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可明显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以及介入材料的日趋改进,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8%以上。笔者所在医院1991-08~2007-12共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3536例,先后对1169例患者进行PTCA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5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通过对本组的护理观察表明,护理人员精心细致的护理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健康,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它进一步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保证了冠脉血流通畅[1]。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院心内科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资料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性 ,70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1月加重 2d入院。患者于 1月前起常于劳累后和情绪激动时发作心前区疼痛 ,伴有出汗 ,休息后持续约 5~ 10min可缓解。入院 2d前于睡眠中突然发作心前区疼痛 ,伴胸闷、出汗 ,含服硝酸甘油后疗效欠佳 ,持续约 2 0min左右方缓解。入院后心电图示V3 ~V6ST段压低 0 .0 5~ 0 .1mV ,初步诊断为“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于 1999年 10月 2 8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结果显示 :左主干狭窄 95 % ,前降支近端狭窄 99% ,左心室造影示左心室腔大小正常 ,室壁运动正常。即行左主干及前降支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6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6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病情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积极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支架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导入,送至冠脉病变处。结果手术过程中无支架脱落,手术成功率达100%。术中未发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和其他血管并发症。术后残余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心绞痛明显得到缓解,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应用进口多功能数字减影设备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47例。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均为 2003年 3月~2004年 8月在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和部分胸闷、胸痛患者,其中男 31例,女 16例,年龄40~75岁,平均 55 7岁,急性心肌梗死 10例,心绞痛 30例,胸闷、胸痛 7例。1 2 方法: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等检查,无冠脉造影和冠脉内支架置入禁忌证者,到导管室,在西门子AXIOM Artis X线下,用优维显为造影剂,应用股动脉穿刺术, 在心电、有创压力、放射影像监测下用Judkins…  相似文献   

9.
10.
<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能导致与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而血管迷走性反射(即临床常称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少见的但却是极度危险的并发症[1]。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性反射的特征有效的预防和抢救措施尤为重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9-0~2011-02笔者所在科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324例。发生血管迷走性反射9例占2.8%,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35~72岁;发生时间在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共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16例,分析其临床、X线影像学特征、手术成功率。结果 16例均获成功,术中及术后随访9个月,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支架置入术在技术熟练的介入医生操作下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支架术 ,即PTCA Stent)对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7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病人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不同类型冠心病和冠脉病变不同支数术前QTd及QTcd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单支病变组术后QTd、QTcd较其它病变组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病人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170例患者采用功能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治中疗效及预后。方法经皮冠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31例,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75%者行PTCA和Stent术,术后观察患者心血管情况发生及预后。结果31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管腔狭窄≥75%为18例,13例行PTCA和支架术,大多数行PTCA及支架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支架内再狭窄2例,死亡5例。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可靠方法,冠脉介入治疗能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介入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40例;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32例;观察2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加支架置入术的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时间[(5.3±1.2)min与(2.1±0.8)min,P<0.01]及手术时间[(112.0±6.1)min与(87.2±3.0)min,P<0.01]均比股动脉组长,而在手术成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92.5%与93.8%,P>0.05)。2组在动静脉瘘、血管夹层及迷走神经反射方面没有差异(P均>0.05),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具有血肿发生率低(1/40与20/32,P<0.01)、加压包扎时间短[(5.0±2.5)min与(35.1±10.6)min,P<0.01]、住院时间短[(3.1±1.5d)与(5.7±1.8)d,P<0.05]的优点。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具有并发症少、止血方便,无需卧床休息等优点,可以成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内支架术(CASI)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适应症及其血运重建疗效。方法 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受累血管93支共计126例狭窄,对其中60支病变血管施行PTCA和CASI,单纯PTCA8例11支血管,CASI37例49支血管,共植入内支架56株。另3例术中因出现剧烈的心绞痛等并发症而改行其它方法治疗。结果 单纯PTCA仅4支血管狭窄程度改善>50%,达到标准,另7支均不足50%;而CASI全部获得成功,术后经造影证实血运重建效果满意。结论 CASI可有效预防或矫治PTCA的并发症,补偿PTCA后疗效的不满意,近期血液动力学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PT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架术治疗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支架术治疗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并在患者行支架术后半年内不定期回访,统计分析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恢复率为99.21%(显效率为53.97%,好转率为35.71%,恢复一般率为9.52%)。结论支架术治疗CHD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临床治疗CHD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后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数字表法随机将100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治疗,观察两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两组LVEDD、LVESD及NT-proBN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75、3.14、3.54,均P<0.05),而LVEF明显升高(t=12.45,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t=2.27、3.75、2.21,均P<0.05).结论 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212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CI支架组149例和CABG组63例,记录其临床与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和住院临床结果等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与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2.0%vs12.7%,χ2=10.3,P〈0.05);院内死亡率较低(2.O%V87.9%,χ^2=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5)。平均随访19个月(中位时间579d)显示,2组MACCE(17.2%VS13.7%,P=0.57)、再次血运重建(P〉0.05)、卒中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与CABG组相比,PCI组随访期间MACCE风险较低(P〈0.05)。结论与CABG相比,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院内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心肌损伤标记物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变化 ,部分病例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及肌红蛋白 (Mb)浓度 ,以评价该手术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 10 2例行 PTCA的冠心病患者 ,分别测定其术前 ,术后 6、12、2 4、48、72 h的血清c Tn I及 CK- MB水平 ,并进行分组比较相关因素 ,2 2例患者同时测定血清 c Tn T及 Mb浓度。结果  2 6例患者术前 c Tn I正常 ,术后 6 h升高 ,12~ 2 4h达峰值 ,48~ 72 h渐降至正常 ;48例术前术后 c Tn I均正常 ;2 0例术前术后c Tn I均高于正常值。 7例 CK- MB增高。 16例 c Tn I阳性者中 c Tn T增高 11例 ,Mb变化无规律。 c Tn 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扩张压力和扩张次数以及支架植入数有关。 16例血清 c Tn I阳性者中 11例检出阳性。结论 PTCA术可能会造成心肌微小损伤 ,c Tn I监测心肌损伤比 CK- MB更敏感 ,特异性更高 ,c Tn T与 c Tn I有相似的作用 ,但敏感性稍差。而用 Mb监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