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收治的动静脉瘘患者28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是否直接交通,测量受累动静脉内径、血管壁的连续性,瘘口处血流情况、受累血管血流性质及方向及瘘口处血流频谱情况.结果 28例动静脉瘘检出26例,准确率达到92.9%.瘘口处呈现五彩镶嵌样明亮血流,近心端动脉内血流明亮,远心端动脉内血流正常或显色暗淡.近心端静脉内充盈五彩镶嵌样血流,远心端静脉内血流色彩明亮.频谱图上可见瘘口处单向连续性频谱,近心端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呈低速低阻型.近心端静脉血流为向心性,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静脉血流频谱呈脉动样变化,频谱呈低速低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无创,诊断准确率高.在动静脉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 对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前臂动静脉端-侧内瘘术.结果 手术均一期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内瘘使用良好,满足了透析的需要.结论 前臂远端动静脉端-侧内瘘是永久性血液净化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前,首先建立动静脉瘘,利用病人心脏泵血,驱动血液在透析器循环。将动脉,静脉在体外用特制导管连接成瘘的方法叫外瘘;直接吻合(动静脉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成瘘者叫内瘘。我院自1975年以来进行血液透析3505人次,早期多采用动静脉外瘘,目前普遍用动静脉内瘘。现将我们遇到的并发症及其护理的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行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方法及处理动静脉瘘闭塞的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2007年8月-2011年3月施行首次自体动静脉瘘术214例及处理动静脉瘘闭塞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成功率及远期通畅率.结果 214例首次自体动静脉瘘术,取鼻烟窝处头静脉—桡动脉侧侧吻合168例,腕关节近端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46例,成功203例(94.8%),失败11例(5.2%),患肢水肿82例,无窃血综合征及心衰发生,1年通畅率为95.2%,2年通畅率为91.3%.处理动静脉瘘闭塞22例,包括术后急性闭塞取栓再通8例,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行取栓加球囊扩张再通8例、失败l例,慢性闭塞后近端再次吻合5例.结论 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瘘术,以“鼻烟窝”处动静脉造瘘为首选方法,积极处理原有动静脉瘘的闭塞问题,往往可以延长患者自身血管的使用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造瘘治疗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操作技巧。 方法:分别对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前臂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一期动脉瘤切除、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 结果:25例手术均成功。23例行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其中5例行动静脉端端吻合,18例行动脉端端吻合后再行动静脉端侧吻合;2例患者单纯行瘤体近心端动静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术后3~4周 以上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 结论:前臂形成假性动脉瘤的肾衰患者,可一期行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238例内瘘患者的总结,探讨更好的血透患者的内瘘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从1998年至今实行的内瘘手术238例,分别采用钛轮钉和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建立动静脉瘘。手术部位多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或鼻烟窝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端或端侧吻合,前臂尺侧腕横纹上贵要静脉与尺动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种类型的内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制作的内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6年的内瘘通畅率达90%以上。结论采用动静脉直接吻合制作内瘘是建立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烟壶处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有效,能为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肢体浅表比较接近的动静脉都可以用来建立动静脉内瘘.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鼻烟壶处桡动脉远心端和头静脉近心端行端端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临床观察效果良好,较其他部位建立的动静脉内瘘具有许多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端端吻合术(ETEa)和端侧吻合术(ETSa)在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需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80例,均行前臂远端或腕部动静脉造瘘术,其中端端吻合90例,端侧吻合90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分别观察早期血栓形成(2周内)、迟发性血栓形成、吻合口狭窄、盗血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通畅率. 结果 术后12个月,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端侧吻合(P<0.05),早期血栓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术后无1例出现盗血综合征,术后1年通畅率显著高于端端吻合术(P<0.05). 结论 端侧吻合在术后并发症和初期通畅率方面均优于端端吻合,在肢体远端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端侧吻合术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于尿毒症患者,需进行长期血液透析,而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透析成功的首要条件。血液通路的建立,有体外动静脉瘘和体内动静脉瘘两种。因体外动静脉瘘的护理不便等各种原因,现基本不用。体内动静脉瘘随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已被广泛应用。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9~2002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9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龄31岁~65岁。手术方式: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88例,采用大隐静脉移植行贵要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4例。瘘口4mm~6mm,术后血流量300~500ml/min。内瘘使用时间1个月~3年,其中1例…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动静脉瘘20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9年1月至2001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创伤性AVF20例,共23个动静脉瘘。分别采用四头结扎术2例;经静脉切开修补瘘口3例;经动脉切开修补瘘口、重建动脉血流8例;瘘切断、动静脉壁瘘口侧面修补术1例;经瘤腔同时修补动静脉瘘口1例;经瘤腔修补静脉瘘口、动脉结扎或大隐静脉移植2例;瘘管结扎术3例。结果:死亡1例,随访16例,2例复发,2例肢端慢性溃疡者效果欠佳,余效果良好。结论:创伤性AVF应早期手术,根据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治疗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例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患者用PDA封堵器封堵肾动脉残端,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肾动静脉形态。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肾动静脉瘘被完全隔绝,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术后1个月,CT血管造影及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封堵器定位确切,肾静脉管腔显著缩小并且腔内无血栓形成。2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由术前的49%和51%上升到术后的65%和69%。随访时间超过2年,未见并发症。结论对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利用PDA封堵器单纯对动脉残端进行封堵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四肢血管损伤晚期并发症一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栓塞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动脉瘤、动静脉瘘切除后血管直接吻合;动脉瘤、动静脉瘘切除后血管缺损,动脉栓塞两断端自体静脉移植吻合;髂外动脉栓塞股动脉健侧与患侧耻骨联合上大隐静脉搭桥术。[结果]64例病人术后随访了50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结论]四肢血管损伤晚期并发症应用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术608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动静脉内瘘术608例,其中前臂腕上4 cm端侧208例,端端290例,鼻烟窝30例,肘部端侧50例,前臂三切口桡动脉和贵要静脉端端20例,尺动脉与贵要静脉端侧吻合10例.结果 本组术后瘘口均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并发症发生率2.3%.并发手肿胀综合征2例,出血3例,吻合口血栓溶栓再通1例,狭窄3例,感染1例,皮下血肿形成后皮缘缺损坏死1例.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內瘘的首选术式,对多次手术者可根据血管情况由远及近选择不同的术式.术前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显微动静脉内瘘术64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目的 探讨供血液透析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显微血管吻合操作技术。方法 收集64例动静脉内瘘术,比较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内瘘血流量及血管合并症,分析吻合口不同口径对内瘘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内瘘血流量每分钟200ml以上56例,出现内瘘血管合并症8例,因血流量不足再次手术6例。动静脉侧端吻合的内瘘质量比端端吻合好,当吻合口小于0.5cm时内瘘血管合并症增加。结论 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血管吻合口的大小以0.5cm为适宜,血管吻合应遵循显微血管缝合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内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经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内动静脉瘘3例,采用开颅手术完全夹闭瘘口,显微手术切除静脉球.结果 3例均完全切除病变,患者康复出院,6个月后复查MRI、MRA显示病变未复发.结论 对于位于大脑凸面、非功能区、具有多条供血动脉的脑动静脉瘘,显微外科手术也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造瘘45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动静脉造瘘为血液透析建立了通畅的血液通路 ,并能达到一定的血流量 ,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有效。我院自 1990年 7月至 1999年 5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造瘘 45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2 9~ 6 9岁。全部内瘘通畅 ,血流量达 15 0~ 2 5 0L / min。手术方式 :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吻合 37例 ,贵要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 5例 ,贵要静脉与肱动脉作端侧吻合 2例 ,瘘口在 4~ 6 mm之间。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由于前臂浅静脉因反复穿刺 ,血管常已失去弹性或外膜增厚、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7.
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瘘术后超声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n XJ  Chen XH  Ren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9):688-69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瘘及其并发症的检测价值.方法 对18例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瘘术后4~6周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动脉侧吻合口和移植人工血管动脉端内径、峰值流速和血流量,同时对上肢出现不适症状患者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术后4~6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吻合口和移植人工血管血流充盈良好,动脉侧吻合口内径、峰值流速和血流量分别为(3.61±0.68)mm、(298.56±93.42)cm/s、(583.62±216.77) ml/min;人工血管动脉端内径、峰值流速和血流量分别为(4.47±0.61)mm、(219.37±68.42)cm/s、(325.23±117.12)ml/min.7例患者手术侧上肢出现不适症状,超声检查发现1例血清肿;3例移植血管血栓;1例假性动脉瘤;2例单纯性皮下组织水肿.结论 超声对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瘘术后人工血管及其并发症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的创伤性动脉瘤(TAA)和动静脉瘘(TAVF)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63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TAA和TAVF1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AA71例含91个动脉瘤,TAVF50例含54个动静脉瘘。手术方式包括瘤体切除和端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或上下结扎。瘤体上下结扎加血管旁路移植.直接修补或补片。瘘管切除加四头结扎或动静脉移植或动静脉修补。介入栓塞治疗。死亡1例。TAA、TAVF随访率分别为65.7%和60.0%。远期效果好。结论不同部位复杂的TAA和TAVF应根据其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选择性病例可考虑做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13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前做好眼部护理、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0例患者瘘口完全消失;3例栓塞后瘘口残余,予颈动脉压迫治疗后2例瘘口消失;平均住院治疗18.3 d出院.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效果较好,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32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手术后成功的动静脉瘘30例,失败2例,其中1例无法完成手术,另1例因血管栓塞而失败.结论 完善的围手术期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动静脉瘘术后并发症及延长其使用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