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鲜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鲜品优于或有别于干品,两者不能混用。然而,近现代鲜药的应用呈逐年萎缩的趋势,传统鲜用为主的药物多被干品取代,鲜药治病的特色和宝贵经验濒临失传。通过回顾鲜药应用的历史沿革,梳理中药鲜品与干品的差异,分析鲜药的应用现状,总结鲜药现代化保鲜技术的推广,探讨鲜药制剂的开发应用,以期为传承中药鲜用特色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鲜药的研究与应用》一书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郝近大研究员牵头,组织全国一批热衷于鲜药研究的中医药研究工作者编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首部大型鲜药研究与应用的专著。内容涉及中医应用鲜药的历史、传统中医药理论对鲜药的认识、传统中药的保鲜技术、现代鲜药保鲜技术的发展、现代鲜药化学研究、现代鲜药药理研究、现代鲜药制剂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鲜药的临床应用、鲜药的民间应用和鲜药食疗应用,以及国外鲜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总结中药保鲜的意义和鲜药应用临床的独特疗效,以及中药的保鲜方法和贮藏技术。认为中药保鲜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各乡村医院或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使中药鲜药在临床真正发挥作用;应用现代工艺技术提取鲜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容易保存、运输和安全应用的剂型,将草药发展成为制剂,解决鲜药使用上的不便。  相似文献   

4.
中药鲜药的现代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进中药鲜药的生产、加工、利用与保护的现代发展,对中药鲜药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有必要对干药、鲜药在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加强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对新剂型、新工艺的研究加大力度,在保护与利用鲜药资源的同时,规范鲜药的生产,促使其朝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最终使得鲜药应用更广泛、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药鲜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和长期应用鲜药的临床经验.很多研究表明,传统以鲜品入药的处方表现出特殊的功效,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疗效.但是,目前对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鲜药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这严重阻碍了鲜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该文结合鲜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比较鲜药与干品在化学成分、有效组分和药理活性等物质基础方面差异,提出了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掘和整理收集鲜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经验,《基层中药杂志》拟与国家中药工程工艺装备重点基地联合征集有关鲜药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的稿件。1 征稿范围(1)鲜药的本草文献和应用理论探讨;(2)鲜药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经验及现代药性和药理研究;(3)鲜药采集加工、贮藏及保鲜技术;(4)鲜药外用、内服方法及剂型介绍;(5)鲜药产品开发和发展思路。2 征稿要求(1)稿件字数限在3000字以内。有条件者请投寄打印稿或软盘,并注明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和电话。(2)来稿请寄安徽省芜湖市邢家山7号(241000)基层中药杂志社。电话:0553-3840419,投稿请…  相似文献   

7.
应用鲜药防病治病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未发现火之前都是靠着采食新鲜的天然动植物得以生息繁衍。他们采其叶 ,挖其根 ,摘其果 ,取其子充饥或治疗疾病 ,从而获得“神农尝百草 ,始有医药”之传说。为了发掘和整理收集鲜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经验 ,本刊拟与国家中药工程工艺装备重点基地 (本刊协办单位 )联合向全国中医药工作者征集有关鲜药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的稿件。1.征稿范围1鲜药的本草文献和应用理论探讨 ;2鲜药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经验及现代药性、药理研究 ;3鲜药采集加工、贮藏及保鲜技术 ;4鲜药外用、内服方法及剂型介绍 ;5鲜药产品…  相似文献   

8.
杨桦  郝近大  李计萍  易红  马华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45-1148
目的 :以生姜、鲜地黄为对象 ,研究新鲜中药汁的保鲜技术 ,为中医临床应用鲜药提供保鲜技术。方法 :将鲜药榨汁后 ,分别应用冷藏、速冻、60 ℃-γ射线辐照灭菌、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方法进行保鲜实验 ,选出适宜的方法 ,并对贮存前后的样品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鲜药汁分装后速冻冷藏保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对于成分不稳定的药物 ,可应用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的方法使药汁干燥后 ,更便于储存。贮存期可达 1年。结论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新鲜中药汁进行保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药鲜药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药活性成分丰富,在某些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着干品所不能替代的良好效果,在我国中医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类介绍了中药鲜药传统和现代保鲜方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果蔬保藏技术,提出了其在中药保鲜中应用的可能性。最后对中药保鲜技术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应用鲜药防病治病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未发现火之前都是靠采食新鲜的天然动植物得以生息繁衍。他们采其叶 ,挖其根 ,摘其果 ,取其子充饥或治疗疾病 ,从而获得“神农尝百草 ,始有医药”之传说。现代科技使得保鲜技术日臻完善 ,为鲜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了发掘和整理收集鲜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经验 ,本刊拟与国家中药工程工艺装备重点基地 (本刊协办单位 )联合向全国中医药工作者征集有关鲜药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的稿件。1征稿范围鲜药的本草文献和应用理论探讨 ;鲜药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经验及现代药性、药理研究 :鲜药采集加工 ,…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具有减少再加工难度、便利仓储运输、减少重复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饮片质量和工业化生产程度等优势.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炮制规范中产地趁鲜加工品种少,远不能满足中药饮片的集约化、现代化、工业化生产需求,且许多饮片厂都存在"产切片"现象,增加了药监部门的工作难度.文章针对开展中药材趁鲜加工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对中医临床常用中药鲜药鲜地黄、鲜生姜、鲜石斛、鲜葛根、鲜鱼腥草、鲜白茅根、鲜芦根、鲜蒲公英进行了本草考述,并结合现代研究,探讨其药性特点及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鲜龙葵在古代多用于疮疖肿痛,跌打扭伤,小便不利。现代实验研究鲜龙葵还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压及多种癌症等。使用新鲜中药治病是中医的重要特色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中医药技术和保鲜技术的飞速进步,鲜药在防治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鲜药的研究多数在现代鲜药制剂的研究、鲜药传统保鲜技术及在现实中的应用、鲜药单品种药理、药效及干鲜对比研究等方面展开,而对鲜药的鉴别研究较少,尤其是鲜龙葵的鉴别未见有报道。本文首次对龙葵鲜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从鲜药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建立龙葵鲜药标准提供了依据,可作为龙葵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 10年来国内鲜药的临床应用、传统保鲜方法、现代保鲜技术、鲜干药品化学成分与药效作用区别、鲜药制剂的开发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并探讨了本领域在新世纪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进鲜药生产、加工、利用与保护的现代发展 ,对鲜药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进行了探讨 ,认为有必要对干、鲜药在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并加强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 ,对新剂型新工艺的研究加大力度 ,在保护与利用鲜药资源的同时 ,规范鲜药的生产 ,促使其朝产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发展 ,从而最终使得鲜药应用更广泛、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为了干燥后有利于运输和贮藏,更是依据各中药材不同理化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加_T方法,以促使其与功效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转化与生物转化,形成和赋予中药材所特有的药性的过程。因此,先贤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干燥技术和方法,并被现代研究证实这些传统加工技术方法大多是科学合理和适宜的。然而,随着中药材生产过程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建立科学合理、集约高效的适宜干燥技术方法和设备,是实现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化、规模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是在对我国目前中药材产地加工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现代干燥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中药材产地加工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适宜的技术体系,为推进我国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硫磺熏蒸及其现代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虫蛀,发霉等现象是中药生产中面临的难题。传统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不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品质。硫磺熏蒸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是目前基层首选的中药材加工方法。中药经硫磺熏蒸后虽然能解决局部问题,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硫熏中药材可能对人体肝、肾等脏器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该文对硫磺熏蒸的应用沿革,其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相关的限量标准进行一个综述,并简要介绍了现代加工技术在食品及部分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中药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材硫磺熏蒸的替代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进鲜药生产、加工、利用与保护的现代发展,对鲜药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有必要对干、鲜药在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加强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对新剂型新工艺的研究加大力度,在保护与利用鲜药资源的同时,规范鲜药的生产,促使其朝产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发展,从而最终使得鲜药应用更广泛、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中药鲜药是中医用药特色及特殊形式,药效优于干药。贮藏方法有自然贮藏、冰藏法贮藏、河砂贮藏、砂植、塑料薄膜、移栽等,介绍鲜芦根、鲜地黄、鲜首乌的特殊养护方法。根据中药鲜药特性选择合适的贮藏及养护方法对于中药鲜药发挥药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中药鲜药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特色突出,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鲜药资源丰富,在两千多种中药中有486种(占22.7%)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用为主的~[1]。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呼吁恢复鲜药临床供应,但近几十年来,其应用呈萎缩趋势,临床上医师与药师对鲜药了解有限。如此发展下去,中药鲜药历经几千年积累的宝贵用药经验将濒于失传。2010版《中国药典》中收载六味鲜药,其用法及贮藏等沿袭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