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骨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细胞活力及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粘膜完全愈合后,截除长度3 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髂骨全层,植入直径2 mm带自攻螺纹的纯钛种植体2~3枚,分别在离体60、120分钟内植入下颌缺损区.术后4、8周取出植骨块,观察游离移植的非血管化骨块内细胞活力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恢复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连续性.游离骨块在离体60分钟植入体内4~8周为活骨块,可见到大量成活的骨细胞,并有数量不等的新骨形成.离体120分钟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8周为死骨块,其中未见成活骨细胞,部分骨块中见到破骨细胞.结论在以狗为对象的实验中,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移植同期种植可以修复长度3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植入体内骨块能否成活与其离体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受区骨膜对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的影响,为临床在非血管化骨移植 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提供依据。方法 在狗的双侧下颌骨下缘切取1.2cm×4.0cm大小的骨块原位再植,将 钛芯羟基磷灰石涂层(Ti-HA)圆柱形种植体植入移植骨块中,左侧去除骨膜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分 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进行X线摄片,组织学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愈合情况及植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 受区骨膜的存在与否对非血管化骨移植后骨的愈合及种植体与骨的结合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纯钛种植体与非血管化髂骨骨结合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纯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的骨结合情况。方法:10只杂种犬被随机分成5组,分别切取两侧游离髂骨移植于对侧,移植骨内同时植入钛种植体,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组织学观察。结果:3周时,移植骨以吸收和坏死为主,6周时有新骨形成,9周时新骨形成的数量增加,12周时移植的骨块成活,骨组织改建完成,植入的钛种植体和移植的髂骨块之间无软组织介入,标志种植体与移植骨之间骨结合完成。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可以形成完全骨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的种植体固位力与游离骨块离体时间的关系,判断游离骨块离体时间对其存活和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30min组;B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90min组。制作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取与缺损大小相当的自体非血管化全层游离髂骨,分别在30 min和90 min内植入纯钛金属种植体,用于修复下颌骨缺损处,牢固内固定。手术当时和术后3d、1周、2周、4周测量从骨内拉出种植体所用力的大小。HE和三色染色观察植骨块内骨成活和骨质变化状况。结果:A组,在种植体植入当时和骨移植后3d、1周、2周、4周各时间点,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4±13 N、140±15 N、134±9 N、137±13 N、146±7 N;骨块未见明显吸收,组织切片HE染色,骨块中央部位的骨陷窝内可见骨细胞,骨块中央部位可见成形骨小梁,部分骨陷窝空虚,但破骨现象不明显。改良Mallory染色,部分区域的骨密度有降低。B组在骨移植后3 d、1周、2周、4周,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3±14 N、140±7 N、133±11 N、130±7 N、136±2 N;骨块部分区域可见明显吸收,见到破骨细胞及明确的破骨现象;较多的骨陷窝空虚,成活的骨细胞较少,部分骨小梁有密度减低现象。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的离体时间与移植后的骨成活密切相关,也就影响到了种植体的骨结合,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尽量缩短非血管化游离骨的离体时间,以减少移植后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5.
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骨结合式牙根种植体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中与骨结合过程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界面结合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种植体在血管化骨移植中与骨的结合和与正常骨的结合相同。非血管化骨移植尽管发生“爬行替代”,但种植体仍能在种植后60天起,随着死骨的吸收,同长入的新骨产生有效的骨结合。种植后30天和60天,血管化骨移植的种植体—骨结合强度比非血管化骨移植的高,但到种植后90天和180天,两者强度相等,提示临床用非血管化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同时,可植入种植体以行功能性整复,但在进行上部结构修复的时间上,要比血管化骨移植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非血管化髂骨和下颌骨与钛种植体结合的组织学特点。方法 :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 6组。切取 15mm× 5mm的下颌骨骨质 ,将骨块移植于对侧下颌骨人工骨缺损区 ,然后切取同样大小的髂骨骨块 ,移植于下颌骨骨缺损区 ,同时植入 2枚钛种植体 ,用种植体固定骨块。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 ,组织学观察。结果 :髂骨移植后早期以溶解坏死为主 ,6周时开始重建 ,种植体为混合界面 ;12周时改建基本完成 ,种植体形成骨结合。而下颌骨移植后早期移植骨吸收不明显 ,只是哈佛氏管扩大 ,与种植体界面间未见新骨形成 ;12周时移植骨内出现新生骨 ,骨吸收停止 ,种植体为混合界面 ,界面有不成熟的新生骨沉积 ,新骨与原骨结合不紧。 18周 ,种植体形成骨结合。 2 4周 ,移植的髂骨和下颌骨与骨床均融为一体 ,下颌骨与髂骨相比整体致密。结论 :髂骨与下颌骨移植后的修复过程及它们与钛种植体的骨结合过程不同 ,但均能形成骨性结合。下颌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时间比髂骨长  相似文献   

7.
非血管化骨—种植体同期移植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肿瘤,外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颌骨缺损的整复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而颖难的治疗问题之一。目前非血管化和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整颌骨缺损, 已在临床成功地应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化与非血管化移植骨同期种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Branemark种植技术,对双侧下颌骨体部大部切除患者同时行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本文就VBC和NVBG与种植体之间的骨结合及两种不同移植骨之间骨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血管化骨一种植体同期移植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肿瘤、外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颌骨缺损的整复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而疑难的治疗问题之一。目前非血管化和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整复颌骨缺损,已在临床成功地应用。随着骨融合式种植体的发展,使下颌缺损整复的同期恢复咀嚼功能成为可能。采用非血管化的自体骨合并牙根种植体同期植入整复颌骨缺损是一种较合理,易施行,并可同时重建牙颌系统功能,矫正骨缺损所致颌面畸形的较为理想的设计。但对此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即对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种植体与非血管化植骨块结合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光第  梁桂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4):0-309,314,I014
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新骨结合情况。方法用狗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进行实验。在髂骨络和下颌骨下缘截取2cm*2cm的骨真,在肋骨切取长2cm的骨块,植入人工种植体后,将骨块回植原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MP-钛复合种植体与非血管化自体骨同期移植后种植体界面的愈合过程及BMP对界面骨融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在犬前磨牙区截骨并原位回植,造成非血管化骨移植的动物模型,分别同期植入BMP-钛复合种植体及普通种植体。对术后不同时段的种植体界面进行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BMP-钛复合种植体植入后2周.界面即可见新骨生成.12周时骨融合基本完成。对照组骨融合过程较实验组延迟4周以上。结论:BMP-钛复合种植体的应用,可使种植体一移植骨界面的骨融合时间明显提前,从而缩短程,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 (Non VascularizedBoneGraft ,NVBG)牙种植体 (IMP)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 12只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拔除其一侧 4个前磨牙 ,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 3cm中断性缺损 ,分别在NVBG离体后 40min以内和 80min以上行NVBG IMP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术后 4周、12周、2 4周分别处死每组 2只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 4周时 ,所有NVBG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 ;但 4周、12周时 ,NVBG离体时间在40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多 ,NVBG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结论 :无论NVBG离体时间小于 40min还是大于 80min ,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最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 ,只是离体时间越长可能新骨形成和骨结合形成越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自体骨移植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单纯骨移植中移植骨的作用;血管化骨移植中骨膜供血与骨髓供血的区别;单纯骨移植和血管化骨移植在愈合、移植骨成活、机械强度等方面的自身对照研究。大量资料表明血管化骨移植在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骨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目前仍有争议.近年的研究表明非血管化自体骨植入后,早期即可有新骨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骨-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种植体的愈合过程,并观察骨形成蛋白对与非血管化骨同期植入的种植体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为2组.在犬双侧下颌角区各截取3cm×4cm骨段,实验组骨段内植入含有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种植体,对照组植入普通纯钛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后,将骨块及种植体植回对侧下颌角,并以不锈钢丝固定.术后2、4、6、8及12周各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在术后2周即可见明显的新骨形成,术后6~8周,已基本形成骨性结合;术后12周时,可见较为成熟的骨融合.而对照组骨融合在术后6~8周方开始形成,术后12周时仍未完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骨融合的时间较对照组至少可提前4周.结论骨形成蛋白的骨诱导活性可以促使种植体在植入后早期与非血管化骨形成骨融合,从而为提高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成功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骨节段缺损的病人,通过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建立下颌骨连续性,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结果:移植的骨块成活,植入的种植体可以实现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行使功能。结论:此方法可以实现下颌骨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测特定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1,TGF-β1)对钛表面成骨细胞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I型胶原蛋白(collagen-I,COL-I)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钛表面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钛片表面,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0.5ng/ml的TGF-β1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收集第1d、3d、7d培养的细胞。通过RT-PCR检测不同培养时间OCmRNA、BSPmRNA和Col-ImRNA表达情况,对照组不加TGF-β1。结果:浓度为0.5ng/ml的外源性TGF-β1加入到接种于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中后,均可显著增加几种细胞因子(OC、BSP和Col-I)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浓度为0.5ng/ml的外源性TGF-β1对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因子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管状骨种植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管状骨种植后的组织学以及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6只成年山羊,每只羊的左后肢胫骨手术放置4只种植体.采用影像学、四环素标记评价种植后的变化,术后1、2、3个月各宰杀2只动物,切取实验标本,制备成硬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标本进行观察,同时对剩余的标本采用推出实验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在种植体两端与胫骨的结合部位,种植体周围被新形成的编织骨包绕,四环素标记显示新骨形成活跃.种植体-骨界面结合率的平均值为60.13%,种植体承受的推出力相对较小,为435 N左右.术后3个月,与种植体结合部位的骨组织已经改建,且与正常皮质骨相同,排列方向与种植体轴向平行,种植体-骨界面结合率的平均值为61.61%.种植体承受的推出力达1113 N左右.结论 管状骨种植后,种植体-骨界面仅发生在双皮质结构区;种植后3个月时骨改建完毕,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  相似文献   

18.
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细胞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块中细胞存活能力及数量与离体时间的关系。方法 :取狗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 ,在离体 2 5~ 15 0min的不同时间点 ,消化骨块获得细胞 ,进行活细胞计数。对消化获得细胞体外培养2 4h后 ,再进行活细胞计数 ,分析细胞存活与离体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离体 2 5~ 15 0min时间内 ,骨块细胞的存活率从 91.96%降至 9.5 2 %。统计学检验 ,2 5min组与 70min以前组之间没有统计上的差别 ,P >0 .0 5 ;2 5min组与 70min及其以后组之间有明显差别 ,P <0 .0 1。培养 2 4h后 ,以上各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则从88.73 %到 3 .88% ,组间差别与刚离体时相同 ,但 70min后的各组活细胞率明显下降。结论 :非血管化狗游离髂骨块的离体时间对其中的细胞存活有明显影响 ,离体 70min可能是其关键点 ;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 ,尽量缩短骨块的离体时间 ,有利于保存更多的活细胞  相似文献   

19.
TGF-β1在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局部表达及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TGF β1在局部表达及其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定性及ELISA定量方法检测狗下颌骨牵张成骨中不同时间点TGF β1变化水平 ,并对照观察狗下颌骨骨不连中TGF β1的变化。结果 :ELISA定量检测中可见牵张组中骨痂组织TGF β1的表达在牵张中 6d ,牵张固定 2周 ,牵张固定 8周 ,均比骨不连组及正常组高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牵张中 6d牵张区边缘活跃的成骨细胞及新生的血管壁周围 ,牵张固定 2周牵张区中间新形成的类骨质周围的活跃成骨细胞及基质 ,牵张固定 8周牵张区中间新形成与牵张力平行的骨小梁边缘的成骨细胞及基质。结论 :对狗下颌骨进行牵张成骨的过程中 ,机械的牵张力刺激 ,可使局部牵张区TGF β1持续较高表达 ;持续较高表达的TGF β1可能参与促进了牵张区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非血管化自体骨游离移植中骨生成和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骨移植是骨缺损整复的常用方法.自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涉及骨生成、血管生成和骨质改建等方面,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就以上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