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永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521-2523
目的对比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和快速大容量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探讨早期适度液体复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方面的优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名,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早期快速大容量液体复苏的方式,观察组给予早期适度液体复苏的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容量扩充达标时间、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容量扩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输液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液体潴留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隔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等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的血液循环,减少液体潴留,并很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致死率,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98例,根据收治科室的不同分为A、B组各49例,A组采用液体负平衡,B组采用液体正平衡.结果 B组病死率为14.3%,明显低于A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平衡液体复苏方案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就诊后最初24h静脉内液体复苏速度与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及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6年间收治的8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对其治疗方案及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就诊后24h内静脉内补液量占最初72h补液量的33%以上(早期液体复苏),B组为〈33%(晚期液体复苏)。将患者的死亡率、器官功能衰竭、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早期液体复苏)组43例,B组(晚期液体复苏组)39例,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两组72h总补液量无差别。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病后24h静脉内总补液量如小于72h内总补液量的1/3可能导致更高的并发症或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SICU 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液体复苏量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各86例。A患者给予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A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AKI持续时间、肌酐峰值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使用率均较B组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率、开腹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AKI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肌酐峰值,减少CRRT的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较充分性液体复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有效模式,为成功抢救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B组采取积极液体复苏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死亡率为11%,B组为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剩余碱(BE)值、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B组。而术前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治疗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必要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占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39-240
目的了解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BNP含量的变化,探讨BNP与补液量的关系,指导临床补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收治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晶胶比2∶1为界,分成3组,A组晶胶比<2∶1;B组晶胶比>2∶1,C组晶胶比等于2∶1,观察液体复苏对3组B型脑利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早期不同晶胶比的液体复苏均可改善各组血液动力学,BNP随复苏液体总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液体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是反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液体复苏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的2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观察组)的液体复苏过程、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同期采用充分大容量复苏的3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及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更趋平稳。结论:控制性液体复苏能明显减少容量负载过重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进而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的干预化护理要点。方法选入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用常规护理,干预化护理组用干预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程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复苏成功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APACHEⅡ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干预化护理组满意程度、APACHEⅡ评分、生命质量评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复苏成功时间、住院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更有优势,P <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患者实施干预化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CP-1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对病情发展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例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5例无MODS的SAP、2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MCP-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263.34±23.78)比较,MAP组(315.53±28.36)(P〈0.05)sAP组(396.57±31.25)(P〈0.05)MOSD组(510.65±35.68)(P〈0.05)血清MCP-1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比MAP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高于SA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结论血清MCP-1水平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转归的预测指标,对判断预后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谈液体复苏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液体复苏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7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早期(急性反应期)的液体复苏过程。观察治疗过程中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并发症情况。治疗组:38例每日补液量3500~4000mL;对照组:37例每日补液量<3000mL,两组均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补充水电介质、补充胶体液、补充晶体液、中医通便等综合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组:呼吸衰竭5例,肾功能不全4例,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2例;对照组:呼吸衰竭11例,肾功能不全10例,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6例。治疗组在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时补充足量液体可降低呼吸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液体治疗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1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液体治疗后回顾性分析,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A组)病例45例给予液体正平衡治疗。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B组)病例129例给予液体负平衡治疗。结果A组40例中有12例发展成重症胰腺炎,死亡4例。另外5例为入院时已诊断为重症胰腺炎,死亡2例。B组109例中有14例发展成重症胰腺炎,无死亡患者。另外20例为入院时已诊断为重症胰腺炎,死亡3例。结论对急性胰腺炎行早期液体治疗,尤其是行液体负平衡治疗能有效地预防急性胰腺炎病情进一步加重,即使对重症胰腺炎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液体复苏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渗盐水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Ranson评分[(2.98±0.23)vs(3.52±0.38)]、APACHEⅡ评分[(8.54±2.33)vs(10.32±2.76)]和CTSI评分[(4.26±1.25)vs(5.76±1.38)]差异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vs 43.75%,P<0.05)。对照组中死亡病例12例(37.50%),观察组死亡4例(12.50%),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高渗盐水液体复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效果显著,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厚荣  张谦  刘海健  周霞 《贵州医药》2010,34(3):195-198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组,仅进行麻醉和气管切开插管、血管穿刺,不进行窒息及心肺复苏)、常规复苏组(C组,常规复苏+生理盐水4ml/kg,血必净低剂量治疗组(D组,血必净2ml/kg+生理盐水2ml/kg)和血必净高剂量治疗组(E组.血必净4ml/kg),动态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Vdp/dt)的变化。结果(1)与B组同时点比较,C、D组复苏后6hMAP低于B组(P〈0.01.P〈0.05);LVEDPC、D组复苏后2、4、6h均高于B组(P〈0.01,P〈0.05),E组各观察时点略高于B组(P〉0.05);±LV dp/dtC组复苏后2、4、6h均低于B组(p〈0.01).D、E组略低于B组(P〉0.05)。(2)与复苏前比较,C组MAP复苏后6h低于复苏前(P〈0.05);C组复苏后2、4、6hLVEDP高于复苏前,±LV dp/dt低于复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1),LVEDPD组复苏后4、6h高于复苏前(P〈0.05),±LVdp/dtD组复苏后2、4、6h均低于复苏前(P≮0.01),B、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C组同时点比较,E组复苏后6hMAP高于C组(P00.05);±LVdp/dtE组2h、D组4h和E纽4、6h、D组6h高于C组(P〈0.05,P〈0.01);LVEDP E组4h、D组6h和E组6h低于C组(P〈0.05,P〈0.01)。(4)与D组同时点比较,±LVdp/dtE组2、4、611均高于D组(P%0.05),LVEDP无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可以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高剂量血必净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4.
李桃姿 《安徽医药》2012,16(3):388-390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早期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全身毛细血管渗漏,液体转移到第三间隙等原因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病早期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可改善全身组织细胞灌注,从而避免全身多脏器功能不全及胰腺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该文就SAP发病早期液体复苏的认识及监护等方面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不同的复苏液体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名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A组复苏液体为晶体(0.9%氯化钠注射液)与胶体(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比例为2∶1;B组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霍姆复合液)。每5min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液体用量。于液体复苏即刻(T0)、复苏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监测并记录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PT、血乳酸浓度(LA)、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分析组织氧合、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液体复苏后30min、60min,120min,B组患者心率小于A组,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30min、60min及120min测得Hb及Hct较复苏即刻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60min及120min测得Hct与复苏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低于复苏即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30min、60min及120min测得LA较复苏即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LA下降水平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60min及120min测得PT较复苏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PT升高水平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0min,120min,A、B两组CRP均较入院时上升,B组患者CRP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霍姆复合液能够更好的纠正组织低灌注,保护心、脑、肺等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16.
黄宏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04-340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TNF-α和IL-10在AP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AP患者分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于入院后第一、四、七日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于-20℃冰箱保存,血清TNF-α和IL-10细胞因子均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1)MAP组和SAP组患者TNF-α和IL-10水平均有明显的增高,MAP组患者TNF-α水平在第一日最高,在第四、七日依次递减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SAP组患者TNF-α水平在入院后第一,四日最高,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gt;0.05),但第七日则明显下降与前一时间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入院后同一时间段SAP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MAP组和SAP组患者IL-10水平在第一日最高,在第四、七日依次递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入院后第一日SAP组患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MAP组(P〈0.01),在第四、七日IL-10水平虽在递减,但与MAP组相比与差异显著性(P〉0.05);(2)MAP组、SAP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IL-10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5),SA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0.05),而SAP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MAP组(P〈0.01)。结论:促炎一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在决定AP全身表现及临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原  余亮科  曹克勇 《中国医药》2008,3(5):280-281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病因的变化,探讨持续高血糖状态(CHS)与早期病情发展的关系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2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81例,监测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1~3天空腹血糖,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38例和非高血糖组43例;测定2组患者入院第1~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是否在发病后10d内施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39例与非手术组42例,比较2组的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高血糖组APACHE-Ⅱ评分在入院第2、3天均高于非高血糖组(均P〈0.01);高血糖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均P〈0.05);非手术组其平均病程及病死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1和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高血糖状态是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应严格将血糖控制在一个适宜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应采取非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若发现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液体复苏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6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对照组予以非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行液体复苏0.5、1、2h后,对照组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心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8%、38.3%。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过程中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能有效恢复患者的循环血量,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剖宫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在本院剖宫产时出现失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按照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和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20例是充分液体复苏,实验组20例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就两组产妇的血压值,手术输液量、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检测和记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治疗前后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DIC、ARDS发生率、手术输液量、出血量、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剖宫产失血性休克中有输液量低,DIC、ARDS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参附注射液在SD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上的使用,观察其对血清及胰腺组织NO和ET-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6)、SAP组(n=16)、SF组(n=16)。假手术组开腹后仅翻动肠管,SAP组、SF组以3%牛磺胆酸钠2mL/kg逆行注入胆胰管,复制重症胰腺炎模型。制模成功后,SF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假手术组、SA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12h1次。各组分别于制模后12h、24h两个时间点取材。观测腹水,检测血清淀粉酶及血清和胰腺组织NO、ET-1浓度,并计算ET1/NO比值,胰腺组织行HE染色光镜检查形态学变化。结果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活性、胰腺病理评分:SAP组、SF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SF组低于SAP组(P〈0.01);血清、胰腺组织内ET-1、NO浓度:SAP组、SF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SF组显著低于SAP组(P〈0.01);血清、胰腺组织内ET-1/NO比值,SAP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SF组与SAP组相比降低(P〈0.05,P〈0.01)。结论SF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胰腺组织NO、ET-1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血清淀粉酶活性,胰腺湿干重比值降低,表明参附注射液可减轻胰腺组织损害,对胰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