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根据额叶挫裂伤伴血肿形成患者的CT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分类方法与手术指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额叶挫裂伤伴血肿形成359例行6个月~3年随访。依据头颅CT表现将359例分为两型:Ⅰ型:局部挫伤局限血肿形成134例,Ⅱ型:弥漫挫伤散在血肿形成225例。探讨两型手术指征,并分析两型患者的硬膜下积液、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及ADL。结果:Ⅰ型134例手术治疗23例(17.16%);发生硬膜下积液18例(13.43%),情感障碍17例(12.69%);ADL:优良79例(58.96%),生活自理30例(22.39%),生活半自理13例(9.70%),卧床不起9例(6.72%),死亡3例(2.24%)。Ⅱ型225例手术治疗145例(64.44%);发生硬膜下积液163例(72.44%),情感障碍59例(26.32%);ADL:优良73例(32.44%),生活自理71例(31.56%),生活半自理32例(16.44%),卧床不起26例(11.56%),死亡23例(10.22%)。两型患者手术率、硬膜下积液、情感障碍发生率及ADL预后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额叶脑挫裂伤伴血肿患者进行分类,有利于对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9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头颅CT定位,选择适宜的位置,行微创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术后2h残余血肿≤50%分为观察组115例;术后2 h残余血肿>50%为对照组84例,分析两组脑出血后的状态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4例(3.5%),对照组死亡29例(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随访,术后恢复良好及生活能自理者,观察组77例(70.0%),对照组15例(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肿穿刺术后2 h头颅CT检查,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86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其中超早期组47例,早期组37例,均行脑出血血肿钻孔引流术。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19.14%,早期手术组为30.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超早期手术组30例中生活自理的的有24例,占80%;早期手术组20例中生活自理的的12例,占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应尽可能在6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钻孔抽吸引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单孔颅骨钻孔引流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单孔颅骨钻孔引流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A组50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B组46行血肿中央钻孔外引流治疗。术中对2组共6例多囊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予神经内镜打通;2组术后必要时给予尿激酶注入促进血肿进一步清除,2组病例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50例,血肿清除48例(96.0%),血肿部分清除2例(4.0%),无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2.0%),癫痫发作2例(4.0%),精神障碍1例(2.0%),无张力性气颅发生;B组46例,血肿清除40例(86.0%),血肿部分清除5例(10.9%),死亡1例(2.1%)术后大量颅内积气并张力性气颅3例(6.5%),脑脊液漏2例(4.3%),癫痫3例(6.5%),精神障碍2例(4.3%),颅内感染1例(2.1%)。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实施单孔颅骨钻孔引流微创手术治疗,术中对多囊性血肿予神经内镜打通,术后必要时予以尿激酶注入,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较好;且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较血肿中央钻孔外引流治疗手术效果更好,术后严重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6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手术 ,其中开颅清除血肿 2 8例 ,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术 11例 ,后颅窝开颅 4例 ,血肿破入脑室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引流 13例。结果  7例痊愈、2 0例自理 ,良好率为 4 8.2 % ,10例半自理 ,9例偏瘫卧床 ,4例植物生存 ,6例死亡 ,病死率为 10 .7%。手术后 1个月 ,恢复至 ~ 级 19例 , ~ 级 2 7例 , 级 4例。结论 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 ,提高存活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分为2型(脑内血肿为主或脑室积血为主型),对脑内血肿为主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和同侧侧脑室连通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积血为主型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结果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20例存活,生活自理13例,基本自理6例,卧床不能自理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结论 根据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可降低患者死残率.  相似文献   

7.
吴刚 《大家健康》2013,(24):153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钻孔引流手术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块的清除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进行局部麻醉,在CT的定位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块进行清除,一般在钻进颅骨2.5厘米厚钻头有落空感时将钻头拔出,然后根据血肿块纵轴的长短放入引流管,然后进行缝合,将引流管固定。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至9个月,根据患者手术中的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复发情况评价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中,61例患者采用单边引流手术,14例患者采用双边引流手术。其中一次性钻孔引流手术即治愈患者有69例,复发患者6例,治愈率达到92%,复发率为8%。6例复发患者采用开颅将血肿外膜进行切除后,将腔内容物清除干净后患者痊愈。手术中并发症包括:2例患者术中出血,3例患者出现硬膜下积液,5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积气。术后随访得出,75例患者中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患者有58例,生活可以自理患者9例,生活基本自理患者7例,生活不能自理患者1例。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手术针对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血肿引流清除,该法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均能恢复良好的生活能力,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钻孔引流术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硬模下血肿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头部CT定位,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颅内血肿粉粹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0例,6小时内手术14例,6-12小时手术83例,12-24小时25例,24小时后手术18例,出血量20-30mL8例,30-60mL58例,60-90mL23例,90mL以上21例。所有病例均配合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结果 140例病人,存活118例,死亡22例,死亡率为15.7%。存活病例中,一月后76例病人生活自理,24例部分生活自理,18例不能生活自理。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术清除血肿,术后降颅内压,抗感染治疗。然后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出院半年后作格拉斯哥(GCS)评分:恢复良好的25例(52.08%),有功能障碍但是生活自理的10例(20.83%),基本生活自理的7例(14.58%),植物生存的2例(4.16%),死亡的4例(8.33%)。结论:小骨窗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简便快捷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H)的手术时机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1例HIH患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和生化酶技术进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经CT证实HIH的血肿清除率为80%~100%。本组存活96例,死亡25例,死亡率20.66%。术后3个月随访按生活能力分级ADL1(社会生活能力正常)14例,ADL2(有自理生活能力)25例,ADL3(部分自理生活能力)35例,ADL4(卧床)15例,ADL5(植物状态)7例。结论微创穿刺粉碎血肿清除术治疗HIH的适应范围广,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适当掌握手术时机,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11.
陈卓 《微创医学》2012,7(6):609-61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后颅窝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都在局麻下将后颅窝血肿进行粉碎并将穿刺针穿刺到血肿内,手术中首先抽出血肿的液态部分约50%~60%,余下的血肿采用尿激酶液化引流出。结果随访时间3~19个月,36例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80%),家庭生活需要人帮助或扶拐行走者6例(13.3%),卧床不起但意识清楚或植物生存状态1例(2.3%),死亡2例(4.4%)。结论采用微创引流治疗术治疗后颅窝血肿具有简便快捷、损伤轻微、耐受性好、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曹芳 《医学争鸣》2005,26(Z1):138-138
1临床资料 我科2004-03/2005年应用微创颅内穿刺术清除脑内血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54~8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基底节区血肿7例,脑叶血肿3例,血肿破入脑室5例,血肿量约40~150 mL(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层次障碍和肢体癫痫,合并脑癖6例,手术距发病时间2~8 h,其中超早期6~8 h9例,手术中合并癫痫发作者1例,存活11例,死亡4例,其中恢复正常生活者4例,生活自理者6例,部分生活自理者5例,病死率27%,其中2例于发病8 h内手术;再出血形成脑疝死亡2例,合并呼吸循环衰竭1例,因手术中吸入性肺炎行气管切开术1wk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常规CT检查,确定血肿最大层后血肿量,根据CT光标标记出头部体表该层面(以颞听线为基准)在CT片上光层面坐标及血肿坐标计算穿刺入路角度,深高及侧孔长度(应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常规备皮、消毒、铺巾、头皮局麻、钻透颅骨及硬膜片,取一次性带针脑塞引流管,进入血肿腔,退出针芯,常规抽吸血肿量约总量30%后,残余血肿腔内再注入尿酸醋溶液4~6mL溶化剩余血肿(生理盐水20 mL 尿激酶10万u)关闭4 h后,开放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根据监测决定冲洗次数及时间间隔,并给予常规脑出血药物治疗,动态监测颅内压力,定期查头颅CT,待血肿腔明显缩小后,拔除引流管,常规置管时间为3~5 d.  相似文献   

13.
华勇  梅运涛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6):526-527,F003
目的 :探讨微创抽吸治疗脑出血的 CT定位穿刺方法及特点。方法 :对 1 2 0例脑出血患者 ,根据首次 CT扫描图像 ,定出血肿最大中心层面 ,采用体表标志物 CT定位法确定出最佳穿刺点、穿刺途径及深度 ,对血肿进行微创穿刺抽吸 ,并分析其准确性和疗效。结果 :穿刺针尖准确进入血肿中心者 1 1 5例 ( 95 .8% ) ,针尖稍偏离血肿中心者 5例 ( 4 .2 % ) ,术后生活完全自理者 37例 ( 31 % ) ,部分生活自理者 78例 ( 65 % ) ,不能自理者 3例 ( 2 .5 % ) ,无效死亡者 3例 ( 2 .5 % ) ,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 % ( 1 1 7/ 1 2 0 )。结论 :微创抽吸治疗脑出血用体表标志物 CT定位穿刺法准确、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文对4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了临床分析,根据出血部位及血肿量选用血肿清除引流、血肿清除对侧脑室引流、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式,治愈31例,治愈率67.4%,按ADL标准评定,完全恢复工作16例,生活自理7例,生活半自理6例,卧床不起2例,认为超早期手术疗效好,后遗症轻。影响疗效的因素有高血压水平、意识状态、年龄、血肿部位及血肿量、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情况、并发症、麻醉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1例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1例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6.4岁,58~82岁),应用体外引流系统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于术后第3天开始颅脑CT检查,监测脑压变化情况、引流液性状及数量,术后3周内拔引流管.结果3例(14.29%)患者因出血量增多,症状加重,改开颅血肿清除.1例(4.76%)因年龄大并合并冠心病、肺部感染等疾病而死亡.其余17例(80.95%)生活自理;其中2例(9.52%)出现并发症,1例右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另一例出现饮水呛咳.结论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出血量不大(<10ml),无脑疝、年老体弱不适合开颅手术的,可考虑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OUR-XGD伽玛刀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对88例脑胶质瘤病例采用伽玛刀治疗和133例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切除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伽玛刀治疗88例,其中正常工作21例(23.86%),生活自理20例(22.73%),生活不能自理7例(7.95%),肿瘤复发18例(20.45%),死亡22例(25.0%).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33例,其中正常工作19例(14.29%),生活自理21例(15.79%),生活不能自理23例(17.29%),肿瘤复发28例(21.05%),死亡42例(31.58%).结论应用OUR-XGD伽玛刀对脑胶质瘤,可采用分次、分隔治疗,达到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24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血肿腔置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引流,并分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液引流的方法治疗。并对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27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7%(31/324),包括急性颅内血肿2例,颅内感染1例,非张力性气颅14例,硬膜下积液7例,低颅压5例。结论:采用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钻孔引流术单纯微创冲洗引流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群  张雨  孔建红  张建勋 《西部医学》2011,23(12):2439-2440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进行尿激酶颅腔冲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使用尿激酶行颅腔冲洗,改变冲洗后及开放引流时的头部体位,加速尿激酶对血肿的溶解、液化,便于引流。结果完全恢复自理23例,部分生活自理30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颅腔冲洗的体位护理,有利于血肿的溶解和引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42例中发病至手术时间≤7小时25例,>7小时17例,其中行骨瓣开颅术27例,颞部骨窗开颅术10例,后颅凹开颅术2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3例。结果:痊愈16例,生活自理8例,共24例(57.1%),瘫痪卧床不能自理及自行出院6例(14.3%),死亡12例(28.6%)。结论:皮层下、壳核、小脑出血;半球出血量>30m l,小脑出血量>10 m l,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有缓慢加重者均应手术治疗;出血量大,发生脑疝,内科治疗无望的仍可手术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20.
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和腰大池联合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入院行CT后,采用双侧脑室及腰大池穿刺置管外引流并尿激酶冲洗治疗,其中16例同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每日脑脊液常规检查直至正常,脑室引流至脑脊液澄清,并以动态复查头颅CT确认血肿消失为标准。结果32例患者中经CT复查无脑积水,脑室积血基本消失者29例(90.62%),发生梗阻性脑积水2例(6.25%),经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3.12%)。31例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6例(19.35%),生活自理14例(45.16%),需要帮助10例(32.26%),卧床1例(3.23%)。结论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可大大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