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统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411例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得出了颈椎管矢状径的正常值及其范围,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对颈椎管矢状径与性别、年龄和身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评估退行性颈椎管狭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应用新的X线片测量方法测量颈椎管率及有效颈椎管率,确定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敏感指标。方法取100名不同年龄段的无症状的成年人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管矢状径(a)、椎体中矢径(b)、退变椎体矢状径(c),计算颈椎管率(a/b)、有效颈椎管率犤(a b-c)/c犦,分性别、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年龄组的颈椎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年龄组的有效颈椎管率其差异在C3、C7节段无统计学意义,而在C4~C6节段有非常显著性(P<0.01)。(3)男女之间的颈椎管矢状径差异无显著性,而椎体中矢径及退变椎体矢状径差异有显著性,颈椎管率和有效颈椎管率男性小于女性(P<0.01)。结论(1)颈椎管率是诊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指标,有效颈椎管率是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指标。(2)有效颈椎管率低于0.6时,应考虑退行性颈椎管狭窄。(3)40岁以上患者在X线侧位片上除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还应考虑是否存在退行性颈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颈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T1倾斜角(T1-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颈倾斜角(neck nilting NT)、C2-C7 Cobb角(Cobb角)等矢状位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两种测量方式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建立两种测量方式各参数的线性模型。结果:X线片上测量的NT、Cobb角与MRI上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T1S、TI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RI上,TIA与T1S(r=0.677)、NT(r=0.547)、Cobb角(r=0.5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1S与TIA(r=0.677)及Cobb角(r=0.51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NT不存在相关性。在X线片上TIA与T1S X(r=0.706)、NT(r=0.361)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Cobb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1S与NT(r=-0.325)、TIA(r=0.706)及Cobb角(r=0.37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RI上T1S、NT、TIA和Cobb角与X线片上T1S(r=0.660)、NT(r=0.624)、TIA(r=0.746)和Cobb角(r=0.547)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obb(X)=8.12+0.59Cobb(MRI),T1S(X)=10.12+0.58T1S(MRI),TIA(X)=25.74+0.64TIA(MRI);NT(X)=23.55+0.51NT(MRI)。结论:颈椎MRI上测量的TIA及TIS与X线片上相近,NT和Cobb角与X线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MRI测量的参数来评价颈椎矢状位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4.
5.
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以临床体检为主,辅以静态X线颈椎侧、斜位片。但X线片仅提示椎体前、后缘的唇样增生、相应椎间孔略变小、椎间盘变性等,不足以说明颈神经根、椎动脉受压。作者通过对218例颈椎动态斜位X线片进行了观察,提供实测数据,以利于对颈椎病,特别是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临床资料 本组218例全部来自本院骨科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门诊拟诊为颈椎病的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男132例,女86例,年龄28~62岁,平均45岁。单侧症状者196例,左右侧症状交替出现者22例。发病前无明显诱因者176例,有轻微外伤史者11…  相似文献   

6.
颈椎的X线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秉文 《颈腰痛杂志》1994,15(3):181-183
颈椎的X线检查周秉文颈椎病变是颈肩痛的主要发源处,颈椎X线平片仍为颈肩痛检查的最基本手段,它可确定或除外颈肩部骨关节的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增生、狭窄、畸形等,作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判断预后的依据。填写申请单应详细写明病人年龄、性别、地址、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测量正常成人腕部X线侧位片上泪滴角的正常值,为帮助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8~58岁双腕骨骺已闭合且无骨折及畸形的成人志愿者160例,320个腕关节进行研究,其中每个年龄组各4例,男女各2例,共40个年龄组。按不同的年龄段分A(18~28岁)、B(29~38岁)、C(39~48岁),D(49~58岁)4个组,每组40例80个腕关节。所有志愿者均摄标准侧位X线片,在受试者中每组随机选择10例,男、女各5例,取泪滴的中轴与桡骨干纵轴的的夹角为泪滴角。结果正常成年人侧位泪滴角平均为(68.72±4.39)°,不同性别及不同侧别泪滴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泪滴角与年龄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测量所得X线侧位片泪滴角可用于腕部疾病,特别是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立平片鉴别单纯楔状与爆裂椎体骨折。材料与方法:前瞻性(n=95)和回顾性(n=21)地对116例钝伤骨折椎体的径线进行了测量,并判断有关的X线征象。结果:假设即在明确的钝伤史时,凡平片具有:1、髓核撞击征,2、椎体两横径增大,3、椎体两前后径增大三之一即被判断为爆裂骨折被证明成立。结论:平片鉴别椎体楔状和爆露骨折,该标准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9.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颈椎不稳定的X线测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在交感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游标卡尺和测角仪测量了3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将C2/3、C3/4、C4/5、C5/6角位移和椎体间滑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在过伸、过屈位片上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C4/5、C5/6间角位移和C3/4、C4/5、C5/6椎体间滑移显著增大(P<0.05)。结论:交感型颈椎病颈椎不稳定好发于C4/5,其次是C5/6、C3/4节段,过伸、过屈位片角位移和椎体间滑移在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中意义更大,根据本组数据可推算出引起交感神经症状颈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下腰痛患者立位X线侧位片测量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对160例慢性下腰痛(CLBP)患者的立位X线平片进行测量,结果发现CLBP患者的腰椎曲度减小,与骶骨倾斜角呈明显正相关(r=0.668,α=0.01),两者在小于40岁年龄阶段内随增龄而呈减小趋势,腰椎曲度顶点下移至L3椎体以下者占55%.同时发现前凸指数与腰骶角呈明显负相关(r=-0.483,α=0.01).另外比较了同年龄阶段单纯LBP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各测量值,结果发现后者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和前凸指数明显减小(P值<0.05和P值<0.01),而腰骶角加大(P值<0.01).本测量揭示了腰椎在维持自身稳定时骨性结构的内在力学关系,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更大的腰椎不稳定,支持了在腰椎退行性变过程中,椎间盘退化是原发的,而小关节退化是继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研究国人颈段脊柱颈曲以及伸屈活动度,比较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对300例成人和300例临床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行动态条件下的X线测量,测量颈椎屈伸弧度及屈伸活动度。结果正常成人不同年龄组的颈曲值各不同,随年龄的增加,颈曲值减小。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X线片分析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踝关节X线片的有关数据,提高踝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以利于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40例正常踝关节X线片,测量踝关节间隙内侧宽度、上方胫距关节间隙宽度、距骨外侧与外踝胫侧骨重叠影宽度、侧位片距骨与胫骨之间的宽度、下胫腓联合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构成重叠的宽度共六组数据。结果踝穴内侧宽度平均(3.8±0.5)mm,正位距胫关节宽度为(3.0±0.5)mm,距骨外侧与外踝的重叠影为(4.1±2.2)mm,侧位片中距骨与胫骨的间隙为(2.8±0.5)mm,下胫腓联合宽为(3.2±0.7)mm,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重叠影宽平均为(7.7±1.9)mm。结论综合分析各组正常值,结合其它骨折改变,超过正常值范围是距骨脱位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依据。多组数据改变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正常成年人颈椎间孔X线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成年人颈椎间孔X线测量何欣,宿宝贵,段秀吉,丁洋凯,钟子铵,王启,刘惠利,程志远颈部X线片是诊断颈椎病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段,对颈椎病的X线片分析有很多报道 ̄[1~4],但有关正常颈椎X线片上椎间孔的资料罕见报道,由于缺乏正常颈椎间孔的数据,致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索平山病患者颈椎X线征象,并分析平山病患者颈椎矢状面形态及稳定性。方法:2007年5月~2013年1月,我们对明确诊断的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患者28例(平山病组,均为男性,年龄15~24岁,平均19.5岁)及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28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平均20.9岁)进行比对研究,行颈椎正侧位(21例平山病患者和所有志愿者)和主动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检查,分别测量平山病组和对照组颈椎过屈侧位X线片上的屈曲活动度及角度位移,采用Borden法测量弧弦距来评价颈椎曲度。应用SPSS 17.0行数据分析,两组比对,并对平山病患者颈椎屈曲活动度和颈椎曲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山病组患者颈椎屈曲活动度(C2~C7)为37.52°±9.09°,相较于对照组(25.39°±8.66°)增大(P<0.05)。平山病组患者下颈椎过伸过屈角位移(C3/4~C6/7)分别为14.37°±5.22°、16.70°±3.44°、17.05°±3.66°及15.15°±4.25°,经过单因子方差分析,相比较对照组的11.03°±3.67°、11.69°±3.85°、13.29°±3.61°及12.19°±3.55°显著增大(P<0.05)。21例平山病组患者的弧弦距为5.42±7.35mm,28例对照组志愿者为9.10±2.60mm,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7.1%(12/21)的平山病患者弧弦距测量表现为颈椎曲度变浅、变直或颈椎反弓,弧弦距与颈椎屈曲活动度呈统计学负相关(r=-0.585,|r|>0.50)。结论:平山病患者颈椎存在屈曲活动度增大、颈椎不稳定和颈椎曲度改变,其颈椎屈曲活动度增大与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伸直位X线片测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伸直位X线片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1例单纯、单侧膝关节ACL损伤的病人,双膝关节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①测量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相交点B到胫骨平台前缘A的距离和胫骨平台前后缘的距离AC,并计算AB与AC的比值;②测量股骨髁间窝顶点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夹角(顶-平台角);③测量股骨干纵轴与胫骨平台的夹角(股骨-平台角)。结果①健侧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相交点B到胫骨平台前缘A的距离为12.21mm±2.02mm,顶-平台相交率为22.17%±3.86%,患侧Blumensaats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相交点B到胫骨平台前缘A的距离为18.09mm±3.56mm,顶-平台相交率为31.33%±5.34%,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顶-平台角健侧为56.06°±4.23°,患侧为60.10°±4.81°,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股骨-平台角健侧为97.92°±3.68°患侧为98.19°±3.44°,经统计学处理,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平片在ACL损伤诊断中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在动力位的膝关节X线侧位平片上,ACL损伤侧膝关节的顶-平台相交率和顶-平台角均高于健侧。X线片测量方法易于推广,因此可以作为ACL损伤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前后位X线片上髋臼杯前倾角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证实RitenPradhan提出的髋臼杯前倾角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方法 在标本上行人工全髋臼杯的多个角度前倾角的前后位X线摄片 ,将测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角度进行比较 ,对实际人工全髋置换患者的臼杯前倾角进行测量和计算 ,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测量角度与实际角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应用中发现前倾角 0°~ 33° ,平均2 1° ,1例前倾角测量值为 0° ,术后出现脱位 ,2例在术后随访中发现前倾角有明显变化 ,髋臼杯松动。结论 该方法理论依据充分 ,测量工具普通 ,计算方法简单 ,结果误差小 ,临床中可预测人工髋关节稳定性、诊断髋臼杯松动和指导临床操作 ,是一种可靠、可行和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和测量方法11 资料 采集了1042例颈椎病患者,男684例,女358例;具有X线正侧位片及完整临床资料。并选择了无临床症状正常人100例颈椎片作为对照组,男70例,女30例;该组又分成正常颈椎组14人,男9例,女5例,有颈椎退行性变组86人,男56例,女30例。两组年龄均在31~72...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29-1034
[目的]探讨L_5峡部裂无滑脱与L_5峡部裂性滑脱在矢状位、斜位X线上骨性参数的差异、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8年8月~2015年5月资料完整的L_5峡部裂患者55例,男25例,女30例,将其分为无滑脱组(L_5峡部裂无滑脱组)22例,滑脱组(L_5峡部裂性滑脱组)33例。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在斜位X线片上测量L_4下关突、S_1上关节突至L_5峡部的垂直距离d、s,L_5峡部宽度w,L_4椎体高度h_1;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L_5/S_1椎间隙高度k,L_4椎体高度h_2,LL,SS,腰椎重力线指数,滑脱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和B组在d/h_1、s/h_1、w/h_1、k/h_2、LL、SS、腰椎重力线指数及年龄上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无滑脱组d/h_1、s/h_1、k/h_2均明显大于滑脱组(P0.05);无滑脱组腰椎重力线指数小于滑脱组(P0.05);d/h_1与s/h_1呈正相关,与LL、滑脱率呈负相关(P0.05);k/h_2与腰椎重力线指数、滑脱率及年龄呈负相关(P0.05);腰椎重力线指数与LL、SS及滑脱率呈正相关(P0.05);滑脱率与年龄、腰椎重力线指数呈正相关,与k/h_2、d/h_1和s/h_1呈负相关(P0.05)。[结论]腰椎斜位、矢状位骨性参数的研究对明确腰椎峡部裂进展的原因意义较大。相邻节段上下关节突峡部应力、椎间盘退变、腰椎重力线指数增加可能是腰椎峡部裂进展为滑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颈椎斜位X线片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通过颈椎斜位X线片观察椎弓根的位置和方向,及其在判断椎弓根钉固定中准确,安全地进行钉的作用。方法:人尸体颈椎30例,其中椎动脉造影8例,椎动脉脊髓同时造影6例,根据术前X线斜位片,结合解剖标记定位,选择是钉点及进行钉方向,将直径3.5mm、长度24mm的不锈钢螺钉固定于C2或C3-C6或C7椎弓根中,共160枚,通过术后斜位X线片中判断螺钉在椎弓根的位置,并与CT扫描结果对照,以肯定X线的判断,结果:螺钉位置方向正确者152枚,X线片与CT扫描片的判断完全相符;X线判断螺钉偏向椎弓根外侧边缘5枚,偏向椎弓根内侧的边缘3枚。CT扫描确位于椎弓根外侧边缘3枚,怀疑进入椎动脉孔的2枚;在椎弓根内侧边缘没有进入椎管的3枚。结论:术前通过X线斜位片基本可以解椎弓根方向,上下径;通过术后X线斜位片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椎弓根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及有无进行推动脉孔、椎管的情况,X线与CT的结果差异可能与CT扫描的角度及其伪影有关,该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股骨颈骨折术中X线侧位透视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股骨颈骨折术中X线侧位透视新方法刘安庆,王坤正,贺西京对于股骨颈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术中侧位透视或摄片时,过去均采用将球管置于健肢大腿内下方,片子放在髋关节外侧的平行拍摄透视法,这种方法,对于球管不易移动的X线机来说就非常困难,特别是现在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