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ang C  Han LY  Zhang LJ  Wang DH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71-775
目的 探讨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对住院期间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胎龄大于28周出生体重1000 g至2000 g、生后12 h内转入我院NICU、住院时间2周以上、无明显畸形且存活出院的早产儿,其中A组(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出生)81例,B组(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出生)79例.比较营养摄入、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及体重Z评分和血生化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 B组生后第3、7天氨基酸用量明显高于A组[2.00(2.00,2.50) g/kg比1.50(1.50,2.00) g/kg,3.00(2.00,3.00) g/kg比2.00(1.80,2.60) g/kg,P均<0.001].B组第3天奶量和总热卡摄入明显高于A组[9.41(2.66,18.74) ml/kg比14.47(4.23,30.77) ml/kg,P<0.05,(64.87±16.04) kcal/kg比(55.62±17.68) kcal/kg,P=0.001].两组第1周后总热卡摄入相似.B组母乳强化剂使用率较前升高(62.8%比14.3%,P<0.005).无论是出生体重1000~1499 g的早产儿,还是出生体重1500~2000 g的早产儿,B组生长速率均更快[(20.6±3.4)g/( kg·d)比(15.4±3.2)g/( kg·d),(20.3±9.1)g/(kg·d)比(14.3±4.9) g/(kg·d),P均<0.001].A组生长迟缓的比例出院时较出生时增加(65.4%比40.7%,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生体重Z评分相似,而B组出院体重Z评分明显高于A组[(-1.24±0.79)比(-1.54±0.84),P<0.05].出生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生后2周和出院前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早产儿生后早期营养措施的改善有效促进了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问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38例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9±1.9)周,出生体重(1313±129)g.生后第1周~第6周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7.2、14.2、13.6、13.7、14.2、14.8 g/(kg·d).肠内、外营养开始平均时间分别为(3.4±2,3)d和(3.1±1.7)d,总热卡达120 kcal/(kg·d)平均时间为(21.3±11.6)d,喂养奶量达150 ml/(kg·d)平均时间为(23.4±10.8)d.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生长速率为(13.8±3.5)g/(kg·d),平均住院时间(39.8±13.9)d.出生时小于胎龄者较适于胎龄者恢复出生体重后的平均生长速率快[14.4 vs 13.2 g/(kg·d),t=2.703,P<0.05].结论 平均生长速率较快组[≥15 g/(kg·d)]与较慢组[<15g/(kg·d)]相比,出生胎龄差异无显著性,但出生体重低、接受肠内肠外营养早.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官内的生长速率.更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可能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早期牛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院内营养状况以及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全国15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时间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期间的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并发症及诊断和治疗,并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肠内外营养、体质量增长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分析EUGR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572例早产儿,出生胎龄(30.6±2.0)周,出生体质量(1 255.7±164.8)g;开始肠道喂养的时间为(68.2±85.4)h,口服能量达到100 kcal/(kg·d)(1cal=418.68J)的日龄为(29.9±14.1)d;住院期间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后其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1.8±5.5)g/(kg·d)。住院时间(42.2±20.8)d,出院时校正胎龄(36.6±2.7)周。出生时,出生体质量小于第十百分位(P1 0)者占5 2.6%、P3者占29.0%;出院时,体质量P1 0占80.9%,P3占63.6%,较出生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状况指标、体质量增长指标、出院时指标等在各医院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小、出生体质量P1 0、口服能量达标日龄长、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慢均为出院时存在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我国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院内营养状况地区差异显著,大力推广早期积极规范的早产儿营养支持策略是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和影响其生长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10所医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组间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入选对象1000例,收集合格调查表974份.中位胎龄32.6周,中位出生体重1732.2 g.开始喂养时间为2(1,3)d.早产配方奶喂养占77.0%,母乳+早产配方奶喂养占13.6%.肠外营养应用氨基酸占87.3%,开始使用时间为2.5(2,3)d;平均使用时间为11(6,17)d;应用脂肪乳剂占56.9%,开始使用时间为3(2,5)d;平均使用时间为12(7,18)d.住院期间总热卡达120 kcal/(kg·d)者占74.1%,达标日龄平均为(16.3±9.4)d;口服热卡达100 kcal/(kg·d)者占84.1%,达标日龄平均为(17.0±9.4)d.早产儿平均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为出生体重的7.54%±4.7%,恢复体重日龄(10.92±5.10)d,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度(13.4±6.0)g/(kg·d).对696例单胎早产儿在出院时以相应胎龄的百分位数进行评价,分别有60.0%、58.9%、29.5%的早产儿其体重、身高和头围低于第10百分位,较出生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出生体重小于第10百分位、开始喂养时间晚和体重增长速度慢是导致早产儿生后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改善我国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及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价强化母乳对住院早产儿短期生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800 g的24例早产儿分为强化母乳组(试验组,11例)和早产配方奶组(对照组,13例).试验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量均超过总奶量的50%,当喂养量达到100 ml/(kg·d)时开始添加FM85母乳强化剂,不够的奶量用早产配方奶补足;对照组全部用早产配方奶喂养.对两组的生长速度、血生化指标、肠内外营养情况、合并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出生胎龄(30.6±2.9)周,平均出生体重(1 80±286)g;对照组出生胎龄(31.6±1.9)周,平均出生体重(1 436±201)g.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平均母乳量占总喂养量81.6%,母乳强化剂在平均胎龄34.1周、生后24.6 d时开始添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18.9 vs 7.1 g/(kg·d),P=0.364]、身长(1.16 vs .00 cm/周,P=0.308)、头围(0.79 vs .61 cm/周,P=0.057)的增长速度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血尿素氮水平相似,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钙值较对照组高,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母乳喂养与早产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高危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并存活至出院的高危早产儿(出生体重<1500 g或出生胎龄<33周)及其母亲的住院资料。根据"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儿第10百分位以下定义为宫内生长受限(IUGR)早产儿,出院体重位于校正胎龄儿第10百分位以下定义为EUGR早产儿。并根据此表计算出生体重的Z值(Z1)、出院体重的Z值(Z2),比较Z值的变化。比较EUGR组及非EUGR组围产期及出生后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共194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IUGR发生率为29.9%(58/194),EUGR发生率为51.5%(100/194)。出院时Z2(-1.27±0.83)较出生时Z1(-0.83±0.78)显著下降(P<0.001)。IUGR早产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早产儿(93.1%比33.8%,P<0.001),但Z值下降幅度却小于非IUGR早产儿[(-0.31±0.58)比(-0.50±0.53),P=0.039]。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为出生体重<1500 g、IUGR、住院天数超过6周及CRP升高。结论 EUGR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小胎龄早产儿的重要并发症,针对相关的围产因素进行积极的营养管理,有可能减少其发生率,改善早产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12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in J  Feng J  Gu MH  Shi CP  Zheng XY  Zhu HH  Xie HY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1):829-833
目的 了解早产儿ROP发病状况,探索早产儿ROP筛查的临床策略.方法 按照"早产儿治疗痒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的ROP筛查标准用间接眼底镜对浙江两家医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2005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共筛查1225例住院早产儿,发生ROP132例(10.8%),高风险阈前ROP12例(0.98%),阈值ROP4例(0.3%);其中未吸氧的早产儿65例,发生低风险阈前ROP1例(1.5%);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5.115,P<0.01).有与无ROP组出生体重或胎龄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分别F=26.39,19.73,P<0.001);与出生体重或胎龄呈负相关(r=-0.145,-0.126,P<0.000).不同出生体重或胎龄的早产儿发生ROP的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x2=39.53,31.40,P<0.001);体重≤1000 g的早产儿发生ROP是体重>1000 g的3倍多,胎龄≤28周的早产儿发生ROP是>28周的2.5倍.性别和多胎与ROP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9,3.449,P>0.05).高风险阈前和阈值ROP与患儿反复呼吸暂停、多次窒息抢救及当地用氧抢救史相关(r=0.54,0.57,0.57,P<0.05).阈值ROP患儿均有氧依赖、反复呼吸暂停及窒息.结论 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和胎龄负相关,体重≤1000 g或胎龄≤28周的有吸氧史的早产儿在筛查中要予以特别关注;通过筛查,ROP及时发现并在阈值期得到治疗,减少了盲童.  相似文献   

8.
影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方法 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期间总抽血量及有无机械通气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6 d、10.8 d,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91.4 g/L、88.2 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均<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7.5ml/kg,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1.5 d,Hb平均最低值为129.6 g/L,均较7.5~15ml/kg、>15ml/kg组迟,程度轻(P<0.01).胎龄≤32周需机械通气者贫血出现平均时间为6.56 d,Hb平均值为81.9 g/L,与非机械组比较P<0.01.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影响早产儿贫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机械通气、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8 ~ 36周正常早产儿出生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特征,为早产儿临床脑功能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胎龄28~ 36周早产儿135例,采用国产数字化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护仪(CFM3000,样机)分别于生后3d内进行监测,每次连续监测4h。分析正常28~36周早产儿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周期性)、电压和带宽。结果 连续性电压由28周的30%增加至36周时的85.7%(x2=28.2,P=0.026)。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率由28周的10%增加至36周时的100%( x2=192.4,P<0.01)。窄带下界电压由28周的(6.8±1.7) μV升至35~36周的9.7~10.1 μV(F=11.4,P<0.01)。窄带带宽由28周的(21.3 ±8.3)μV降至36周的(14.9±7.5) μV(F =8.731,P=0.000)。aEEG连续性、周期性、窄带带宽和总评分与胎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81、0.55和0.78,P均<0.05,窄带下界电压(μV)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38,P< 0.05。结论出生时胎龄越大,aEEG越成熟,表现为aEEG图形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渐趋明显,窄带下界电压逐渐升高,带宽变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合并症及体重增长情况.方法 将2005-2007年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分为胎龄<30周组和≥30周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体重增长、营养支持及合并症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胎龄<30周组(31例)患儿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均高于胎龄≥30周组(39例)[9.6%±5.0%比6.9%±3.8%,(11.3±3.4)d比(8.6±3.6)d],前3周体重增长均低于胎龄≥30周组[(-11.3±13.3)g/d比(-4.3±14.7)g/d,(7.9±12.1)g/d比(15.6±12.8)g/d,(16.9±12.6)g/d比(22.7±8.2)g/d],P均<0.05;胎龄<30周组应用胃肠外营养时间及经口达推荐热卡日龄均长于胎龄≥30周组[(27.9±13.2)d比(21.5±12.1)d,(35.1±16.1)d比(27.6±9.4)d],P均<0.05;胎龄<30周组合并呼吸暂停、医院感染及应用呼吸机支持比例高于>30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EUGR 45例(64.3%),胎龄和胃肠外营养时间是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大部分VLBWI在住院期间存在一定的营养及生长发育问题,胎龄和胃肠外营养时间是影响体重增长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发生各种合并症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