样。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对结直肠溃疡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