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四川罗索线虫新种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22~30℃时,其完成一代的生活周期需26~42天,雌虫产卵期为30~60天,成虫最长寿命可达160天。室外调查和实验感染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幼虫对四川罗索线虫很敏感。受染的中华按蚊幼虫通常干线虫逸出后5~60分钟内死亡。因此该线虫在生物防制方面的实用价值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集安罗索线虫体表无环形纹理,头乳突和尾乳突表面光滑,交合刺的端部两支合并表面有纵行微脊,寄生后期幼虫可见基粗尾细的角质附属物。  相似文献   

3.
集安罗索线虫自然宿主是中华按蚊幼虫,在20~29℃室温中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平均需36天。现场调查证实集安罗索线虫主要孳生在稻田、灌溉沟、池塘等地,其雌雄性比与其在宿主体内寄生的数量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了集安罗索线虫的宿主范围很窄,只寄生于按蚊属幼虫体内。  相似文献   

4.
31种蚊虫人工感染豫南罗索线虫的实验结果表明,受试的库蚊亚科5属20种蚊虫对豫南罗索线虫均敏感。与食蚊罗索线虫相比,豫南罗索线虫对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背点伊蚊、赛尔伊蚊、环跗库蚊和哥伦比亚骚蚊的感染力较食蚊罗索线虫为强,显示豫南罗索线虫是一种侵袭力很强的嗜库蚊线虫。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集安罗索线虫在自然界的宿主为中华按蚊幼虫。中华按蚊幼虫于6月中旬在稻田内出现,其消长曲线与气温、雨量有一定关系。集安罗索线虫在蚊幼出现后1旬出现,感染了索线虫的阳性蚊幼数乃随蚊幼季节消长而增减,但其寄生率却愈来愈高。依据索线虫在自然界的活动时间,推测集安罗索线虫在自然界一年可繁殖2至3代。  相似文献   

6.
豫南罗索线虫感染按蚊和脉毛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毛蚊属的银带脉毛蚊对豫南罗索线虫很敏感,在蚊幼虫与寄生前期线幼虫之比为1:1时,感染率高达94.9%。受试的8种按蚊对豫南罗索线虫敏感度有很大差异,在蚊幼虫与线幼虫之比为1:5时,大劣按蚊的感染率高达89.7%,斯氏按蚊和多斑按蚊的感染率分别为44.4%和31.3%,但线幼虫在大劣按蚊体内有88.8%发生黑化死亡,在多斑按蚊体内有发育迟缓现象。其余5种按蚊对此线虫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应用定量的方法,对豫南罗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力和感染力进行系统观测。结果:在-2℃ ̄2℃下,90%以上的幼虫可存活8天,并保持相当强的感染力。在26℃ ̄28℃和16℃ ̄18℃下,90%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48小时。结果表明,-2℃ ̄2℃低温贮存的方法可延长该幼虫的寿命,并保持其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层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聚电泳方法对隐藏管状线虫、尿管状线虫、地鼠管状线虫的6种同工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线虫的同工酶谱除了存在位置相同的酶带外,还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种的特征,通过对电泳数据的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绘制成三种线虫同工酶谱关系树状图,表明隐藏管状线虫与地鼠管状线虫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圆盘电泳对我国湖北谷城和浙江安吉两个地理株的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的蛋白和七种酶进行了区带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株的蛋白、GPI、PGM 和 PO 同工酶电泳型没有差异;而 MDH 的同工酶电泳型则不相同,出现了两种类型;G_6PD、EST 和 LDH 则没有区带出现。  相似文献   

10.
四川罗索线虫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的四川罗索线虫新种,其自然宿主中华按蚊为当地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根据此线虫对中华按蚊的敏感性和致死率,该虫种的发现对蚊虫的防制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圆盘电泳对我国同一流行区的周期型马来丝虫雄、雌成虫的MDH、GPI、PGM 和 PO 四种酶进行了区带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它们的GPI、PGM 和 PO 同工酶电泳型完全相同;但它们的 MDH 同工酶电泳型不同,即雄虫比雌虫多一条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定量的方法,对豫南罗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力和感染力进行系统观测。结果:在一2℃~2℃下,90%以上的幼虫可存活8天,并保持相当强的感染力。在26℃~28℃和16℃~18℃下,90%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48小时。结果表明,一2℃~2℃低温贮存的方法可延长该幼虫的寿命,并保持其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琼脂糖电泳技术研究了致倦库蚊四龄幼虫、蛹和成蚊虫体匀浆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幼虫、蛹的LDH同工酶均表现为单一的酶带,成蚊为两条酶带。EST同工酶谱被分成Ⅰ、Ⅱ、Ⅲ3组区带,幼虫和蛹的Ⅰ、Ⅲ区带仅各有一条酶带,Ⅱ区带有两条酶带。成蚊无Ⅰ区带。各发育阶段ESTⅡ区带中Rm值为0.67和0.76的酶带均恒定出现。  相似文献   

14.
应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IEF),对隐藏管状线虫、鼠管状线虫及地鼠管状线虫的虫体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三种线虫蛋白质谱的区带数目及pI差异明显,呈现各自种的特征。文内采用数字分类学的相似率以表示不同种的蛋白质谱相似度,用来提示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于1983年在集安县台上乡从中华按蚊幼虫体内发现有线虫寄生,当时解剖5只按蚊幼虫,就有2只感染线虫,1985年又在该乡采获许多从按纹幼虫逸出的线虫。经鉴定证实,该线虫隶属于索科(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集安罗索线虫(R.jianensis),并对新种线虫作了形态描述附图6帧。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人体与猪体内囊尾蚴的蛋白质组分及酯酶同工酶(EST)、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的带谱。人和猪脑囊尾蚴液的蛋白质PAGE区带各见10和9条,猪囊尾蚴仅有1条主带,而入囊尾蚴具有2条主带;头节囊壁蛋白质PAGE区带各见18和16条,二者带谱基本相似。肌肉皮下囊尾蚴囊液蛋白质区带各有12条,猪囊尾蚴有4条带,人囊尾蚴仅有2条主带,且迁移率也有明显差别。人体和猪体内囊尾蚴囊液的LDH酶带各有4条,其迁移率略有差异;EST各见1条酶带,酶谱基本一致。肌肉皮下囊尾蚴头节囊壁LDH各见2条,EST则见3条,其迁移率也有不同。同时将两种同工酶的活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615系小鼠四翼无刺线虫和鼠管状线虫感染:在两个小鼠群体中,前者的感染率90.5%(57/63)和22.6%(7/31);后者感染率27.9%(17/61)和56.7%(17/30)。在12只剖检鼠内检获四翼无刺线虫成、童虫6,875条,鼠管状线虫成、童虫1,733条。结果表明615系小鼠对这两种线虫易感,且可反复再感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液盘电泳对肝片形吸虫和华枝睾吸虫成虫的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酯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分离和研究。两种吸虫4种酶的同工酶电泳型在区带数和/或迁移率、活性上均不相同,显示两个虫种之间有明显差异。但两种吸虫的苹果酸脱氢酶和酯酶存在着位置相同的同工酶带,说明两种吸虫在遗传上有一定的联系。本研究显示两种吸虫同工酶型的差异为从分子水平上区分和鉴定它们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阴道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5种同工酶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和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tenax,TT)的同工谱特征及其亲缘关系,寻找同工酶谱鉴别指标.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别进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MDH)、谷氨酸脱氢酶(glutamic dehydrogenase, GLDH)、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5种同工酶染色,比较分析2种滴虫的酶谱.结果 MDH同工酶:2种滴虫只有相对迁移率(Rm) 52、85 2条区带相同,而Rm 34、42、94、100 4条区带在2种滴虫之间明显不同;GLDH同工酶:TV无显带,TT共分离出6条酶带;G6PD同工酶:TV只有Rm35、42、52 3条区带,而TT除了显示这3条区带外,还显示出其他迁移率更大的区带;ADH和Catalase均无区带显示.结论 MDH、GLDH和G6PD3种同工酶均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生物学防制研究室在广泛的野外调查中,于1979年在安徽省旌德地区首次找到了一种寄生于中华按蚊幼虫的索科线虫,自然感染率平均为34.8%.经虫种鉴定,该虫是属于罗索虫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旌德罗索虫。1980年在实验室建立了群体,对线虫的生活环及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发现该种线虫在25°~27℃恒温下,完成一个生活环约需30天,参照野外调查资料,估计该种线虫在自然界一年可繁殖几个世代。实验结果表明,当线虫(寄生前期幼虫)与宿主(中华按蚊二龄幼虫)按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