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免疫化疗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 4 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DukesC期、D期 )行腹腔免疫化疗 ,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免疫指标改善 ,近期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应用腹腔免疫化疗 ,患者免疫指标改善 ,副反应轻 ,术后肿瘤复发 ,转移率下降。结论 腹腔免疫化疗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 ,转移是一种安全、方便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免疫化疗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对4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DukesC期、D期)行腹腔免疫化疗,评价患生活质量、免疫指标改善,近期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术后应用腹腔免疫化疗,患免疫指标改善,副反应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下降。结论:腹腔免疫化疗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是一种安全、方便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182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患者共16例,采集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脓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5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9.6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7.84%;革兰阴性菌占73.20%,以大肠埃希菌(37.91%)、克雷伯菌属(20.26%)、铜绿假单胞菌(7.19%)为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较差,仅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50%;克雷伯菌属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性<50%;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性<5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肿瘤分期≥Ⅲ期、出血量≥300 ml、术区污染、手术时间≥180 min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肿瘤分期≥Ⅲ期、出血量≥300 ml、术区污染、手术时间≥180 min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在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时要合理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并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08例,分为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组35例和对照组73例(常规处理),腹腔植入组在根治性手术过程中术野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仅行常规处理,两组患者术后按NCCN指南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化疗毒副反应以及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和2年无病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和化疗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4个月至51个月,2年无病生存率比较,腹腔植入组为85.71%,对照组为6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复发转移率比较,腹腔植入组为14.29%,对照组为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植入组2年总生存率为94.3%,高于对照组83.6%,但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在2年内复发转移以及2年无病生存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肿瘤细胞的种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2015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各40例,对腹腔脱落肿瘤细胞进行收集、检查,对腹腔冲洗液、CO2气体滤过液以及腔镜器械冲洗液进行肿瘤细胞学检查。结果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病例气体滤过液中没有发现肿瘤细胞,仅发现少量细胞碎片,在腹腔镜器械冲洗液中发现一例肿瘤细胞阳性。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前的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为35%,而在手术后则为10%,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在手术之前的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为35%,手术后表现为15%。结论 CO2气腹状态中细胞的雾化并不能构成切口转移的重要因素。腹腔镜术中器械污染是引起切口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镜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种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其适应证。方法收集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6例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确定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16例患者均行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切除,18例行同期肝转移瘤切除。围手术期死亡2例(1.7%),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7例(14.7%)。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4.29%,肝转移瘤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32.12%。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切除、腹腔扩散、介入治疗和全身化疗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结论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并辅助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117例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肠梗阻导管分为两组,56例行急性期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行经肛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置管成功的患者为观察组,冲洗引流7~10 d再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肿瘤最大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为(14.9±2.6)枚,多于对照组的(10.4±2.1)枚,术后排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菌血症、低钠低钾低蛋白血症、吻合口瘘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92%、1.64%、1.64%、49.18%、1.64%和4.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12.50%、14.29%、75.00%、12.50%和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好,推荐作为符合适应证的老年患者首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常位于吻合部位;腹内肿瘤广泛复发者,网膜几毫无例外均被累及;动物实验腹腔内注入癌或肉瘤细胞后,肿瘤最  相似文献   

9.
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结直肠癌均为第3位常见癌症[1]。尽管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仍有15%~25%被诊断时即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且即便进行根治手术仍有50%将发展为转移性疾病[3]。转移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8%。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约有30%的结直肠晚期肿瘤患者死于肝脏转移[4]。  相似文献   

10.
腹腔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94年8月~1998年10月收治结直肠癌中Dukes B期手术患者42例.为探讨腹腔内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价值,我们将病例分为两组,术后腹腔内化疗20例(A组),同期未行腹腔内化疗22例(B组),将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景娜 《实用癌症杂志》2022,(8):1342-1344+135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新辅助化疗与根治术治疗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年,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与患者基线资料,分析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8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16例(18.82%),未复发69例(81.18%)。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在年龄、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低、术前CEA高表达是导致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不佳的因素(OR>1,P<0.05)。结论 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受患者年龄、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腹腔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膜种植和肝转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腹腔化疗联合细胞减负荷手术已经应用于结直肠癌伴腹膜癌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拟就结直肠癌腹腔化疗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侵犯膀胱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8年8月所收治的72例侵犯膀胱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共有72例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时发现肿瘤与膀胱相粘连,其中67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在39例(54.2%)患者中肿瘤已侵犯膀胱,而33例(45.8%)患者仅为炎性粘连。术后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58.2%,淋巴结阴性患者占68.0%,淋巴结阳性患者占29.0%。结论对于侵犯膀胱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联合膀胱切除的肿瘤整块切除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手术切缘阴性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2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p53、Bcl-2蛋白的表达,并对所有手术后病例进行随访,分析5年生存率与p53及Bcl-2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p53、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46.7%。p53、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Dukes分期、生长部位、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p53和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而Bcl-2蛋白低表达,且两者成负相关。p53和Bcl-2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均有关,提示检测p53和Bcl-2的表达,对临床判断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急性肠梗阻分为急性肠梗阻组和非急性肠梗阻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14.11%)发生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组),213例(85.89%)未发生急性肠梗阻(非急性肠梗阻组)。两组性别、肿瘤直径、胃肠手术史、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肠梗阻组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发生率均高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而术后生长抑素使用率低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其中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3.149、2.895,P<0.05),而术后使用生长抑素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5)。结论:对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治疗等术后急性肠梗阻高危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在术后予以生长抑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急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林涛  宋纯  王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8):526-529
  目的   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长期疗效。   方法   收集自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83例入组,其中包括治疗组30例(姑息性手术切除加术中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 mL),对照组53例(仅姑息切除肿瘤),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继续应用化疗和/或放疗。   结果   79例患者最终完成随访,随访率达95.2%。两组之间5年总生存时间无差异性(P=0.403),但是对照组5年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3.9±2.14)个月,而治疗组为(17.2±2.12)个月。   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能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MLR)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303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LR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清扫淋巴结总数的相关性,以及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MLR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的准确性,并与淋巴结转移数目的 预测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MLR与清扫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r=-0.099,P>0.05),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清扫淋巴结总数有相关性(r=0.107,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即使受检淋巴结总数<12枚,MLR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X2=42.878,P<0.01).rN0、rN1、rN2和r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68.9%、54.7%和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rN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比较相对危险度,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密切程度依次为rN分期>肿瘤大小.MLR和淋巴结转移数目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MLR与清扫淋巴结总数不相关;ML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MLR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的准确性与淋巴结转移数目的 预测能力相同.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30例腹腔镜和46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手术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日和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同时观察手术切除肿瘤的大小、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随诊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吗啡用量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56±98)ml,3例,(10.7±3.9)mg,(8.6±2.0)d,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5±4.5)枚和(11.9±6.2)枚,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4±1.5)cm和(3.0±1.0)cm,复发率分别为3.3%和5.0%,转移率分别为6.6%和10.0%,死亡率分别为3.3%和7.5%。上述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均进行ESD治疗。根据患者ESD术后有无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正常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术后2~7天内陆续出现出血,共10例,发生率为8.47%(10/118);出血组肿瘤位于直肠、重度纤维化、侵袭深度≥1000μm、术中出血占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肿瘤数目、肿瘤形态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位于直肠、重度纤维化、侵袭深度≥1000μm、术中出血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经ESD治疗后易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肿瘤位于直肠、重度纤维化、侵袭深度≥1000μm、术中出血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独立影响因素,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低蛋白、吻合口方式、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