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晔  王玲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7):421-421
本文收集 1996~ 2 0 0 0年间的 6 2例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肌张力障碍病例 ,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中首次住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 41例 ,再次住院的 2 1例 ,分别占 6 6 1%和 33 9%。年龄与性别 :6 2例中男 38例 ,女 2 4例。年龄 12~ 6 4岁 ,平均 2 6 3± 4 8岁。 18岁以下 12例 (19 4% ) ;18~ 30岁 35例 (5 6 5 % ) ,30~ 40岁 4例(6 5 % ) ,40岁以上 11例 (17 7% )。用药情况 :单一用药 32例 ,其中氯丙嗪 6例 ,氟哌啶醇 12例 ,舒必利 6例 ,奋乃静 4例 ,利培酮 1例 ,氯氮平 1例。联合用药 30例 ,…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继发头面肌张力异常临床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1992~2002年诊治的9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61~80岁,平均71.2岁;既往患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 1.2临床表现①脑梗死临床表现:受累侧肌张力减低者2例,增高者4例,受累侧上下肢肌力Ⅳ级者4例,Ⅲ级者3例,Ⅱ级者2例,受累侧偏身感觉障碍者5例,合并共济失调者2例.②头面肌张力异常临床表现:双侧眼睑痉挛2例,构音障碍2例,单侧面肌痉挛4例,不自主伸舌1例,症状均于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肌张力异常为中风首发症状者1例,2例在中风后7d内发生,6例在中风后2周后发生.  相似文献   

3.
郭建一 《临床荟萃》1996,11(20):940-941
药物造成的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引起临床注意,现将我院1992年以来所见3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23例,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肌张力水平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98例为2001-01/2002-08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所有患者年龄40~70岁,为第1次临床发病,病程在7d之内,均有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但无意识障碍。根据入院时肌张力情况将98例患者分为3组:低肌张力组(n=28),修订Ashworth肌张力0级及0级以下;轻度肌张力增高组(n=50),修订Ashworth分型中1^-及1^+型;明显肌张力增高组(n=20),修订Ashwoah分型中的2,3和4级。3组进行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至发病后1个月。在患者入院时、发病后1,2个月时进行3次功能测评,评定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8例患者均完成了前2次测试,3个月时49例患者[50%(49/98)低肌张力组18例、轻度肌张力增高组16例、明显肌张力增高组15例]完成了3次测评。①入院时3组两项评分无差异。发病后1个月时轻度肌张力增高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低肌张力组和明显肌张力增高组降低[(7.16&;#177;3.12),(14.34&;#177;3.02),(10,32&;#177;2.56)];Barthel指数较低肌张力组和明显肌张力增高组明显增高[(73.16&;#177;10.22),(46.25&;#177;8.62),(57.58&;#177;9.14)]。②发病后2个月时轻度肌张力增高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仍较低肌张力组和明显肌张力增高组降低[(5.82&;#177;3.14),(9.12&;#177;2.34),(9.04&;#177;2.12)],Barthel指数较低肌张力组和明显肌张力增高组增高[(88.22&;#177;3.10),(68.06&;#177;8.54).(71.54&;#177;7.82)],但后两组间无差异。结论:轻度肌张力增高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其远期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比明显高张力患者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肌张力水平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98例为2001-01/2002-08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所有患者年龄40~70岁,为第1次临床发病,病程在7d之内,均有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但无意识障碍。根据入院时肌张力情况将98例患者分为3组:低肌张力组(n=28),修订Ashworth肌张力0级及0级以下;轻度肌张力增高组(n=50),修订Ashworth分型中1-及1+型;明显肌张力增高组(n=20),修订Ashworth分型中的2,3和4级。3组进行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至发病后1个月。在患者入院时、发病后1,2个月时进行3次功能测评,评定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8例患者均完成了前2次测试,3个月时49例患者犤50%(49/98)低肌张力组18例、轻度肌张力增高组16例、明显肌张力增高组15例犦完成了3次测评。①入院时3组两项评分无差异。发病后1个月时轻度肌张力增高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低肌张力组和明显肌张力增高组降低犤(7.16±3.12),(14.34±3.02),(10.32±2.56)犦;Barthel指数较低肌张力组和明显肌张力增高组明显增高犤(73.16±10.22),(46.25±8.62),(57.58±9.14)犦。②发病后2个月时轻度肌张力增高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仍较低肌张力组和  相似文献   

6.
针刺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李佩芳 《中国康复》2001,16(1):42-43
肌张力即拉长或牵拉肌肉时产生的阻力。其测量方法称为肌肉硬度评价技术 ,早在 2 0多年前就有人研制出肌肉硬度计[1] 。脑卒中后大部分肌群会出现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 ,运动时阻力增加、生硬 ,肢体常被拉向肌群痉挛的方向 ,不能产生协调运动 ,是临床治疗脑卒中的一大难点。本人将现代医学的神经解剖与传统医学的经络腧穴相结合 ,采取针刺拮抗肌群穴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取得一定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1 - 1 2月因脑血管意外住院的患者 88例 ,随机分为 2组。 1治疗组 52例 ,男2 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  相似文献   

7.
陆一兵  张远利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1046-1046
近年来因反复使用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灭吐灵 )和剂量过大致急性肌张力不全的报道增多 ,但应用正常量致急性肌张力不全少见 ,现报告 4例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女 ,17岁 ,学生。因饮食不当1h后上腹痛 ,呕吐。给予补充水、电解质、抗感染治疗 ,并肌注胃复安 10mg ,15min后患者自诉口唇发麻、舌根发硬、头晕难以支持。体检 :体温 37 5℃ ,血压 15 / 11kPa,心率 90次 /min。语言欠流利 ,阵发性下颌及口唇不自主运动 ,口中流涎 ,颈略抵抗。诊断为胃复安所致肌张力不全。给予 6 5 4 2 10mg ,安定 10mg肌注 ,2 0min后症状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RD患者的临床和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男2例,女4例,家族史4例,散发2例。发病年龄4~10岁,除1例外,5例患者均有不同的长时间误诊,治疗前平均病程为12.5年。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以双下肢肌张力障碍,步态异常为首发,2例患者伴有震颤、肢体僵硬,3例患者病理征阳性,1例患者伴有自动症状,6例患者均有症状明显的昼间波动及小剂量多巴胺快速明显的疗效。结论DRD是锥体外系疾病中为数不多的可治性疾病,早期诊治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膈肌损伤多因临床表现不典型 ,又常被合并伤的症状所掩盖 ,易延误诊治 ,因此早期确诊及时处理十分重要[1 ] 。本文综合我院自 1991- 0 3~ 2 0 0 0 - 0 3,收治 2 1例膈肌损伤的临床资料 ,对其诊治问题及经验教训作回顾性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9例 ,女 2例 ,年龄 2 6~ 42岁。开放性损伤 12例(5 7.1% ) ,其中刀刺伤 9例 ,挤压伤 3例 ;闭合性损伤 9例(4 2 .9% ) ,其中挤压伤 7例 ,坠落伤 2例。左侧膈肌损伤 18例(85 .7% ) ,右侧 3例 (14.3% )。 16例膈疝形成 ,疝入脏器分别是胃与大网膜、横结肠、小肠。合并肋骨骨折 10例 ,四肢及骨盆骨折…  相似文献   

10.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病种之一 ,分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后天性上睑下垂 ,临床表现各异 ,重者可因瞳孔受遮盖而引起弱视[1] ,同时上睑下垂有碍美容。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5月我科采用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 14例 2 0只眼 ,疗效确切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10例 ,年龄15~ 41岁 ;单眼 8例 ,双眼 6例 ;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根据上睑提肌肌力测定标准 ,均为重度 ,肌力均在 3mm以上 ,无上直肌麻痹或其它眼外肌运动障碍。1 2 手术方法 局麻后按预先设计切口切开皮肤全层及眼轮匝肌 ,于眼…  相似文献   

11.
肌张力增高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按肌张力增高程度将 10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 4组 ,均接受康复训练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1个月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定。结果训练 1个月后 ,4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 ,但肌张力轻度增高的患者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肌张力显著增高的患者 (P <0 .0 1)。结论肌张力过度增高可显著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26例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石岭 《临床荟萃》2007,22(20):1481-1481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运动神经元性疾病,临床发病较少见,但极易误诊。我院诊断儿童脊肌萎缩症26例,大多数早期诊断不明确,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教训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1988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临床确诊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26例,男15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0.73;发病年龄(2.2±4.1)岁,其中25天至6个月13例,7~18个月9例,2~7岁2例,10岁1例,12岁1例。1.2诊断标准具备下列症状即可诊断[1,2]:①多数患儿生后3~6月发病,进行性加重,呈对称性弛缓性;②四肢近端无力或肌萎缩,肌张力、肌力低下,一般不累及眼外肌,无…  相似文献   

13.
1 引 言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是指由某些药物引起的阵发性肌张力亢进,常涉及面、颈或躯干的多个肌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面或躯干的肌痉挛或扭曲。引起本病的主要药物有两大类: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抗精神病药中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等。本文将1995年3月至1998年6月本院所治疗的20例病儿作一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这些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重视。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个月至14岁,其中5个月至1岁4例,2~3岁5例,4~6岁8例,7~14岁3例。在这…  相似文献   

14.
郭爱香  梅志忠  耿怀旺  王艳玲 《临床荟萃》2003,18(13):F002-F002
多发性肌炎是以骨骼肌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 ,可同时累及皮肤 ,病因不明 ,目前多认为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疾病[1]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沉增快、血清肌酶活性增高和肌肉病理学改变。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明显差异。现就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征对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7例 ,女 2 9例 ,年龄 12~ 5 6岁 ,平均(4 0 .4± 12 .0 )岁。诊断符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获取 1年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SPR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shworth 5级肌力标准判断 ,术后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 2 4级 ,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0 4级。术后 1年患肢肌张力缓解 62例 (缓解率 10 0 % ) ,行走功能和步态改善 48例 (77 4% )。伴随症状部分改善。结论SPR能有效缓解CP患儿肢体肌张力 ,改善康复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89年11月至1991年8月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31例顽固性呃逆的病人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1例病人中男25例,女6例。年龄16~80岁,平均53.7岁。诱因:精神因素9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胃炎3例,饮食不当2例,不明原因4例,食道炎1例,胃溃疡1例,胃神经官能症1例,病程:1~7天10例,10天9例,20~30天2例,2~3月4例,6~8月2例,1年1例,2年以上3例。全部病例均经各种治疗不能缓解,其中经解痉药物治疗者24例,针灸、中药治疗者14例,健胃药物治疗者19例。  相似文献   

17.
本科自 1996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4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颞肌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并与 37例传统颞肌下去骨瓣减压术比较 ,现就其疗效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传统手术组 (对照组 ) 37例 ,男 2 8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2 .5 (7~ 6 1)岁。传统手术后进行硬脑膜扩大无张力修补组 (修补组 ) 4 5例 ,男 3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4.2 (5~ 6 8)岁。1.2 手术方法 传统颞肌下去骨瓣减压术后[1] ,如脑组织膨出 ,则适当扩大颅骨减压窗 ,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 ,然后将硬脑膜稍做修整 ,根据需要取适当大小游…  相似文献   

18.
纤维肌痛综合征(附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祥  孙厚义 《临床荟萃》1994,9(19):881-882
纤维肌痛综合征(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作者近3年诊治FS1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男1例,女9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25~33岁6例。农民7  相似文献   

19.
儿童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 DR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RD患者的临床和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男2例,女4例,家族史4例,散发2例。发病年龄4~10岁。除1例外,5例患者均有不同的长时间误诊,治疗前平均病程为12.5年。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以双下肢肌张力障碍,步态异常为首发,2例患者伴有震颤、肢体僵硬,3例患者病理征阳性,1例患者伴有自动症状,6例患者均有症状明显的昼间波动及小剂量多巴胺快速明显的疗效。结论:DRD是锥体外系疾病中为数不多的可治性疾病,早期诊治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 1999年开始采用肌膜瓣加废弃皮原位植皮的方法一期修复外伤性胫骨外露 5例 ,临床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年龄 14~ 4 6岁 ,平均 32岁。受伤原因 :高速铁管砸伤 1例 ,交通事故 4例。部位 :位于小腿中段及中上段。其中单纯皮肤逆行撕脱挫伤 1例 ,伴有胫 (腓 )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4例。伤后就诊时间为 30~ 10 0分钟 ,平均 6 0分钟。骨折固定方法 :1例用加压钢板螺钉及钢丝固定 ,3例用夹式Orthofix外固定器固定。肌膜瓣取材部位 :胫前肌 2例 ,比目鱼肌 2例 ,胫前肌加比目鱼肌1例。1.2 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