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宫颈鳞状上皮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状细胞癌抗原是鳞状上皮癌特异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虽然正常鳞状上皮组织SCCAg浓度可升高,但血清中高浓度的SCCAg仅见于鳞状上皮细胞癌,SCCAg对早期宫颈癌血清学检测意义不大,但可用于监测恶性肿瘤的临床过程,对病情的好转、发展或复发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平  彭芝兰  何跃东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9):545-545,I016
患者61岁,因绝经8年,发现盆腔包块1年多,于1997年8月20日入院。既往健康。孕4产2,人工流产2次。内科检查:头颈部无异常,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扪及。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未见异常。宫颈光滑。子宫萎缩,子宫右后方可扪及大小约5cm×5cm×6c...  相似文献   

3.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是鳞状细胞癌的特殊亚型,发生于宫颈者极为罕见。因病例数较少,对其认识亦不足,尚未建立标准诊疗方案。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MPMT)者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4年后发生宫颈BSCC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通过本病例引起临床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子宫颈腺癌(AC组)、29例子宫颈腺鳞癌(ASC组)、16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组)和6例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C组)的临床特征,295例患者中242例随访信息完整,其中AC组197例,ASC组24例,NEC组15例、CCC组6例,比较分析其预后。结果:(1)4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相符、肿瘤分化、脉管浸润、FIGO分期、辅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C组、ASC组、NEC组、CCC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6.20%、75.80%、58.00%、100.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次> 2次、肿瘤最大直径> 4 cm、子宫颈浸润深度> 1/2、脉管癌栓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辅助治疗方案与子宫颈非鳞癌预后有关;(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C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UC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在诊疗方面需给予个体化方案,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30例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值(以≥2.5ng/ml为阳性参考值),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最佳诊断界值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5.516±1.523ng/ml)明显高于CIN组(0.806±0.152ng/ml)和慢性宫颈炎组(0.412±0.0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P=0.001;t=4.715,P=0.000)。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43.75%)明显高于CIN组(4.76%)和慢性宫颈炎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8,P=0.000;χ2=35.497,P=0.000);宫颈鳞癌组ⅠB期、ⅡA期、ⅡB期、Ⅳ期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分别是31.25%、40.00%、75.00%、100.00%,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P=0.362)。血清SCCAg对宫颈鳞癌最佳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8ng/ml、44.00%、99.00%、0.727。结论:血清SCCAg是宫颈鳞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而降低SCCAg诊断界值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间期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对HPV感染的9例CIN(其中CINⅠ2例、CINⅡ3例、CINⅢ4例)和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石蜡包埋组织,应用组织切片间期细胞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11、16、17和X的数目异常,3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结果除2例CINⅠ的患者中被检染色体无异常外,其余11例(包括3例CINⅡ,4例CINⅢ以及4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出现1条或多条被检测染色体的异常,其中4例分别发现了染色体11、17和X单体型。结论HPV16感染与11、16、17及X号染色体数目异常有关,而HPV DNA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可能导致染色体的单体型出现。  相似文献   

7.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鳞状上皮细胞膜产生的一种肿瘤相关蛋白,又名TA-4抗原,由SC-CA1和SCCA2抗原组成。目前,SCC-Ag作为临床最早应用于鳞状细胞癌诊断的肿瘤标记物,与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清水平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鳞状细胞癌,尤其是宫颈鳞癌的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就SCC-Ag的生物学特点及近年来有关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1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阳性61例,分为转移组,淋巴结阴性152例,分为未转移组。检测患者组织病理、SCC-Ag、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水平,计算NLR、FAR。结果 转移组Ⅱ期临床分期、SCC-Ag、淋巴细胞数、白蛋白高于未转移组Ⅱ期(P <0.05)。转移组的NLR、FAR、SCC-Ag均高于未移组(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FAR、SCC-Ag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FAR、SCC-Ag及联合检测均可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NLR、FAR、SCC-Ag升高,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NLR、FAR、SCC-Ag及联合检测均可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宫颈鳞状细胞癌化疗前后Bcl-2、VEGF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奈得铂(S)、异环磷酰胺(I)、硫酸培洛霉素(P)并用(SIP疗法)化疗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VEGF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日本北里大学痛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P疗法治疗1~2个疗程,MRI判断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后组织标本中Bcl-2、VEGF阳性表达率.结果 有效组化疗前后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9/28)和35%(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31,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0)、40%(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96,P>0.05);有效组在化疗前Bcl-2阳性表达率为67%,明显高于无效组30%(X2=6.6997,P<0.05).有效组化疗前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25/28)和42%(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23,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90,P>0.05).有效组在化疗前VEGF阳性表达率(89%)明显高于无效组(55%)(X2=7.3143,P<0.05).结论 化疗前高表达的Bcl-2、VEGF预示着宫颈鳞状细胞癌采用SIP化疗有效;1疗程结束后组织标本中Bcl-2、VEGF的快速降低对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多疗程化疗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fibrinogen/albumin ratio (FAR)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 for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ethods?A total of 213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llected into our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metastatic group (61 patients) and non-metastatic group (152 cases). The histopathology, the serum level of SCC-Ag, neutrophil, lymphocyte, fibrinogen, albumin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NLR and FAR were calculated.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non-metastatic group, the stageⅡclinical stage, SCC-Ag, lymphocyte count and albumin in the metastatic group were higher (P<0.05).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NLR, FAR and SCC-Ag were risk factors for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0.05).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showed that NLR, FAR, SCC-Ag and NLR+FAR+SCC-Ag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 of NLR+FAR+SCC-Ag was the largest. Conclusions?Preoperative NLR, FAR and SCC-Ag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ould be used as the risk predictors. NLR, FAR, SCC-Ag and NLR+FAR+SCC-Ag can predict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NLR+FAR+SCC-Ag has the highest effect value.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全世界第二大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每年约50万新诊断病例和27.5万死亡病例,近三分之一的宫颈癌患者死于疾病复发或疾病进展,其中鳞状细胞癌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其治疗方式有手术、放化疗等.目前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评价常根据术后病理指标,多项研究表明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过放射治疗的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监测宫颈鳞癌患者复发中的意义。方法对1999-2005年收治的72例宫颈鳞癌复发患者血清SCCAg水平与诊断、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复发患者中,术后复发30例、放化疗后复发42例,其中血清SCCAg水平升高者61例(占85%)。此61例患者中,20例在随诊中首先出现血清SCCAg水平升高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血清SCCAg水平提前升高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平均4.6个月(1~13个月)。72例复发患者中,45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因血清SCCAg水平升高或常规随诊发现复发;27例患者有症状,其中单侧下肢水肿或疼痛15例,阴道不规则流血7例,出现远处转移相关症状5例。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复发者33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清SCCAg水平诊断复发者39例,其中29例仅依靠血清SCCAg水平升高及影像学检查即诊断复发。72例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2~62个月),总的3年生存率为25%,5年生存率为19%。单因素分析发现,初治前患者血清SCCAg水平、病理分级、复发部位、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时、复发后治疗中、治疗后血清SCCAg水平对患者的3年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但20例血清SCCAg水平提前出现升高的患者与52例血清SCCAg水平未提前升高的患者相比,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1)。多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患者仅病理分级、复发后的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复发部位及各种血清SCCAg状态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CCAg水平监测在宫颈鳞癌复发患者中的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滴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预后的因素的意义。方法 选择114例治疗前检测过血清SCCAg并经治疗后长期随访的Ⅰ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正常值≤1.5mg/L)与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g滴度升高与深肌层浸润(P=0.029)、盆腔淋巴结转移(P=0.049)相关。114例患者的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78.6%,总复发率为27.2%。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滴度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与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SCCAg滴度升高(P=0.030)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3),影响复发的显著相关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6)。盆腔淋巴结转移且SCCAg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且SCCAg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50.9%)、复发率[分别为60.0%(6/10)、47.1%(8/1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20.0%(3/15)]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8、20.0%(3/1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SCCAg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SCCAg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0%、71.8%,P=0.003)、复发率[分别为9.8%(5/51)、33.3%(12/36),P=0.00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47)、26.5%(9/34),P=0.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且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宫颈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以下简称非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卵巢转移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5例宫颈非鳞癌患者与同期228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鳞癌患者占同期宫颈恶性肿瘤的13.3%。非鳞癌的宫颈细胞学检测阳性率较低(60%)。绝经前与绝经后非鳞癌发病的组织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鳞癌患者以阴道排液症状就诊的比例及宫颈肉眼观呈内生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鳞癌组(P0.05)。非鳞癌中保留卵巢组与未保留卵巢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非鳞癌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同期鳞癌(P0.05)。结论 临床医生对于宫颈非鳞癌的早期诊断需要提高警惕,减少漏诊及误诊率。非鳞癌的预后较鳞癌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大病灶、宫颈深间质浸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对于早期非鳞癌的年轻患者,仍可考虑保留一侧正常卵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cro RNA(miRNA)在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12月诊断为外阴鳞状细胞癌并行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的外阴癌新鲜组织做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提取总RNA,经质量鉴定后进行荧光标记,利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两组组织中miRNA的表达。结果通过对基因杂交芯片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共鉴定到430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42个mi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个miRNA表达上调,22个miRNA表达下调。结论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从中筛选的差异表达miRNA(miR-99b、miR-211、miR-21)可能成为评估外阴癌发病风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妇科肿瘤联合化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X-2在膀胱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膀胱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膀胱鳞状细胞癌中COX-2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强度均高于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正常的膀胱组织中未见COX-2的表达。结论:COX-2的表达水平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感染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4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nlous cell carcinoma,CSCC)(22例深圳,19例武汉)和1例子宫颈腺鳞癌进行单克隆抗体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EB病毒核抗原2(epstein-barr viral nuclear antigen 2,EBNA2)和EB病毒早期反式激活蛋白(ZEB rephcalion activator protein,ZEBRA)标记。对36例CSCC组织进行EBERs原位杂交(ISH)检测。结果 LMP1阳性部位位于癌细胞的胞核中。对照组阳性率6.3%(1/16),CIN阳性率33.3%(4/18),CSCC阳性表达率为54.8%(23/4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EBNA2仅在个别CSCC组织中有表达,余均为阴性。在所有研究标本中均未见ZEBRA表达。EBERs ISH检测36例CSCC阳性率为38.9%(14/36),CSCC工期阳性率为40.0%(2,5),CSCCⅡ期(40.9%)与CSCCⅢ期(27.3%)EBERs ISH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4)。EBERs阳性信号均为散在灶状或单个癌细胞胞核阳性。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可能与我国女性C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而死亡率位居第4位。目前,同步放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其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但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获益人群和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放疗可以在不同时段、与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结合,提高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顺铂和奈达铂单药周疗方案与铂类联合氟尿嘧啶、替加氟等类药物联合化疗21天方案的疗效相当,但前者毒副作用较小。紫杉醇和奈达铂联合化疗是有效的巩固化疗方案。含顺铂的同步放化疗被推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新的改良的染色体制备法,对20例妇科实体肿瘤,包括12例宫颈癌,4例宫体癌和4例卵巢癌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肿瘤中均存在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畸变。非整倍体发生于所有病例,变异范围由低二倍体至高四倍体。结构畸变最多见于第1,2,3,4,5,11和17号染色体,第1号染色体长臂及第8和11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缺失见于不同的病例中。发生断裂点的某几个染色体区带中,可能是一些瘤基因的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