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防止洗胃过程中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发生,以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呕吐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蔚  何雯  早然  陈雯  帕提古丽  李娟 《护理研究》2011,25(2):143-144
[目的]防止洗胃过程中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发生,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90例口服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及术后6 h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洗胃液量、时间及洗胃术中呕吐、胃黏膜损伤、上腹部不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防止洗胃术中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的效果,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110例口服中毒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两组洗胃质量。结果在洗胃时间和洗胃液总量、洗出液顺畅、误吸、术后1h内呕吐、胃黏膜损伤情况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可更有效地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误吸及术后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洗胃方法抢救中毒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动洗胃机的洗胃方法进行改良,实现最佳洗胃效果,防止误吸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2004年以来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并发症以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及出血,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后的自动洗胃机洗胃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护理学基础     
071469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金丽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53~254将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呕吐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表2参6(原文摘要)071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灌洗球囊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9例口服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采用灌洗球囊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呕吐、胃黏膜损伤、上腹部不适等发生情况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灌洗球囊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次数、减轻胃黏膜损伤、防止洗胃术中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口服中毒患者用电动洗胃机间歇洗胃减少误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用电动洗胃机间歇胃减少口服中毒患者发生误吸的效果。方法307例口服中毒患者,按就诊日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洗胃机间歇洗胃,对照组用洗胃机持续洗胃,比较两组洗胃过程误吸发生率及清醒患者洗胃后6 h内的不适症状。结果误吸发生率观察组6.5%、对照组31.4%,x2=31.0,P0.005;两组意识清醒患者洗胃后6 h内,观察组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洗胃能明显减少口服中毒患者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改良洗胃器在小儿中毒洗胃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11月收治的106例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经改良洗胃器洗胃,对照组采取传统注射器洗胃法洗胃,对比两组患儿洗胃时间以及洗胃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进液时间、出液时间、每升洗胃液洗胃时间、洗胃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胃黏膜损伤、灌洗液反流、患儿哭闹不合作发生率分别为5.66%、3.77%、9.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改良洗胃器应用于小儿中毒洗胃中可有效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液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目标为策略的循证医学护理对小儿药物急性中毒洗胃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21年3月1日洗胃治疗的87例药物急性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倾向性评分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目标为策略的循证医学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洗胃操作过程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掌握情况、患儿洗胃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洗胃体位、洗胃液温度、洗胃时间、胃管固定方法、胃管深度、单次注入液体量及下颌下垫单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洗出液体时间、总洗胃时间、洗胃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呕吐、误吸、低钠血症及脑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药物急性中毒洗胃中应用以目标为策略的循证医学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保证患儿洗胃顺利进行,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疾病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麻醉联合间歇脱机抽液对洗胃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胃管留置对咽喉部的刺激;洗胃过程中反复抽吸胃液,对胃肠道的刺激;洗胃时出入液量不平衡等因素都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基于人性化服务的理念,2008-02~2008-10,我们在洗胃过程中优化操作方式,实施静脉注射丙泊酚,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做到了无痛洗胃,并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减少胃液反流,防止误吸的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电动洗胃机改良洗胃法在抢救口服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电动洗胃机洗胃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8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对两组间洗胃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洗胃时间和洗胃液总量、洗胃过程顺利与否、胃黏膜出血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后的洗胃法可更有效固定胃管、清除毒物、缩短洗胃时间,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及术后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测温贴在急性中毒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中毒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留置胃管洗胃,对照组采用常规水温计测量洗胃液的温度,观察组采用测温贴测量洗胃液温度,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相同洗胃量的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8.46min±3.74min)短于对照组(15.24min±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抢救急性中毒患儿中使用测温贴测量洗胃液温度,可提升抢救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全自动洗胃机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胃管插入长度,即插入胃管45~55 cm;观察组(30例),采取在传统胃管长度基础上延长插入10~15 cm,即胃管插入长度为55~70cm,观察两组的洗胃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洗出的液体中出现血性液体、腹痛、胃内容物自口鼻涌出等,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的长度,可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洗胃彻底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按摩推压方法对预防和减少洗胃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口服中毒冼胃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洗胃机常规洗胃。试验组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及结束时,对其腹部施以手按摩推压,以助胃残留液的排除。结果2组患者胃内反流液导致误吸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洗胃操作辅以手按摩推压技术能有效预防洗胃导致的误吸。  相似文献   

15.
手按摩推压技术在洗胃操作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按摩推压方法对预防和减少洗胃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口服中毒冼胃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洗胃机常规洗胃。试验组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及结束时,对其腹部施以手按摩推压,以助胃残留液的排除。结果2组患者胃内反流液导致误吸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洗胃操作辅以手按摩推压技术能有效预防洗胃导致的误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毒患者洗胃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128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去枕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捕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胃管长度10-15 cm,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组一次插入胃管成功例数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 洗胃时采用去枕左侧卧位,使用甥料口咬协助插管,延长捕胃管长度,并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的方法,较传统洗胃法一次插胃管成功率高,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洗胃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中毒患者的洗胃中,以减轻及缓解洗胃的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实验组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操作中,观察两组首次吸出胃内容物的时间、总洗胃时间及洗胃中呕吐次数、胃黏膜出血、口鼻腔涌液、排液不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两组首次吸出胃内容物的时间、总洗胃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洗胃中呕吐次数、胃黏膜出血、口鼻腔涌液、排液不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洗胃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理念,可优化洗胃环节,缩短洗胃时间,并有效减少洗胃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急性中毒患者洗胃的方法、洗胃溶液的选择、置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其洗胃的方法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可分为洗胃-洗食管-再洗胃法、间歇抽吸洗胃法、变幻体位洗胃法、胃切开洗胃法等,洗胃溶液和置管方法也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认为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洗胃方法,并定期开期护理培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辉 《护理研究》2011,25(20):1816-1817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对减轻洗胃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服毒需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洗胃前3 min开始持续经皮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洗胃过程中间歇脱机抽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洗胃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发生呕吐、胃黏膜损伤及洗胃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洗胃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动吸痰机联合全自动洗胃机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诊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洗胃法洗胃;观察组在连接全自动洗胃机前先采用电动吸痰机进行胃内容物抽吸,再连接洗胃机进行常规洗胃,洗胃过程中随时吸净口鼻腔分泌物。比较两组患者洗胃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洗胃时间。结果:观察组洗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电动吸痰机配合全自动洗胃机可更有效清除毒物、缩短洗胃时间,并能减少洗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