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检查在上腹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MRI检查的上腹部病变患者61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后即刻扫描T1WI/SE得到普通增强扫描图像。将分别取得的MRI平扫 普通增强形态学及MRI平扫 动态增强形态学 动态曲线在上腹部病变的定性印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MRI平扫 动态增强在上腹部病变的定性印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1%,93.33%,85.25%,97.44%,63.64%;MRI平扫 普通增强上述指标分别为65.22%,73.33%,67.21%,88.24%,40.74%。MRI平扫 动态增强形态学 动态曲线对于检查上腹部病变的定性印象诊断的能力明显优于MRI平扫 普通增强形态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27)。结论MRI动态增强检查对于鉴别上腹部肿块的良恶性有突出显著的作用,对病变的定性、定位、划定边界优于常规自旋回波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记录其单纯MRI平扫、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60例宫颈癌患者单独采取MRI平扫对疾病检出率(78.33%)显著低于经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对疾病检出率(95.00%),数据对比P<0.05;经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的57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情况与其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宫颈癌及判断临床分期均具有较优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76处乳腺病灶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乳腺病灶MRI平扫和增强图像表现以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以B超,钼靶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93.3%,优于B超和钼靶摄片。结论:乳腺MRI增强扫描能提高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低场MRI OPENBODY线圈,自制模具行乳腺平扫+增强,包括两侧腋窝。结果诊断准确率为86%,大多数乳腺肿块在低场MRI平扫为等、低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强化、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结论低场MRI是诊断乳腺肿块的有效影像学方法,T1WI能很好显示乳腺的解剖结构,STIR序列对发现病灶敏感,结合分析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增强影像学表现,可提高低场MRI在乳腺肿块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乳腺动态增强扫描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乳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以MRI进行乳腺检查,行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和动态多期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病变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者检出乳腺异常强化病灶59个,包括非肿块性36个,肿块性20个,局灶性3个。良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缓慢上升型为主,恶性病变以廓清型为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台型和廓清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85.19%,特异度62.50%,准确性72.88%,以廓清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55.56%,特异度90.63%,准确性74.58%,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病变早期增强率(208.9±64.2)%,相对最大增强率(2.32±0.51)%/s,乳腺血管评分(2.22±0.87)分,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有效显示异常强化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病理基础存在一定相关性,能够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MPR)、曲面重建(CPR)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31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16排螺旋CT腹部扫描检查,同时行MRCP、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多平面、曲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重建,与低场MRCP、MRI检查结果对比,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对于胆道梗阻,在定位诊断方面,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多平面、曲面成像与低场MRCP+MRI无明显差异;在定性诊断方面,对于良陛病变尤其是对结石的诊断,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胰胆管多平面、曲面成像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MRCP时联合应用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MRCP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补充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胰胆管疾病病例的MRI表现,由两名有MR诊断经验的影像医生在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分为MRCP、MRCP与MR平扫结合、MRCP结合MR平扫及动态增强三步阅片,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二步骤间定性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提高17.2%、14.7%及20%,差异显著(χ2=6.02,P<0.05),而第二、三步骤间差异不显著(χ2=1.74,P>0.05),但诊断准确率及确认度三步骤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MRCP应与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MR平扫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必要且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慧  王洁  程晖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1):2017-2020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126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26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良性肿瘤82例,恶性肿瘤44例,MR平扫检查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7.8%,准确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78.3%,阴性预测值为90.0%,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7.6%,准确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7.6%,MR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MR平扫(P<0.05)。结论:MR动态增强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术前辅助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并将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3个结节,根据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19个,另4个结节诊断为肝硬化结节;Gd-EOB-DTPA肝胆期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23个。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0%,Gd-EOB-DTPA肝胆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作为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 线、CT 及MRI 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2000 年~2005 年经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龄6~59 岁.所有病例均行X 线平片;17 例行CT 平扫;MRI 平扫12 例,增强扫描5例(动态MRI 增强扫描3 例),完成三项检查10 例.病灶位于股骨8 例,胫骨7 例,髋臼、胸椎各2 例,锁骨及距骨各1例.分析X 线、CT 及MRI 对瘤巢及其周围组织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 线、CT 及MRI 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57.1%、76.5%、75.0%,X 线、CT 上瘤巢为一小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中心有/无钙化和骨化,边缘有不同程度骨硬化;MRI 上瘤巢为一小圆形异常信号区,T1WI 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 呈低至高信号,边缘为低信号骨硬化,瘤周不同程度骨髓及软组织水肿;Gd-DTPA 增强扫描瘤巢明显强化,动态MRI 增强瘤巢呈高灌注表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后缓慢持续下降(C 型曲线).结论 CT 为诊断骨样骨瘤最佳方法,MRI 能够增加瘤巢可见度并能敏感显示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组织特点,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CT 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magnetic resonance)动态增强,尤其是TSE(Turbo SpinEcho)快速扫描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已经确诊的垂体微腺瘤的MRI资料。结果平扫时显示病灶32.14%(9/28),动态增强显示病灶82.14%(23/28),常规增强扫描显示病灶57.14%(16/28)。平扫与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与常规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与常规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尤其是使用TSE快速扫描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因此,动态增强技术(TSE)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5例垂体微腺瘤动态MRI增强扫描的表现,并进行讨论。结果 平扫示20例TWI为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早期28例为低或稍低信号,与强化明显之正常垂体呈明显对比。后期微腺瘤强化程度越来越接近垂体信号。结论 在MRI平扫不明确而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诊断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观察。方法:将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经临床检查后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于100例患者中诊断出早期乳腺癌66例,良性病变34例,准确度为9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该病症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 dimension-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3D-SPGR)冠状位快速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B超、CT未明确诊断的不同大小肝占位性病变病例进行常规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SS-FSE)定位、轴位自旋回波(SE)T1WI及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平扫后,用3D-SPGR序列冠状位对病灶定位,行冠状位3D-SPGR序列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描出病灶和正常肝实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其强化特征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肝脏不同占位性病变的肿块,3D-SPGR冠状位动态增强后的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不同。结论:3D-SPGR冠状位动态增强对肝脏不同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SWI对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双盲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同时进行SWI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并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60例小肝癌中,应用SWI扫描48例阳性,12例阴性,MRI增强50例阳性,10例阴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扫描方法诊断小肝癌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是临床上常规应用且可靠性较高的诊断方法,SWI扫描可作为MRI增强扫描的补充序列。应用SWI对肝硬化结节信号改变进行动态追踪,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诊断小肝癌MRI增强扫描仍然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6.
低场MR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MR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0.2T永磁型磁共振仪对2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先行TIW1、T2WI平扫,再使用FMPSPGR(快速多层面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进一步对其中28个占位灶作同层块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磁显葡胺(Gd-DTPA)0.2mmol/kg。结果:在上下5~8cm范围内可显示肝脏占位病变的动态强化方式,有助于定性诊断。结论:低场MR动态增强可作为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半量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或诊断性治疗为垂体微腺瘤的67例患者先行平扫(67例),然后行全量(37例)及半量(30例)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种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在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结果:平扫、全量和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50.8%(34/67)、75.7%(28/37)和90.0%(27/30),分别比较平扫与全量、全量与半量扫描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MRI平扫及全量、半量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可依次增加垂体微腺瘤显示的敏感性。其中以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最高,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张增强扫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43例行低张增强扫描,以肝内外胆管扩张的范围,形态及病理手术结果作为分组依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另外随意选取32例患者行普通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扫描在诊断上的符合率。结果:1、肝外胆管远段梗阻(P<0.05)、梗阻部呈漏斗样改变(P<0.01),肝内胆管呈竹节样扩张对良性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外胆管中、近段梗阻(P<0.05),梗阻部胆管呈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P<0.01),肝内胆管呈软藤状扩张(P<0.01)高度提示恶性病变。2、低张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上的符合率高于普通增强扫描,尤其在恶性诊断符合率是(P<0.05)。结论:低张增强扫描技术可明显提高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与早期强化率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乳腺病变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分析病变增强后血流动力学特点,包括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及96s、144S早期强化率。结果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灵敏度为0.842,特异度为0.762,AUC值(ROC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083;96S早期强化率(%)的灵敏度为0.526,特异度为0.857,舯C值为0.7193;144S早期强化率(%)的灵敏度为0.737,特异度为0.857,AUC值为0.8534。结论在诊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方面,96S、144s早期强化率与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三者相比:96S、144S早期强化率的特异度较高;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的灵敏度较高;144S早期强化率的AUC最大,即144S早期强化率的诊断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