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的PCNA反义和正义脱氧寡核苷酸经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用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3H-TdR法检测细胞DNA合成速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PCNA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BT325细胞的生长;明显减慢其DNA合成速率,阻滞细胞由GO/G1期→S期,PCNA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也同时受到抑制。抑制效应在转染后12h即出现,24h达到高峰,48h后逐渐减弱。抑制作用随反义寡核苷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强,0.8μM PCNA反义寡核苷酸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4.6%。同样浓度的正义寡核苷酸和脂质体则无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生长、DNA合成、mRNA和PCNA蛋白表达。PCNA基因可望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和细胞生存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34与bcl-2在55例垂体腺瘤(其中7例为复发垂体腺瘤)和5例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PCNA、CD34与bcl-2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垂体腺瘤与无复发的相比,CD34表达水平未见差异,PCNA高于无复发组,而bcl-2表达低于无复发组;在垂体腺瘤中CD34和bcl-2表达是相关的;CD34与PCNA之间无相关性;PCNA在泌乳素大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泌乳素微腺瘤和其它类型肿瘤.结论血管形成可能与细胞存活能力联系在一起;血管形成和增殖受控于不同的方式;高增殖状态和对肿瘤细胞抑制降低易导致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背景: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增高可促进细胞DNA合成增加,反映细胞增殖状况。C-Fos与DNA结合可直接调节具有转录活性的转录因子,在胚胎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增殖起促进作用。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和C-Fos蛋白在人胎胃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人胎胃组织细胞中PCNA和C-Fos蛋白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 结果与结论:第2~4个月胎龄段,增殖细胞核抗原和C-Fos蛋白在人胎胃壁各层组织细胞均呈阳性表达。随着胎龄的增大,胃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阳性表达先升高再降低,C-Fos蛋白阳性表达则逐渐增高(P < 0.01)。提示增殖细胞核抗原和C-Fos蛋白在人胚胎早期胃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生长激素受体(GH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脑膜瘤的GHR和PCNA,并比较不同级别脑膜瘤GHR、PCNA的差异,分析GHR、PCNA对复发的影响以及GHR与PCNA的相互关系。结果脑膜瘤GHR阳性率为32.5%,PCNA标记指数(PCNALI)为55.4%±20.8%。非典型及恶性组的PCNALI显著高于良性组,复发组的PCNALI显著高于非复发组。GHR阳性与阴性组的PCNALI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HR的表达对脑膜瘤的增殖无重要作用。PCNA作为脑膜瘤的增殖活性标记物,可为预测复发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中PCNA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良性垂体腺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8例垂体腺瘤中PCNA的表达。结果 PCNA的表达在垂体腺瘤患者中,复发者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非复发患者(P<0.05)。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囊性变组与非囊性变组及巨大型组与非巨大型组中,PCNA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PCNA蛋白表达较准确地反映了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作为判断复发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Log rank检验及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 Ⅱα、PCNA的表达强度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 Ⅱα、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 Topo Ⅱα、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两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垂体腺瘤转化基因(PTTG)、c-myc、p53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PTTG、c-myc、p53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TTG和PCNA表达水平在侵袭性和复发性垂体腺瘤中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而在复发性垂体腺瘤组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myc的表达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和复发性垂体腺瘤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p53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结论PTTG和PCNA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增殖能力密切相关,而c-myc和p53还不能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RIG1在人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设计、制作LRIG1mRNA寡核苷酸探针,用原位杂交检测LRIG1mRNA在16例不同级别人星形细胞瘤组织及11例原代培养的人脑星形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肿瘤LRIG1表达和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人星形细胞瘤组织和培养的星形细胞瘤细胞中均有一定程度的LRIG1表达,其表达的程度与PC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LRIG1蛋白具有抑制星形细胞瘤增殖的作用,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胶质瘤微血管数、肿瘤增殖活性及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0例胶质瘤、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CD3 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 胶质瘤中均有VEGF、CD3 1及PCNA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其r分别为 0 .745 ,0 .765及 0 .685。结论 VEGF、CD3 1和PCNA在胶质瘤中的高表达是胶质瘤恶性表型之一 ,可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垂体泌乳素腺瘤中ER基因表达与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研究人泌乳素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和肿瘤中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阐明垂体腺瘤中ER蛋白表达与瘤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垂体泌乳素腺瘤中ER和PCNA的表达,对二表达的程度做相关性分析,比较ER蛋白表达与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 ER蛋白表达与肿瘤PCNA表达成负相关。肿瘤的增殖能力增强,ER表达水平越低。结论 ER基因表达的检测可有助于评价PRL腺瘤的增殖活性及筛选抗雌激素治疗对象。ER基因的表达可能与PRL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动静脉畸形原癌基因c-myc表达与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中原癌基因c-myc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cAVM中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AVM血管内皮细胞可见c-myc和PCNA免疫阳性染色,其中PCNA表达随病灶扩大而递增,与正常对照组及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myc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7,P<0.05)。结论 cAVM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可能与原癌基因c-myc表达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125I]-2'-脱氧尿苷(125IUdR)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嗜银核仁组织原区蛋白(AgNOR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胶质瘤Wistar大鼠模型,合成125IUdR和127IUdR后于肿瘤原位局部注射,5日后处死动物取标本分别行AgNOR染色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AgNOR颗粒数目、面积和PCNA标记指数。结果125IUdR治疗组C6胶质瘤细胞的AgNOR颗粒计数和面积、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1.70±0.42)个/细胞,(4.32±1.38)μm2/细胞,(36.87±14.51)%;对照组分别为(2.50±0.37)个/细胞,(7.01±1.97)μm2/细胞,(52.24±10.86)%,两组相比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125IUdR可掺入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中,选择性的杀伤S期的肿瘤细胞,显著的抑制C6胶质瘤细胞中AgNOR和PCNA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并于首次注血后第5天取材,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SAH组兔基底动脉血管管径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而痉挛血管壁的PCNA表达则显著增多(P<0.05)。结论兔实验性SAH后基底动脉PCNA表达明显增多,细胞增殖及其导致的血管壁增厚在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NGF、PCNA与泌乳素垂体瘤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垂体瘤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泌乳素腺瘤中两种NGF及PCNA的表达情况,NGF对泌乳素腺瘤细胞的作用,分析二者与卒中、侵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p75-NGFR的表达在卒中组、侵袭性垂体腺瘤、高泌乳素水平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而PCNA表达则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者在各组中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75-NGFR、PCNA表达水平能间接反映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增殖活性及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增殖活性、微血管密度及瘤周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组织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第Ⅷ因子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瘤周脑水肿通过术前颅脑MRI/CT来评估.结果脑膜瘤VEGF表达率为72%(26/36),5例可疑表达;PCNA、Ⅷ因子全部表达.VEGF表达与瘤周脑水肿和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其r分别为0.878和0.631;VEGF表达与PCNA表达没有相关性,其r为0.087.PCNA标记指数<25%者占97%(35/36)).结论VEGF存在于脑膜瘤组织中,在瘤周脑水肿和微血管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脑膜瘤属于低增殖活性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垂体腺瘤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和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63例垂体腺瘤(侵袭组45例,非侵袭组18例)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检测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同时计数组织内微血管数量(MVD)。结果PTTG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CNA标记指数和微血管密度也显著性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分析显示: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内PCNA标记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PTTG在垂体腺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增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的临床特征与其细胞增殖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临床特性与Ki-67、PCNA增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听神经瘤,计算其生长速率,Ki-67、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增殖,Spearman等级相关回归分析年生长率与Ki-67、PCNA增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患者病程、肿瘤生长指数与增殖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复发肿瘤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非复发肿瘤,囊性肿瘤的增殖指数显著低于非囊性肿瘤,肿瘤直径>3.5cm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3.5cm者.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肿瘤增殖指数越高,肿瘤生长越快,肿瘤直径>3.5cm的肿瘤更易增殖.  相似文献   

18.
PCNA和GFAP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双重染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41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进行PCNA和GFAP两重标记检测。结果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PCNA与GFAP表达率均为100%,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0.627,P〈0.01),GFA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568,P〈0.01);Ⅰ-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间PCNA和GFAP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FAP表达和PC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PCNA与GFAP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CNA与GFAP的双重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质生长因子(G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对垂体瘤生长的生化机制作进一步探讨,并对术后生长作预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GGF、PCNA在147例垂体瘤中的表达,分析GGF、PCNA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用GGF干预垂体瘤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GGF、PCNA在多数侵袭性垂体瘤阳性表达,侵袭性垂体腺瘤中GGF表达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复发组GGF、PC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结论:GGF可以明显促进垂体瘤细胞生长,与其侵袭性有重要作用。GGF、PCNA能够部分地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侵袭潜能,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垂体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线化法和TUNEL法对20例复发、26例未复发的人脑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复发组垂体瘤增殖细胞指数(PCNA L1)及凋亡细胞数量较未复发组明显增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指数和凋亡检测是判断垂体瘤预后的指标之一,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