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刘敏  丁志坚  范莉 《天津医药》2006,34(11):817-818
随着对原发性高血压(EH)研究的不断深入.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故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内皮功能失调(或受损)作为心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受到广泛的关注,新近的研究表明.较之杓型高血压患者.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一氧化碳(NO)生成减少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但其机制及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2.
赵鲁静  陈静  李菊香  苏海 《江西医药》2011,46(8):691-693
目的研究血压正常人群,局部运动与动脉血压及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关系。方法入选高校在校健康学生50名(男生20名,女生30名),均无吸烟史,父和(或)母均无高血压。受试前保持安静、休息5-10min。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3min即刻及运动后休息10min后心率、双下肢血压及左、右侧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3次所测观察指栆血压、脉搏波速及心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运动后即刻测得各项指标与辐动前相比,辐动侧收缩压、舒张压及PWV均无明显变化(P〉0.5、0.05〈P〈0.1和0.4〈P〈0.5)、对侧肢体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0.02〈P〈0.05);舒张压及PWV均无明显变化(0.05〈P〈0.1和P〉0.5)。休息10min后双侧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P〈0.05),PWV明显下降(P〈0.001)且下降程度比运动3min时明显;运动前与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休息10min时的心率相比无明显改变(0.1〈P〈0.2和0.05〈P〈0.1)。结论局部运动可影响动脉血压及血管顺应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认为内皮细胞是EH损害的重要靶器官,厄贝沙坦(irbesaran)作为新一代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ntagonist AT1RA),近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抑制RAS活性可逆转内皮功能不良,现将厄贝沙坦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电脑系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功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患者不良结局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APTT、PT较治疗前延长,D-D、Fi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APTT、PT长于对照组,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RAGE、sVCAM-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2.50...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5):674-677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酯20 mg,qd,服药4周后若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则继续原剂量服药至12周末;未达目标者,剂量加倍治疗至12周末。治疗前后测量研究组患者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参数及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率(FMD)和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NMD),同时检测血清中24h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血清ET水平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显著上升,FMD、NMD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3例有轻度腹泻,2例有轻度干咳,均未予特殊处理,继续用药均自行缓解。结论:奥美沙坦酯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耐受性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自然流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霞  李贵霞  张惠欣 《河北医药》2006,28(11):1098-109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分泌糖基化多肽因子,具有强烈促血管生长及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是一种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是人体生理性新生血管网形成的重要因子.血管发生和血管化是胎盘建立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以及胚胎发育的基础.研究发现[1]在正常妊娠的情况下,胎儿脐血VEGF有丰富的表达,说明VEGF在调控胎盘、脱膜血管网络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VEGF与自然流产相关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损害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或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8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44例。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GTN)。同时测定受试者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空腹C肽。结果(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CR)、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bA1c、TC、TG、LDL-C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HDL-C明显降低(P<0.01)。在糖尿病2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HbA1c、病程,有并发症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而HOMA-CR 2组之间无差异;HOMA-β有并发症组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2)糖尿病组的FMD和GT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更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HOMA-CR与FMD和GTN存在负相关;HOMA-β与FMD和GTN存在正相关。基础血管内径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延长,有血管并发症患者内皮功能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和健康青年人之间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并分析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100名志愿者分两组,健康老年组50名和健康青年组50名,每组男、女各25名。采用超声对肱动脉基础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V)测定。并检测两组血清中前列环素(PGI2)终产物6-Kote-PGF1a和血栓素终产物TXB2的含量。结果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肱动脉基础内径增宽(P<0.01),EDV和NEDV明显降低(P<0.05);6-Kote-PGF1a生成减少(P<0.01),TXB2/6-Kote-PGF1a(T/P)比值升高(P<0.01);EDV与6-Kote-PGF1a含量呈正相关,EDV与年龄、T/P比值均呈负相关。结论健康老年人血管EDV和NEDV舒张功能下降,与血清中舒血管因子PGI2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降糖及降压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  相似文献   

11.
年轻人运动性血压过高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运动性血压过高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是否出现高血压反应,分为运动高血压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多指标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运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基础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重量指数及运动血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最大运动量时收缩压密切相关的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家族史、左心室重量指数、基础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 运动血压过高的年轻人,具有容易发展为高血压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运动处方的有效实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从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处方,在治疗8周、12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僵硬度.结果 实施运动处方的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性下降程度及血管僵硬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处方的有效实施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僵硬度,有效协助降压,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更佳预后.  相似文献   

13.
RATIONAL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stress are considered disruptive to health. High-dose ascorbic acid has reduced indices of stress in laboratory animal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14-day trial of sustained-release ascorbic acid (60 healthy young adults; 3 x1000 mg/day Cetebe) and placebo (60 healthy young adults) for reduction of blood pressure, cortisol, and subjective response to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 consisting of public speaking and mental arithmetic). Six subjects from each group were exclud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placebo group, the ascorbic acid group had les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 increase of 23 versus 31 mmHg),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ubjective stress responses to the TSST; and also had faster salivary cortisol recovery (but not smaller overall cortisol response). Cortisol response to 1 microg ACTH, and reported side-effects during the trial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Plasma ascorbic acid level at the end of the trial but not pre-trial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stress reactivity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ubjective stress, and with greater salivary cortisol recovery. CONCLUSIONS: Treatment with high-dose sustained-release ascorbic acid palliates blood pressure, cortisol, and subjective response to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se effects are not attributable to modification of adrenal responsiveness.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节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研究了 2 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 ,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夜间血压下降率显示 ,大部分正常人为勺型 ,少部分为浅勺型 ;而高血压病患者除部分勺型外 ,还有部分深勺型及浅勺型 ,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夜间血压下降率的高低与高血压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变化对人体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全年健康体检人员体检资料,按月份分为四个季节,比较其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人体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季节成周期性变化。收缩压平均水平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相差9.31mmHg;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冬季分别为4.80mmol/L和2.65mmol/L,夏季分别为4.62mmol/L和2.39mmol/L,差值分别为0.18mmol/L(4%)和0.26mmol/L(6%)(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则相反,冬季为1.44mmol/L,夏季为1.52mmol/L,差值为0.08mmol/L(5%)(P<0.01)。结论在寒冷的冬季,对血压、血脂轻度增高的诊断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对患者应加强血压及血脂的监测和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16.
海捷亚对24h血压控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海捷亚 (氯沙坦 /氢氯噻嗪 )对高血压患者 2 4h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 从心内科门诊及病房高血压患者中通过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 2 5例以血压超负荷为特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开始前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服药之前当日记录门诊偶测血压。海捷亚每日晨服用 1片 ,服药第 1,2 ,4周分别记录门诊偶测血压 ,第 4周结束时再次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所有患者服用海捷亚 1周后白天门诊偶测血压已开始降低 (P <0 0 5 ) ,第 2周后血压水平继续降低 ,第 4周结束时白天偶测血压值降低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第 4周动态血压监测与治疗前相比 ,白昼收缩压 (SBP) >14 0mmHg和舒张压 (DBP) >90mmHg读数的百分数 ,夜间SBP >12 0mmHg和DBP >80mmHg的读数百分数均明显下降 (P <0 0 5 )。第 4周的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P <0 0 5 )。结论 海捷亚有快速、稳定的降压疗效 ,能明显减轻白昼及夜间血压超负荷 ,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恢复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2008年珠海市公务员健康体检中发现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1129人,女性患者165人为高尿酸组,以性别相同、年龄、职业等因素相近的为对照组,探讨其对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为(132.4±13.1)mmHg、舒张压为(82.1±7.5)mmHg、TG为(2.21±1.43)mmol/L、HDL—C为(1.22±0.31)mmol/L、FPG为(5.92±0.72)mmool/L;对照组收缩压为(128.3±12.8)mmHg、舒张压为(79.5±7.2)mmHg、TG为(1.78±1.38)mmol/L、HDL-C为(1.31±0.33)mmol/L、FPG为(5.80±0.68)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高尿酸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28.12%、50.36%、25.04%;对照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9.23%、32.86%、16.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密切相关,应加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8.
血压各参数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各参数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98例,按发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史进行分组。对在7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监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结果脑卒中患者的SBP值与P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监护血压的升高与高血压病史有关,随脑卒中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方法对192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作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运动后收缩压有无异常升高进行分组,以运动后(恢复期)6min内,收缩压后期比前期升高≥10mmHg(1mmHg=0.133Kpa)为收缩压异常升高的阳性判断标准。结果运动后收缩压异常升高和sT段压低两者联用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纯性sT段压低标准。两指标(收缩压异常升高和ST段压低)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阳性率。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阮淑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10-3712
目的比较拉西地平片与拉贝洛尔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拉西地平组与拉贝洛尔组各56例,分别服用拉西地平片4mg/d、拉贝洛尔片200mg/d,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情况。结果拉西地平组与拉贝洛尔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P〈0.05)。拉西地平组治疗前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dDSD、nDSD相比较,t=23.12、14.96、10.64、8.04、10.49、3.66、12.81、4.95、10.35、4.41,均P〈0.05;拉贝洛尔组治疗前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dDSD、nDSD相比较,t=17.41、14.41、8.40、7.65、6.70、4.38、10.27、6.71、6.56、5.29,P〈0.05;拉西地平组与拉贝洛尔组治疗后两组dSSD、nSSD相比较,t=3.30、3.45,均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拉西地平与拉贝洛尔均有良好的降压疗效,拉西地平治疗总有效率优于拉贝洛尔组。拉西地平在改善血压昼夜节律,降低血压变异性方面优于拉贝洛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