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6月10日~16日,我参加了在北戴河开办的“第二期百岁养生指导班”。这个班是全国中老年健康长寿工程组委会为开展“培养万名百岁老人活动”,委托北京环球百岁养生研究中心负责进行的。用“百岁养生系统工程”为培养万名百岁老人服务,以达到生命之树长青、百岁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一再强调,“养生以不伤为本”,只有做到“伤生之徒,一切远之”,才有可能健康长寿。 他在《抱朴子内篇·极言》中曾举木槿与  相似文献   

3.
方也 《自我保健》2013,(3):74-74
有一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思是吃完饭后多走走,有助于健康长寿。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运动四肢就是运脾,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饭后散步缓行,有助脾胃消化,这是“以动助脾”的养护之道。  相似文献   

4.
欣赏与健康     
《长寿》1998,(12)
人类健康长寿之道很多,其中有一项十分重要但又极易被人们忽视的,就是“欣赏”。“欣赏”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益友,这是因为,人们可以在欣赏之中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心灵可以在不  相似文献   

5.
何谓退休?顾名思义,退而休之,过起悠闲轻松的生活。依照“老年人以健康长寿为中心”的观点,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应该保持一定的价值取向,在各种活动中要有所舍有所取,有所为有所上为,唯此才能保障延年益寿。纵观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要重视“三舍”与“三取”。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我国古人对人类的道德修养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有极深刻的阐述。孔子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唐代孙思邈更进一步强调:“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径也。”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更是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之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养生的经验可谓汗牛充栋,但用一个字也可以概括,就是一个“和”字。“和”,可理解为“和谐、和气、和睦、和关,合适、适度”等意思。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才能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健康长寿,这是养生的根本之法。  相似文献   

8.
古代有位道士向一位百岁老者探问长寿之道:“汝何以长寿?秘诀何在?”老者答曰:“吾信‘三不知’:一曰不知世事,二曰不知生死,三曰不知有身。“道士细究老者话中之理,不由得笑而叹服。细想起来,老者信奉的这三个“不知”,有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它既是老年人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9.
养生又称摄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历来注重养生,其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重点探讨了养生问题,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突出“不治巳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提倡养生要“天人相应”,倡导人体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陈可冀 《长寿》2004,(7):38-39
“食饮有节”,是老年保健养生的重要方面,《黄帝内经》认为这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个条件。《吕氏春秋》指出:“无强厚味,无以烈性重酒……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这就是《寿世保元》提倡的“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养生保健的方法中.重视“四梢”的方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中医学认为:指为筋之梢,舌为肉之梢,发为血之梢,齿为骨之梢。梢者,末也。人体末梢强健.说明机体组织脏器功能健全,经筋脉络畅通.营养状况及血液循环良好。反之.则为健康不佳或不健康的表现。老年人注重“四梢”的养生保健,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2.
浅谈硒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在近年各类报道中频频亮相,并被冠以“抗癌明星”之美誉。它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才姗姗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人类才逐渐认识了硒,并把它誉为“生命的火种”。  相似文献   

13.
曾有一个年轻多病的年轻人向一位百岁老者打听长寿之道:“您老何以长寿?秘诀何在?”老者随口说到:“我自信‘三不知’:一不知世事,二不知生死,三不知有身。”年轻人细究老者话中之理,不由得笑而叹服。细想起来,老者信奉的“三不知”,有着深刻而丰富的科学道理,它既是老年人的修身养性、养生保健之道,也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4.
心少自延年     
李国民 《长寿》2005,(8):21-21
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其术之多,其法之广,不胜枚举。笔者认为“人老心少”也可谓是养生之道。“少”相对于“老”而言,乃年少、年轻之意。“心少”,就是要对生活始终保持激情、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心老人更老,心少人不老。  相似文献   

15.
健康长寿是人人部企盼的,但是健康长寿从哪里来?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指出:“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下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历史上很多人追求长生不老都终成泡影。人的生命和万事万物一样都会有个限度,而这个限度则取决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禀于父母,我们自己不能掌握,而后天则必须顺乎自然,这才是长寿之道。《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人作为生存在浩瀚自然界的一分子,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赵化南 《长寿》2006,(5):20-20
德高望重、出生于1911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给他祝寿.季老笑言自己成了“祝寿专业户”。有人间他有什么养生秘决、养生之术,他笑着说:“我实在没有什么授之以人的养生‘秘诀’,养生无术就是术.没有‘秘诀’就是‘秘诀’”确实,季羡林从不想傲长生梦,对健康长寿采取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他每日粗茶淡饭.谈不上什么营养价值;他从不吃补药.别人送的备式各样的补品,都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古代中国的老庄,在健康益寿上提倡"道法自然".而后世诸多道教中人,则欲通过修炼和服食丹药,以羽化登仙,与天地同寿.更有两千多年前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曾派遣童男童女东渡蓬莱,以寻找长生不老药.三国时的曹操,在<龟虽寿>诗中有"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之句,期望通过养生,获得健康长寿.在西方,罗格·培根(1214-1294)也认为,借助养生和药物可延缓衰老,甚至逆转衰老过程,以获长寿.  相似文献   

19.
蒋卓勤 《家庭医生》2011,(21):21-21
健康的头号杀手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在民俗观念中,因重阳之九九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为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重阳佳节也蕴涵人们追求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万锦 《长寿》2004,(4):24-25
目前关于养生的看法,表现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把肌体活动看作健康长寿的关键;另一种观点认为“生命在于静养”,把精神修养看作健康长寿的关键。而且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互不相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谁是谁非,让读者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