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采用静脉采血方式,乙组采用末梢采血方式。利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水平值,然后比较差异。结果:两种采血方法下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得到的结果不相同,静脉采血结果比末梢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动脉采血、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三种方式下,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方法:挑选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120例,其中40例行动脉采血,归入A组,40例行静脉采血,归入B组,40例行末梢采血,归入C组,所有体检人员均采血两次,做重复性实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C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采血与动脉采血的检测数值更为准确稳定,而静脉采血又比动脉采血更为方便,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优先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血针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针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采血效果。方法:采用三种采血针分别对2126例(A组)、1786例(B组)、1471例(C组)新生儿进行足跟采血,比较其采血成功率。结果:A、B、C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采血(C组)可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采血部位动脉采血首先选股动脉腹股沟位置为宜。因为选腹股沟部位采血第一较安全,第二病人看不到、不宜紧张,腹股沟动脉较粗易找到。  相似文献   

5.
曾春花 《现代医院》2007,7(9):91-93
目的探讨提高真空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则按常规注射器静脉采血法。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采血成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采血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可有效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疼痛,提高真空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与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的效果与差异.方法 50例观察组为真空采血器采血组、50例对照组为注射器采血组 ,观察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及疼痛感.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中不适感轻. 结论使用真空采血管及与之相配套的双向采血针,在临床采血中效果优于注射器采血.  相似文献   

7.
对献血者采血前筛检和采血后复检结果分析王燕宁,于福永(兰州军区总医院输血科,兰州,730050)为了减少输血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避免由于献血者的冒名顶替和实验者的操作误差将不合格血液输给患者的现象发生,我们从1994年10月始,采取献血前由输血科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查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体检行血常规检查的1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的入院顺序,奇偶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90)行静脉采血法;对照组(n=90)行末梢采血法。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指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90例研究对象中中度疼痛者多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常规检查应用静脉采血的准确率优于末梢采血法;末梢采血法采血时疼痛程度要稍低于静脉采血法。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静脉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9.
韩蕊  方英 《现代保健》2014,(13):36-38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例心血管疾病男性患者(无恶性肿瘤、血液疾病、肝肾脾等严重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采取禁食12 h后,饭后、饭后2 h采血,并进行血样分析,从而比较不同采血时间可能会对患者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B组采取动脉采血、中心静脉采血、末梢静脉采血三种采血方式,并比较检验结果。从而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结果:餐后采血、餐后2 h采血分别与空腹采血比较,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采血与中心静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知,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虽有小幅度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循环采血与中心静脉采血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发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计数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均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检验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上应采用可靠的采血方式并统一的采血时间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两年的血站采血人员手指细菌检测结果,找出解决采血人员手指细菌不合格的方案.方法:按照现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采血人员手卫生进行采样,同时查阅相关疾控检测结果.结果:质量控制部门对采血人员手卫生检测符合要求,市疾控中心检测采血人员手卫生近一半不合格.结论:加强培训,强化消毒意识,定期监测采血人员手卫生符合规范要求,确保采集的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工作中,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难度比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由于新生儿血管细、不合作、循环不良等诸多因素,使新生儿采血的失败率增高,而桡动脉采血是一种安全的采血方法,因桡动脉具有位置表浅,?定位简单,易于暴露,采血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新生儿采血的主要途径,因而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广泛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12.
郑发娇 《现代保健》2010,(10):178-178
在临床中,对婴幼儿采集静脉血标本时常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静脉采血。但由于婴幼儿不配合、不易固定或操作者抽吸时压力不均匀,经常出现溶血或因采集的血标本量不足而需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笔者所在科自2008年2~12月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股静脉穿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次性真空采血方法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在学校的新生体检中,采取分组的形式,就一次性真空采血与一次性空针采血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9,p>0.05),但比较抽血时间、工作人员污染机率、血量合格人数,一次性真空采血优于一次性空针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采血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检验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减少与血样的过多接触,保证采血的安全,避免了交叉感染,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过改良的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法与一次性真空采血系统静脉采血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将408例住院病人常规晨间静脉采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血液标本合格率及操作过程中血液污染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标本质量(指无凝血、溶血、血量不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过程中血液污染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可以根据个人工作习惯选择改良的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法或者一次性真空采血系统静脉采血法,前者需加强技术操作规范,后者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操作过程中血液污染率低,生物安全度高,提倡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相结合在儿童血铅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 对86例儿重在经过采血部位去铅处理后,应用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两种样本检测血铅. [结果] 两组采血方式的血铅结果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以静脉采血方法为参考,末稍血在血铅定性检测的特异性为92.7%(76/82)、敏感性为100%(4/4)、阳性预测值为40%(4/10)、阴性预测值100%(76/76). [结论] 儿童末梢采血方法检测血铅阴性结果可作阴性诊断,而对于高血铅者则需静脉采血加以确认,采用末梢采血结合静脉采血的方式有利于儿童血铅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采血是临床采血的一个难题:小孩静脉细小,不合作、躁动不安,家属比较心痛,多抽几下就会遭到家属的怨言,多少都会影响您的情绪,使您的思想难于集中采血,还有的家属配合不到位,采血过程不得圆满完成,如采血量不足或采血不成功。为了解决其中的矛盾及提高成功率,我尝试用一次性采血针代替直接针连接注射器作劲静脉采血,收到良好的功效。我统计分析了68例婴幼儿劲静脉采血的对比,觉得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中心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进行(观察组),外周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真空静脉采血器进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化验结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达98%,显著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化验结果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标本行血培养证实样本中无菌生长;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穿刺采血是护士常见的、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是,采血能否成功,将会直接影响化验结果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尤其是新生儿血管细小,在处置时患儿活动不受约束,加之新生儿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菲薄,常用的股部穿刺技术难度大,往往失败于采血过程中的针头固定上;且股部穿刺采血也易损伤股神经。后来又开展了后囟技术,此种方法采血成功率虽很高,但由于部位特殊,采血结束针孔压迫止血困难,经长期临床观察,处置后并发症很多,如患儿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9.
周亚东 《现代保健》2009,(35):162-162
医院检验科承担门诊、病房患者的静脉采血及血液检验的职责,按照消毒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静脉采血时应该做到“一人一巾一带”,这样可以避免因重复使用止血带、垫巾而带来的交叉感染,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在静脉采血的实践工作中试用了一次性采血护理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凌 《工企医刊》2006,19(5):71-72
献血反应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少数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系列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通常称为献血反应[1]。寻找与纠正诱发献血反应的可能原因,有利于采血工作的持续改进;同时确保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得到一个安全、高效、愉快的高标准服务非常重要。1不良反应的原因1.1精神因素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有恐惧心理,尤其是第一次献血者多见。1.2采血环境因素献血环境不理想,人员拥挤,空气污浊,气温较高,候采室没有足够的舒适座位;工作人员不必要的拖延,致使献血者等候时间过长,都会使献血者烦躁。1.3工作人员责任心和穿刺技术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