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德堰  陈永顺 《中国药业》2012,21(17):20-21
目的 研究草豆蔻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 构建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棉球诱发大鼠肉芽肿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将草豆蔻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炎症模型鼠的疗效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相比较,观察草豆蔻挥发油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草豆蔻挥发油能够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轻大鼠肉芽肿,其中高剂量草豆蔻挥发油(100mg/kg)的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组相当.结论 草豆蔻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瓜霜的抗炎作用。方法:观察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测定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踝关节周长;测定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观察组胺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苦瓜霜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明显抑制组胺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苦瓜霜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猪胆干膏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模型观察猪胆干膏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猪胆干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大鼠足跖肿胀,并降低炎症组织PGE2和NO含量,增强血清SOD活性.结论 猪胆干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生成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杭白菊总黄酮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杭白菊总黄酮抗炎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气囊炎炎症模型,观察杭白菊总黄酮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并测定蛋白质、白细胞数(WBC)、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杭白菊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炎症组织PGE2含量,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气囊炎模型中渗出液中总蛋白质含量和白细胞数,降低血浆MDA含量,增强血浆SOD活性。结论:杭白菊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生成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氧化槐果碱的抗惊厥、抗炎作用。方法构建异烟肼和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模型,观察氧化槐果碱的抗惊厥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氧化槐果碱的抗炎作用。结果氧化槐果碱(20,40,80mg/kg)可显著延长异烟肼所致惊厥小鼠的惊厥潜伏时间(P<0.05),减少惊厥小鼠例数与死亡小鼠例数,对尼可刹米所致的惊厥无对抗作用;氧化槐果碱(40,80mg/kg)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氧化槐果碱(60mg/kg)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P<0.01),氧化槐果碱(30mg/kg)对致炎后2~4h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结论氧化槐果碱具有抗惊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川芎嗪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川芎嗪 5 0~ 2 0 0mg/kg灌胃给药 ,可显著抑制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巴豆油性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肿的组织增生、抑制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的游走反应 ,对小鼠烫伤性炎症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布洛芬川芎嗪酯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布洛芬川芎嗪酯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胃肠刺激性。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及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等实验方法。结果布洛芬川芎嗪酯灌胃给药对冰醋酸、甲醛所致小鼠炎症性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 ,能够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 ,降低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作用与布洛芬相似 ,胃刺激性小于布洛芬。结论布洛芬川芎嗪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而且不良反应小于布洛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双黄连口服液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炎症反应(P<0.05).结论 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贴剂(Mel T)镇痛作用。方法观察Mel T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数的增加和甲醛所致的小鼠足痛值的降低,以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值的影响。结果Mel T局部粘贴小鼠20、105、mg/kg,明显抑制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数的增加并降低甲醛所致的小鼠足痛值。大鼠足部粘贴14、7、3.5mg/kg,明显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值,提高炎性足的压痛值。结论Mel T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鼻炎片的抗炎作用并比较国产片与日本片作用异同。方法:采用二甲苯耳廓致炎法,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法和组织胺增高毛细血管通透性,观察鼻炎片的抗炎作用。结果:国产鼻炎片能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对抗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对抗组织胺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国产片与日本片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鼻炎片与日本片均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且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1.
右酮洛芬对实验动物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右酮洛芬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热辐射甩尾法 ;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和伤寒疫苗诱导的兔体温升高 ;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水肿 ,大鼠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胀实验模型。结果 :右酮洛芬( 7.5,15,30mg·kg- 1)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和热辐射甩尾的痛阈时间 ;右酮洛芬 ( 7.5,15,30mg·kg- 1)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体温升高 ,右酮洛芬( 1.9,3.8,7.5mg·kg- 1)对伤寒疫苗诱导的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右酮洛芬 ( 7.5,15,30mg·kg- 1)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水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右酮洛芬 ( 3.8,7.5,15mg·kg- 1)对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及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右酮洛芬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阿克他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阿克他利 (Acta)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观察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给药后原发和继发性足肿胀、免疫功能及前列腺素释放水平的变化 ,并检测Acta体外对正常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Acta (10 ,30与90mg·kg-1)灌胃给药 (ig)对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的原发炎症反应无明显影响 ,但可明显抑制AA大鼠继发性的关节肿胀 ,改善A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病变症状。体外研究发现 ,Acta (10 ,30与 90mg·kg-1)ig能使AA大鼠低下的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和IL 2恢复接近正常 ,对AA大鼠过高的IL 1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大鼠PMΦ产生的PGE2 水平无明显影响。体外培养发现 ,Acta (1~ 10 0 μmol·L-1)可抑制正常小鼠ConA诱导的Th细胞 ,促进ConA诱导的Ts细胞。结论 Acta无明显的抗炎作用 ,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实现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产与进口二氟尼柳的实验性镇痛和抗炎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产二氟尼柳 (diflunisal)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 :镇痛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模型实验 ,抗炎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实验。结果 :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国产二氟尼柳可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 ,抑制醋酸引起小鼠扭体模型的ED50 为 1 2 .46mg·kg-1(9.79~ 1 5 .86mg·kg-1) ;抗炎实验表明二氟尼柳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的ED50 为 1 1 .1 0mg·kg-1(8.93~1 3 .81mg·kg-1) ,抑制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跖肿胀的ED50 (用药后 6h)为 1 0 .5 6mg·kg-1(8.47~ 1 3 .1 7mg·kg-1)。结论 :国产二氟尼柳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与进口品相近。  相似文献   

14.
来氟米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 (Lef)对佐剂关节炎 (A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给药后继发性足肿胀、免疫功能及前列腺素释放水平的变化 ,并检测Lef的活性产物A77172 6体外对正常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Lef(2 ,6与 18mg·kg-1)灌胃给药 (ig)可明显抑制AA大鼠继发性的关节肿胀 ,改善A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病变症状。对AA大鼠低下的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和IL 2无明显影响 ,但对AA大鼠过高的IL 1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发现Lef的活性产物A77172 6(0 1,0 5 ,2 5 ,12 5 ,2 5 ,10 0 μmol·L-1)可抑制正常小鼠ConA诱导的Th 细胞 ,对ConA诱导的Ts 细胞无明显影响。而只有高浓度A77172 6(10 0 μmol·L-1)对AA大鼠PMΦ产生的过高PGE2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Lef具免疫抑制作用 ,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实现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角叉菜诱导大鼠足肿和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观察了大鼠松果腺切除(PX)及褪黑素(MT)对急、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表明:PX能加强角叉菜诱导的足肿及AA大鼠继发性炎症,MT作用则与此相反并能使上述炎症指标部分或全部恢复;致炎前30miniPMT对足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剂量的MT(10,200,4000μg·kg-1)对足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种实验模型评价注射用复方骨肽的药效学,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验性大鼠胫骨骨折模型观察注射用复方骨肽的治疗作用;采用小鼠扭体及福尔马林痛模型观察注射用复方骨肽的镇痛作用;采用大鼠足肿和小鼠耳肿模型观察注射用复方骨肽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周,注射用复方骨肽15、45 mg/kg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BMPs)水平明显升高;给药3周骨折程度明显减轻,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注射用复方骨肽30、90 mg/kg组明显减少扭体次数(P0.05、0.01);注射用复方骨肽90 mg/kg明显减少舔足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复方骨肽15、45 mg/kg组明显减轻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与对照组比较,注射用复方骨肽90 mg/kg明显减轻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结论注射用复方骨肽具有明显的镇痛、消炎作用,对实验性骨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生长因子TGF-β1、BMPs的合成,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茯苓总三萜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汪电雷  陈卫东  徐先祥 《安徽医药》2009,13(9):1021-1023
目的研究茯苓总三萜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模型,观察茯苓总三萜的抗炎作用。结果茯苓总三萜(50、150、450mg·kg-1)灌胃(ig)给药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冰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结论茯苓总三萜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熟地黄常出现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剂中,本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足趾炎症,旨在验证其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于大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100μL。致炎后第19天,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熟地黄[0.625,1.250,2.500g/(kg.体重)],10d,以地塞米松为阳性药物,记录大鼠体重和足趾体积变化;第29天,测定脏器、血液参数,取足趾肉垫切片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趾持续肿胀,淋巴细胞浸润,胸腺和脾脏指数下降,血小板显著减少,其它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熟地黄未显示抗炎作用,但可使胸腺和脾脏指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使肌酐水平显著上升。地塞米松抗炎作用显著,但同时存在多项毒副作用。结论熟地黄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剂中主要发挥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癀片外涂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制作炎症及镇痛模型,观察新癀片外涂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新癀片外涂给药对小鼠耳肿、大鼠角叉菜胶足肿、棉球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小鼠水浴甩尾、小鼠醋酸扭体等温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非常显著的镇痛作用,且在相同剂量下,外涂给药和ig给药的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癀片外涂给药同ig给药一样,对各种肿痛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