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452例乳癌中78例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与非青年乳癌无明显差异。早中期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预后相似,而Ⅲb、Ⅳ青年乳癌5年死亡率高,病期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结论:青年乳癌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乳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青年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乳腺癌无大区别,要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临床,在条件许可下,可以保乳治疗,并作足够范围的局部切除,配合术前、术后的正规辅助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计划,内分泌治疗对青年乳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按TNM分期,Ⅱ、Ⅲ期病例占85.7%。32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非手术治疗。30例行术后化疗,15例术后放疗。结果病理分型以乳腺浸润性癌多见(85.7%),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20.9%。结论青年乳腺癌多为浸润型癌,发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2例青年胃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胃癌以女性患者多发,病理组织学分化较差,临床分期Ⅲ~Ⅳ期较常见,手术方式对预后有影响。结论:青年胃癌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就诊的159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中,青年组I级明显较中老年组少,而Ⅲ级明显多于中老年组,青年组腋窝淋巴结以及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晚期(Ⅲ、Ⅳ期) 病例数比例较中老年组高,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而HER-2阳性率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相对于中老年乳腺癌具有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HER-2阳性率高等特点,且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瘸,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且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明显,青年乳腺癌患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患病群体.一般认为青年乳腺癌表现为侵袭性强,预后差,本院近20年共进行青年乳腺癌手术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肠癌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李智  邹玉 《临床医学》2011,31(1):63-64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5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预防。结果 45例青年大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44.4%;Dukes分期以C、D期为主,共25例(55.6%);病理分型以腺癌多见,其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较高,达44.4%。结论青年大肠癌误诊率高,病理分化低,恶性程度高,近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C-erbB-2表达、SPF和组蛋白酶D与乳腺癌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的c-erbB-2表达,SPF与预后的关系,以及cath-D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病人的c-erbB-2和cath-D的表达.结果c-erbB-2表达比不表达病人预后差(P=0.01).cath-D和c-erbB-2表达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01).结论c-erbB-2阳性表达和cath-D阳性表达者,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地上升,特别是乳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检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体检结合影像、病理检查是早期检出、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我院自 1996年 4月~ 2002年 4月共摄钼钯 2040例,剔除正常乳腺 130例,发现乳腺疾病共 1910例,作者就乳腺疾病种类、年龄分布,临床检查与 X线征象比照和乳腺癌病理分类等相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6年间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35岁以下青年女性胃癌66例的临床、胃镜及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女性胃癌66例,占同期胃癌的3.07%,平均年龄29.1岁,59例(89.4%)为生育后妇女,除4例为早期胃癌外均为进展期胃癌,以Borrmann Ⅳ型为主,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腺癌多见,5年生存率低.结论 青年女性胃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晨芳  康慧鑫  张宏  刘颖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26-1427
目的: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638例乳癌中97例青年乳癌的病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青年乳癌的病期以Ⅱ期为主;激素受体阳性者占68.0%;病期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激素受体表达偏低;卵巢去势及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结论:青年乳腺癌的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乳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青年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乳腺癌无大区别,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临床,在条件许可下,可以保乳治疗;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分期和复发、转移率;化疗后闭经对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卵巢去势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足够范围的局部切除,配合术前、术后的正规辅助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计划以及内分泌治疗对青年乳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恶性肿瘤之首,双侧乳腺癌的发病趋于年轻化,临床预后较单侧差。本文报告了本院手术的1例双侧乳腺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9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青年组)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中老年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2组患者病理类型、TNM分级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脉管侵犯例数。比较2组患者ER、PR、Her-2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 2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和TNM分级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和脉管侵犯例数均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青年组患者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患者,但其Her-2和Ki-67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P53表达阳性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和分期与中老年患者相似,但其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更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PR-型乳腺癌与ER+/PR+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2例,其中ER+/PR-型乳腺癌69例,ER+/PR+型乳腺癌83例,全部入组病例为女性患者。使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方法,检测标本中ER、PR、HER-2、Ki-67等指标。并对入组病例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 ER+/PR-型乳腺癌与ER+/PR+型乳腺癌相比,多出现在绝经后的患者,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组织学分级高,Ki-67的阳性率高,HER-2多表达为阳性,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ER+/PR-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较ER+/PR+型乳腺癌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总生存期也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ER+/PR-型乳腺癌较ER+/PR+乳腺癌对他莫昔芬治疗反应显著差(P=0.044)。结论 ER+/PR-型乳腺癌较ER+/PR+型乳腺癌侵袭性强,临床分期较晚,预后差,对他莫昔芬治疗的反应性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s)、微小核糖核酸-1246(miR-1246)、糖类抗原153(CA153)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108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选取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纳入良性肿瘤组,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CTCs、miR-1246、CA153的表达差异,并分析CTCs、miR-1246、CA153的诊断价值及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CTCs、miR-1246、CA153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CTCs、miR-1246、CA15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s、miR-1246、CA153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可分别达到90.1%、84.8%.CTCs、miR-1246、CA153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和CTCs、miR-1246、CA153表达情况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TCs、miR-1246、CA153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男性乳腺癌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4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ER表达为影响男性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男性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治疗上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要重视ER表达阳性者的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男性乳腺癌少见,发病率为乳腺癌中的1%。临床上因其发病率低而误诊,预后差,应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自1998~2000年期间共收治6例男性乳腺癌,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20年3月手术治疗乳腺癌8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NLR、LMR水平.分析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患者随访预后结果分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预后资料,研究老年男性乳腺癌复发以及总体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7例患者(44. 7%)术后发生复发,主要以局部胸壁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复发为主(23. 7%),其次是肺、肝脏、脑以及骨转移(21.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激素受体ER和PR表达,术后是否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TNM分期以及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以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收治的53例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发生率、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预后。随机挑选本院同期100例乳腺癌(年龄〉30岁)作为对照组。结果 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2.3%;53例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病例中,浸润性癌占84%;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达69%;30岁以下青年组2年复发转移率为64%。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组的以上临床病理学参数与中老年乳腺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1);但两组激素受体厦Cerb-2基因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有多项不同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顸后差。  相似文献   

20.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55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0±10.0)岁和(51.4±10.5)岁,差异有显著性(P=0.006),平均肿块大小分别为(28.0±12.6)mm和(24.6±11.2)mm,差异有显著性(P=0.011).而两者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和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三受体阴性是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跟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年龄较轻、肿块较大、远处转移早、预后差、缺乏特异性治疗,需要研究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