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麻醉方法的选择时 ,肩部手术一般选用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 ) ,锁骨手术选用颈丛神经阻滞 (单侧颈丛深、浅神经 ) ,但由于肩部及锁骨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神经支配 ,临床中仍有些病例阻滞不完善 ,术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或疼痛。作者自1996~2000年应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的方法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共36例 ,均获得良好麻醉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ASAⅠ~Ⅱ级病人 ,男28例 ,女8例。年龄17~65岁。手术种类包括锁骨骨折20例 ,肩关节手术7例 ,肱骨上段手术9例。麻醉维持时间在4~8h。1.2方…  相似文献   

3.
冯定祥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401-1402
实践证明,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在其支配区域麻醉效果确切,并且神经阻滞点相对表浅固定,利于操作。锁骨及其外周组织受臂丛、颈浅丛神经双重支配,故单一的某种神经阻滞很难为锁骨手术提供确切的麻醉效果。本科利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达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肩部及锁骨手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手术,其麻醉范围牵涉颈丛及臂丛神经,作者总结5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体会,为此类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ASAⅠ~Ⅱ级实施肩部或锁骨手术的成年患者,年龄18~68岁;男性35例,  相似文献   

5.
丁华  罗会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27-2627
目的 讨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联合组)和臂丛神经阻滞组(臂阻组),观察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联合组阻滞成功率明显优于臂阻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臂阻组(P<0.05).结论 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麻醉理想、不良反应低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肩锁区域手术两种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及锁骨区神经分布既有臂从神经,又有颈从神经[1],此区域内手术的麻醉如何选择,一直困扰着基层麻醉医生.单一颈从阻滞或肌间沟臂从阻滞均不能完全阻滞肩、锁区域的神经,在手术过程中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锁骨内固定取出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组Ⅰ予颈深神经丛加颈浅神经丛阻滞;组Ⅱ予臂神经丛加颈浅神经丛阻滞;组Ⅲ予全身麻醉.结果:组Ⅰ、组Ⅱ神经阻滞效果的优良率为96.7%和93.3%,两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3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为90.0%、63.3%和76.7%,组Ⅰ优于组Ⅲ、组Ⅱ(P<0.05).结论:与其他两种麻醉方法比较,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兼具术后镇痛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锁骨上多点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改良方法,评价规模化开展锁骨上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自愿接受臂丛麻醉,无麻醉禁忌证的上肢手术病人586例,全部采用锁骨上多点扇形注药法,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分级,气胸、锁骨下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5.06±0.65)min;麻醉后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达Ⅰ级528例,占90.1%;Ⅱ级58例,占9.9%;Ⅲ级0例;Ⅳ级0例。其中18例(3.1%)尺神经阻滞不全,30例(5.1%)肌皮神经阻滞不全,10例(1.7%)上臂内侧神经阻滞不全。气胸发生率为0,刺破锁骨下动脉的发生率为2.6%(15例),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后遗症。结论:锁骨上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可行的锁骨上臂丛麻醉改良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钊 《山西临床医药》2014,(10):799-800
目的:观察"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013年上肢骨折手术206例,采用"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206例中有204例一次或两次穿刺成功,占99%,全部病例未发现有气胸以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随机单盲方法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垂直锁骨下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率.方法:60例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n=30)和Ⅱ组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n=30).神经刺激器诱发出目标神经阳性体征后共给0.5%罗哌卡因35 mL.比较两组麻醉操作不适感及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等待总时间.45 min内每5 min评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结果: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等待总时间和麻醉不适感显著少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P<0.01或P<0.05).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P<0.01).结论: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使用相同局麻药及容量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短的操作时间、更少的麻醉不适感和更完善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行肌间沟径路,B组经锁骨上径路。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镇痛时间、臂丛神经主要分支麻醉阻滞完善情况、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术后镇痛时间、20 min阻滞完善率、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均是安全有效的上肢麻醉阻滞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上臂、肩部、锁骨手术麻醉经验。方法:肌间沟向头端消失处约平C5水平为进针点找到肩部异感后注药液。结果:123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有2例发生麻醉药毒性反应,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颈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方法简单,相对安全,麻醉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Ⅱ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Ⅲ组切皮、缝皮评分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Ⅱ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Ⅰ、Ⅱ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经验。方法我院肩部和上臂手术患者86例,均采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结果86例患者的阻滞范围和阻滞深度均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臂丛加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上肢手术128例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的上肢手部、前臂、上臂、肩部及锁骨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本组麻醉完全112例,对镇痛、肌松不全者术中辅助麻醉性镇痛药可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持续时间长且可反复穿刺,并发症少而短暂,操作易于掌握,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及肩部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麻醉期间拟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6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手术麻醉方案;参照组(78例):拟定常规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实验组(78例):拟定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就组间麻醉优良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优良率(98.72%)高于参照组(91.03%)(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于临床接受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利于麻醉优良率的显著提升,最终促进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17.
锁骨和肩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 ,全麻及高位硬膜外麻醉 ,术中管理水平要求高 ,尤其是高位硬膜外危险性较大 ,而单纯应用颈丛或臂丛阻滞麻醉 ,对此类手术都有阻滞不完善之缺点。我院从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对 2 5例拟定锁肩部手术患者 ,施行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其麻醉方法新颖 ,操作简单 ,效果确切 ,安全可靠 ,现将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5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8例 ,年龄 1 8~ 71岁 ,60岁以上者 5例。锁骨骨折 1 1例 ,其中 1例合并肩关节脱位 ;肩部脂肪瘤 4例 ;化脓性肩关节炎 1例 ;肱骨头结核 1例 ;肱骨头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5例)和Ⅱ组(45例),Ⅰ组施行臂丛颈丛联合阻滞,Ⅱ组施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后,观测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Ⅰ组成功率97.8%,Ⅱ组成功率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关节手术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B超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肌间沟阻滞好,其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是适用于急诊手术的上肢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锁骨内、外侧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30例,外侧1/2骨折患者采用改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内侧1/2骨折患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两组均获满意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